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学校学历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在国内众多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为开放大学的背景下,作为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关键环节的非学历教育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从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国内开放大学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转型发展;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问题;发展策略
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办好开放大学”的收官之年[1],也是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五省市的广播电视大学“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第十个年头。①2020年8月,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逐步实现“省级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地方开放大学,形成全国一盘棋、一体化办学格局”的目标。[2]2020年末—2021年初,国内广播电视大学纷纷更名为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也于2021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广播电视大学将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被开放大学所取代。在国内众多广播电视大学纷纷转型升级成开放大学的背景下,在试点开放办学模式的十年探索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开放大学并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在原有电大基础上的涅槃重生。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开放大学不再像广播电视大学一样只局限于学历补偿教育,而是追求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融通。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政策指向是其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基石,促进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其发展非学历教育的目标指引,摆脱自身办学困境是其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深层原因。在探索开放大学模式的这十年中,作为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一环的非学历教育,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诸多挑战。在新形势下,开放大学如何审时度势地发展非学历教育,与普通高校错位发展,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大学之路,是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国家开放大学将非学历教育划分为两大类,公益类(社会教育)和市场类(职业培训)。反映在组织机构上,以北京开放大学为例,学校的非学历教学部门为职业培训部和社会教育部,同时在职能部门设有终身教育处,对非学历教育进行统筹管理。在形式上,开放大学形成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并举融通的局面。非学历教育的合作形式,基本为B2B(与行业、企业、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合作)、B2G(与政府部门合作)、B2C(与广大参训学员、行业专家等合作)。[3]“开放”是开放大学的核心,B2B、B2C和B2G的合作方式,也正是开放大学追求开放办学、合作共赢的最好体现。在开放大学探索非学历教育的这几年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定制能力有待提升
开放大学在电大基础上发展而来,过去几十年只需围绕国家开放大学的业务开展工作。2012年后,率先挂牌的开放大学开始积极地开展自主业务,开放大学的自主业务本身就在起步阶段,师资力量也尚薄弱。而非学历教育面对的人群广泛,需求多样,有针对基础教育校长、教师的培训,有针对老年人及社区人员的城市休闲培训,有针对各行各业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等。开放大学希望教学岗的教师能够在做好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在职业培训部、社会教育部等非学历教学部门发挥作用,然而事实上,由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专业差异,学历教育师资尚不足以支撑非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稳定的师资,缺乏根据市场需求的课程定制能力,这势必会影响到开放大学的市场竞争力。
一、感悟时代,认清形势
当前我们所讲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开放教育几大块,成人教育又包括脱产、函授、业余几种形式。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行各业都是一样,高等继续教育亦不例外。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我们把远程、在线一直作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从可用到好用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这次疫情催生的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全日制教育教学形式的快速变化对高等继续教育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新考验,也催生新思考。高等继续教育需要系统总结、优化定位、深化改革、有序规范,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治理和重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内外部环境,是我们当前面临需要解决、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1.社会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巨大。据统计,20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13.8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大概是10.8年。据德国调研数据,一个人平均多接受一年教育,收入可以提高7%—10%,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相对于只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人,收入大概要高50%。同样是2020年的数据,我们国家有8.8亿的劳动者,其中有大学文化程度大概占比15.47%。2018年有一个数据,接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占比最高的国家是加拿大,连续9年位列榜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达到59.37%。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还很大。我相信,随着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学历教育的结构重心必将进一步上移,非学历教育与学习者工作、生活的适切度必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必将进一步催生对适合的高等继续教育的刚需。我想,这是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面临的一个基本形势。
2.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规模大,情况比较复杂。首先是在整个高等学历教育中的占比高。从2020年招生情况看,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招生(包括专升本)占整个高等教育招生的28.69%,高职教育(包括高职本科和5年制转段高职)招生占32.42%,各种形式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包括成人、开放、自考获得学历的)占总数的38.98%。同时,全国涉及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校规模庞大,达到了1891所,学校类型多、层次也多,生源结构、来源也不尽相同。
