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影视动画设计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要求文艺作品能更好满足精神需要。影视动画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色彩在影视动画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影视动画中的人物、情节、场景等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的作用。本文从色彩在影视动画设计中的重要性出发,通过案例分析深刻探讨影视动画设计中色彩的应用,以期对影视动画设计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色彩;影视动画;应用
近年来,随着影视动画越来越受欢迎,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大,影视动画的制作也日益受到关注。色彩极易容易吸引观众的目光,也是动画画面表现力最直观的体现。如何通过色彩的设计更好地完成一个影视动画作品、完成作品与观众的交流、完成故事情感和主题的表达,是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影视动画设计中色彩应用的重要性
(一)增强画面质感不同于电影的拍摄与录制,影视动画作品是需要创作者一幅一幅画出来,每一幅、每一帧都是一张优质的绘画作品。而一张画首先带给人直观感受的就是它的色彩,观众一眼能感受到什么,色彩发挥着绝大部分的作用。比如,在梵高的《向日葵》中,映入眼帘的大片的黄色让观众感受到生命力的蓬勃生长;列宾的《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中映入眼帘的黑色与红色表达出人物压抑痛苦的感受。影视动画作品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是动态的,所以连续不断的画面需要丰富的画面质感以及画面表现力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满足观众的视觉需要,带给观众审美上和精神上的享受。
(二)传达故事主旨色彩不是表现故事主旨的主要方式,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色彩在塑造人物、搭建场景、烘托氛围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故事总体情感的表达和观众接收的内容。在影视设计的各个方面合理地运用色彩,根据故事的主题内容,定好色彩基调,精心设计每一帧的画面,流畅地完成画面的转换;通过场景的色彩变换与人物色彩调整,与故事内容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故事表达。
(三)影响观众体验新的时代下,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精神需求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影视动画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更多的有丰富审美经验的、专业的人也开始关注影视动画作品。色彩的搭配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掌握不好的话,观众在观看时也会感觉到不适,从而影响对作品的评价,甚至是票房、收益。影视动画的受众群体年龄范围在不断扩大,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与此同时,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其审美需求是不一致的,这就对创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针对某一群体或是更大范围的群体创造出合适的影视动画作品,需要在色彩设计上下足功夫。
摘要:我国影视作品中的动画角色的设计一直是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在过去的影视动画作品中有很多优秀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角色被创作出来,并且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动画角色的塑造方面却逐渐的朝着不佳的方向发展,并且也渐渐的降低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程度。为了重塑我国动画角色的艺术色彩和特点,必须把现代的审美和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结合,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动画角色的塑造上充分的展现出来。
关键词:影视作品;动画角色塑造;传统文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动画影视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世界各国之间的动画作品的交流也变得更加的频繁。我国在动画制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而也有着丰厚的制作优秀动画的文化底蕴。但是,由于受到很多外来文化和动画风格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动画制作和动画角色设计正在朝着没落的方向发展。随着外来文化及其动画制作的涌入,我国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追赶外来文化的潮流和盲目的跟风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年轻人的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为了让我国的动作制作摆脱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让我国的影视动画角色设计更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需要影视动画创作者把创作动画角色的思路打开,把中国传统鲜明的艺术特点融入到动画创作的过程中,为我国动画事业的振兴提供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
一、影视动画角色设计
