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艺术概论范文

艺术概论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艺术概论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艺术概论是高校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起到决定性影响。在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服务和发展地方民间音乐团体的过程中,应通过艺术概论教学改革,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继而带动民间音乐团体的发展。鉴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优化路径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艺术概论民间音乐团体课程优化优化路径

一、高校艺术概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伴随着音乐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民间音乐团体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多个瓶颈,缺少专业人才支持就是其中之一。因多数成员都没有过音乐学习的经历,加之没有专业人员指导,使各种演唱和演奏活动只能停留在自娱自乐的状态,这对于团体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另一方面,地方高校音乐院系的师生,既具有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朝气蓬勃,正是服务于民间音乐团体发展的最佳人选。而且在这个服务的过程中,还可以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的锻炼,为今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应积极推动地方高校音乐院系和民间团体的互动发展,获得双赢的结果。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以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民间音乐团体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没有过艺术和音乐学习经历,他们对音乐和音乐表演活动的认识还是较为片面的,对于为什么参与音乐活动、怎样参与、达到怎样的效果和目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科学的认识。这就需要高校音乐院系的师生,先通过艺术概论知识的讲述,使他们具备最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继而保证整个学习过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由此也对学生的艺术概论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会学,更要善用。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先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一个桥梁,传递给民间音乐团体的成员,让民间音乐团体在艺术概论的帮助下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

二、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优化路径

(一)树立正确认识

首先要树立起对这门课程的正确认识的,包含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哪些方面的提升、怎样学习等,并在这个过程中使之前的一些片面认识得到纠正和改善。以音乐创作为例,近年来,一些新的创作理论和技法层出不穷,新奇的音响效果也带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但是由此也让很多创作者陷入了一定程度的误区,即陷于各种新技法、新材料的实验中不能自拔,为了标新而立异。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曾在《乐论》提出了“大乐必易”和“大音希声”的说法,意思是最动人、最高明的音乐往往是最简单的。而西方的乐圣贝多芬,也仅用五个音便写出了传世的《欢乐颂》。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形式和内容问题,在音乐创作中,应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平衡,内容决定形式,而合理的形式是对内容真实全面的反映。如果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内容,那么最终的艺术作品注定是一座空中楼阁。又如最近几个月在网上热播的九旬钢琴家巫漪丽演奏《梁祝》,虽然上台时步调已经颤颤巍巍,但演奏时却是泰然自若的,将每一个音符都送到了观众的耳中,一曲听罢,不知不觉间潸然泪下。对此需要教师再将理论知识还原到艺术中去,通过一个个实例让学生获得感性和理论的双重认识,由此才能深刻体会到课程价值和重要性。

点击查看全文

浅谈影视艺术概论教学方法

【提要】在《影视艺术概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课堂讲授法、课堂参与法、影视实践法、评论写作法这四种教学方法。这四种教学方法将影视理论与影视实践相结合,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将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评论相结合,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在影视艺术理论知识、影视拍摄、影视鉴赏、影视评论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是一种综合立体的教学方法,在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影视艺术概论;教学;方法;探究

一、课堂讲授法

在《影视艺术概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课堂讲授法向学生介绍电影理论、电影历史、经典影片、电影大师等内容。通过教师讲授和系统梳理,学生可以快速了解中外电影史发展脉络、主要电影流派。譬如介绍电影流派相关知识诸如产生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历史地位、获奖情况时,采用课堂讲授法可令学生迅速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影视知识。以外国电影史为例,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了解到外国电影史的发展可以简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无声时期的电影,主要包含无声时期电影的形态特点、代表作品,以卢米埃尔兄弟、梅里埃的电影、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欧洲先锋派电影为代表;第二阶段是经典叙事时期的电影,包含大制片厂制度下的经典电影叙事及其电影作品;第三阶段是现代电影时期,包含传统电影向现代电影转型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如《公民凯恩》等;第四阶段为高科技时代的电影,包含动画电影和科幻电影等。再看中国电影史,同样可通过讲授法令学生了解中国早期国产电影的特点及经典影片,譬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优秀国产电影以《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为代表。接下来介绍十七年电影的艺术特点及本阶段的优秀影片,如《林则徐》、《早春二月》。在新时期电影中主要介绍第三代导演到第六代导演的特点及其作品,可将第五代导演中的张艺谋和第六代导演中的贾樟柯作为重点来介绍,因为这两位导演都是目前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导演之一。关于张艺谋,电影作品重点介绍其最优秀的电影,如《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印象系列则可介绍《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等。贾樟柯可重点讲授其《三峡好人》《江湖儿女》《山河故人》等代表性影片。

