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信用资产管理范文

信用资产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信用资产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信用资产管理

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思考

摘要: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中小民营企业在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诸如货币资金管理基础弱无法对现金流动态预测监管,应收账款管理没有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存货管理人员和管理工具较为落后,固定资产未建立管理制度导致账实严重不符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建立预算分析制度,应收账款上实施全流程管理,存货管理上建立信息系统以及固定资产建立相关保管考核制度等针对性措施,以期对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能有所启发与帮助,使中小民营企业能得到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一、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概述

(一)企业资产管理的概念。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些资产包括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短期资产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长期资产主要有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企业资产管理是通过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进行的生命全周期的动态管理。企业根据每项资产的特点和性质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提升企业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是每个企业经营过程中都会涉及发生,所以管理好这四项资产就成了资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二)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中小民营企业市场地位比较弱小,通过扩张规模增加盈利比较困难,只有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所以做好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对资产核算与监管的日常管理工作,才有利于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只有加强实施对企业资产内部监管,才能减少经营过程中舞弊行为的发生,才能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做好资产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盈利。

二、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的落后以及资产管理的混乱给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特别是在货币资金、存货管理、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四项重要资产上的管理都存在着各种问题。(一)货币资金管理基础弱,无法对现金流进行动态预测监管。现金流在企业经营中相当于人体中的血液,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利润更为重要,而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却普遍较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银行账户管理混乱,存在随意开户现象。第二,现金使用不规范,大额现金支付现象较为普遍。第三,存在白条顶库且长期挂账现象,导致现金账余额反映不真实。第四,在人员方面,未将不相容职务分离,财务岗位和职责分工不明。不少民营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会计、出纳、开票岗位由同一人兼任,支票、定期存单等凭证、财务印鉴往往由同一人保管,对于现金、银行存款无人核对监管,由出纳独自一人完成。第五,从不编制现金流量表和现金预算表,无法做到对现金流入、流出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未设置最佳现金库存量。(二)应收账款管理没有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应收账款作为一种信用结算方式,在中小企业销售中普遍被使用,这种方式不仅为企业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更关系着企业未来现金的流入。但现实情况是中小民营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意识较为薄弱,未对其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首先,在销售环节没有做到事前控制,对客户的资信情况不重视,导致信用不良的客户享受了不该有的信用欠款额度。其次,在合作过程中没有做到事中控制,销售合同签立不规范以及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已超信用额度但为了销售业绩仍发货的现象,这种超额发货,使得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大,企业资金被大量占用。再者,在业务发生后,销售部与财务部没有对超期应收账款进行提示及催收。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导致企业经营现金流入减少,给企业营运带来资金压力,同时也大大增加坏账风险,严重影响企业健康发展。(三)存货管理人员和管理工具较为落后。企业对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影响着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但中小民营企业对于存货的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以下方面问题。第一,由于各部门缺乏有效沟通,采购、生产和销售往往各自为政,只顾部门利益,导致存货大量积压,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资产周转速度明显降低。第二,由于仓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具备专业知识,对仓库日常出入库管理随意性大,造成记录混乱,导致账实严重不符。第三,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未建立完整的存货管理信息化系统,只能依靠简单的统计软件进行日常管理,无法对存货及时做出定性与定量判断,缺乏对库存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存货数量越来越大,对企业资金形成积压。(四)固定资产未建立管理制度,账实严重不符。因为固定资产具有金额大、使用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对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资产管理的总体状况。但中小民营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往往是缺失的,存在着以下方面问题:第一,固定资产财务入账与实物情况严重不符。财务部门盲目按发票内容进行资产入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一台大型设备是由若干小设备组成,财务账上的资产清单与生产部门现场实物内容无法进行核对。第二,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由于财务部门、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工作均各自独立,再加上没有明确各部门的相关职责,导致设备日常管理出现问题时,无法追究责任,设备甚至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第三,固定资产缺乏日常维护和保养,极大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给企业造成了高昂的维修成本,让企业存在因设备损坏而随时停工的经营风险。

三、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点击查看全文

民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加强措施

摘要:对于民营企业经营活动而言,流动资产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具有直接影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应该切实做好对于流动资产的管理,实现对于资金、资产的合理应用,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实现自身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

民营企业本身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自有资金有限,与国有企业和集团企业相比,无论是经营管理水平还是产品科技含量都远远不及,这也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而言,需要高度重视流动资产管理工作,将流动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一、流动资产概述

