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基础教学范文

医学基础教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医学基础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医学基础教学

医学检验基础医学教学革新

1基础医学概论1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1.1实施对象医学检验专业121班30名学生。

1.2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以学校2010应用型人才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和基础医学概论1教学大纲为依据,对基础医学概论1教学内容全盘把握,对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做到恰当地联系和衔接,对各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找准教学内容改革的突破口,把握与临床常见化验指标密切结合的知识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大胆调整,科学整合,形成一组织(基本组织)、三系统(运动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四模块(血常规、尿常规、精液常规、肝功能检测)的知识体系。

1.3组建学习团队培育团队合作精神遵循团队成员知识技能互补,担任不同角色,承担共同目标,保持负责的相互工作关系的原则,最大效度地发挥成员的交互作用和群体效应。以学习团队为形式,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3.1“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团队,5-6人一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各组间的竞争。

1.3.2“指定组长,双向选择”原则教师指定好各组组长,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便于小组管理,增强合作学习的效能,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1.4目标任务驱动-合作研讨式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临床常见化验指标为主线,根据不同知识模块,采取基础与临床、课堂内外结合,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专业知识为主,课外知识为补充,实施目标任务驱动-合作研讨式教学模式,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由“教师如何教”转化为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全面、多维的思维方式,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医教协同旨在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养,而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有效平台。在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中,围绕医教协同这一核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形成了“一个方向、两种能力和三个结合”的“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新模式,促进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与临床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医教协同;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创新素养

一、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加强医学院校教育改革,推进基础与临床结合,为以后临床实践教学打基础[1-3]。因此,医教协同以质量为核心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该校在医教协同的模式下,将临床上的医学知识和医学职业素养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人才培养的衔接。

二、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定位思考

传统的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不足[4-6]。医教协同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的素质[7,8]。该校通过改革实验教学的模式,形成以培养具备临床岗位胜任力的应用人才为方向的指导,培养灵活运用知识和学会实践创新的能力,使基础实验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7]。

三、改革的思路和办法

点击查看全文

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探讨

摘要:作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第一责任方,医学院校必须担负起教学质量保障的法定责任,持续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生入学后先行学习的课程,教学诊断和改进尤为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模式,实施基础医学课程“卓越教师发展计划”,全面审视教育目标,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突出立德树人,是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诊断;教学改进

伴随着《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的出台,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顶层设计出现重大调整:实行“管办评分离”,管理方和办学方不再组织评估。作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第一责任方,院校必须担负起质量保障的法定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益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项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技能大赛和教学设计大比武等项目的稳步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促进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将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初始部分,在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中,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处于先行和先导地位,直接影响着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因此,遵循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建立基础医学课程自主性内部诊断与改进机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法

1.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模式

Bloom将认知维度从低阶到高阶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其中分析、综合和评价属于高阶思维[1]。在目前的阶梯式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而讲授法仅利于低阶思维能力培养,难以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成效。因此,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非常必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使资源应用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教师课前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思维开拓性的导学案,并制作思维导图、手绘动画和微视频等自主学习资源,上传至职教云、课堂派、蓝墨云和Mita等云平台或智能助教系统。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通过在线讨论、测验、问卷调查和查看后台学习进度等形式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课堂时间用于练习、问题解决或案例讨论等,师生互动。这样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得以增强,创造潜能和高阶思维能力得以发展。教学反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控制的关键因素[2]。以往教学反馈信息是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及考查等传统方法获取的,反馈信息不具体,不能很好地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反馈具有快速性、全面性、分析性和诊断性等特点,能确保教学诊断与改进及时有效进行。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多种测试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搭配题、排序题、识图题和简答题等,通过云平台和智能助教系统对测试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完成成绩分析报告并反馈给学生。分析报告中的图表能使学生清楚自己每一单元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在全体学生中的排名,教师亦可从中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辅导,改进教学设计,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材等。混合式教学实现了资源推送的智能化、评价反馈的及时化、交流互动的立体化和教学决策的数据化,营造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实现了智能教学,是课堂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前后贯通的有效保障。

1.2实施基础医学课程

点击查看全文

谈基础核医学课教学方法

摘要:目的探索基础核医学课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16名为研究对象,按学号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8名。对照组以传统核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试验组以问题教学法(PBL)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进行授课。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对“有助于了解核辐射防护知识”“认为核医学工作及检查不可怕”“对核医学工作、学习深造感兴趣”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认同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见习课和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方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值得在基础核医学课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医学;问题教学法;物理演示

实验核医学是开展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的学科,包括基础、临床、实验和分子核医学等分支学科[1],其是核电子学、核化学和生物学等现代学科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2]。然而,当前核医学教学中存在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实习课程的问题,实习课程中主要集中在医学相关实习讨论,忽视核物理、仪器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等基础核医学的见习课程[3],导致学生对核医学学习和理解欠缺,且易产生辐射恐怖,从而失去兴趣。问题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老师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答案,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当中[4-5]。本研究通过应用PBL教学法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方法,探讨基础核医学课的教学方法,旨在改善基础核医学课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16名为研究对象,按学号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8名。试验组平均年龄(20.51±1.43)岁;男生49名,女生59名。对照组平均年龄(20.86±2.21)岁;男生47名,女生61名。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Р>0.05)。两组均使用张永学、高再荣主编的《核医学》(第3版,科学出版社出版)。教学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101064内容包括核医学物理基础、仪器设备、放射性药物及辐射防护等章节。见习场所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拥有SPECT/CT、PET/CT、医用回旋加速器、药物合成器及放射性药物质控等设备。在试验教学前,已经对两组学生的医学基础课程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整理,根据学生基础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情况进行分组分班教学,因此两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均等。

1.2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谈基础核医学课教学方法

摘要:目的探索基础核医学课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16名为研究对象,按学号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8名。对照组以传统核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试验组以问题教学法(PBL)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进行授课。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对“有助于了解核辐射防护知识”“认为核医学工作及检查不可怕”“对核医学工作、学习深造感兴趣”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认同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见习课和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方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值得在基础核医学课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医学;问题教学法;物理演示

实验核医学是开展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的学科,包括基础、临床、实验和分子核医学等分支学科[1],其是核电子学、核化学和生物学等现代学科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2]。然而,当前核医学教学中存在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实习课程的问题,实习课程中主要集中在医学相关实习讨论,忽视核物理、仪器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等基础核医学的见习课程[3],导致学生对核医学学习和理解欠缺,且易产生辐射恐怖,从而失去兴趣。问题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老师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答案,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当中[4-5]。本研究通过应用PBL教学法结合核医学物理演示实验方法,探讨基础核医学课的教学方法,旨在改善基础核医学课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16名为研究对象,按学号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8名。试验组平均年龄(20.51±1.43)岁;男生49名,女生59名。对照组平均年龄(20.86±2.21)岁;男生47名,女生61名。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Р>0.05)。两组均使用张永学、高再荣主编的《核医学》(第3版,科学出版社出版)。教学内容包括核医学物理基础、仪器设备、放射性药物及辐射防护等章节。见习场所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拥有SPECT/CT、PET/CT、医用回旋加速器、药物合成器及放射性药物质控等设备。在试验教学前,已经对两组学生的医学基础课程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整理,根据学生基础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情况进行分组分班教学,因此两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均等。

1.2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