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学生网络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某大学大一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意识和行为进行调查,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建设、知识教育和学生自律三个方面,对新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生;网络安全意识;网络行为
1引言
当今大学新生成长于物质较为富裕的时期,网络伴随着其成长,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活跃了思想,但对于刚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由网络引发的问题也很严重。及时了解新生的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和问题,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网络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2国内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现状
关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教育的方式和对策方面。吴军(2011)在《刍议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中分析了网络安全教育缺失的危害性,提出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1];刘新华、巢传宣(2011)在《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状的调查》中,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状展开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如何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等方面作出了初步的思考[2];孟夏(2014)[3]、张青彩(2014)、任海波(2015)[4]、徐豪(2016)[5]等人指出了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袁旭、李忠艳、孟新(2016)指明,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意义重大[6]。学者聂多均、许涧(2009)[7]和赖丽君(2015)[8]则指出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性地提出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关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提升对策方面,张俊(2013)认为,高校应从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道德法规体系、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引导体系等途径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9];曲大海(2016)提出了从加强校园网的监管、开设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新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研究、发挥校园网作用干预网络成瘾四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安全意识[10];张春晖(2016)着眼于医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从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监管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三个角度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11]。
3大一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行为调查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分析
(一)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学业发展
大学生应充分利用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而一些大学生却把时间都浪费在网络里,把前途葬送在电脑中。特别是不少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压力之后突然放松,找不到方向目标,被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所诱惑,一门心思扎在里面,导致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直至旷课逃学,有的甚至辍学。
(二)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对网络有一种难以控制的迫切的强烈需要。在这种不合理的需要的驱使下,沉迷网络的大学生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被网络占用,不能很好地参与和从事其他活动,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适当的休闲娱乐缺少参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首先导致社会交际范围缩小,交际能力降低,出现性格孤僻、情绪抑郁、精神焦虑等心理异常,渐渐地注意力下降,记忆力衰退,麻木冷漠,悲观厌世,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有甚者会带来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三)网络成瘾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
部分大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面对电脑,经常自我封闭在寝室,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甚至不愿意走出寝室到食堂就餐。这样不仅消耗大量的体力,而且身体不能得到足够营养和充分休息,也不能得到有效锻炼,容易出现手关节痉挛、头晕眼花、食欲下降、视力下降,长期下去身体免疫力减弱,体质下降,容易生病。
摘要伴随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加强“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在充分理解大学生网络诚信内涵的基础上,结合“95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在“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中努力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着力挖掘和培育积极的诚信品质,全力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从而提高“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提出。它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部分,着重对人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视角在于关注人正向的、积极的品质,所以它的研究方法在于关注有助于克服逆境、获得成功的优秀品质,重在展示个体优势特征,进一步增强自信心,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掘自身潜能,激发乐观向上的力量,以内在的积极思想因素,来引导外部的积极行为,获得积极体验,进而幸福快乐。积极心理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积极情感体验,主要包括人的主观幸福感、满足感和快乐感,重在研究人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情感体验,希望个体对过去的成绩表示满足,对现在拥有的感到幸福,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向往、憧憬和快乐;二是积极的人格,主要是探索积极人格的类型,包括创造力与洞察力、感恩与希望、真诚与勇敢、仁爱与友善、公平与正义、谦虚与自律等积极心理品质;三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探讨学校、社会、家庭等组织系统提供哪些有利条件帮助个体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产生积极情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包括诚信理念和诚信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两者实际上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人们将诚信付诸于网络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幸福快乐”的积极情绪体验。在诚信教育中,关于个体的才智、友好、荣誉感、尊严等良好素质是人格魅力的基本体现。从社会公民素质高低看,“95后”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其主流和发展方向是也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因此,在“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中,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挖掘积极潜能,塑造积极的诚信品质,在践行诚信美德的过程中感受诚信行为所带来的“幸福”情感体验,以期为“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路径提供思路,进而推进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工作。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95后”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路径
积极心理学把提高个体幸福感作为研究的宗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从积极方面去看待人、引导人和教育人。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去探寻学生内在的思想,增加积极情感体验,促进积极人格的形成,营造积极的社会组织环境,从而培养“95后”大学生乐观向上、诚实守信的品质。
(一)努力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是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网络素养概念的界定
网络素养(InternetLiteracy)一词源于国际上对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的研究,在国外有多种叫法: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计算机素养(ComputerLiteracy)、数字素养(DigitalLiteracy)、电子素养((ElectronicLiteracy)等。1994,美国学者麦克库劳(C.R.Mclure)提出网络素养的概念,他认为网络素养是了解网络资源的价值,并能利用检索工具在网络上获取特定的信息并加以处理、利用以协助个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并将网络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分为知识与技能两个层面。张开和杨光辉(2006)认为网络素养除了指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认识和使用网络检索信息之外,还包括对网络信息价值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筛选能力;对各种信息的解构能力;对网络世界虚幻性及相对于现实生活真实程度的认知能力;认清网络媒介和网络信息对社会及其社会成员的影响力;以及网络伦理的观念;还有网络交友能力、认识网络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多重影响的能力等。笔者从对网络的认识入手,优化整合具有代表性观点,将网络素养界定为在信息时代中,个人根据需求和所具备的网络知识与技能,恰当地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包括与外界作有效沟通和互动、进行个人终身学习等的各项活动,并能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以及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网络认知能力、网络运用能力、网络行为管理能力、网络道德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是《衢州学院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在设计上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8道客观选择题和一个态度量表。在调查方法上,用随机的方法,选取了衢州学院的在读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2份,回收率为97.3%;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9.3%。在抽取样本时考虑到年级、文理学科、性别比例的问题外,样本的选取并无倾向性,具有代表性。
三、高校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分析
(一)网络认知能力
根据统计数据,在“你认为网络的功能是什么”的调查中,有90.3%的学生认为是传播信息、72.4%的学生认为是娱乐、78.6%的学生认为是宣传、65.5%的学生认为是舆论监督。而对“大学生的上网动机和目的”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为娱乐游戏(81.4%)、搜集相关资讯(73.1%)、聊天交友(71.7%)。可见,大学生上网的娱乐化倾向较为明显。关于“对网络的发展前景的认识”,有49.3%的学生认为网络的发展前景会很好,并且能够对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带来有利的影响,46.9%的学生则认为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有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高校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如何更好地加强高等院校学生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国内外人士对此都有不同的讨论。目前,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网络安全教育仍暴露出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吸收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现有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保障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网络安全;安全教育;高校安全
一、我国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
目前,对于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教育部和各个高校都出台了相关的意见与政策,通过效果反馈来看,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确实具有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对于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仍暴露了很多问题。网络借贷诈骗、“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等各种各样发生在高校的网络安全案例依旧层出不穷,我国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一)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高校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由于摆脱了高考的巨大压力,远离家长的管束,对互联网上的新鲜事物都想要去探索,加之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正在形成的阶段,个人对于来自外界信息的鉴别能力有待加强,容易被网络上不实的、有害的信息所影响。很多人在网络这个巨大的诱惑面前,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迷失自我,从而造成高校学生走岔路,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身心都受到伤害。
(二)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