流动资产指企业在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内,能够实现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也是企业资产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资金周转的过程中,流动资产的形式会发生多次变化,一般会经过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这样的环形过程。虽然资金形态不同,但是与生产流通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流动资产具备形态方面的多变性、数量方面的波动性、来源方面的灵活性等特点,其周转方式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来讲,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表明短期偿还能力较强,流动比率越高,资产流动性也就越大,表明企业有足够用于偿还债务的变现资产。但是,并非流动比率越大越好,因为反过来,流动比率越大,流动资产的占用越多,会对企业经营资金的周转效率以及获利能力产生影响。通常认为,最佳的流动比率为2,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占据资产总额的50%,剩余的流动资产至少相当于流动负债,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加强民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流动资产具备很强的流动性,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产周转速度快,循环的周期较短;二是资产的实物形态具备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特征;三是流动资产占有量具备波动性的特征。基于此,民营企业在针对流动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点击查看全文

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思考

一、如何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资产一般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发展支持的设备、环境、仪器、办公场所等支持企业正常运作的硬件设施和规范设备,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运作中借助银行、客户、金融机构进行的资产合作和企业实际运作中创造的具有生产价值的商品等。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流动资产是工资发展的保证。加强对企业资产制度的管理,必须深入彻底和加强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管理。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运作所必需的硬件设施的安全有序,支持企业运作的健康发展,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对硬件的使用流程、维护流程、报废流程、检验流程以及创新流程都进行全面的规定强化,并保证制度合理。

(二)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流程进行详细跟踪到位

在固定资产购入过程中,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控,保证固定资产在购入过程中细节入账,有领导签批,会计统计,财务收账,工程认领环节的记录,并能够对整个记录进行追踪,在固定资产分批使用之前,要保证每一个资产有编号,能统计,争取入系统,由系统对其使用寿命和使用年限进行设计规划,对整个固定资产使用流程进行检测。

(三)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进行管理

点击查看全文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问题研究分析

摘要:在市场化进程加快的前提下,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我国银行逐渐转变为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和营运理念也发生相应转变。随着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形成了资金中心管理模式,并建立起相对便捷的资金清算体系,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资金运营管理始终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下,确保资金在安全的前提下仍有较高使用效率,是银行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为研究对象,旨在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和创新工作,提高资金营运效率,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金管理;运营管理

一、对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认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主体,而资金管理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经济生活中的血液。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是在利率管制、金融脱媒、分业监管环境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金融创新性质的业务。不管是从宏观角度,还是中观角度,或是微观角度来看,资金管理业务都有其不可被取代的重要作用,如推动银行业经营模式转型、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构建银行业的新型盈利模式、满足客户投资和财富管理的需求、保证银行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提高社会资金的流动效率等等。与传统业务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定位、运作规律和风险管理方式。实践证明,加强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对于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支柱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以创造中间业务收入为特色的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崛起,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2014年全球GDP总量为74万亿美元,而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是76.4万亿美元,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总规模。据测算,未来五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将增长36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重要的增长区域,贡献大约60%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亚太地区经济和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军者,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二、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流动性状况持续紧张,流动性管理“权、责、利”不统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形成了相对全面、多层次的流动性管理体系,基本满足日常经营需要,但流动性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如流动性持续紧张状况有待缓解、流动性管理和操作的不统一、流动性管理“权、责、利”不统一等。2.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风险问题。一是信贷业务经营活动中存在道德风险。通过审计发现,部分银行存在有些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纵容实际用款人提供虚假合同、协议等证明性材料,甚至仅以取得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替代贷前调查和面签工作,对被套取的信贷资金实际用途放任不管。同时,也存在部分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通过采取伪造中标通知书、销售合同,利用关联企业虚构项目等违规手段套取贷款用于其他用途的现象,降低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二是信贷业务管理程序上存在操作风险。以个人贷款业务为例,在发放贷款前信贷人员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对于提供的贷款抵押担保也没有严格办理相应的评估抵押手续,抵押率严重不足,部分抵押权变现能力弱,抵押担保形同虚设;而贷后管理更是不到位,对信贷资金专款专用意识不足,贷后资金用途不实,期限管理不规范,为掩盖不良贷款,美化报表数字,延续了债务追索期限等,使信贷资产始终处于高风险状态。3.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一是净息差不断收窄。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萎缩,信用风险逐渐加大的背景下,银行可投资资产出现短缺,高收益资产更加稀缺,收益率下降明显。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以及“资金池——资产池”带来的期限错配,很大程度上压制了银行资金成本下降空间,从而导致了银行净息差的不断收窄,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经营带来了很大挑战。二是信用风险逐渐积聚。在“资金池运作”及“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银行资产管理产品作为利率市场化的代替品,并未真正将风险传递至投资者手中,而是在银行内部不断积聚,使得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成了“银行的影子”。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自身模糊的定位,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打破“刚性对付”,回归代客理财业务本质,成为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4.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方式单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还是比较广泛的,如政府支持、债券回购等,但与之相对应的资金应用就比较单调了,主要以贷款为主,虽然也有些银行进行过新内容的尝试,但效果却不甚理想,资金运用方式单一。此外,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首要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但又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实际上,资金运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分追求利润而忽略长远发展,对资金的合理性流动操控不强,无形中加大银行经营难度。

