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医学教育心得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目的为了促进输血医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输血医学专业人才,建立输血医学教育综合体系。方法在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中择优录取临床输血方向,培养专业型人才;开展在职培训,提升采血供血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知识水平、业务素质;把网络远程教育应用到输血医学教育,使输血医学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结果通过多方面努力,建立起输血医学教育综合体系,从多方面各个层次为输血医学事业培养专门人才。结论输血医学教育综合体系从不同层次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为输血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输血医学;输血本科教育;在职培训;网络远程教育
1输血医学的现状
我国输血医学起步很早,但发展缓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长期以来,我国从事输血工作的人员,大多为检验科人员,少数为临床、护理专业人员中途改行,文凭相对较低,很多为中专学历,缺乏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所以,长期以来只停留于存血、供血、发放等工作,对于临床输血管理、临床合理用血很少能发挥作用,在疑难配血、新生儿相关试验方面开展得还不够[1]。一些医院不重视输血工作,未设立输血科,把输血专业人员作为辅助人员对待。以上这些问题对稳定人才、提高学科竞争力非常不利。在国际上,输血医学取得长足发展,有专门的学科归类。加拿大和美国把输血医学归为病理学下面的二级学科,丹麦归为免疫学,巴西和英国归为血液病学,德国将其归为“临床实践医学”下设的“输血医学”专业。美国约83%的医学院开设了输血医学课程,从本科教育、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输血专科进行训练,费时12~13年培养一名输血医师。欧盟有12个国家开设输血医学课程,德国、法国等7个国家将其设为独立专业。法国输血协会制定了输血标准课程,澳大利亚各教学医院也都各自设立了输血教育课程。荷兰的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于2001年开设了输血医学管理学的研究生课程[2-3]。
2开展输血医学的必要性
面对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巨大差距,我国医学教育必须建立起正规的输血医学教育体系。自“十五”规划起,国家有关部门就制定了国家发展规划,明确要求“要制定我国输血医学工作者的输血医学基础教育和再教育方案,制定全民血液和安全输血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方案[4]”,并于2016年7月将输血医学批准为二级学科。这些政策使我国医药卫生教育事业更加正规化、制度化、法制化、健康化,促进输血医学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很多医学院校纷纷开设输血医学方向的教育,大连医科大学在多个血液中心设立教学基地,佳木斯大学开设了医学检验输血辅修专业,南方医科大学开设了临床医学输血医学专业,北京协和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始培养输血医学研究生。为了输血医学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本院利用身为医学院校的平台,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输血专业。在开设专业之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去多家采血供血机构、开设了输血专业的院校、输血科研院所、医院输血科、相关企业做了深入调研,广泛借鉴各单位的医疗实践、教学经验,把已取得的优秀成果整合到自己教学工作中去。通过多方努力,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本院于2008年起在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大三年级学生中分流选择、择优录取“临床输血专业”,并开展在职培训和远程教育。通过10年的努力,成功建成输血医学教育综合体系。
3本科教育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以医学临床上问题为出发点,综合对各项研究结果详细进行分析,寻找目前具备的最佳证据,以期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它的中心内容是关于全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要求必须建立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之上。而循证医学教育是医护人员终身学习的临床教育模式,它是一种创新高效的教育模式,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理念目的是培养医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医学知识,不断提高独立发现以及自我解决临床问题的水平。随着高等院校国际化教育的趋势逐步扩大,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留学生教育工作也是我国目前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与促进部分,同时也是医学高等教育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重要标志之一[1]。而产科教学在临床科室教学中,有着基础理论最多研究发展最快实践操作性最强等特点,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时,面临极大难度。本文结合自身及科室五年来的对南亚留学生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产科留学生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以后更好地提高留学生临床产科实习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医学留学生产科学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
1.1授课教材的不统一性
首先目前医学留学生教学缺乏统一授课教材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近年才逐步开展,教学内容缺乏统一的、高品质的整套教材,带教老师授课内容,一是依据参考国内中文教材、教学课件进行翻译,二是采纳国外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加工。
1.2学生、教师及患者之间语言交流困难
留学生在进入产科临床之后,由产科临床医师英语较好的带教,存在语言交流困难,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教和学之间及老师、学生、中国患者互动交流之间,如此针对某种疾病的教学困难接踵而至。具体体现教师:需要专业的及医学英语同时兼备的且口语流利,除了具备产科学教学需要,还要求与产科疾病有关的内外科专业如妊娠合并阑尾炎、肝胆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内容都要有相应的掌握,以便解答学生的医学问题。学生:留学生虽能比较流利地听说英语,但带有较多本地口音,以致教师理解不足,影响了产科教学质量。患者:听不懂英语,更何况专业英语,造成了留学生与中国患者间难以充分沟通,交流困难,影响了交流质量,从而大大影响实习效率。
2传统产科学教育模式的弊端
医院是医学界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团体,它的存在是和人类自身健康以及改造和提高人类生存条件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人类生存的客观条件不断改变和人类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其重要手段是医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这是医学教育在医院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及各科学术理论发展及临床水平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天津医院把继续医学教育放在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素质建设的高水平上来要求,而作为具体工作的管理者,非常有必要对这一工作进一步深入探讨,逐步探索出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三级甲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
1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医院管理部门认真履行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就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进行不断地探讨和实践,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监督考核的环节管理,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1.1领导重视、构建体系
