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音乐美育教育范文

音乐美育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音乐美育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音乐美育教育

美育机制下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然而美育仍然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发展,必须将美育渗透于学科教育中。文章主要对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如何更有效的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机制,切实完成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育任务。

关键词:美育;音乐教育;三位一体

加强美育是我国教育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音乐教育作为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的重要实施途径,在审美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何使学生更有效地融入美的教育,如何提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完成美的教育,这是当代音乐教育中应当持续探讨的问题之一。

一、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内涵与其政策透析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理论研究历史悠长,基于其内涵与相关政策的分析,从理论层面解析美育存在于小学音乐教育的深远意义。

(一)音乐教育中美育的内涵

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条目中言到:“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先生将美育称之为美感教育,即“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美育是以感性的形象体系为媒介、以情感人为特征的。在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中,美育的根本宗旨即为拓展主体、完美人格,美化人生,将美感教育贯穿于个体生命的整个生活历程中,促进美感教育空间的扩大化。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即为音乐审美。音乐美的基本涵义产生于主客观的完美结合之中,是音乐的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

点击查看全文

美育工作中的音乐教育实施对策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高校教育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所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对于美育而言,音乐教育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为此,教师应当予以重视,通过采用合理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之中,提升自身整体水平。本文将阐述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现状和特殊性,并在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对策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普通高校;美育;音乐教育;对策;探究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现状和特殊性

由于普遍中小学教育对音乐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因此,学生们获得的教育知识十分有限。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学生们普遍音乐素养较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而对于美育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来说,除了需要对学生们早期基础知识的缺陷进行弥补外,还要对其人格修养的塑造方面予以强化,从而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传承。现阶段来说,普遍高校对于美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认知层面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单纯认为只要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基本上就能够完成美育中的音乐教学任务。显然,这种理念存在较大偏差。对早期的音乐教师来说,其接受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以一对一为主,直接传授基础节能,造成教师自己无法适应当前选修课程的形式和内容。由于学生们的基础水平差异化明显,使得课程教学的质量相对较差。此外,有些高校内部没有开设音乐院系,因此在开设选修课程的时候,相关教师都是其他专业的教师临时顶岗。由于具备音乐素养的教师不多,课程的整体数量自然也很少,可选择的类型也十分有限。即便学生们十分喜欢音乐,愿意选修音乐课程,往往很难有机会选到,甚至有些学生在校期间从来没有选修到音乐类课程。在实际授课的时候,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也都以音乐欣赏为主,形式十分单一,同时没有相关制度进行监管。同时教师手里也没有统一的教材,无法提前设计教案,因此经常会有无法有效把握教学目标的情况出现。如此一来,美育便会演变成智育,只能单纯向学生们普及知识内容,而对学生自身情感层面的体验有所忽视,造成学生们兴趣度较低,探究欲望较差。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高校内部社团便成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最佳组织。但是,由于社团没有教师进行指导,学生们只能自主展开练习,对于音乐内容的认知也会变得十分浅薄,无法做到深入探究。长此以往,社团还会沦为“垃圾音乐”的聚集地。总体来说,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一直都处在缺位的状态。即使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内容十分单一,方式也极为死板,导致学生们很难有效融入到课堂之中,对于音乐本身的理解也产生偏差。在当前社会,低俗的“喊麦”音乐已成为人群中的主流文化,而传统的高雅音乐却遭到了人们的忽视。也正是基于这一特点,高校音乐教育的探究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

二、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对策

对于美育教育来说,音乐教育一直都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促使人们自身的审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能丰富其内心的精神世界。正是基于这一特点,高校理应提高对美育教学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机构组建

点击查看全文

当代高校美育教育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加强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在核心素养语境下,全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首要的目标。作为高等院校,在新课改背景下,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就成为当前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高校;美育教育;音乐审美教育;加强策略

1前言

音乐,是一门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抽象艺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借助音乐释放自己的情绪。因此,音乐能为人们带来听觉享受,净化听者的心灵,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高校教育中开展音乐教育,能开发学习者深层次潜藏的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是其他教育内容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高校的美育教育中,音乐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1]。

2湖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简介

为了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湖南大学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湖南大学于2019年1月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育中心以课程建设为主体,以实践平台为支撑,推动艺术课堂教学实践化、实践活动课程化。在课程建设中,湖南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紧紧围绕着学校“以智育人、以美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为教育目标,遵循艺术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2]。

3音乐审美教育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点击查看全文

美育教育走进小学的音乐课堂

摘要:音乐是比较古老的,并且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同时也是我们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音乐能够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以及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倡的是全面发展。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美育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美育教育走进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就如何让美育教育走进音乐课堂提出自己的拙见,希望能够引起广大音乐教师对美育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为同行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育教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前言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这是著名的教育学家凯洛夫说过的话,从这句话我们可知美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那么作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者,应该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如何让美育教育走进课堂,还需要教师教学设计中结合教材内容合理的渗透美育教育。这样一来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一、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美育教育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音乐感知或者是音乐评价特点都不同。生动形象的、个性鲜明的、新颖的事物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更好的开展美育教育。一方面,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感知渗透教学的方法。这是因为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因此通过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我们美丽的祖国》这首歌时,这是一首抒发自己感情的歌曲,对于这类歌曲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两遍这首歌,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之后,再通过古筝、二胡等方式的演奏让学生理解,并且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则是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同样的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抓住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直接开展美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兴趣。