二、课堂参与法

除教师课堂讲授外,还可让学生适当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热情、主动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譬如在讲授导演风格的时候,教师介绍同一故事由不同导演执导,作品风格和艺术水平有较大差异,以电视剧《红楼梦》为例,该剧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87年中央电视台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简称央视版;一个是2010年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简称新版。两个版本电视剧的取材和内容基本相同,但剧作风格、导演风格却很不相同,各有千秋。教师可选取电视剧《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宝黛初见》作为案例,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观点。讨论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央视版更为经典,表现在场景设计和演员表演两个方面。在场景设计方面,该版将现场众人的言谈举止都表现出来,既有主角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言谈举止,也有众人的说笑反应,因此是一个综合立体的见面场景。演员表演层面也表现不俗,陈晓旭把林黛玉清高孤傲的气质完美地表现出来,贾母则把祖母对孙儿的无比疼爱演绎得淋漓尽致。比较而言,新版《红楼梦》宝黛初见场景镜头中只有贾宝玉和林黛玉,其他人被排除在镜头之外,令观众无法了解现场的总体情况,因此在场景设计上和央视版有较大不同。但也有同学比较认可新版《红楼梦》,认为新版人物服饰华美,色彩和光线运用更符合现代年轻观众的欣赏趣味。学生讨论完毕,教师可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既要说明自己的主观喜爱,更要客观地进行艺术比较,从演员表演、场景设计、气氛烘托、色彩光影、音乐配置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令学生对影视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影视实践法

点击查看全文

数字媒介时代艺术概论课程改革

摘要:数字媒介时代信息生产的自由性、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即时性、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和去中心化,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和教材的权威地位下降、教学难度提高。应对这一挑战,艺术概论课程必须充分利用数字媒介时代信息多元化、平台生活化的特征,改变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平台手段,以问题统领教学活动,促成教学进程的集约化,进而探索出艺术概论课程的数字媒介时代生存路径。

关键词:数字媒介时代;艺术概论;改革

总体而言,人类社会经历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五大媒介时代。每一次媒介变革,都推动社会文化体系的全面更新。与前四大媒介时代相比,我们身处的数字媒介时代对于社会文化体系的冲击尤其剧烈,直接造成文化领域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的层面,更深刻地进入了文化结构的深层。数字媒介时代改变了艺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直接冲击了传统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面对这种形式,艺术概论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1数字媒介时代及其特征

数字媒介时代是以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数字技术变革为支撑,以信息数字化传播为手段”[1]的,其主要表现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智能手机技术的迅速提升,以及基于这些技术的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与推广。数字媒介时代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首先,信息生产的自由性。由于数字终端的大众化,人们生产信息、信息的门槛大幅度降低,以往需要经过审查才能传播的信息,只要通过手机网络就可以实现万维网的全球播送,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自由性。其次,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即时性。数字媒介时代,所有的信息生产和传播都以数字化为手段,借助各种数字技术和终端进行传播。数字传播的迅速性是以往各种媒介所不能比拟的。而这种迅速性,也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在数字媒介时代,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成为吸引受众注意力的首要武器。最后,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和去中心化。在以往的媒介时代,信息交流基本是单向的,难以实现真正的主客互动。即便存在主客互动,也是以信息文本为中心的阐释活动。而数字媒介时代,由于信息生产的自由性和传播的即时性,信息交流也实现了真正的互动。信息一旦,随即会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点阅,并产生数以百计的跟帖讨论、转发点评等,使得母信息文本与子信息文本互文同在。以这种互动交流为基础,信息交流的中心迅速被拆解,后续交流不再紧紧围绕母文本,而极有可能由子文本催生下一级的讨论中心。数字媒介时代的上述特征,都源于数字技术及其终端平台的不断发展。技术手段的变革不仅造成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深刻地改变了文化生产和言说的方式,进而对承担文化模式培养的教育体系造成冲击,而艺术概论课程也在所难免。