继续医学教育得到医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由院领导和代表本院各学科、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委员,主管院长为副主任委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和具体实施、培训计划的制定、组织学术活动、授予学分等工作由教学科负责处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对各项工作加以审定和监督,指导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效果的系统性、完整性、各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建立健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医院实行院长—主管院长—教学科—科室主任—继教秘书五级管理模式。
1.2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规章制度的建设是落实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天津医院制定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继续教育组织实施管理制度》《继续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关于职工在职学习的管理规定》《公派出国进修学习选拔办法》等,同时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职业再注册等相结合,并成为必备条件之一。建立培训—考核—晋升—临床应用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建立人才流动、淘汰制度,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强化继续医学教育约束力,提高医务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使继续教育工作得以健康、持久的发展。
[摘要]“慕课”颠覆了医学教育的传统教学理念,带给传统教育模式巨大的冲击,高校教师也需要面对机遇和挑战,因此,通过分析“慕课”模式对于西部地区医学教育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医学教育“慕课”模式。
[关键词]慕课;西部地区;医学教育
“慕课”指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一种在线课堂学习模式;“MOOC”中“M”(Massive)指学习人数众多和规模大,“O”(Open)指不受国家、时间、地域限制的多种学习资源共享,“O”(Online)指包括讲解、讨论、作业、考评在内的教学过程都通过在线网络进行,“C”(Course)指课程[1]。慕课是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教育教学的新方式,用于医学教育则对教学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碎片化信息的整合能力,而且能够持续更新并掌握前沿的医学知识,还能够准备有针对性的练习活动或者小结测验。受到慕课的影响,医学教育需要不断更新并深化教学内容,对于西部地区的医学教育而言,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难以缩小其与沿海发达地区医学院校教育水平的差距,也不符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更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具体而言,传统医学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授课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慕课能够引发医学教育传统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慕课对西部地区医学教育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医学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医学生以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开拓者肩负起振兴祖国医学事业的重任。高等医学院校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为了保持高水平的临床技能和服务水平,医学生还需要接受医学继续教育。本研究分析医学人才培养过程发现,传统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医学领域对于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医学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也不均衡。具体而言,较之东南沿海地区的医学教育,西部地区医学教育不仅高等院校数量较少,而且师资储备的数量和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之地处偏远,西部地区医学院校接收并吸纳新知识存在一定的延迟。因此,慕课为西部地区医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首先,慕课提高了教师的执教要求。对于医学院校教师而言,虽然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实践经验,但是依然沿用固定时间、固定场地教学的传统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潜能开发;慕课则在学习内容、学习场所以及学习时间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加自由的选择,能够满足医学人才培养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由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传播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尽可能广泛地扩展学生对创新知识的获取[3]。对于医学专业而言,科学进步和研究深入使得医学理论体系不断深化、应用实践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快速更新,医疗工作者需要提供更加精准、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因此,医学教师也应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更新讲授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满足教学要求。其次,慕课教学可以引入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不仅仅是课堂,交流范围也突破了课堂局限。由于西部地区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和硬件技术较沿海发达地区缺乏,且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师生不断更新知识,而慕课能够借助互联网整合全世界的医学知识与信息,不仅突破了地域的局限,而且方便信息的及时交流。慕课是基于数字互联网的新型教育模式,以知识点为主的课程内容和丰富的学习素材与资源不仅可以满足医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有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灵活学习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医学生提供了同等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同时,慕课也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包括学习动机自我驱动、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自我调节。此外,医学知识创新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再认识,学生需要主动探求知识而非被动接受既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思考能力、激发知识探索能力和创造力。再次,慕课推动了课程内容创新。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显著提升了学校课程的丰富程度,也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课程选择范围,对于相同的课程内容,学习者拥有更多的主动权选择愿意接受的课程形式,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必然被淘汰;同时,慕课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实时在线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方便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课外沟通,能够及时交流学习问题和心得,了解彼此需求进而不断改进[4]。特别是医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学习中的经验交流更为必要,比如,一些罕见的临床案例可以借助慕课增加学生观摩学习的机会。
