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医学基础知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医学统计学是一门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医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学科。其中概率论是该课程的数学基础。但是在医学相关专业教学过程中,概率论不会作为一门专门基础课程进行教学。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否可能会对学生医学统计学的学习造成影响呢?本研究基于49名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发现概率论基础与其医学统计学成绩分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概率论的学习会对学生后续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产生相当的激励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融合概率论等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上提出具体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概率论;本科生;教学改革
一、课程背景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为解决医学实际问题而对医学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推断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1]。该门课程的特点在于应用概率论等数学知识与医学实际科学问题结合。其主要目标是在随机偶然事件中找出其中潜在的必然性,即随机事件的客观规律性。例如,判断某种新疗法是否对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不同年龄的病人对某种药物的反应是否一致等问题。医学统计学在20世纪20年代后逐渐成为一门学科,近几十年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目前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与数据分析领域得到极广的应用。可以说,没有医学统计,就没有医学科学研究。统计在医学研究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技能,因此目前国内高校大多数医学相关专业都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医学统计这项重要技能对于今后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都至关重要。所有统计都是基于概率论基础的,统计推断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小概率事件在单次试验中不可能发生的原则。采用类似反证法的思想,首先假定0假设,然后基于概率论计算事件的发生概率,如果该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则认为对应显著性水平上0假设不成立。该过程设计较多的概率论知识,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缺乏概率论学习的系统性,难以理解统计学基础原理部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类相关专业学生中属于学习较为困难的科目[2]。因此,相对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等专业课程,医学统计学更多地侧重于统计方法的介绍,着重了解各种现有统计方法,如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等的适用范围与具体操作。
二、教学问题分析
那么概率论等数学基础的缺失对于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是否会造成影响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项教学试验进行验证,试验流程如右图所示。试验对象为贵州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二学生,共49人。在第一次教学课程时发放概率论试卷,对学生当前概率论知识水平进行简单测试,为保证试验的双盲,对试卷进行封存处理。在所有教学课程完毕,期末成绩出来之后对概率论试卷进行批改。然后统计学生的概率论知识水平,这里采用偏相关分析概率论分数与医学统计学分数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其余非数学类课程平均成绩作为协变量放入用于排除学生个体因素,例如学习努力程度等的干扰。统计分析后发现医学院护理学学生医学统计学分数与概率论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值得注意的是,医学统计学试卷分为理论部分与上机操作部分,学生概率论分数与上机操作部分总分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部分试验结果显示学生本身的概率论基础知识水平会极大地影响后续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概率论基础知识水平不仅影响了医学统计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在看似不相关的上机实践操作中也产生了显著影响。这可能与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不足而对本门课的学习信心产生了影响有关。
三、教学改革方案
当前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常常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如何强化医学生法律意识、提升医学生法律素养,是医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一系、二系、三系现有各年级学生,采取整体抽样调查方式,抽取600人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4份,有效回收率为92.3%。
1.2方法
问卷抽查法。问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题,共10题,旨在了解被调查者法律基础知识水平;第二部分为认知程度调查,共3题,分别是“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了解程度”、“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认知情况”和“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了解程度”。根据1~10题检测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组,正确率高于60%分为A组(答对6题及以上),该组呈现“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正确率低于40%的分为B组(答对4题以下),该组呈现“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1~10题内容摘自“执业医师法律法规考试”相关题目,内容涉及“医疗事故处理”、“执业医师行为”、“追究医疗刑事责任机关”、“《母婴保护法》知识”、“献血法立法目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规定”、“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报告时间”、“违犯《医师法》承担责任”、“《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内容”、“患者权利”和“确立脑死亡意义”。
1.3统计学处理
1UCLA医学课程中的临床案例互动式课堂教学
1.1UCLA医学课程实施简介
因招收医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UCLA的医学课程设计与中国医学院校截然不同。UCLA的DavidGeffen医学院招收的医学生均有理工科本科学历,是通过全国医学入学考试选拔的精英学生。每年该医学院只招收180人左右。学生在第一年基础阶段的医学整合课程(人体生物学与疾病)已经是从基础到临床的整合,按器官系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模块进行授课,每个模块的课程负责人基本是该模块涉及领域的临床医生。其中,理论课程的设置包括:①每周一个PBL,第一幕在每周一的开始,第二幕在每周五上午,用案例和主动探索式学习督促学生寻找问题,并在一周的学习后解决问题,写出规范的迷你小综述;②每周上午是本模块的理论授课,180人在一个大阶梯教室中听临床或基础的老师授课,授课方式多以知识点专题的形式进行,理论授课既有基础知识点,也有临床为主线的知识点,还兼具了临床检测统计学、流行病学及相关社会调查专题的讲座等,内容十分丰富;③每周五根据本周讲授的知识点,设计一堂专门的CaseStudies互动课堂,完成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融通与渗透。
1.2UCLA的Casestudies课堂模式介绍
