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畜牧经济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随着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各个行业当中都在进行相应的革新,畜牧业也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从当前的发展形势上来看,现代畜牧经济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些问题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本文基于现代畜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相应的探讨,希望能从中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的现代畜牧经济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畜牧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畜牧业的经济管理涉及众多环节,包括生产、交换、分配等环节,在这一过程当中,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畜牧业的顺利发展。畜牧业的经济管理以及发展,与人畜健康发展有着紧密地联系,在接下来的讨论当中,着重对准现代畜牧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积极找寻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今后的畜牧生产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
1畜牧市场的环境分析
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畜牧经济效益也应该得到提升。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畜牧业市场结构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西方畜牧产业较为发展的国家为首,大幅占领国外以及国内市场,而我国的畜牧产品的出口比重增长量却不明显。在畜牧产品需求量日益上升的背景下,仅仅保证出口稳定,相对来讲就是经济管理的原地踏步。因此,国家及时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和调控机制,国内的畜牧产业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应该基于当前的畜牧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情况,从当前的畜牧产业结构入手,从根本上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在国内的畜牧市场当中也要积极提升占有率。在消费者的眼中,产品质量就是竞争当中无形的优势,也是口碑提升的渠道。畜牧相关企业也要注重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业内部工作秩序,建立标准化、现代化的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确保畜牧产品的质量优良。管理人员要时刻将产品品质放在发展的首位,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依旧能抵抗发展带来的压力,并且通过当前的先进技术,逐步提升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对于保持销售额、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直接作用,也有利于企业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畜牧养殖生产基地。
2畜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农产品竞争较为激烈,在进入21世纪之后,各行各业的发展也进入新态势,尤其在农副产品市场,要打破传统的需求界限,为市场竞争和发展带来新内容。我国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向与国际市场间存在着冲突,因此在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如果在改进方向上没有制定良好的对策,对于我国的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当前的发展角度上来看,我国的畜牧产品的生产值仅够维持国内的需求,在出口方向上的潜力也较为有限,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肉制品的价格在稳步上涨,我国的肉制品出口量处于发展相对平缓的状态,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猪肉出口量较低。在这一过程当中,我国畜牧产品和水产品的优势地位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例如畜牧饲料、养殖投入等。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之下,我国的畜产品还要满足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由此可见,我国在畜牧出口上的潜力极为有限。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不仅是畜牧产品,其他的生活资源需求也在逐渐增多。饲料的用量以及粮食的紧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畜牧业发展的波动,从短期眼光来看,这一问题会降低国内畜牧产品的供给情况,从长远角度来看,饲料的价格对于畜牧行业的发展空间以及速度都带来不小的影响。当前的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畜牧养殖的成本也在逐渐加大,从而对畜牧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当前的很多养殖场仅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却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重视污染处理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到自然环境,对于周围的居民以及畜牧养殖都带来潜在问题。当前大多数的养殖场的污染处理系统和技术上不完善,而且无法满足当前的养殖需求,给自然资源带来较大的损失。我国的污染管理条例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这使得一些“钻空子”的管理人员有机可乘,加重了养殖场周围的污染情况,对于现代畜牧养殖经济管理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畜牧经济管理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管理人才和设备。由于受到设备更新速度,以及企业的资金运转等诸多问题,畜牧企业很难做到及时引进吸纳新机器,这也促使畜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无法高质量的开展畜牧养殖工作。这样的发展情况不仅会大幅提升经济成本,也不利于当前畜牧行业的管理。人才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畜牧经济发展当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的企业管理团队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无法从根本良好的开展管理工作,为后续的畜牧经济管理带来较大的阻碍。
建国以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主要分布在农业经济相关的各个领域,为国家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经济政策出台以及落实,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2]。改革开放初期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社会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普遍紧缺,虽然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也趋同,但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和学科发展的影响还不突出[3][4]。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经济形势的巨大转型和社会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导致各高等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招生缩减和就业难等问题日益突出[5]。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衔接较差,不能直接满足岗位需要,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不足。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职业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根据农业经济转型的特点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的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多学科的专业技能知识,这类人才不仅“好提拔、好就业、好使用”,而且能够更好地为农业经济全产业链经营管理提供服务[6]。因此,面对中国农业经济社会转型和农业经济管理岗位需求的转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该如何转变以适应和服务于这个转型,并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和人才职业能力培养需要重点思考解决的前置性问题。
一、农业经济转型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一)农业经济向专业化、多元化和全产业链模式转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多元复合型职业能力人才
随着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的追求产量目标转变为质量、数量和综合效益的协同多目标,农业产业的发展也逐渐由过度分割的分段式农业向全产业复合型农业产业转型。这种转变一方面把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农户有效衔接起来,将小农户通过产业化模式联合起来融进大市场、参与大流通。另一方面,这种转变将农业产业链条产前、产中和产后联结起来,形成了“六次产业”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渐由传统的原料供应部门向工业加工、环保、旅游、休闲等领域拓展,一、二和三产业的界限日益模糊。这就要求农业经济管理与农业、工业、旅游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专业人才,使之具备全产业链经营与管理知识以及交叉学科知识和职业能力。因此,面对中国农业经济转型,需要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技能人才,这已经成为转型时期推进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工农关系的转化,农业经营发展需要培养新型复合型职业能力人才