三、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对策

点击查看全文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在市场化进程加快的前提下,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我国银行逐渐转变为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和营运理念也发生相应转变。随着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形成了资金中心管理模式,并建立起相对便捷的资金清算体系,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资金运营管理始终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下,确保资金在安全的前提下仍有较高使用效率,是银行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为研究对象,旨在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和创新工作,提高资金营运效率,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金管理;运营管理

一、对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认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主体,而资金管理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经济生活中的血液。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是在利率管制、金融脱媒、分业监管环境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金融创新性质的业务。不管是从宏观角度,还是中观角度,或是微观角度来看,资金管理业务都有其不可被取代的重要作用,如推动银行业经营模式转型、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构建银行业的新型盈利模式、满足客户投资和财富管理的需求、保证银行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提高社会资金的流动效率等等。与传统业务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定位、运作规律和风险管理方式。实践证明,加强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对于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支柱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以创造中间业务收入为特色的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崛起,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2014年全球GDP总量为74万亿美元,而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是76.4万亿美元,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总规模。据测算,未来五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将增长36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重要的增长区域,贡献大约60%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亚太地区经济和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军者,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二、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流动性状况持续紧张,流动性管理“权、责、利”不统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形成了相对全面、多层次的流动性管理体系,基本满足日常经营需要,但流动性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如流动性持续紧张状况有待缓解、流动性管理和操作的不统一、流动性管理“权、责、利”不统一等。2.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风险问题。一是信贷业务经营活动中存在道德风险。通过审计发现,部分银行存在有些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纵容实际用款人提供虚假合同、协议等证明性材料,甚至仅以取得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替代贷前调查和面签工作,对被套取的信贷资金实际用途放任不管。同时,也存在部分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通过采取伪造中标通知书、销售合同,利用关联企业虚构项目等违规手段套取贷款用于其他用途的现象,降低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二是信贷业务管理程序上存在操作风险。以个人贷款业务为例,在发放贷款前信贷人员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对于提供的贷款抵押担保也没有严格办理相应的评估抵押手续,抵押率严重不足,部分抵押权变现能力弱,抵押担保形同虚设;而贷后管理更是不到位,对信贷资金专款专用意识不足,贷后资金用途不实,期限管理不规范,为掩盖不良贷款,美化报表数字,延续了债务追索期限等,使信贷资产始终处于高风险状态。3.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问题。一是净息差不断收窄。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萎缩,信用风险逐渐加大的背景下,银行可投资资产出现短缺,高收益资产更加稀缺,收益率下降明显。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以及“资金池——资产池”带来的期限错配,很大程度上压制了银行资金成本下降空间,从而导致了银行净息差的不断收窄,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经营带来了很大挑战。二是信用风险逐渐积聚。在“资金池运作”及“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银行资产管理产品作为利率市场化的代替品,并未真正将风险传递至投资者手中,而是在银行内部不断积聚,使得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成了“银行的影子”。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自身模糊的定位,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打破“刚性对付”,回归代客理财业务本质,成为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4.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方式单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还是比较广泛的,如政府支持、债券回购等,但与之相对应的资金应用就比较单调了,主要以贷款为主,虽然也有些银行进行过新内容的尝试,但效果却不甚理想,资金运用方式单一。此外,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首要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但又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实际上,资金运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分追求利润而忽略长远发展,对资金的合理性流动操控不强,无形中加大银行经营难度。

三、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对策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