二、借助慕课促进西部地区医学教育改革
目前,西部地区医学院校主要依赖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课堂讲授为主、实验教学和临床见习为辅,随着医学知识的持续更新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下医学教育的需求。第一,基于慕课的教育模式在近几年得到飞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医学教育改革,鉴于慕课的教学优势,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可以采用“课堂———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近年来,众多医学院校相继建立了慕课平台,多措并举鼓励授课教师参与慕课制作,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统授课模式不同,慕课要求教师既把握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又在此基础上高度凝练教学内容。为此,许多高校联合慕课制作公司开展了完善的慕课制作培训,不仅组织经验丰富的慕课制作团队实施培训,而且贯穿前期的课程设计和知识点准备与后期的视频拍摄和剪辑,帮助教师有的放矢完成课程的慕课化,还提供机会增进院校间的教师交流;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西部地区医学院校的师资水平、教学理念以及教育应用等方面落后于国内同类院校,慕课学习与制作过程中跨地区的教师交流有助于西部地区医学教师广泛汲取有效信息,在经验分享中改进不足,进而提升西部地区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第二,以慕课促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医学教育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西部地区医学院校需要加强慕课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慕课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备的信息技术设备,以保障慕课的制作质量和使用效率。目前,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尚未大范围推广慕课教学,很大原因在于平台建设不完备,包括改善网络条件完善学习体验、建立面向师生的慕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一旦慕课平台建设完毕,高校应当通过广泛的内部宣传鼓励学生开展慕课学习,为此,高校既要承认慕课成绩或学分,又要采取不同方式激励师生共同参与慕课平台的建设,为具体课程的慕课制作和教学演示建言献策。第三,慕课教学可以引导教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学由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真正实现“翻转课堂”。在医学院校课程的传统教学中,不论授课地点在教室或病房,教师都采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讲授方式,且教学内容局限于知识讲解,涉及实践操作的训练偏少,传统教学不仅局限了医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缺少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以至于医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的应变能力。慕课向学习者提出了自主学习的要求,需要医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有的放矢选择医学课程,进而合理安排理论知识点学习、观看操作视频、阅读前沿文献、课后复习答题、互动讨论等学习过程,最终获得相应的学分和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生不仅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慕课不仅有助于教师把课堂扩展到教室外、把教学时间延长到下课后,而且改善了师生关系,二者需要在沟通合作中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与分享相关的学习资源,并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增进师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的知识疑问和提高学习兴趣。第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西部地区医学院校的医学生能够借助慕课接受全球化的优秀教育。医学标本短缺是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临床案例中一些罕见的病例标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能组织学生排队观察,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帮助下,医学生可以找到更多医学标本的影像资料并详细观察,不仅解决了标本资源缺乏的问题,而且方便师生沟通和答疑。同样,医学实习中可以先播放视频再组织学生操作,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通过有的放矢的实践提升个人能力[5],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以引路人的角色指引学生思考和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组合培养优秀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不同研究对象,自主进行学习研究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色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探究和创造。与传统学习方法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及创新能力[1]。当前中国高水平医学教育改革之一的7年制医学教育,其目的是希望通过7年长学制培养出高素质、强基础、重临床的高级医学人才[2]。近年,作者在选择肝胆外科为专科学习方向的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中开展了研究性教学,以期将他们培养为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及一定的医学创新研究能力,从而在将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1开展条件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为省级重点学科、重庆市微创外科中心,建有临床医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所属实验室为重庆市肝胆外科重点实验室。现开展病床80张,以收治肝、胆、胰和脾脏疾病为主。教学队伍实力雄厚,梯队构成合理,已形成了以40岁左右的年轻学者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后3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医师全部为博士以上学历。本科长期承担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7年制硕士研究生及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近年已培养博士后,博、硕士研究生50余名,并形成了“科研带动教学,教学推动科研”的可持续发展独特的科研教学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科学人才和储备力量。科研创新能力强,研究方向覆盖了肝癌发病机制及治疗,肝移植病理生理相关研究,感染信号转导等肝胆外科的研究热点,先后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任务30余项,资助金额达200余万元,获国家及省部级奖近20项。临床常规开展了肝癌、胆道疾病、胆石、胰腺疾病、门脉高压症和肝移植等方面治疗及研究,年收治患者1800余例,每月手术150余台,其中大手术占70%以上,肝癌、高位胆管癌、胰头癌和晚期胆囊癌的手术切除率达到了80%。因此,上述优秀的师资队伍已完全具备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能力。
2开展途径
经典的研究性教学包括:重复性研究、学习性研究、开发性研究3个方面。重复性研究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已研究成功的相关课题,让学生重复此项研究。学习性研究:在教学中,提供多数内容中已有答案,部分内容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学生认真思维后去回答的课题。开发性研究: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但尚未研究的课题,让学生从事创新性研究工作。将100名7年制学生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均有男女各25名,两组学生基础科目成绩均为80~85分,属优良学生。然后两组7年制学生分别授予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及传统讲授式(LBL)教学。
2.1开展重复性研究的学习
2.1.1PBL教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