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学生思政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高职扩招百万”政策给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畜牧兽医专业高职扩招学生数量应行业发展,报考、录取人数多。在学生数量剧增、生源多元化、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技能水平、个人素质高低不一,教师数量不足、工作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难题。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大思政课比例,组建多部门联动的思政育人团队,开展多方位、多平台的思政教育活动,融入多方力量,开展思政教育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高职扩招;畜牧兽医;思政教育;策略
2019年,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高职扩招百万”决策,以高职扩招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和谐发展[1]。高职院校的生源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高考生源发展到社会考生占有相当的比例[2]。2020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这使得“高职扩招百万”生源比例进一步加大。畜牧兽医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一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的生产满足不了人们生活对猪肉的需求,这不仅促进了猪生产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畜禽业的发展,使畜牧行业迎来了新的春天。畜牧行业的新发展,对员工,尤其是专业员工的需求量增加,提高了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从而促进了“高职扩招百万”生源中,报考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比例增多。这既是畜牧兽医专业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重大现实挑战。
1高职扩招生源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
1.1生源复杂、素质基础高低有别,培养目标达成困难
“高职扩招百万”生源情况复杂多元,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往届高中毕业生、往届高中同等学历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他们进入高职院校的学习需求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培养的要求不同。但他们年龄差距较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并且专业技能水平高低不一,这决定了他们培养目标的达成面临困难。作为新型的“大学生”他们个人成长经历迥异,个人素质高低不一[3]。因此在人文素质培养,职业态度端正,以及培养创新思维,工匠精神上面临重大困难。
1.2教师工作较多,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吃力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几年来,受多方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呈现出割裂的状态。文章从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入手,首先简述了两者的概念,其次从多方面具体分析了两者的异同之处,并以此为基础阐析了两者进行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最后总结了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必要性
一、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概念
高校学生党建是指高校的党务工作者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要求和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及心理特点,对大学生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人才培养和针对性管理的实践活动,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进程。[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在科学理论引导下,依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一定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影响,以期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方面,进而指导学生社会行为的活动过程。[2]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1.两者的共通之处
⑴相同的教育内容。高校学生党建属于党的建设范围,而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虽然两者的范畴有所不同,但从狭义的角度上,两者的教育内容是相同的,即都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基础是思想道德建设、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是大学生全面发展。⑵相同的教育方式。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具有相同的育人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教育本身更具感染力,加强教育工作自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两者在教育方式上的共通之处体现在很多方面,以党团组织为例,党员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形式,高校中的党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步伐。⑶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共有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也具有一致性,都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维护政治局面的安定与和谐。而在具体的目标方面,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功能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使他们的政治立场更加坚定。高校学生党建虽然在功能上与思政教育有所不同,然而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样的,即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所在,要求思政教师能够不断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明确思政教学要求,提升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在本文之中,我们从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出发,探究了农村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农村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的消极思想,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希望能对高校思政教师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目前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重点关注的群体。农村贫困大学生如普通大学生一般具有朝气,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然而他们也有着独特的思想行为表现,在经济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之下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也就要求了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能够构建出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深入调研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对策,从而使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获取应有的成效,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1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农村贫困大学生都是秉承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以顽强的意志力克服了生活之中的诸多困难才走入大学校园的,这些大学生往往具备着较为崇高且远大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也愿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贫困大学生大部分都来自较为落后和闭塞的农村,他们具备更强的艰苦朴素精神,愿意吃更多的苦,对于师长也抱有着较为尊敬的态度,对于生活之中的困难也愿意积极探索杜颖的解决对策加以解决。贫困大学生更珍惜自己的读书机会,他们也明白自己的父母除了供自己读书,再也不能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未来只能靠自己去打拼,因此贫困大学生更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们时刻具有拼搏进取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在他们的人格之中,闪耀着勇敢,真诚,自信的光芒,这也是贫困大学生日后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所在[1]。然而很多农村大学生也会体现出一些消极的思想行为,这些消极的思想和行为也将对农民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消极的思想体现在如下方面:
1.1存在着一定的埋怨心理
有一些农村贫困大学生会怨天尤人,尤其是步入大学之后,看见了其他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就会憎恨自己贫穷的家庭,认为父母无能,认为社会不公,甚至有些贫困大学生会产生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的仇恨心理。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会因为过去大学的扶贫政策表示不满,因为过去农村学生上大学是由国家负责全部开销,而在并轨招生的背景之下,农村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仍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他们因此认为国家抛弃了他们,心理倍感委屈。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教育事业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此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也随之产生了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大学思政教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大数据信息的来临促进了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政教育问题。该文通过浅析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影响,阐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所衍生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改革措施,以便更好地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思政教育教学;教学模式
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促进了手机和互联网、微信、数字杂志等媒体和软件的应用范围扩大,丰富创新了媒体形式,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海量的知识库存,使得当今的教育模式得到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也给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使得对此问题的探究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在新媒体环境对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产生的影响进行剖析时,也应当注重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改革。
1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因此思政教育在大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则为之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媒体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开放的沟通空间,新媒体具有的开放交流共享特点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授课平台。且新媒体的引入使得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增加了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提高了大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使得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所衍生的问题
2.1缺乏对新媒体的了解认识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修养的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成为有追求、有理想的、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是一项紧迫又长远的重要任务[1]。
一、思政教育的含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不光是思想政治课讲思政,每一门专业课中都应有思政的内容,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如今,很多单位在招聘时会把应聘者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作为一项评价指标来考虑。思想品格是一个人为人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道德觉悟不高,专业或业务能力再好,也不会为公司为企业做出太大的贡献,并且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制为三年,其中在学校理论学习两年,临床实习一年。作为一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要想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临床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临床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重视医疗伦理和科学的人文素养。而目前临床实践教学中,部分带教老师多数重视专业而轻视文化,过分强调专业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对患者人文关怀上的培养。以牙槽外科教学中的“牙拔除术”为例:教学过程包括患者的问诊、诊断、治疗设计、牙拔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关心结果———牙齿是否完整拔除,而忽略了整个过程的评价,比如,在问诊中是否对患者给予了人文关怀,问诊语气是否能让患者缓解就诊的紧张情绪;在牙拔除术的麻醉术中,只关注麻药的注射效果,而忽略了注射麻药过程中是否动作轻柔,能否能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在牙拔除过程中只看术区的动作,忽略了口镜、体位等的不恰当应用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这些过程中的细节教学不到位,正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医者仁心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和学校离开教室,走上临床,在医院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显得自由散漫,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些同学为升本或者考研做准备,忽视实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纠正这些不良现象。
三、思政教育融入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中的意义及重要性
思政教育融入到口腔医学的临床实践教学中,对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临床实践能力是关键。在临床实践中,要让学生明白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不仅要以治疗疾病解除患者病痛为责,还要将提供口腔预防与保健也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要重视医疗伦理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医者仁心、高度的责任心、强大的使命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还需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而这些常常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被忽略。另一方面,在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环境下,一些伤医事件的发生或多或少会给部分学生的职业认知度造成影响,学生面对患者时,交流没有自信,对未来的医生职业失去信心和荣誉感,学习热情降低,导致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将来做一名优秀医生的信心及愿望。因此临床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改变教学过程中以专业为主的观念,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和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生命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工作,真正把培养具有博爱情怀和高尚医德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作为教学的重点,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