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引导式教学法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针对传统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若干突出问题,本文以《电动势法测pH和Ksp》实验为例,阐述了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该方法充分彰显实验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实验教学内容与化学相关学科知识及应用的内在联系,深化实验教学质量,有效促进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引导式教学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化工、药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物理化学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数学的原理、技术、方法、仪器的实践课程,为化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工具和方法[1]。2020年9月11日,习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到:“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导向,“基础课程”教学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无可替代。作为现行教学模式下主要载体,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获取更为全面严谨的逻辑、方法和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向课堂要效率,是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追求[2]。
1物理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现存的两个突出问题
1.1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储备及对化学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不足物理化学理论体系自身抽象又严谨的特点,常给学生一种“概念多,公式多,应用条件多变等”刻板印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普遍有待提升。另外,还有部分班级的物理化学实验课,几乎与物理化学理论课程、有机化学理论课程、分析化学理论课程等同期开课,会有未经学习相应理论知识而先进行实验实践的尴尬,造成学生对将要开展的物理化学实验不知其所以然。鉴于此,学生在物理化学实验前的预习环节常常差强人意,表现出“看过了”即为“预习过了”的无奈。在实验过程中,常有“照虎画猫”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背离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初衷。另外,物理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理论支撑,它所提供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是化学研究通行的基本策略,对化学相关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作为教学课程,化学相关的各学科课程又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鲜有将物理化学实验方法与解决众多相关学科问题相关联起来,这在化学学科相关人才的培养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相关知识应用的纵横联系物理化学实验传统的教学方式包括:学生预习;教师讲解;学生动手实验采集实验数据;提交实验报告[3]。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学习效果却有较大提升空间,很难满足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培养的根本需求。在教师课堂讲授部分中,教师往往依照指定教材所列顺序: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仪器使用规范-实验注意问题-数据处理,进行逐一讲授,与学生互动少,属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彰显。特别是实验原理部分,有很多的公式推导和表达式的变形,蕴含着大量的学科信息,这使得,一方面,学生听课的过程中无法与实验内容实时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另一方面,教师也很难面面俱到的把这些信息进行升华总结,不利于科学知识的纵横联结,使得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引导式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学导式教学法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于全面提升高职物理教学水平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将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和明确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入手,对学导式教学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学导式教学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高职院校物理教学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真正的将学习的主权交还给学生,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高职物理一直是让学生颇为头疼的学科,高职物理较高的学术性特征进一步加大了学习难度。而学导式教学方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学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学导式教学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一)将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
学导式教学法一般没有固定化的教学步骤与模式,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会根据实际的教材内容、教授对象以及不同的教学条件,将学生自学、课堂讨论、教师教授以及课后练习等几个环节灵活的整合到一起。学导式教学法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将以往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向着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向发生转变。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教授内容变得少了,通过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提高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对于保证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1]。
(二)明确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摘要:传统音乐教学的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呆板无趣,教学效率低下,已经很难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启发式教学法被逐渐引入、应用,有效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鉴于此,本文从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现状、问题,并具体阐述了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实践应用方法,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声乐;有效途径
近年来,启发式教学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用和认可,教师利用音乐、实物、生动的语言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开启了学生对声乐的感觉,这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和教学效率的提供都大有裨益。
一、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1)启发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声乐抱有一定兴趣,才能够高效地接受所学知识。在声乐教学中引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学习兴趣就自然被激发,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在学习中得到了艺术享受。
(2)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要】《电子商务基础》在中职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其实施效果对后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其局限性,容易存在学生难以理解基础概念、无法把握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体系、对专业的学习感到迷茫等问题。本文研究了体验式教学法在《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电子商务基础;教学设计
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中职《电子商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电子商务基础》一般作为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电子商务基础概念和应用,明确专业的学习内容体系。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课程的实施效果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传统一般采用理论解析加案例分析的方法。而电子商务一般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的,没有实体模型和教具,这使学生的学习几乎在没有知识基础和直观体验。同时课程本身不是某类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它是综合性、概述性和引导性,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知识和技能暨相互联系,又独立性较强。因此,容易造成学生难以理解电子商务的基础概念、无法把握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体系、对专业的学习感到迷茫。
1.2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的研究现状
在电子商务的教学方法上,国内学者主要提出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网络开店实践等,而具体到《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研究还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流程,因此,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和作者的教学实践,取长补短,提出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电子商务基础》课程,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对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一、变革教学方式: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策略
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内外需要的双重结合,主张学习者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师生共同讨论,设置内容;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多方参与,改变评价,最终推进教学活动的完成。在笔者的课堂中,这包括课堂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
(一)课堂教学前:从无权参与到有权参选
需要决定着参与。教师要将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什么、学到何种程度,都是教师决定。学生无权参与,只能被动接受,这从根本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参与式教学法主张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备课活动中。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学生也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责任意识,学起来自然有兴趣。根据笔者的实践,此方法较适合作品解读的课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中,以往所选取的作品,多考虑其是否占据文学史的经典地位、是否符合主流意识。对于90后学生来说,这明显不符合他们的口味,授课效果不理想。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以来,笔者进行了多方调查,或找学生谈话,或发放调查问卷,或鼓励学生提意见,师生共同探讨授课计划,在完成主干内容讲授的同时,适时增加了一些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篇目。如笔者参考学生的建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讲授文学经典篇目之外,增加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促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坚持此举,必须有以下三个原则:首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其次,要符合课程的认知体系;第三,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旨归。
(二)课堂教学中:从被动灌输到主动汲取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设计者,要善于设计完善的教学流程,使学习者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掌握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独尊讲授法。教师按照讲稿内容,以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强加于学生,学生是否理解、理解多少,则与教师无关。参与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内在性需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汲取。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方法。参与讨论法在剖析主题、分析人物时非常适用。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思考题,课上,在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内,教师组织学生或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如在讲解《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时,笔者提出:“为什么把这篇作品称作是‘成长小说’?”此题的回答,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林震与刘世吾、赵慧文的交往分别对林震思想产生的影响,也需要结合学生自身对社会、爱情的认识。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阐述时间,最后给出一个凝结学生思考结晶和教师思考深度的参考性的答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笔者还会针对不同文本、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形式。如意见针锋相对、讨论激烈时,笔者会提议学生分为两组,改为辩论。讲解《寒夜》时,学生们就针对曾树生这一人物形象,围绕“自私自利”还是“有情有义”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要有鲜明的观点,还要论据充分,能够自圆其说,并提示学生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家庭环境、人物的处境等辩证地分析人物。经过讨论,学生最终意识到曾树生的性格兼具以上两方面。最后,教师把学生的观点归类、整理,适时总结并提升学生的发言:正是曾树生这个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体现了巴金先生40年作的深度和力度。人文学科的授课,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授课时,笔者也经常采用情境教学法。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的香雪海剧社发展已经有十年的历史,文学院的众多学子参与其中,出演了大量的剧作。在讲解《茶馆》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学生自己出演的《茶馆》片段,还原了历史情境,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们最初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熟悉的面孔而感到兴奋,渐渐地就会凭借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来品评角色的得失。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文本角色扮演、学生讲课、诗朗诵、小组竞赛等方式,也有较好的效果。设计教学活动不拘定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避免流于形式。
(三)课堂教学后:从消极待评到积极参评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