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医学检验诊断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1分子诊断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分子诊断学教材有相当章节侧重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基本技术,部分高校分子诊断学的授课内容中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基本技术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比如转化、质粒提取、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PCR等[2]。诚然分子诊断学是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但在目前分子诊断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分子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基本技术应该以复习为主,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应增加深度和广度,结合临床实际。比如以PCR为例,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尝试引入RealtimePCR、巢式PCR和PCR-RFLP等临床常用的以PCR为基础但包含PCR的相关技术。这样一来可以强化加深学生对PCR的理解,提高分子诊断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二来可以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之前就掌握临床常用的实验技能。此外,临床上常用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等看似复杂其实也较易上手的实验应根据情况在实验教学中开展,而比较基因组芯片杂交(arrayCGH)、northernblot和southernblot等较难开展,但在临床和科研上也经常用到的实验应该在理论课上予以重点讲解。
2分子诊断学教师的选择
分子诊断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分子诊断学的教师也应该加强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能力[3]。笔者的经验是分子诊断学教师应该吸收医学背景,并且在课题研究方向上与分子诊断学有关联的新毕业的对教学感兴趣的博士生,这部分教师对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的理解很透彻,比如一位新教师提出将载体构建作为分子诊断学的基础实验,因为载体构建设计到质粒提取、转化、切胶回收、连接、酶切鉴定、测序和甚至PCR鉴定等多个步骤,多个技术。将载体构建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每一步的意义,提高了分子诊断学教学的条理性、链条性和连贯性。做好载体构建实验为后续的分子诊断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奠定良好基础。笔者教研室新引进一名生物学博士,在读博士期间参与了开放课程的制作,为学校分子诊断学慕课的设计和实施做出了不少贡献。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有热情和干劲足的优点,把年轻教师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分子诊断学的教学才更加具有活力。
3分子诊断学实验课改革
如前所述,分子诊断学实验应该多结合临床实际,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内容尽可能在开设分子生物学的学期内完成。为此,学校应该在教学的仪器设备上予以满足,比如RealtimePCR仪等应该作为教学常用设备,也可整合教学资源,保证实验教学的应用。另外,分子诊断学实验有其自身特点,比如PCR时候得等待一个多小时,一步一步离心的时候也需要等待,质粒提取实验之前的摇菌需要过夜,很多一上午的实验,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时间却并不长。因此学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同时实验教师也应该根据情况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利用。特别是一次实验没有出现理想结果的情况下,学生应该重复实验,实验教师应该配合学生开放实验室和相关仪器设别供学生使用。此外,在期末考试中加入实验考核内容和实验考核成绩比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总之,我们在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中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的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需要分子诊断学课程的教师们更加努力探索,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者:郝峰 郭素红 王皓 许会静 李艳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生物化学检验教研室
【摘要】
对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将现代教学手段和最新实验方式引入教学环节并以多样化的形态学教学内容补充到手工实验中,结合理论课中循证医学的思路,探讨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突出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实验课是实验诊断学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思维,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实验室诊断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在《诊断学》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检验科自动化仪器的应用已非常广泛,传统的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是继承了医学检验系的授课模式,该模式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如手工项目比重较大、新项目与新技术介绍较少等,已严重制约其发展[1-2]。鉴于此,本校在开展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同步对实验课进行了调整,以期实验课教学能够与时俱进,配合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1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陈旧,目标不明确
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已在近年来不断改版的诊断学教材中得到体现,然而很多诊断学实验课大纲仍然停滞不前。如血液检查仍然使用牛鲍计数板进行手工计数细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不能理解计数细胞的含义,他们的培养目标是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其教学应以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核心在于通过实验了解实验诊断学项目的临床意义,并会根据诊断需求选用合理的检测项目,并通过实验知道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从而综合分析诊断病情。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向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整合,传统的临床基础检验手工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正被逐步压缩和取代,基本的自动化检验仪器和信息化数据系统在很多县级和县级以下医院或卫生院都已比较常见[3],临床医学生所具备的实验医学知识必须同步更新,而在现阶段教学中对新项目介绍内容较少,对这些检验项目的适用范围、特异性和敏感性也很少涉及,由此产生学生知识培养提升与实际临床应用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这一矛盾将导致临床医学生未来不会使用或很少使用新项目辅助诊断,可能会限制其医疗服务质量,阻碍相关专业的发展。
1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现状
