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学生卫生管理范文

学生卫生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学生卫生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学生卫生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卫生管理研究实践

【摘要】学生宿舍卫生管理既是学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又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还是宿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高职院校宿舍卫生现状出发,以H学院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为例,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建议,为高职院校宿舍卫生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卫生管理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更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学生宿舍卫生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反映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1]。

1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卫生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现代化发展,学生宿舍的条件越来越好,但还是有不少宿舍存在卫生脏乱差的现象,与优越的生活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各高职院校在宿舍卫生管理上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给大学生创造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2]。但是,现实的学生宿舍卫生情况却往往难以让人满意,部分学生不搞卫生、乱扔垃圾的行为,不仅不符合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了学校形象,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已成为各大高职院校不得不面临的棘手问题。目前,H学院现有5栋学生宿舍楼,其中男生3栋,女生2栋,共有宿舍近800间。H学院从办学以来,将宿舍管理作为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一系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近年来,学院加大了对学生宿舍的投入,宿舍里空调、热水、网络及家具设施一应俱全,学生宿舍的条件越来越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学生宿舍卫生状况却大不如前,具体表现为:宿舍垃圾堆积,个人物品随意摆放,室内气味难闻,极易滋生细菌蚊虫,容易造成感冒等传染病传播,严重威胁到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此外,个别学生平时不打扫卫生还乱丢垃圾,不顾他人感受,不光影响宿舍卫生,还严重影响了宿舍关系,长此以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

2卫生情况不佳的原因分析

2.1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点击查看全文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

摘要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多组织、多机构共同参与的,协调卫生安全事件的事业,而公共安全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全方位地参与,也需要协调社会各方面的人力与物力。针对我国卫生管理事业中面临的问题,我们急需解决的就是我国卫生管理事业相关人才的教育问题,同时民众的卫生安全知识水平也需要通过卫生管理人才的教育及宣传来得到提高。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传播需要及时、快速,而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无疑是满足这一要求最无可替代的途径。因此,公共卫生管理事业需要在人力上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建立快速、便捷的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同时也需要全面提高民众的卫生安全水平,只有这三者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发展;教育;信息化

公共卫生管理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行动,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区域性疾病、传播关于个人卫生的知识,组织医务力量对流行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早预防,建立一套社会保障体制,维护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身心健康。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各组织机构的协调并进,另一方面,要从源头即公共卫生管理的教育事业抓起,为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本文将对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如何科学发展做一探讨。

1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

早在秦汉时期,伴随着中医药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我国最早的卫生管理思想随之应运而生,此时的卫生管理思想受到统治阶级政治管理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封建性、保守型、强制性、等级性等特征[1]。进入近现代以来,公共卫生管理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并且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定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基础性的、长期的制度安排[2]。但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卫生环境的快速变化给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在我国部分省市的暴发流行,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恐慌,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公共卫生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导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时,信息交接不对称,播报不完全,沟通不深入;第二,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处理办法;第三,公共卫生管理法制尚不够健全,对民众进行的公共卫生管理法制教育力度不够;第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人力资源、物资储备不足,其中,专业的卫生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源。

2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及教育现状

公共卫生管理人才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融合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应用型公共卫生管理人才是提高我国卫生管理行业整体绩效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3]。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突发疾病事件和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多民众的关注,并且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必将推动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所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对专业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4-5]。但是,我国却仍存在着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矛盾的问题,且这种矛盾正愈发突出,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专业设置不能满足需求、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分离、公共卫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师资构成不合理等问题,另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也必将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如何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等问题也都加剧了对高层次、高应变能力、高素质的综合性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虽然,我国卫生管理人力的拥有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但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和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对于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尚不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人才建设和培养。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测和监督管理、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技能,能在区(县)级卫生机构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型人才[6-7]。

点击查看全文

卫生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思考

1卫生管理类专业迫切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1.1新医改对卫生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提出新期望

