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新兴产业监管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存在碎片化、选择性政策与功能性政策不协调、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等问题。根据新结构经济学,需要从构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根据产业发展情况相机抉择、嵌入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
关键词:经济学;新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优化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也面临发展质量不高、缺乏创新驱动、消除不当激励实现转型发展的压力。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现有产业政策,提高政策支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时代转型升级的迫切问题。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从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仅中央层面颁布的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就多达416项。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众多具有区域特点的产业政策。有力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从表现形式上看,产业政策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监管部门的政策往往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再加上我国特殊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产业政策的碎片化。一是政策主体多元化导致政策之间有矛盾。我国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模式,容易出现“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现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涉及到众多部门,有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政策,导致中央政府各部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政策相互矛盾,问题突出。二是表现形式多样化增加了产业政策的复杂性。我国产业政策并不唯一,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政策文件外,还有法令、条例、措施、规划、计划、指导意见、纲要、指南、目录、管理办法、通知等形式,名目繁多,包罗万象。汇总起来看,主要有中央政府的正式政策、中央部委的正式政策、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正式政策、部门决议、会议决议、领导书面批示与口头指示、专项检验和专项整顿七大类,形成了庞大复杂的产业政策体系。三是政策变化频繁缺少稳定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迅速,而且每个产业的技术、市场发展变化速度也不一样,产业政策要跟得上产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变化,产生的后果就是新政策往往没有考虑到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脱离产业发展实际,又造成新旧政策衔接不畅,引发贯彻执行难题。
[提要]党的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促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本文从生命周期视角剖析战略性新兴企业不同阶段的特征及融资需求,探索战略性新兴企业不同阶段融资方式,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生命周期;战略性新兴企业;政府补贴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投资拉动经济的边际效益减弱,国际贸易摩擦增加,出口大幅减少,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驱动经济发展。党的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促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要求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产业演变的视角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存在两次“死亡之谷”:一是技术研发突破后,需要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二是产品推向市场后,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无论是技术研发过程,还是从“技术-产品”的转化过程,或是从“产品-产业”的产业化过程,战略性新兴企业都有大量的资金需求。但在战略性新兴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筹资偏好以及筹资渠道选择不同,风险也不相同。因此,基于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阶段剖析企业财务风险并及早予以防范,对战略性新兴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战略性新兴企业生命周期划分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从2010年开始大力推动的。2007年发生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蔓延到全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出口受到巨大冲击。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包括“四万亿计划”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内的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并在2010年《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发展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要求为基础,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战略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战略性”体现着国家意志,属于国家战略布局,是国家战略产业的一部分,反映了产业的重要地位。“新兴产业”的实质是新兴技术的产业化。新兴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带来企业产品品种的增加、性能的提升、质量的提高或成本的降低,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扩大了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由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在市场能自由进入的情况下,成功企业的示范使得其他企业纷纷效仿,新兴技术得以扩散,新兴产业得以发展,逐步成长为成熟产业。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产业演进的阶段性是客观存在的,产业演化的阶段性研究集中体现为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的演进过程通常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二、战略性新兴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特征
(一)战略性新兴企业初创期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要求为基础的,国家遴选确定的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初创期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需要进行高额的资源投资,初创期的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研发较大,但是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1、技术不确定。初创期的战略性新兴企业首先要突破的是技术创新,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研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质上是新兴技术的产业化,但初创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技术存在不确定性。所谓主导技术,指的是行业内首次出现的能满足大部分客户需求的共性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具有正外部性,共性技术的突破使得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也能受益,但是研发企业无法完全排除其他企业使用相关技术信息。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研发企业获得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存在市场失灵。初创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信息掌握不多,技术变动较大,存在不确定性。2、资源投入高。初创期的战略性新兴企业需要资金、人才、政策等资源投入来开展助力企业发展。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面对共性技术以及专有技术的突破,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持;技术成果转换过程中,面临专用资产的投入,实现技术创新的产品化;技术创新产品推向市场,需要专利保护等政策支持,减少市场失灵,维护创新企业的收益,使得研发投入能尽快收回并能有丰厚的利润,吸引研发企业有动力和能力继续开展技术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企业持续发展。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了起来,主要建立了消费品、生产资料、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和房地产等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人均国民收入4930美元,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广大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但还要看到,目前还存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政府过多干预市场等问题。