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影视技术培训范文

影视技术培训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影视技术培训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影视技术培训

数字化影视制作中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于影视制作艺术的影响

首先,数字化技术出现后,影像制作已开始向程序数字化趋势发展。传统影视剧本创作与编写多以分镜头剧本的形式,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出现后,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电视剧剧本创作更加灵活。在计算机操作环境中,剧本的标题、角色和对白等内容在编剧的操作下进行随意组合,大大促进了编剧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特别是编剧能够通过编制计划这一软件制作出故事版图像的细目分配表和可互换镜头脚本,这样就形成了多个可用的版本。除此之外,编剧还可以数字化操作摄像机中的视频图像,随意处理素材,达到导演需要的效果。其次,数字化影视制作使拍摄效果更加精良。通过计算机可控制摄像机,将摄像机安装在拍摄设备上,只需要设置计算机指令,即可精准控制计算机摄像机的拍摄,使计算机能够不间断移动,也促进了摄像机画面质量的提高,拍摄运动和构图艺术更加优美。影视制作领域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多种影视制作效果,不仅可以进行多轨道录音和MIDI制作,也能够分时录制音乐组成元素,为音乐录音室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同时也促进了编辑多样化的发展,非线性编辑手段的利用促进了影视制作效果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最后,数字化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运用还包括数字电视和数字影院等数字化发行方式,大大提高了影视节目的发行效果,也拓宽了影视作品推广渠道,也实现了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进行影视作品享受的目的。

二、影视制作的艺术和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策略

为了提高影视制作的质量和水平,最大程度满足观众的需求,就要充分融合影视制作的艺术性和数字化技术。首先,提高影视制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最关键因素,影视制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在技术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艺术创造灵感,不断创新各种影视作品形式,完善影视作品质量。因此,影视制作人员要了解数字化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制作设备操作技术,高度协调配合各制作环节和制作工种,将数字化技术充分应用到影视制作领域中,需要制作人员了解多门专业知识,并要求多个部门之间紧密配合。也就是说,第一步应由艺术家创造分镜头剧本,第二步是由数字化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处理,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真实影视空间模拟。然后制定出质量最高的拍摄方案,并设置各种拍摄细节问题,拍摄完成后期再由数字化技术人员进行数字合成,最终形成最佳的影视制作效果。为了提高影视制作的艺术和技术的融合程度,对影视制作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时要兼顾其美术功底,要求制作人员应对艺术领域有所了解,并掌握二维、三维动画制作和非线性编辑。对于录音岗位的影视制作人员应要求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其次应了解录音工程技术知识懂得如何操作录音设备。同时,还要加强英语素养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因为现在流行的影视制作软件中,大部分的专业化软件的语言都是英文为主,制作人员在熟悉使用过程时会需要一定的英语能力。在对影视制作人员进行数字化技术培训和艺术提高时,要给制作人员提供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运用的实际中,为制作人员提供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帮助制作人员克服技术难点,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后期影视节目的制作提供基础,更好的将数字化技术和艺术效果融合,制作出高质量影视作品,满足观众的需要。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于影视制作的艺术的影响巨大,为了促进影视制作的艺术和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要提高影视制作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升器数字化技术掌握水平和艺术水平,并给予充分的实践机会,促进影视制作的艺术性和技术性,提高影视制作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韩俊灵

点击查看全文

气象影视论文:气象影视制作状况与化解路径探讨

本文作者:林荣惠 单位:漳州市气象局

沿海和山区在地理气候差异较大,因此气象信息服务往往不到位,体现不出当地特色。县级没有相对独立的主持人。不同的主持人有不同的主持风格,市县两级主持人共享,导致市县节目没有本质区别,地方区域性特色不突出。

县级独立制作节目存在的问题:①制作设备更新不到位。由于县级资金有限,无法对设备及时更新或升级,导致各项技术指标达不到电视台播出要求,严重制约节目质量的提升。②技术力量薄弱。县级制作人员大多兼职,制作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较少对节目进行改版、创新,降低了节目的可视性和收视效果。③科学信息量偏少。县级节目提供的预报时效偏短,基本局限在48h内,乡镇的预报只有24h,难以满足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特别是灾害性天气来临之际,深度加工制作有困难,在防灾减灾中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2]。