3.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系统改革迫在眉睫。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非常巨大的飞跃。普通高等教育领域推出“双一流”建设、开展了系列“新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商科等等)改革,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下一步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动力。职业教育方面,启动了瞄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双高”建设计划、刚刚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职业教育下一步的发展确立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相对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的这些改革,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领域相对沉寂,只是出台过一些教学领域的规范性政策,与事业发展和时代要求相差较大,与高等学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占比极不相称。时代催促,倒逼我们要加快改革、综合改革,用系统改革的办法保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下一步的良性有序发展。
二、立足当前,理清思路
总的来看,不同名义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产生于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针对性地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但一路走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以及社会机构的大比例加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暴露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极大影响了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必须要通盘考虑,系统改革,加以解决。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高校继续教育发生了一些深刻变化,由“学历教育的补偿”演变成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外在需求。在整个社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固然有不少机遇,但挑战更严峻。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在当今这个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知识更新非常快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更新知识结构。“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的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谁能保证这所谓“一技”在三五年后不被淘汰?“活到老,学到老”才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应有的常态。高校继续教育作为再教育、再学习的基地,势必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责所在。
一、当前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1.生源数量和质量双降继续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双双下降的问题其实是个老问题。以最近五年江苏省成考专升本理工类最低录取线为例:2012年125分,2013年105分,2014年115分,2015年105分,2016年105分。平均每门35-42分,基本处于考试就能录取的状态。如此低的录取分数线,是生源数量和质量双降的铁证。2.办学经费捉襟见肘高校继续教育除部分行业外,总体还是一种非强制性教育。国家对继续教育没有经费投入,办学经费由高校自筹解决,全部来自学生的学费和培训费。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二级单位,不是独立法人,没有独立财务。学费和培训费入账后,学校会按政策切块,实际留给继续教育学院的经费并不多。以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费为例,学校切块的比例是30%,剩下70%用于培训各项(课酬、住宿、场地租金、租车费等等)支出,一个培训项目做下来,一核算,基本是收支平衡了。有些带支援性质的培训项目根本就是亏损的。3.师资力量薄弱高校继续教育办学主要是依托院系,自身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这是由继续教育学院在高校中的地位决定的,因为继续教育并不是高校的主流,不可能把继续教育的发展放在一线位置,更不允许继续教育学院建立自己的一套师资队伍。4.定位模糊很多高校对继续教育学院的定位模糊,有的作为教学单位,有的作为机关单位,有的作为直属单位,定位的模糊带来的是整个继续教育学院管理的不畅,而且容易引起多头管理。还是以东南大学继教教育学院为例,目前是作为学校直属单位。但在具体的管理上却出现了“同工不同岗”的情况。从事同一工作的不同老师,有的是管理岗,有的是技术岗,不同的岗位晋升的通道也是大相径庭。在经费使用管理上也出现定位模糊现象,一会儿作为教学单位来管理,一会儿作为管理部门参照机关单位标准执行。出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定位引起的。5.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过去继续教育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管理老师基本是来自各个部门,这样的队伍管理学历教育可能没有问题,但要是管理非学历教育就可能很不适应。非学历教育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利,而学历教育基本是完全的卖方市场。无疑非学历教育的管理要比学历教育难,而且要求管理团队具备较高的组织策划和沟通能力。6.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限于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很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都是吃大锅饭。做多做少一个样,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多劳多得的优越性。这样就很难调动大家积极性,容易陷入有活就干,没活就歇的消极状态,对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颇为不利。
二、解决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1.逐步退出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与演变,生源数量和质量双降已成共识。高校继续教育应该未雨绸缪,有序的退出学历教育,把重心从学历教育转移到非学历教育上来,特别是研究型高等院校,要高瞻远瞩,宁取势而不取利。当然学历教育做了那么多年,要放弃确实有点不舍,但如果不经历阵痛就会失去非学历教育发展先机,不利于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2.积极争取扶助政策与启动资金办学经费的不足无疑会制约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非学历教育平台的建设、维护与推广、课程录制与更新、版权费用等等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这就需要继续教育学院要向学校去争取扶助政策与启动资金,特别是扶助政策,比启动资金更重要,因为政策是长效机制,而启动资金是短期行为。3.建设动态稳定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直接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教学水平,因此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鉴于高校的实际情况,继续教育师资队伍还是要倚重院系。可以采用合同的形式和老师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动态稳定。师资队伍的建设也不必局限于本校老师,其他兄弟院校的知名老师、企业相关负责人、甚至是培训机构的一些名师都可以成为合作对象。4.找准定位理顺关系很多高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他们关心的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对继续教育不重视,总认为继续教育可有可无,这种想法实际是忘记了高校还有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笔者认为继续教育学院定位为教学单位比较合适,因为和其他院系一样,有自己的学生,有教学与管理一套完整活动,具备了一般院系该有的属性,理所当然就应该视同院系来管理。5.提高团队管理水平很多时候继续教育学院净忙着别人的再教育了,却忽略了自身的再学习再充电。笔者一直觉得继续教育学院的老师们也需要被培训,从而拓宽知识面与眼界,提升沟通能力与组织策划能力。6.因地制宜,推行激励机制大家都知道吃大锅饭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以学历教育为主时激励机制作用可能不太明显,一旦转型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激励机制就是势在必行。望梅尚能止渴,何况是实实在在的激励呢!