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目前,国际环境方面处于金融危机影响中后期,国际形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主流,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国内方面,新一届政府坚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可以说机遇大于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强固。第二,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总需求不断增加,消费拉动增长潜力巨大。第三,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时果断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日益显现。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经济增长处于“稳增长、保质量、增效益”的宏观调控时期,经济增速回落,市场需求环境发生变化。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比较缓慢,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暴露。再次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整体产业技术水平偏低,新兴产业带动作用较弱。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更加注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抢抓机遇,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稳步健康科学发展。
二、继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北省经济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海洋经济战略地位凸显。因此,立足于河北省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现状,通过梳理其当前所存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措施,能够助力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
关键词:海洋经济;新兴产业;科技创新
当前,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既要面对加速发展的重任,又要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偏重的产业结构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大气污染防治为核心任务,着力解决产能过剩等一系列硬任务,这些都是河北发展中要面对的难题和挑战。因此,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整体的竞争力成为紧迫的任务。充分发挥沿海优势,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其在河北经济规模中的占比,对调整以及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但能够提升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区域经济的布局。
一、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海洋经济的发展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点。近些年,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较快,河北努力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新优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注入了新动力。河北省拥有487km的海岸线,沿海地区宜渔浅海滩涂总面积1000多万亩,能为海水养殖、海洋捕捞、航运业和沿海地区工程项目以及海滨旅游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河北拥有4个大型综合性港口,2018年,河北省港口货物吞吐量11.56亿吨,增速居全国第二位。河北境内长芦盐场是全国最大的海盐产区,还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河北沿海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包含全面,十分丰富,具有较强的国内和国际的游客吸引力。同时,海洋旅游资源的组合具有明显优势,区位分布合理,方便游客最大程度的享受这些资源。
二、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本文作者:汪燕、胡晓娟、周一珉、李中英、包浩斌 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课题组
通过制度安排、创新服务举措,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紧张、融资成本高等问题。香港政府出台千亿港元信贷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达八成的担保比率,担保费用大幅下降70%。天津支持企业以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动产抵押、融资租赁、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方式融资。广东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健康发展,推广区域集优债和集合票据,推进中小企业上市梯度培育工程。哈尔滨农村信用联社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担保多样、随用随贷的“兴企通”信贷产品,哈尔滨银行上线了针对小微企业的“乾道嘉”小企业信贷系统。深圳在国内率先将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由低于1%提升至5%,并推出小微企业信贷差异化监管政策。注重金融政策的导向性,实施差异化金融扶持政策,引导资金投向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项目、企业和产业,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湖南坚持“有扶有压、区别对待”原则,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贷款较年初增长30.2%,“两高一剩”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深圳重点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提出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不低于20%。积极稳妥推动金融创新,化解实体经济融资难、民间资本投资难的问题。台湾鼓励发展创业投资,放开各种金融机构对于创投的参与,先后允许保险行业、一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参与创业投资,并为创业投资提供了灵活的退出机制。成都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了为不同成长阶段科技型企业提供不同融资工具组合的梯形融资模式。深圳大力扶持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引导更多的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发起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天使基金,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简单粗放发展的老路,必须与扶优劣汰的产业转型升级导向相结合,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地政府依据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主要做法是:
明确战略导向。各地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本地产业发展战略,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指明方向。广东提出坚持制造与创造相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协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以广东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上海提出要按照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努力打造“上海服务”和“上海智造”。江苏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强规划引导。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必须有相应的规划来进行总体布局和统筹谋划。江苏作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了六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专项规划,2011年六大新兴产业产值、销售分别达27476.6亿元和2609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3%和24.4%。山东将蓝色经济区作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了优化海陆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安徽出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示范区将重点发展新型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产业,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天津设立多个专项资金,分别支持优势工业、服务业以及科技型、环保型等企业发展。上海率先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广东通过大力实施“双转移”政策,以产业转移促进转型升级,通过结对建园、利益共享、资金扶持等手段,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安徽财政将差别电价收入省级集中部分奖励各市用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一个经济体是一个生态系统,既需要大产业和大企业,也要有小微企业和门面小店。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既要重视大企业大集团壮大实体经济的骨干作用,也要重视中小企业夯实实体经济基础的作用。各地在加强龙头企业培育的同时,也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着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发展格局,推进各类企业协调发展。各省的主要做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