地市(县)级气象影视制作的对策及建议。地市级气象影视节目制作:①无主持人的地市级应加强气象影视的投入,争取开播有主持人节目。②培养主持人的个性风格。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节目主持人应针对自身特点,培养形成独特的风格、彰显个性化的主持魅力。③建立培训制度和节目评价制度。加强气象影视业务技术培训,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法,与影视同行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制作创新水平,对节目实行不定期的改版;定期举行节目评价会,随机抽取日常节目进行观摩评议,由公众、专家、部门领导等组成的评价小组,对节目的画面、播出稿内容、主持的艺术等进行评价和讨论,对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对有进步有创新的亮点给予奖励[3]。④开发新节目新项目。积极与各大媒体合作,开发开播新栏目,如地方方言气象节目等;加强建设投入,实现气象连线直播;抓住中国气象频道落地机遇,开发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化插播节目以及气象专题片的开发与制作。

地市代县制作节目:①为便于节目的精细化制作,给制作人员进行策划和后期编辑的时间,建议有条件的地市级可建设第二演播厅,用于各县级节目的制作。②为县级节目聘用专门的主持人,主持人解说稿由县级提供。由县级提供主持人稿件有利于突出当地的特色,并与市级建立沟通制度,便于在节目中体现当地的重要活动或特别内容。同时,为了减少主持人视频的制作,可采用特色相近区域的县局共享视频,这样既可体现区域性特色,又减少主持人视频的制作,有效提高节目的差异性。

县级独立制作:①由地市级主持人配音。县级天气预报节目一直采用电脑语音库配音形式,语音系统配音具有衔接不流畅,声音不协调的缺陷;若遇较为复杂的天气,如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时,要准确、及时地表达存在一定难度。采用地市级主持人对县级节目进行配音后,由县级将声音文件与视频画面进行编辑录制,可有效地提高配音质量差的问题。②可采用卡通主持人或电脑上配置的主持人,使节目声像并茂,吸引观众的眼球。③县级节目可延长预报时效,如天气形势预报时效延长至72h,乡镇窗口延长至48h,同时增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丰富节目内容。④县级影视技术力量薄弱,又缺乏必要的培训,基本没能力对节目进行创新改版,可借助地市级的技术力量进行改版创新,来提高节目的可视性和收视效果。

气象影视制作是提高节目质量的重要手段,采取有效的制作方法,能够有力提升节目的服务水平。在日常的节目制作中,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节目制作模式和方法,做出更多更好的气象节目,在公共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点击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路径研究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发的“网络化农业远程诊断平台”可用于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的远程虚拟诊断。该所还应用农业多媒体数据库管理工具软件建设农业科技基础数据平台,收集涉农多媒体数据,用于农村远程虚拟培训【6】。“九五”以来,在国家、部门和地方一系列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在农业信息技术领域逐步积累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而且也促进了从事农村信息化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人才队伍形成。另外,“农业3S技术”、“精准农业”、“虚拟农业”等新兴农业信息技术也在积极开发和应用中。这些重大关键农业信息技术的进展,为实施农村信息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7】。嵇留洋和张璇【8】、赵天赐和李旭辉【9】、周璐【10】等研究人员对信息技术在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推广和应用的策略方面做过研究,还有探讨新农村公共信息产品开发利用对策的研究等【11】,提过一些良好的对策建议,如统筹建设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推进的工作机制等,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文化水平等方面有积极意义。虽然农村信息网络等工程建设已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农村人口较多,东西部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不平衡,一些地区存在着工作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意识薄弱、对一些农民的信息需求把握不到位,信息技术缺乏或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等问题【4】,在农村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潜力。为了了解信息技术在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应用效果、作用和需求状况,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从2008年至2011年,笔者所在课题组进行了4次调查,每次都涉及五个以上的省市、自治区,在大多数地区都每年进行调查。2011年调查了河北保定、山东泰安,安徽阜阳、蚌埠、铜陵,江苏镇江和新沂等地。本文主要是基于这些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目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以信息服务促使农民较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探讨信息科学致富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农民生活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提升落后农村的面貌【12】。

