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医学科研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本文以国内外医学科研伦理审查规范和审查机构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从我国生物医学科研伦理审查学术研究主要的问题域出发,对我国近年来伦理审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主流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
关键词:生物科研伦理审查;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学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生物医学科学实验,特别是涉及人体受试者的临床试验日益增多。临床(人体)试验是生物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任何经过动物实验的新药物、新仪器和新的治疗方法必须经过临床(人体)试验后才能在临床中开展应用。在涉及人体受试者的各类医学科研活动中,必然会存在由于价值取舍不同而引发的各种伦理冲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也必然牵涉受试者的权益尊重与保护问题[1]。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科研活动从始至终进行伦理审查和监督,探讨、论证、解决或权衡生物医学科研及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和难题,在保证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的同时,使所有科研活动都遵循相应的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真正做到知情同意,是生物医学科研伦理审查的目的所在。
1.生物医学科研伦理审查的国际规范
生物医学科研伦理审查的概念始于1946年的纽轮堡审判,审判过程中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期间进行人体试验引发的伦理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并提出了人体实验的十项道德准则,即《纽轮堡法典》,其精神被1964年世界医科大学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继承,成为人体实验的指导方针;《赫尔辛基宣言》中规范了涉及人体生物医学实验的伦理法规,并在以后经历了先后八次的修订和细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医学实验的法规性文件[2]。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评审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委员会工作指南》,以指导世界各国医学科研伦理审查机构的组建工作和伦理审查工作。2002年,由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则进一步明确了医学科研伦理审查的规范和章程。
2.生物医学科研伦理审查机构
———伦理委员会建立伦理委员会进行医学科研伦理审查的建议,最早见于1971年加拿大《医德指南》,直到70年代末,伦理委员会组织才开始在美国的医院中出现。此后,美国医院协会先后颁布了《关于生物医学伦理学的医院委员会的准则》、《美国医疗保健机构道德委员会准则》等一系列规范和准则,推进了美国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到80年代末,美国已有60%以上的医院建立了医院伦理委员会。与此同时,加拿大和一些西欧国家的医院中也相继建立起这类组织。日本的医院伦理委员会建立较早,到1985年底,日本已有37所医学院校设立了医学伦理委员会,占79所医学院校的47%。1992年中国医学伦理学学术代表到日本考察时,已有80%以上的医学院校和50%以上的医院设立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组织。我国的生物医学科研伦理审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召开了我国首届医学伦理学学术会议,会议中提出对医疗机构中开展医学科研活动进行伦理审查的意见和建议。1991年,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委员会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组成规则》,对我国的生物医学科研伦理审查工作进行指导。此后,为进一步规范医学科技行为,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强化法制观念,分别由国家卫生部和药品监督局制定了《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1998)》和《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1999)》。自此,我国生物医学科研伦理审查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入建章立制、成立相关机构、逐步规范化的快速发展时期。
1.对临床试验研讨的文章中触及品德学内容的要求:
(1)伦理查看:以科学研讨为意图触及人体受试者的研讨均需求经过品德查看。文章中需供应附和此次临床研讨的品德委员会称号及其附和号。假设文章未体现出品德查看,
本刊将不予接受。如研讨触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先由组长单位取得品德阅读号,然后各个分中心需从头经过品德查看。如触及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展开的国际协作科学研讨,应由协作双方一起提出恳求,并经过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的附和,才干展开国际协作。
(2)患者隐私权的维护:文章中可识别出患者的有关信息不应以相片或许书面相关文字描绘、印象图片、CT扫描以及基因谱系等方法出版,除非这些信息关于科学研讨不可或缺,并且得到患者(或父母或监护人)给予知情附和书。作者应在供应的图片中删去患者姓名,除非患者附和刊登其姓名。对此,本刊将恪守ICMJE准则:“作者需在文章出版前取得患者附和书,并妥善存档。知情附和书不需求在投稿时与投稿信一起上传或经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修正部或出版社”假设文章中含有非匿名患者的图画,或对患者身份有明显指示的描绘,作者应在文章中陈说已取得患者的知情附和书。
(3)免知情附和:文章中应奉告研讨过程中是否签署患者知情附和书。若提出研讨不需求/未取得知情附和,则需求合理的理由进行解释:①因研讨意图而收集的样本,签署的知情附和书上已清晰写明可以用于后续的临床研讨;②现已留存的剩余样本;③在品德批件之前的日期留取的标本;④上述样本充分做到对受试者信息及隐私的维护;经过品德委员会充分评论,权衡风险收益比后可免知情附和。
(4)签署知情附和:在经过品德查看之后留存的剩余标本,在品德批件之后的日期留取的标本,在留取标本前有必要取得受试者的知情附和;假设需求进行基因检测等方面的研讨,即使关于既往留存的样本,也需求从头取得捐赠者的知情附和。
