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实用技术范文

医学实用技术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医学实用技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医学实用技术

军事中医学教学总结与思考

军事中医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卫勤保障实践经验[1]。中医药是我国军队卫勤保障的特色和优势,在基层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官兵的养生保健,战场环境下的卫勤保障、应激障碍的干预,以及潜水、防辐射、航天等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5]。我系作为全军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为进一步提升学员军事中医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化战争的优秀中医专业军医,自2012年起就在中医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中增设了军事中医学课程。目前,该课程已被列为我校中医专业学员的必修课程。现对近年来的军事中医学教学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并针对当前的教学情况提出改革建议。

1军事中医学教学现状

1.1教学目标

了解军事中医学发展简史,掌握特殊军事环境损伤、训练伤等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防治方法,树立学员运用中医药技术为军服务的信心,培养军事中医科研思维。

1.2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为本系撰写出版的专业书籍———《军事中医学》[6]。教学内容以该教材为基础进行删减调整,目前确定的教学内容包括总论、中医在特殊军事环境下的应用(高原、寒区、热区、航海、航空、航天)、中医在疫病防治中的应用、中医在武器伤害防治中的应用(火器、核辐射、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军事应激障碍的中医调护、平战时疲劳的防护、训练伤防治、中医实用技能(中药外治、针灸、刮痧、推拿)。1.3课程设置军事中医学目前已被定为中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我校中医专业学员,包括五年制本科学员和八年制本科学员[7]。课程形式为理论授课、大班教学。

1.4师资力量

点击查看全文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挑战

【摘要】随着“互联网+”这种发展的新形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其与社会各个领域都有较为深入的结合,其和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联系紧密,正是由于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将会有着重大改变,主要是从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到新型的“互联网+”教学,其中有很多需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本文对当前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出现的挑战进行阐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医学院校教学现状

一、我国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我国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构成,我国大多数医学高校是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医学多媒体实用技术教程》这两种教材来进行教学的,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主要是针对计算机二级考试的知识来编排的,该教材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主要涉及Windows系统的Office办公系统和其他网络应用的一些基础操作和应用。《医学多媒体实用技术教程》主要是讲述计算机在医学图像上的应用,涉及现代医学设备操作和数据检索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这门课主要是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基础。对于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计算机思维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原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我国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面临的挑战是,随着高校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很多学生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且除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还要能够熟练掌握一些写程序的方法,熟练运用写程序用的基础软件。但由于大多数学生本身对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并不重视,在面对编程序时,更是很难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根本无法提起兴趣来学习。很多医学高校更是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是可有可恶,这就让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学生对计算机的一些原理还是似懂非懂,更不必说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了。

二、医学院校在面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挑战时的相关对策

1、利用“互联网+”战略所带来的机遇,高效进行技算机基础教学。“互联网+”在2015年就已提出,主要是一种基于创新2.0的新形态互联网发展形势,曾提出,要重视互联网与社会各个行业的深入融合,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型的发展形态。由于“互联网+”强调计算机技术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共同发展,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兴趣,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安排的话,会明白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毕竟互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多多提及所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2、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线上线下”共同教学。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在机房进行课堂教学的,这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为了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可以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由于当前高校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还不够重视,在排课方面最能体现,很多班级一周的计算机课程只有一节,交由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只有那一节课的时间完成,正是因为如此,为了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间,可以安排线上教学,要求学生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网络课程的内容形式除了视频还可以安排一些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线下方面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主要是一些创新竞赛、计算机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机思维能力,课外活动可以针对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运用,满足一些学生的课外活动要求。

点击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创建

摘要:为适应当前形势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对原有的生理学课程进行革新,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技能培养、增设临床见习、突出专业应用、贯穿职业素质教育,创建出一种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导向的新型生理学课程体系。

关键词:生理学;应用能力;职业素质;高职高专;精品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新医改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培养实用型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社区的合格医生。而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这一重任。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在学科体系中发挥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以往生理学教学存在只重视知识传授,造成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这显然与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为:“面向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掌握临床实用技术的德才兼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生理学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构建面向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以“专业性、实用性、技能性”教学为指导思想,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以“所学知识与职业工作的一致性即工学结合”为特色的新型生理学课程,更好地实现为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医疗人才这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1优化课程内容,构建“适用、实用”的课程内容模块