对影视作品中的动画人物进行个性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动画设计师通过对动画角色进行设计,能够让动画人物在观众的面前呈现出大胆、鲜明的形象特点,增加人们对动画角色的关注度和印象。所以在对动画角色进行塑造的时候,要能够把动画人物的性格和受众的生活进行结合,让塑造出来的动画角色能够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样才能让观众和动画角色之间产生共鸣。同时通过对动画角色进行设计,能够为影视动画中的人物赋予更多的生命力,同时对于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各国的影视动画中,有很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角色,但是通过对这些动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角色往往带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这些获得成功的动画角色就告诉我国的动画角色的设计师在设计动画角色的时候,要能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动画角色的设计结合在一起,只有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个性进行的动画角色设计才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喜爱,甚至走向国际这个大舞台。目前在国际中具有较高关注度的唐老鸭和米老鼠等一些美国的动画角色,他们的性格中带有幽默诙谐和积极健康的民族性格。我国的动画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本身的动画角色的设计不能够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尽心结合,而且还面对着日本动画市场和美国动画市场的挤压。我国有一些动画创作者不断的对美国和日本的动画角色进行模仿,以求获得更多的关注,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动画角色的设计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低,甚至是一些动画角色的设计完全脱离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了能够让动画人物能够和观众产生共鸣,必须在设计动画角色的时候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取材,这样设计的动画角色才能和人们的个性特征和生活习性产生共鸣。影视动画中的动画人物是对人们美好生活的表达,它们通过角色身上所具备的鲜明的生命力和风格特征来吸引观众的关注,同时动画角色还能把观众带入到一个独特的内心活动中,引起观众的一些特殊的记忆和情感。所以动画角色的设计者需要利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展现一个曲折的故事情节,以此获得观众对于影视动画的关注。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一)水墨画融合动画角色的运动感水墨画在我国已拥有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国的传统的审美情趣。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水墨动画片对我国的水墨画的特色和风格有着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把水墨画在展现我国的民族底蕴和文化特色上的优势都充分的体现出来。水墨动画片无论是在色彩的展现,还是在气韵、风格和意境等方面都能够展现出传统水墨画独有的魅力,给观众向往和想象的空间。水墨动画片是把现代的动画片制作技术和我国传统的水墨画文化进行结合的产物,是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影视动画角色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在我国的影视动画角色设计的探索的道路上,动画设计师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水墨动画片就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发展机遇,这个机遇是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一个新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我国的水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那就是改变了原先动画角色设计中使用的单线平涂的模式,而是以水墨来进行动画角色的塑造,这样塑造的动画角色没有明确的轮廓线,直接使用水墨来对故事情节进行动画的意境表达。《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一部典型的水墨动画片,在这部动画片中,动画设计者直接使用水墨来对小蝌蚪等一些角色进行设计,水墨的柔和的特点把小蝌蚪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在另一部的水墨动画片《牧笛》中,通过水墨设计的静态的水充分地展现了鱼和牛的灵动,能够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这部动画片所要表现的意蕴。使用水墨动画片是我国的动画设计者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时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应用技巧,它开创了一种新的进行动画设计的方式,通过动画设计者的不断努力,将会带动我国的动画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并且对全世界的动画角色设计产生影响,是动画产业的巨大的发展机遇。
摘要:媒体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对艺术和文化产业带来比较大影响,数字媒体艺术也应运而生,并被应用到影视动画设计之中。这种媒体艺术形式融入,使影视动画表现风格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在满足大众需求同时,朝着个性化发展,受众面和辐射范围更广。另外,影视动画设计和制作中融入数字媒体艺术,传播渠道相较于过去变得更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影视动画创意化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影视动画艺术前行主要动力。文章主要针对数字媒体艺术对影视动画带来影响,以及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动画中应用情况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动画;影响;应用
新时期艺术文化产业发展中,受数字化技术冲击比较大,形成一种新媒体艺术形态,那就是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数字媒体艺术采取的是以技术为载体和基础,艺术为辅的模式。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动画表现形式多样化和多元化,以及使动画具备大众化和个性化特征外,还可以在技术支撑下使影视动画质感增强,带给观众更大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所以,影视动画要加强这个方面研究,在发展中要做好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以确保自身能够更好发展,满足现代人对影视动画各种各样需求。
一、数字媒体艺术对影视动画产生的影响
(一)促进影视动画表现风格多样化数字媒体艺术依赖于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支持,可将影像、绘画、图案等,转变为现代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数字影像。传统动画媒介表现风格单一且局限性大,数字媒体意识支撑下所形成的混合媒介动画,以及个性化动画等,突破了传统动画限制,不仅实现了风格多样化,而且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画面整体效果更加好,无论是动感还是质感,抑或者是表现力,都有很好的提升,能够带给观众更强的视觉冲击力[1]。以《白日梦》这部动画为例,采取的是拼贴的方式,把人物形象与视频背景,还有照片等拼在一起。这种方式设计和制作出来的动画,动画的画面看起来更为真实,而且画面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化。动画风格也变得灵活,采用的是浮世绘风格,将小人物在大城市中拼搏,在各种压力下困惑、迷茫、无助等,表现得淋漓尽致,更能引发观众共鸣。