(5)研讨注册:本刊要求全部在人体中进行或触及人体标本试验的前瞻性研讨,均需在招募受试者前,在国际认可的临床试验注册渠道,如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国际临床试验注册中心(ISRCTN)、我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进行注册。文章投稿时需供应国际认可(WHORegistryNetwork)的临床试验注册渠道的称号、注册号及注册时刻,并符号于文章摘要中。
[摘要]情报跟踪服务是避免科技工作者科研走弯路、科研低水平重复的重要信息保障手段。大数据时代,杂乱无章的海量信息易取难辨。由于检索手段、方法技巧受限,科研人员获取国内外所在领域有价值的前沿科技信息存在一定的难度。为发挥图书情报人员的优势与作用,文章从大数据时代图书情报跟踪服务医学科研的重要性、措施与方式予以探讨。
[关键词]医学情报;科研;服务
大数据既为从事科研工作提供平台与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从海量的信息中科学甄别出需要的数据,这是科技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从大数据时代情报跟踪服务医学科研的重要性、措施与方式等方面予以探析。
1情报跟踪服务的重要性
科研课题研究目的是探索所在专业领域的未知或是在已知基础上的创新与完善等。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科技人员对所在领域的前沿信息的及时获取与掌握,是保证课题研究新颖性、避免低水平重复的前提。由于检索手段、方法技巧受限,科研人员获取所在领域有价值的前沿信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图书情报人员为科研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情报跟踪服务[1],是科技人员从信息流中获取有价值数据的有力保证。
2情报跟踪服务的措施
2.1个性化定题服务
摘要:目的旨在验证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用于提升中医药研究生循证医学科研能力的效果。方法项目为布置学生分组完成系统评价/meta分析论文,其中,教改班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随理论课程逐步推进完成项目;对照班在结课后集中完成项目。用PRISMA报告规范评价论文报告质量,并结合论文质量和项目参与度进行成绩综合评定。结果教改班的论文报告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班,其中研究方法和讨论与结论部分提升最明显。教改班学生的成绩综合评定也显著高于对照班,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中医药研究生的循证医学系科研能力和项目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循证医学;中医药研究生;科研能力
1研究方法
1.1问题分解
采用循证医学标志性的PICOS5要素分解本研究的研究问题。(1)P(participants,研究对象):江西中医药大学2016和2017级中医药专业研究生。(2)I(intervention,教改措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3)C(control,对照措施):传统教学法。(4)O(outcomes,结果评价指标):论文报告质量、成绩综合评定。(5)S(studydesign,研究设计):纵向对比研究。
1.2研究对象
教改班为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2017级研究生,1个班级共49人。对照班为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2016级研究生,1个班级共33人。教改班和对照班的师资力量完全相同,由3名教师主讲,分别讲授循证医学概论和基本方法、文献检索与管理以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方法3个部分。
【摘要】目前综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本科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情况,2020年5月对我院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43份,回收率为89.6%。调查显示,79.1%的预防医学本科生在学习期间参与了医学课题研究的部分工作,主要任务依次是数据录入(50%)、收集数据(17.6%)和查阅文献(11.8%);认为参与科研工作收获较大的学生占53%,主要是通过文献查阅(29.4%)和参与讨论(29.4%)。47%的学生认为导师对创新意识方面的影响很大和较大;61.8%的学生对导师的指导表示满意和较满意;38.3%的学生表示导师较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调查,得出参与科研工作有利于了解科研课题的内容和部分方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科研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
【关键词】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研究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医学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1]。预防医学是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综合性学科,以人群健康和疾病为研究对象。当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人口、环境、人群生活行为方式的不断变化等问题,对预防医学人才质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已由教学型逐步发展为教学研究型,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2]。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首都医科大学高度重视本科生阶段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开始参与医学课题研究工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深入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情况,2020年5月我院2017级预防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43份,回收率89.6%。其中,男生14人(32.6%),女生29人(67.4%)。本研究的问卷设计参考了相关文献,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情况。
2结果
2.1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