农业是工作辛苦程度高、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比较效益却较低的行业。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实施细碎化的均分耕地资源的配置方式,进一步使农业经营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所以,农业领域很难吸引到专业人才。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日益缺乏,谁来种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吸引新型职业化经营主体成为“职业农民”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而职业化的农业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链管理者必然成为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提升的重要基础。这种转变既要求农业经济发展由多元化的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共同参与,同时需要以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方式来共同推进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7]。与此相适应,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要求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职业能力、农业资源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应对市场风险能力都要高于传统的小农户,使其能够在复杂交错的经营环境中获得更高的经营效益。因此,培养新型职业能力人才就是要培养其成为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致富的带头人、领路人,带领专业的“职业农民”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和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建民族品牌,打造和推动农业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升全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转型时期传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要: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当代浙江省农业经济特点和转型现状,然后论述了浙江省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转型对策,希望研究结果对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浙江省;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0引言
2017年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56亿元,比2016年增长2.9%,农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升和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当前浙江省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新时期农业经济肩负的历史使命更为艰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多个方面作出调整。
1发展特点
首先,粮食作物稳步增长。截止到2017年底,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68万t以上,增长了2.2%。早稻受到降雨影响,产量有所下降,播种面积维持在104.9万hm2以上,下降0.1%,产量在70万t以上,下降4.6%。秋季粮食再获丰收,播种面积维持在97.5万hm2以上,增长1.4%,粮食总产量维持在622万t以上,增长0.5%。其次,绿化造林,科学有序推进。2017年共完成人工造林0.91万hm2,完成计划的206.8%。迹地更新0.91万hm2,完成计划的116.8%。再次,畜牧养殖产能进一步优化。2017年,浙江肉类总产量104.4万t,与2016年相比下降11.6%。生猪结构调整初步见效,年内出栏母猪1032.7万头,相比2016年下降411.7%。家禽生产规模有所下降。2017年末存栏6387万只,年出栏14146万只,分别比2016年下降3.1%和5.3%。禽类产品价格呈现大降后升涨的趋势,全年禽类价格保持稳定。牛羊生产继续调减,效益进一步向好。2017年年末,存栏牛羊13.5万头和106.4万只,分别下降7.2%和5.9%。
2转型现状
摘要:农业生产的受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对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为了使农业产业迎合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并使得其不断为社会与人民服务,研究人员要对农业经济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尤其是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价值,探究农业经济管理进行哪些优化创新能够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以确保我国的农村经济可以持续并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经济发展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农业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农村经济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影响因子。基于农村经济发展如此重要的背景下,如何将实际发展策略进行改善,并且使得农村农业发展经济与新时代下的经济发展防护思想相一致,就成为了现阶段众多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在农村地区,农业经济是确保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支柱性产业,因此需要就当前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统筹管理,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出最佳优化方案,确保农村经济向好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
1.1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使得广大管理人员掌握农村的实际情况,且通过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数据的收集,并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对这些农业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能够更加便于管理人员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为各类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与施行提供保障,同时借助于管理优势还能够促使农村经济制度不断健全。此外,通过经济管理制度还能够使得农民的农业生产方式朝着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靠拢,借助于有效的管理方式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革新,这将会对农村各类农业资源的整合提供诸多便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1.2为理论提供指导建议
摘要: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人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作为人口和面积的大国更是如此,解决农业问题也就成为了我们国家热议的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管理怎样结合信息的脚步,怎样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农业发展,就成为了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
知识型农业采用的是比较先进的科研成果,并结合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最终实现高效管理的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传统以资源为主的制约,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深入还未有很多的运用,在今后的策略上,应该鼓励发展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完备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加速推进我国落后的资源型农业转向知识型农业。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运用能有效的促进农民的农业收入,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农作物产量提高了,但经济收入确降低了,主要原因是信息不通畅,农业占有率过高无法实行农业大面积生产。
2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面临的问题
2.1信息资源有待开发
前期农村经济管理信息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管理不全、专业人员不齐、拨发经费少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进而农业间的信息得不到共享,信息传递得到了阻碍,农业信息库未统一形成信息系统,农业信息不及时,无法起到指导农民的生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