(二)动画制作朝着大众化发展传统影视动画设计和制作难度大,首先表现在需要的成本多,而且参与人员众多。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动画快速融合,改变了影视动画发展的困境,也扭转了影视动画对专业性要求过高的局面。也就是说,影视动画行业环境发展变化,包容性更强,即使不是专业的影视动画制作团队也可进行创作。数字媒体艺术背景下,有众多的技术和工具支持人们进行影视动画制作,比如falsh、AftertEffect等,这些软件和工具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容易上手,在动画制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帮助动画制作者独立完成制片。相较于过去影视动画制作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学过影视动画相关专业知识,或者是经过专门的培训,开放性和灵活性更强。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人员,也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各种动画软件,独立完成动画制作,更加趋于平民化,只要有这方面爱好都可参与[2]。
(三)促进动画个性化发展现代是一个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上各种资源多,资源库中包含海量素材。在互联网资源库与媒体平台上获取这些素材,就可进行拼贴动画和混合媒介动画创作。这两种动画形式具有个性化特征,采用的是反传统创作形式,与大众化动画相比,视听效果更好,冲击力也增强。这类动画在制作中大胆创新,突破传统动画局限性,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和风格,可展现艺术最为原始的风貌。以《爱的发明》为例,属于剪纸动画短片,在平台上点击率和播放量高。动画创作足够大胆,运用的是剪纸艺术,以这种艺术风格来表现悲情爱情故事,更为深层则是通过这个故事,体现科技发展带来灾难。动画独具风格,且以美妙动人的音乐作为背景,视听效果好,深受观众青睐。个性化动画出现,同时引发关注和喜爱,促进了动画短片制作朝着个人风格方向发展。(四)传播途径更广进入到网络化时代以后,新媒体快速发展,信息传播与交流更加方便,这就为新媒体艺术提供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数字艺术作品创作完成以后,可选择一个或者是几个新媒体平台,将作品放到上面,供网民欣赏的同时,还可针对数字化艺术作品展开交流讨论。现在各大视频平台,比如腾讯、爱奇艺、优酷等,都支持动画短片分享和展示。这样可激发创作热情,也能让观众欣赏到更多另类的动画作品和动画视频等。不仅满足公众对影视动画需求,又为创作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可推动动画短片和动画艺术创作的商业化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当前的影视动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影视动画的制作、传播、审美等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新时代特色,对我国高校当前的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影视动画也随着时代进行不断的调整,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本文主要阐述新媒体与高校影视动画专业之间的关系,并对现阶段高校影视动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影视动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高校
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的变革中都会带来相应的艺术创新,影视动画作为一种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之间的技术融合,对目前的科技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其表现的形式非常的多样化。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所看到的动画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平面图画和卡通形式,更多的是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一种象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现代的高科技去制作影视动画。当代的影视动画也开始用3D动画和网络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为现阶段的动漫行业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此同时,也极大丰富了影视动画行业的创作形式,这对于动画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如今,在动画的制作中到处都体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特点,例如图片的数字化三维制作、动态剪接等。这让当前的影视动画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简而言之,高校影视动画教学的改革必须要着眼于当前时代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并不断的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使影视动画教学改革能够尽快适应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影视动画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一、新媒体与影视动画专业教学的关系