在UCLA的教学中,最让人期待的就是每周五那堂精彩绝伦的CaseStudies课堂教学。与其他理论课不同,这节课的PPT课件不会提前出现在学生的学习平台上,上课后才揭开面纱;这节课能看到2个或3个老师同时站在讲台上,围绕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相关老师会在每个问题后依次上去讲解;这节课要用到匿名投票软件,案例后每个问题或以多选题方式出现,或以文字云方式要求回答关键词、又或是地图图标方式选择正确的图表。形式多样,问题更是设计巧妙,紧扣本周学习过的基础知识。180位学生可以同时参与投票,每个问题后或老师讲解,或学生提问,更有老师之间,或师生之间即兴的提问与讨论。45min的互动,通常能完成2-3个案例、9-12个问题,整节课紧抓学生注意力,既紧张刺激,又让学生收获挑战后的巨大乐趣与成就感。笔者坐在教室里跟随案例的发展和问题的选择与解答,充分领略了教师联席授课的魅力以及课堂中师-生、师-师互动迸发出的激情,也因此萌发出回国实践的强烈欲望。
2基础-临床“联动”课堂教学在中南大学基础医学教学中的探索
2.1教学设计与准备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1]。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竞赛是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竞赛一般涵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竞赛比的就是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为此,我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组织开展了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竞赛的意义
目前医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大部分都是社团的活动,与医学有关的活动除了知识竞赛外,几乎没有其他活动。本着加强对医学生基础医学“三基”和“三严”的教育理念,加强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精神,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评估工作,开展这次竞赛显得尤为重要。为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提高医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做了铺垫。竞赛的举办有利于充分调动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医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有助于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规范实验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起促进作用,并且最终推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规范化管理。
二、竞赛的实施
1.组织宣传。
本次竞赛是我院首届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做好组织宣传工作尤为重要。
(1)印发通知。本次实验技能竞赛受到二级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竞赛设立组委会,由二级学院院长任组委会主任,以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组委会下设竞赛组、评分组、后勤保障组。以二级部门文件的形式将通知印发到相关科室及临床学院学生会,再由临床学院学生会印发通知到各个参赛班级,并通过学生辅导员在班会上做进一步的宣传,使学生对该次活动有充分的了解。
一、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策略
(一)设置基于专业课需求的基础医学课程
基础课程设置应基于专业课需求,把握好“适度够用”的原则,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系统化建设。当前,首先应使基础医学课程的门数基本一致,课时差别缩小。人体解剖学90-100个课时、组织胚胎学10-20个课时、生理学55-65个课时、病理学40-50个课时、药理学20-30个课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30-40个课时、遗传学20-30个课时、生物化学20-30个课时,其中人体解剖学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两大系统知识的课时可以占其总课时的60%以上。由于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故应安排较多的课时,同时,可将其他的基础医学知识有机整合,缓解知识量多和课时有限的矛盾。例如,整合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知识,构建《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整合生理学、生物化学知识,构建《正常人体功能》;整合病原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及病理学学科知识,以疾病为主线,从疾病内外病因、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转归进行组织、序化,形成《疾病学基础》课程。又由于我国目前康复医疗的主要范畴是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两大系统,故在上述课程基础上可以增加整合课程《运动解剖生理学》和《神经解剖生理学》,强化两大系统疾病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做好铺垫。
(二)优化教学内容,编写适用教材
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取不仅要将目光投向专业课的需求,还应转向职业能力和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课教学内容安排应深入专业及岗位一线调研,以开放视角动态分析需求,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专业实用性,最终形成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标准》等教学文件。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高职高专教材不应是本科教材的简单压缩,也不应是中专教材的简单扩充。高职院校教材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确定新体例,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写入教材中。同时,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先进性和开放性,编写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特色教材,保障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教师编写的《疾病学基础》为学生理解临床康复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过程,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康复治疗中的功能评估、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并实施计划等工作任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基础课的教学过程应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通。在基础医学课教学中,应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基础知识时尽可能密切联系专业知识,体现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基础医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并使其与专业知识之间密切联系。课前,教师给出临床康复常见病,例如,“高血压性脑出血”、“体操运动员桑兰赛场上不慎出现了高位截瘫”、“学生踢球时不慎出现膝关节损伤”等,请学生查找病例相关资料,上课时针对病例中的损伤部位,讲解正常结构、功能,进一步分析可能出现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需用哪类药物治疗。这样,便找到了与专业课的契合点和切入点,顺利地把专业知识融于基础课教学之中。基础课教学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推行“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增加正常人体结构课程实验学时,使实验学时与理论学时比例达到1:1;学习运动系统时每组一套骨骼标本边教边学,还通过指导学生制作人体骨关节和肌肉韧带标本认识其结构与功能;正常人体功能课程则开设制备蛙类神经肌肉标本,通过电刺激神经来观察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为后期《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在实施上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量,节省时间、空间,加强立体教学效果,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情景或情境教学则有利于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为密切联系专业知识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