继续加大对涉农信息技术的软硬件的投入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农村更广泛地普及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物质基础,而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对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其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做了调查。问卷将村民的家庭境况划分为四个等级:“很好”、“中上”、“中等”和“欠佳”,并排除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对家庭境况理解不一致因素,经统计,每类状况的家庭电脑拥有和使用情况如图1所示。分析得知,为“欠佳”的家庭中有70.2%没有个人电脑或没有接触过电脑,而为“中上”和“很好”的家庭均有半数以上拥有个人电脑或者使用过电脑【12】。说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成员接触先进的信息技术机会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影响,所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信息技术在农村广泛推广和应用的基石,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因此,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要继续不断加大农村公用信息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在资金使用上,做好有关设备的选型和购置的规划和指导,使有限的资金用在需求的重要地方发挥应有的作用,使之加体现政府投入的资金效能,达到以信息科学技术支持农村的目的。

根据村民的需求提供信息及信息技术

信息需求正从生产性信息向市场性信息转变,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调查结果显示,村民的信息需求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这说明村民正从生产性信息需求向市场性信息需求转变,并呈现多元化发展。他们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更加便捷地获取更专业、更可靠的市场信息,尤其是农产品的供求、市场价格等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相关部门的信息提供要具有公信力,保证信息的及时、真实。⑵村民获取信息的媒体也向多样化发展。蔺桃等人在2008年的调研显示,仅有9%的村民选择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信息【13】。而本文调研结果显示,希望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村民比例为43.7%【12】。虽然希望通过当前主流的电视广播获取信息的村民仍占绝大多数,但是从信息单向传输、村民被动接受到村民主动检索、个性化获取信息的转变已势不可挡,对广播、报刊依赖逐渐减少,电视的决定性优势也在减少,互联网(包括有线、无线)应用明显增多。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完善农业电子商务(e-agribusiness)和物流信息传递,建立城乡居民适用的人口信息管理的软件系统,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完善防灾预测预报,建立对农地、森林和其它农业资源和水文、土地等资源,农副等作物的信息管理系统【14-16】,扩大农用机械电子一体化信息产品的使用,大力推广无线终端产品如手机的使用。不但研发切实符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软件,而且加大对实用性涉农软件的接纳与推广力度,根据当地的区域特色和农民的切实需求进行涉农软件的研发、普及与信息资源的建设。

正确引导村民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

切实发挥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农村全面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对一些村民使用电脑网络的行为习惯以及他们倾向的上网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规范。(1)对村民进行电脑硬件与软件知识的教育刻不容缓。大多数村民缺乏电脑使用技能,电脑出现小故障时他们不懂如何处理,对系统安装、其它软件(如常用的Office文字编辑软件、浏览器等)的安装与卸载的了解少之又少,常用的硬件和软件知识普遍匮乏等。大多数会用的人也仅是将其当成一种比广播电视更为先进、体验更佳的娱乐工具。调查表明,使用过电脑的村民有74.4%通过电脑进行娱乐活动,使用电脑学习的村民仅占44.5%【12】。这些都是村民使用电脑网络获取信息的第一道障碍,对村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充分发挥有关培训机构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应将这些软、硬件知识优先传递给村民。(2)正确引导村民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由于村民意识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互联网诸多有价值的功能没有得到合理发掘和使用。调查结果显示,上网村民聊天、邮件处理比例占到74.2%,看影视的占58.9%,查看新闻信息的仅占54.0%【17】。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村民重视获取农业信息、网络求职、电子农务、电子政务等信息,正确认识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其目的。(3)继续加强对农村网吧的监管力度。关于村民接触网络的场所,48.2%的村民通过网吧接触网络,39.0%通过个人电脑接触网络,另有26.2%在学校接触网络。通过网吧接触网络的比例最高,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特别是,使用过电脑的村民中,拥有个人电脑而选择通过网吧接触网络的村民占23.6%,没有电脑且选择通过网吧接触网络的村民占67.4%【12,17】,这个比例非常高。另外,在农村网吧上网的网民多为青少年,那里电脑配置低、环境差、卫生条件不够好,安全没有有力保障。我们希望通过以下措施,规范和引导村民的上网行为:①深化“电脑下乡”活动,针对村民信息技术知识的不足,由电脑经销商提供电脑销售、安装、联网、维修等一站式服务。②村委会应建设一些村上网室,给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佳村民接触网络提供便利。③应该继续加强对农村网吧的监管,尤其是加强对无证网吧的监管和查处力度,为农村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上网环境。