摘要:成人学历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成人提高专业知识和提高工作能力做出较大贡献,也符合现代社会提倡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机制。该文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及学生学习现状和师资情况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便进一步做好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关键词:成人学历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管理
成人学历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全日制医学教育的补充,同时也是低学历医务工作者提升学历的重要途径,为医务工作者提高专业知识和提高工作能力,做出很大贡献,也符合现代社会提倡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机制[1]。本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学校的临床检验联合教研室挂靠在本院,同时,也是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唯一一个承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本科课程和成人学历教育课程的临床医学院。本文就本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人学历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索。
1成人学历教育的现状分析
1.1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不同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在成人学历教育的学生中,由于招生时没有对年龄和职业加以限制,所以学生年龄跨度大,职业多样化及思维能力高低不一的现象,这无疑给实际教学和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2]。从年龄方面来看,接受成人学历教育的学生大都是20多岁学生,不仅思维活跃,而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强[3],但也有40多岁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从职业方面来看,接受成人学历教育的学生不都来自检验科,还有来自影像科、口腔科、病理科等,这使得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尽相同。
1.2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力度不足
摘要:社会流动是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继续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在社会各阶层的继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探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中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创新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社会流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以人为本
社会流动是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社会有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中下层群体,改变以中下层为主体的社会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进行合理的向上社会流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育有着两重性,无论是职前的正规教育还是工作后的继续教育,既有促进一个人向上流动的作用,也有社会分层和阻碍向上流动的作用。但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点表明,继续教育可以提高社会各阶层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等,给人提供第二次向上流动的机会。拥有优质的科技、人才和教学资源的高等学校,非常重视继续教育的建设和投入,逐步突破足不出校园的局面,在为社会提供更多服务的同时又有效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社会流动与继续教育的关系分析
社会流动是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继续教育是在系统学完国家学历教育体制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或大学课程后,重新回到社会性的办学单位、高等学校等机构进行进修、深造或培训的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只依靠学校接受的正规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一生中接踵而至的社会冲击和技术变化的要求。继续学习是保持与生活、工作和社会变化同步的重要策略。因此,在以终身学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里,接受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个人发展的必须的手段。每一个人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他的社会阶层流动的方向,并最终决定他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因此,继续教育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社会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合理阶层结构的形成,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也表明接受继续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发展创新的必要性
1.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创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社会转型,社会的整体转型要求教育必须转型,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转型是教育转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大前提下,要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这表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且需要重视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问题。高等学校是继续教育服务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因此,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必须在社会转型中有所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