课程内容模块是新型课程体系的基础,我们结合后续课程及临床带教老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精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以“适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适当删减纯理论性、实用性不强的知识。以后续课程教学和临床应用服务为目标,强化与实践应用联系密切的生理学知识。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构建全面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内容模块。

2“以兴趣教学为先导,以直观教学为手段,以临床应用为核心,以素质培养为目标”构建理论教学模块

生理学是医学生接触的首门功能性学科,担负着引导学生医学抽象思维初步建立的重任,如何使学生明白生理学中抽象、难懂的道理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讲授只是教学的过程之一,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让学生不仅要“听懂”,更重要的是“会用”[1]。我们将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手段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图片、动画、肢体语言,例如,在讲授骨骼肌收缩原理时,教师双手一搭,就可以演示肌丝滑形;在讲授抽象的生物电知识,运用动画形式将看不见、摸不着的过程直接呈现于学生眼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生活实例,例如,讲授渗透压时,从腌黄瓜入手,将血液凝固的正反馈过程比喻成飞流的瀑布,通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例,使学生感到生理学理论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而是广泛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既增加知识的趣味性[2]、直观性和实用性,将抽象的理论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体现;又拉近了学生与生理学的距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并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喜欢学、学得懂、记得住”。根据“理论联系实践,基础联系临床,所学知识与今后工作一致性”的原则,我们将生理学知识向临床应用适度拓展,例如,我们在教授红细胞生成条件时,让学生分析临床常见的贫血原因;在讲授组织液生成时,让学生分析临床常见水肿的产生原因;讲授甲状腺激素时,引入甲亢、甲减、呆小症和新生儿的筛查等临床知识,为保证这种临床拓展的合理有序进行,我们创建出临床问题导入-学生讨论-自主总结-运用生理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拓展模式。通过这种临床拓展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出自主性和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我们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贯穿职业素质教育,体现临床专业的专业特色,例如,在讲授血型与输血时,让学生查阅近年来国内及国外输血事故发生率的数据,让学生认识到输血的严肃性,当他们进入临床,就会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输血的病人。通过这种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使学生一踏入校门,在基础课中就为今后的执业工作做好能力和素质的双重准备。

点击查看全文

高等医学院校替换外科实验动物建议思考

【摘要】外科动物实验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是学生了解外科及其相关配套操作的门户,但在国外的医学课程中,却很少使用动物进行相关的演示及培训工作,同样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医学教育的深化改革,现有的外科动物实验课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该课程的临床指向性需要进一步体现,基于实验动物的使用缺陷以及对动物的关爱,如何寻找实验动物的替代品,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现有的模具材料和仿真技术可以完成实验动物的替换,但是需要我们医学院校的教师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们转变思路,开拓创新,大胆尝试一种既能减少动物使用,又能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新途径。

【关键词】教育;外科动物实验课程;实验动物;动物关怀;替换;模具;教学改革

外科动物实验课程是外科学科的一个分支和培养环节,是提高学生外科技能和外科无菌意识的一种方法和方式,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开展过程中,全国医学院校每年要提供不计其数的兔及犬等实验动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操作生疏以及动物管理问题等,一部分动物资源是处于浪费状态。按照动物伦理学、动物保护法的要求和动物保护组织的意见[1],甚至是学生的抵触[2],国外诸多院校长期以来是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动物进行外科相关技能培训。根据多年的外科教学经验,认为在当代的医学环境下,寻找实验动物替代品应该逐渐提上医学教学改革的日程。结合本人在英国学习的一些见闻,谈一谈在此方面的建议和体会。