当前对于“新媒体”其实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概念。清华大学熊成玉教授曾经对“新媒体”做了一个简单的阐释。他认为:新媒体属于一个相对的概念范畴,它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并且它主要代表的是当前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借助计算机来处理相关的媒体形态以及与无线移动设备有关的媒体形式,这些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新媒体”是当今时代的产物,是现代先进媒体技术的主要代表。“新”意味着具有新的一面,它在技术、概念和形式方面都有所塑造,而且这种新事物是具有“价值”的信息载体,这样才具有现实的意义。目前,新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新技术也需要保持持续革新的状态,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也会变得更加的普及化。现阶段,随着新媒体用户数量的成倍增长,相关的增值服务也层出不穷,因此,对于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高校影视动画专业的技术改革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影视动画专业其实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艺术专业,它主要涵盖了动画、绘画、电影、音乐、文学等在内的许多方面。因此,对于影视动画的研究必须要考虑到所有相关的方面。影视动画主要包括的是将角色表达和动画分解为离散的每一个瞬间,然后再使用信息技术将它们进行集成,以创建不断变化的图像,最终形成视觉动画、电影等。所以说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就能够创建出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世界。新媒体的出现意味着技术在不断发展,各种文化传播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主要通信渠道是依托着互联网和蜂窝网络进行传播,这不仅仅导致传统动画制作、发行和运营的变化,而且还导致互联网动画和移动动画的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动画还利用新媒体的各种明显的特征,把新媒体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例如网络平台、交互设备、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等,再加上所有的数字化的概念都可以用于动画的设计。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我们每天所利用的计算机和手机,它在视觉上的设计如同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一样,在空间和时间上交互。多元化的发展可以使信息技术和现代艺术的融合变得更加的紧密,新媒体以及影视动画的发展也日益紧密。影视动画的发展与其艺术形式和实现方法相关方面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从最早我们所观赏的黑白电影到当今的3D电影,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技术上为影视动画产业的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影视动画新技术的发展,各种视觉效果的体验也开始出现,并促进着影视动画教学的全面改革。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推动,当前的影视动画慢慢的开始追求多样化的影视视觉效果,这对于我国高校的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与时俱进。虽然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因学校特点而异,但大多数高校仍将传统动画技术和软件创建技能作为其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从而严重忽略了动画行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也忽略了新媒体为我国影视动漫行业所带来的机遇。
二、高校影视动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条件落后近年来,国家政策增加了对电影和动画的支持力度,甚至一些地方和地区的政府也相对增加了对电影和动画的经济投资,但这些投资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还是显然不足的。比如以3D动画教程为例,良好的软件开发对于整个教育的环境过程非常的重要,所以有必要确保高校教学的基础硬件必须满足培训要求。但是一套专业化的系统设备所需要的资金不是小数目,很显然很多的高校其实并没有条件满足影视动画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只是面对课本、PPT学习,形式非常的单一,这也是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要】融合民间美术元素设计影视动画角色造型,不仅能使影视动画本身在艺术性特征方面得到有效提升,还能使影视动画被赋予浓厚且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分析了影视动画角色造型应用民间美术元素的意义以及民间美术元素在影视动画中的呈现方式,并结合案例详细分析了影视动画角色造型中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以探索我国影视动画创作的突破并推动我国民间美术元素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民间美术元素;影视动画;角色造型;呈现;应用
我国民间美术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在影视动画角色的塑造上深入挖掘与应用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对提升动画作品的文化价值有重要意义。如今,影视动画行业对民间美术元素的融入十分重视,从角色的服饰、场景的搭建、色彩的搭配等诸多方面均可融合民间美术元素,形成独具文化内涵的影视动画特征。我国民间美术资源有着丰富的类型,可从多元化的角度融合到影视动画的设计中,使角色造型更具独特民族文化韵味。
一、民间美术元素的价值
我国民间有十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壁画、剪纸、皮影、泥人等多种多样,深入剖析民间美术元素,可以发现其蕴含的艺术特点极为浓郁,是我国各民族美术文化的直接呈现,对我国影视动画的发展而言,也帮助甚大。二十世纪我国影视动画的开发对大量民间美术元素进行了应用,以《大闹天宫》为例,其中充分的融合了京剧脸谱、剪纸和年画等民间美术元素,强烈地展现出了我国民族文化特色。该作品在法国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与迪士尼动画一样具有美感,并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是迪士尼难以创造的。现如今,国内一部分影视动画的创作过于注重内容的趣味,动画风格也出现了模仿其他国家动画风格的情况,忽视了民间美术元素在角色塑造上的应用,导致角色形象过于单调,难以体现出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民族文化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影视动画方面应加强民间美术元素的融合,为其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与文化内涵,以体现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满足本土人民鉴赏倾向的基础上,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
二、影视动画中民间美术元素的表现手法
(一)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