1.1教学目标不突出
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的是临床医师,而不是检验医师。因此,实验诊断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实验诊断信息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的能力[2],而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项目和方法。目前,在实验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仍放在某个检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方面,对各种检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及甚少,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利用检验信息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临床综合分析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1.2教学时数安排不合理
教学学时少而内容多;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对学生临床诊断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其中理论课主要是以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分类来讲解,基本分为血液、尿液和体液一般检查,临床生化、临床免疫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几大块。各个项目分解讲授其优点主要是有系统性,但不利于学生的临床实际应用。大多数学生进入临床后,仍然不知道一些常见病应该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各种项目在某一具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效果如何。
1.3教学内容滞后,方式落后
目前,实验课的主要内容仍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为主,其他实验(形态学检查等实验)安排示教或录像。教材主要以介绍原理及基础的内容为主,实验方法以手工操作为主,一些临床上已不常用或已近淘汰的检验项目或检测方法列入了实验课内容。再比如:血液检查中,包括了学生亲自动手采集末梢血的环节,由于临床专业的学生之前缺乏相关的练习,造成了无法顺利地采集血标本或采血量不足等问题,致使大量的宝贵时间浪费在这一环节,导致部分实验无法完成或者没有时间完成。
1实验诊断学教学的现状
1.1教学目标不突出
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的是临床医师,而不是检验医师。因此,实验诊断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实验诊断信息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的能力[2],而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项目和方法。目前,在实验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仍放在某个检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方面,对各种检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及甚少,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利用检验信息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临床综合分析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1.2教学时数安排不合理
教学学时少而内容多;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对学生临床诊断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其中理论课主要是以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分类来讲解,基本分为血液、尿液和体液一般检查,临床生化、临床免疫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几大块。各个项目分解讲授其优点主要是有系统性,但不利于学生的临床实际应用。大多数学生进入临床后,仍然不知道一些常见病应该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各种项目在某一具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效果如何。
1.3教学内容滞后,方式落后
目前,实验课的主要内容仍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为主,其他实验(形态学检查等实验)安排示教或录像。教材主要以介绍原理及基础的内容为主,实验方法以手工操作为主,一些临床上已不常用或已近淘汰的检验项目或检测方法列入了实验课内容。再比如:血液检查中,包括了学生亲自动手采集末梢血的环节,由于临床专业的学生之前缺乏相关的练习,造成了无法顺利地采集血标本或采血量不足等问题,致使大量的宝贵时间浪费在这一环节,导致部分实验无法完成或者没有时间完成。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9—10月选取8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带教过程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则实施基于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对课中、课后成绩进行评估,最后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并由学生对影像学资料进行诊断,记录合格率,同时邀请学生评价课堂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课中、课后、综合得分均较高(P<0.05),影像学诊断合格率较高(P<0.05),课堂效果评价结果较优(P<0.05)。结论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带教过程中,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并且学生对翻转课堂认可度较高。
【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学;诊断;见习带教;微课;翻转课堂;教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为让学生对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有所把握,便于其临床应用。影像学资料,常规的就有X线、CT、超声、核磁共振等,各种影像学资料的特征都会有一定差异,为保障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影像学资料,必须注重实践流程,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都会应用见习带教教学模式[1]。在见习带教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对知识掌握度不够,课前、课后的工作不够完善。另外,则是很多学生对课程兴趣不是很高,学习时缺少动力,而且教学时间较少,师生缺少交流机会。这些都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必须针对当下情况加以改进[2]。后续见习带教过程中,参考当下流行的教学模式,应用了微课翻转课堂模式,有效的改善了相关情况,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升[3]。本次研究即为分析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9—10月选取8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研究,所选案例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且保证能够完成所有教学流程,符合研究标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男生21名,女生19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为(21.64±0.79)岁;观察组男生22名,女生18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为(21.52±0.81)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