1外科动物实验课程的任务及思考

外科动物实验课程也称之为实验动物外科,是医学生接触外科操作的窗口和桥梁,内容包括了围手术期的基本操作如无菌术等,以及外科基本操作,如切开、缝合、打结、器官切除,消化道重建等内容。医学生在经过理论知识学习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而在接触外科实际操作之前,医学生必须对外科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有相当的认识和掌握。因此,实验动物外科手术教学就成为医学生临床前期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在熟悉外科基本概念和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医学生的基本手术实践技能。一般的教学环节和使用的动物如手术示教(狗)和实践操作(家兔)。手术示教的人员主要是带教教师以及助手,模拟患者进行术前准备、麻醉、术中操作,实践操作的主体是学生以家兔模拟患者,将手术示教内容进行反复练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目前医学院校使用的外科实验动物(兔和狗)在解剖上与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该环节对于学生熟悉人体器官解剖是没有帮助的,仅能在上述的外科操作技能上有一些感官刺激。拿使用最多的兔来讲,能实施的外科操作项目很少,兔的肠管很细,如使用该动物进行肠切除、肠吻合的训练,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讲,是不太可能完成的。此外,由于多人分配一只实验动物,每一只动物可能都是初学者的牺牲品,但这些动物的牺牲,能换来医学生在外科技能上多大程度的提高,是一个未知数,但在此过程中消耗大量的兔、狗。(2)有些院校因缺乏完善的动物尸体管理体系,导致动物尸体的随意丢弃,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临床手术均使用微创技术,目前的外科动物实验课,也是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学的需要,课程需要重新设置。拿英国来讲,根据1986年动物(科学程序)法(ASPA)规定,如医学院校需使用动物进行实验及研究,有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更不用说拿动物进行学生的外科技能培训了。因此国外的院校很早便不断的在寻找实验动物的替代品,以此开展医学生的教育教学[3-5]。

2实验动物替代品的一些建议

关于实验动物的替代,早在1959年英国科学家WilliamRussell和RexBurch提出了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6]。虽然该原则主要是针对科学实验的动物替代,但是也反映对所有实验动物使用的3R原则。国外很多学者在早年均发表了对教育教学中对动物使用的看法,其中DANC.ENGLISH呼吁医学的教育者应该时刻质疑医学教育中是否有充足的理由使用实验动物[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医学领域科技发展,目前已有很多医学材料可以替代外科实验动物。

点击查看全文

职院成人教育革新途径

1转变成人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2003年学院实质性合并后,明确成人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理顺关系,扩大规模,提高质量。这一时期,学院不仅成功地申报了六个成人高等教育专科专业,并正式开始招生,还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州财经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书,设立了函授站。2003年我院的成人教育招生人数就突破了3000人,从2006年开始,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我院成人招生数量逐年萎缩,根据这些情况,学院提出了成人教育稳定规模,提高质量,适应市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并结合为区域经济服务和行业服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其他职业培训。自2004年以来,我院先后被国务院扶贫办、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农业厅确定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教学点、贵州省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定点学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定点学校和“阳光工程”培训定点学校。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0余人。

2根据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2.1成人教育的管理机制要灵活、高效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是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院教职工都要摆脱对成人教育的传统的、陈旧的观念,加强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间的衔接和沟通。主动架起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学院要建立有利于成人教育发展的管理机制,扩大成人教育办学的自主权,拓展成人教育的办学空间。依托行业、企业办学,尤其是继续教育方面,学院结合行业、企业的需要,制定培养、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岗中、岗后的培训工作,建立长期稳固的实训、培训基地。

2.2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结构体系要全面更新

成人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从教育对象来讲,学员作为成人,社会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强,学习的动机更明确、更有针对性。但成人学生年龄距离大、学历参差不齐,记忆力较差,工作、学习、家庭负担比较重,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这使得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难以克服上述矛盾。那么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就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学分制作为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以学分代替学年、以指导性教学代替指令性教学,以弹性计划代替刚性计划,以选择代替排课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然,作为成人教育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困难。例如,选课数量不足、品种单一、师资缺乏与水平偏低、教学资源不足以及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等。因此,在现实条件下,成人教育必须更新理念,树立服务的思想,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成人教育中在职人员所占比例较大的情况,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及时调整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和设置。面对有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学生,满足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对课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从实际出发、使教学结构体系更符合学生和工作需要。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