2数字媒介时代艺术概论课程面临的挑战

作为艺术学门类中的基础理论课程,艺术概论长期沿用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教材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由于对艺术理论的陌生,学生只能单向度地接受教师和教材传送的知识,以此建构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而进入数字媒介时代,这种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和教材权威地位的下降。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在数字媒介时代,人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处境。一打开手机,各种APP客户端根据用户的喜好迅疾地推送着海量的信息。而互联网搜索引擎力量的不断提升,也将全球信息尽可能地汇总在用户面前。在搜索栏键入一个关键词,以百万计的相关信息便会蜂拥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由专业教师经过十数年科班教育才能获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相关知识,迅速变成了开源数据库,供所有人查询、检索、阅读、复制。教师和教材“授业解惑”的功能毫无疑问地被数字媒介分担,其神圣性也逐渐消解。而由于信息生产的自由性,对于艺术问题,任何人都能介入讨论,并自己的观点,原本被限定在专业学术领域的诸多问题,现在成为公共场域俯拾皆是的常规问题,学生也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源,不必依靠教师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转介。比如以CNKI(中国知网)为代表的学术数据库,搜集了国内几乎所有重要期刊的论文,只要键入一个关键词,所有关涉这一问题的论文全部可供下载和参阅。在如此大量的专业信息面前,教师的信息存储量显得相当贫乏,所能给予学生的信息也是极为有限的。而以“知乎”为代表的开放性知识平台,更是为艺术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用户只要在知乎上发出一个提问,经过程序推送,关注这一问题领域的用户便会看到这一问题,并将自己的见解以答案的形式呈献给提问者,其中就不乏艺术类问题。比如在知乎上一度成为讨论热点的国产动画问题、艺术是什么、《我是歌手》的运营模式问题等,更是有“艺术”这一专门话题,而关注这一话题的用户多达214613人。这就意味着,只要你提出一个有关艺术的问题,就有潜在的214613人可能给你答案,这远比教师所能给予的答案更为多元化。其次,教学难度迅速提高。在传统的艺术概论教学中,教师只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再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行简单的加工,即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数字媒介时代,就像前文述及的那样,有关艺术的知识在数字平台上铺天盖地,教师知晓的艺术知识,都可以在数字媒介上寻觅到,而且有可能比教师的讲解更透辟、更全面。以往的单向“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的备课、教学难度迅速提高。除了信息爆炸带来的挑战,数字媒介的“教学手段”也是不可小觑的劲敌。传统的艺术概论课程由于以艺术理论的讲授为主要内容,所以较为枯燥,难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生厌学情绪较重。而数字媒介的发展,给艺术理论的讲解提供了生动的形式。限于专业背景,教师的讲解可能仅限于文字阐发和图片展示,而数字媒介则可以讲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进行整合,甚至以跨专业的方式对特定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解析。比如对艺术快感的讲授,传统的教材多从心理学角度切入;而数字媒介的开放性则将不同专业的人统合起来,对生理学素有专攻的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对快感的产生进行生理学的剖析,弥补心理学阐释的不足。而且,相较于教师的枯燥讲授,利用数字媒介的多是80后、90后新生代,他们的语言风格生动幽默,更能切合当今90后大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实体课堂中教师的教学难度。

点击查看全文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

工业设计概论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其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当下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分析、总结,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作业三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提出探索性改进方案。

关键词:工业设计概论 教学改革 创新

工业设计概论作为工业设计本科教育的引导课程,承担着协助学生塑造专业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新的时代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教育者有必要根据近年来工业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课程教学正在面临的新变化、新问题,通过寻找原有教学方式的不足,提出新的教学策略,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创新,以提高课程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一、工业设计概论课程面临的新挑战

1.课程教学对象出现变化

工业设计在专业划分中从以前的文学转向工学,因为大类合科的教学要求,很多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对工业设计专业产生质疑,缺乏兴趣甚至抱有转专业的想法,错误地认为工业设计是一门艺术型设计课程,需要有绘画等艺术表现能力。他们在刚刚接触工业设计概论这门课时,表现出缺乏信心、学习不认真或积极性低下的特点,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点击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

【摘要】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属于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加大对艺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视,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情况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内容。《设计学概论》是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主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在艺术设计方面的专业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目前包括《设计学概论》在内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阻碍了本科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进程,需要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和策略。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实状况,其次为提升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几条改进措施和意见,以此供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问题与策略;《设计学概论》

引言: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时间较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中国设计界的理论问题,而开设了《设计学概论》在内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艺术设计学是一门涉猎广泛且内容复杂的课程,在设计与艺术进行碰撞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的关系和理论问题,同时设计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意识形态,因此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对于本科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性。由于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时很难全神贯注地投入,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较少、学习效率较低,在考试中的成绩也并不理想,为此教师亟需寻找到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率。

一、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实状况

在我国各高校中,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开设较为普遍,高校教师们在该课程的发展路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1]。但是,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与其他本科课程相比,还是具有较大的发展差距,在理论课程开展的质量和效率方面仍然有上升的空间,目前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等方面[2]。首先,目前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考虑到该课程的理论性,在课堂上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缺乏与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参与感,学习积极性较为缺失[3]。其次,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以《设计学概论》课程为例,每周安排的课时次数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时之间普遍有一周的间隔,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理解,同时也给教师增加了教学压力。

二、提升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