点击查看全文

校企无人机航拍培训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无人机航拍培训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市场培训的实践经验,对于校企合作无人机航拍培训的课程设计、师资组成、场地建设及教材编写四方面进行思考与总结,对高职院校开展无人机航拍培训或筹建无人机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无人机;航拍;校企合作

一、无人机航拍培训现状

(一)市场规模

无人机知名制造商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慧飞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中心,主要开展与无人机相结合的行业应用培训,包括航拍、植保、巡检及安防等课程。据慧飞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中心数据[2]显示,该机构从2016年成立至今的三年时间内,全国共培训2万名航拍学员;其中,仅2018年航拍学员已多达1万名。除以上在培训机构的备案人数外,市场上还有很多购买了无人机但未参加专业航拍培训的潜在消费者。据不完全统计,大疆创新公司精灵系列占据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以上的市场。可见,航拍培训的市场规模也已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中的萌芽期进入到发展期。

(二)培训对象

目前,参加航拍培训的人群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娱乐消费为主的普通大众,被无人机的新颖、酷等标签所吸引,或对摄影、视频制作等有一定的爱好,愿意尝试与学习新事物;二是正在学习与航拍相关相近专业的在校学生,如摄影、新闻、传媒等,为对毕业后的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与时俱进学习新技能并考取驾驶执照;三是影视媒体从业人员等专业人士,为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通过学习使用无人机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获取更高级的航拍技巧为目的。

点击查看全文

高职影视动画专业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基于实践取向理念,以岗位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目标,以教学产品为突破口,探索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课程改革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实效。通过以覆盖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核心技能的创新项目和教学产品在教学中的运用,顺利将企业优质资源引入课程,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形成了紧密衔接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学产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一、引言

高职生产性实训既是学生真刀真枪的实战演习,更是对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以及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的综合培养。所以,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高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的专业应把握住当今国际、国内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即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契机,通过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高职课程改革实践,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工学结合,解决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具有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现状与职业教育需要、与企业要求还有距离

第一“双师型”教师缺乏。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准入制度不够完善,师资结构单一,实践经验不足。青年教师多为应届毕业生,社会参与度低,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导致在教学上硬套书本,使课程建设落后于企业生产实际,所学与所用相脱节。在教学实施中,满堂灌的方法仍占主导,缺少实战训练使课程教学枯燥与偏难,实训学时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二,实践条件跟不上教学需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整体来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作用和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与生产流程、岗位需求不够匹配,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与应用相结合。校内实训场地与设备跟不上产业步伐,且缺乏稳定的校外基地,一些临时的校外实习单位与教学要求有所偏离,且难于管理,其结果是实习实训难有真正收获。第三,企业与院校合作积极性不高,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不足。校内实习基地企业参与度低或无参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政府宏观管理、院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1]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或派出兼职教师是本着互惠原则的,有的企业因利益微薄或技术保密,不愿接受学生实习和建设实训基地。有的企业缺少有长远眼光的培训组织者,或提供的实训岗位不足,因此积极性不高。

三、以教学产品为载体,探索高职影视动画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