二、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认识美

点击查看全文

公共艺术教育音乐美育问题探讨

[摘要]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深层次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其中音乐是众多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门类中的一种。而在多种音乐表演形式中,合唱是最具艺术性与群体性的形式之一,其在我国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合唱团教学的角度出发,以美育为主线来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合唱;美育;思政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下达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等文件,体现了国家对美育工作的关注与重视。此后,2006年,由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开始实施,此方案更是有效地促进了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积极推动了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提高,使其在日常的教学与教学管理上,相对之前都更具制度化与规范化。在2006年印发的指导方案中,规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为音乐、影视、美术、戏剧、舞蹈等8门课程,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基础艺术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任意性选修课分为艺术实践、艺术史论、作品赏析、艺术批评四个层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立体性与完整性,注重通过美育对学生的人文与艺术素养进行综合提升。而在公共艺术教育各课程中,属于音乐类的合唱艺术是其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相对于器乐,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是人声,能够最直接地进行音乐内容的表达,存在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容,也能够更深层次地引起参与者与听众的情感共鸣。其次,在建团所需的硬件要求上,合唱团相对于器乐团,不需要购置昂贵的乐器与花费过多的财力对乐器进行日常维护,团员自身只须拥有良好健康的嗓音条件即可;相比之下,所需成本相对更低。最后,相对于舞蹈团来说,合唱团对演出、比赛时的服装要求也相对较低,例如舞蹈演员的服装是很具有标志性的,体现在节目中,舞蹈演员还没开始跳,光看服装就可以八九不离十地猜到其节目内容大致如何,服装基本是根据具体节目内容而“量身定制”的,也就是说服装与节目是搭配好的,一套服装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只能进行一个节目的演绎,下次换了其他内容的节目,则不能再使用这套服装,这样成本就会相对很高。而合唱团则不同,例如,无论其作品风格、内容是什么,一套西式礼服就几乎能应付所有合唱演出,其服装利用率之高可想而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服装使用的成本。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在全国高校中,合唱团凭借其受众面广、参与度高、艺术性强、成本较低等特点,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与学生的喜爱。那合唱艺术是如何体现美育,通过何种手段来实现美育的呢?又是怎样体现其思政特点的呢?对于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感受、欣赏美

早在魏晋时期,就有着“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声乐(歌唱)是最能贴近与打动人心的音乐表演形式,合唱即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表演形式,可以通过其不同的声部组合形式向学生传递美。“具有柔美、协和、表现力丰富等特点,被称为音乐体裁中最美的表现形式之一”[1]。合唱依据不同的人声组合表现形式,可分为同声组合与混声组合两种。其中同声又可分为童声、男声、女声三种。不同的人声组合有着不同的音响效果,例如童声合唱具有清脆、明亮等音色特点,给人一种阳光、活泼的听觉感受;女声合唱具有柔和、圆润等音色特点,给听众的是一种优美、抒情的听觉感受;男声合唱则具有嘹亮、浑厚的音色特点,给人一种苍劲有力、宽广深厚的听觉感受;混声合唱因其综合了各种人声音质的特点,而使其音色丰富多彩且极富表现力。在合唱团的课程中,有一部分是对世界各国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合唱作品进行赏析。在合唱团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风格各异的合唱作品中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美。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还能通过对不同人声组合形式音响的聆听,从中感受到其不同的音响组合特点,对各种人声音色特点的认识也会逐渐清晰,这对于之后自己参与排练有着很大的帮助,使其能尽快适应多声部音乐的训练。另外,加之音乐作品本身还具有音调之美、结构之美等特点,学生在长期聆听的过程中,会对音乐越来越敏感,也由此逐渐产生与形成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分辨、鉴赏美

音乐是文化的载体,能反映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同时,音乐与文学、绘画等门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类音乐作品中,合唱作品浩瀚如海,无论是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的外国作品,还是在我国近代到现代的中国作品当中,都不乏经典优秀之作。这些作品都是特定时期作曲家感情的凝结和思想的凝练,极具人文性,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所处时代的特征。正因如此,学生在通过大量合唱作品的聆听与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后,能够积累丰富的音乐听觉感受与理论知识并加以综合,使其能够对各类合唱艺术风格进行大致区分,从而进一步具备了从感官上分辨与掌握不同时期、民族、风格音乐特点的能力。例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合唱片段《欢乐颂》,就是根据德国著名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Andiefreude》谱写而成。席勒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通过贝多芬具有古典、浪漫派特征的音乐创作后,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描绘出一幅人类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终于得到了自由、欢乐并进入共和的理想生活的景象。又如,在我国,将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词曲作为歌词进行音乐创作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优秀的作品实现了文学美与音乐美的高度融合。音乐家杨荫浏、李抱枕就曾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为歌词,创作了一首男声合唱作品,其作品旋律悲壮,气势磅礴,描绘出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志气。同时,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不甘屈辱的壮烈气概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经典合唱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生长期在合唱团的课堂里,对中外优秀作品进行大量与宽泛的学习,并常以这种理论与听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后,就能知道何为“美”,“美”在哪里,并逐渐能自主地从音乐作品中提炼出“美”,对“美”的理解也会越发深刻。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