卫生管理类专业是伴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完善、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长而形成的一个新兴专业,卫生管理类专业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使其明显区别于其他医学类专业。作为促进和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专业和学科,卫生管理类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等涉及卫生管理及其管理队伍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和要求。这为卫生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新时期的医药卫生改革呼唤具有综合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管理专门人才。也为卫生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

1.2新形势对卫生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提出新挑战

在安徽省教育厅2014年7月的《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情况分析报告》中显示:公共事业管理位于本省布点过多、连续两年(2012、2013年)就业率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之中,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卫生管理类专业亦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同时,结合卫生管理专业招生实际,卫生管理类专业的同学中有部分是因为志愿服从等原因调剂进来,专业思想较不稳定;卫生管理类专业同学就业期望较高,就业率近年出现下滑的趋势,这些均对卫生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2对卫生管理类本科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2.1注重新时期卫生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内涵研究

点击查看全文

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摘要: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管理人才的要求出发,对目前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展开讨论,提出相应对策,为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从2001年起开设了该专业的本科阶段教育,并根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和教学反馈多次调整了教学大纲和计划。国开最初的课程设置,与已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普通医学院校大致相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医学课程所占比例较高,最高的时候甚至超过了40%,之后通过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的经验,逐渐减少了医学课程的设置,加大了管理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的比例。2016年国开在申请学位授予权时,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改进,以适应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力求与《2011-2020年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卫生事业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的要求相吻合。国开该专业的学习者有别于其他医学院校,均为卫生系统的在职在岗工作人员。因此,在课程设置时不但要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的成功经验,更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新,如在实践环节、论文写作或调查报告中,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选择卫生事业管理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卫生事业管理落后于发展需要[1],从社会需求层面看,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滞后于社会发展;从实践层面看,自然科学知识、报告撰写、实践能力等不尽如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育大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强工作能力的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卫生事业管理实际,对该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进行探讨。

一、国开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情况分析

2016年10月,国开在充分的调研论证后,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优化了课程体系设计,实现了课程的综合化和一体化。医学课程的安排突出“基础、浅显、够用”,医学必修课只保留“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管理专业类课程“卫生事业管理”从4学分增加到6学分。总的来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与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吻合,体现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课程模块包含了大量能体现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管理技术与方法等,如“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同时保留了“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卫生法学”“医疗保险”等卫生经济与管理方面的课程,体现了专业特色。

(一)课程模块的设置和衔接合理

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卫生事业管理行业亟需培养一支掌握卫生政策与法规,懂管理且具有开拓精神的职业化卫生管理队伍。2016年,国开在该专业学制仍为两年的情况下,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并于2017年春季开始实施。其课程设置为七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课、公共英语课,其中专业拓展课、公共英语课是新增加的两个模块。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毕业学分为71,各课程模块学分总和在之前97学分的基础上增加了61学分即为158学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管理类课程是该专业学习的重点,在“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下,管理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课程衔接合理,专业基础课包含了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等课程的教育内容,且专业课设置也与卫生行业管理联系密切。

点击查看全文

v

摘要:目的分析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学校食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13所中小学的20个食堂进行研究,并对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前后进行评分。结果应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后,A、B级学校食堂数量增加,C级下降。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明持有情况(100.0%)、基本岗位卫生知识掌握情况(95.0%)、着装统一情况(90.0%)、个人卫生习惯(80.0%)等指标均高于应用前。结论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能有效提高学校食堂整体卫生状况,提高学生食堂就餐积极性,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关键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学校食堂;浉河区;中小学

学校食堂是学生聚集的一个重要场所,因学生上、下课时间一般全校统一,就餐时间会有大批的学生集中涌入食堂,人员多、密集程度增加,势必会对食堂卫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1]。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安全的食物和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避免发生食源性疾病,保证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相关部门对食堂食品安全、卫生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次研究随机选取了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13所中小学的20个食堂进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以此探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浉河区随机抽取13所学校,包括7所小学、6所中学,小学食堂10个,中学食堂10个,共计20个食堂。其中学校自营食堂17个,外包食堂3个,每家食堂经营时间都在5年以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20个食堂进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1.2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