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医学信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1开设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的意义
1.1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在2011年《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要在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增强办学特色等方面上,做出改革建设措施,以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在此政策背景下,培养具有检验医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着眼点,是对检验医学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开设是实践检验医学素质教育的新探索,在此探索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使学生从旁观者变成实践者,从传授知识转向为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1.2提高临床检验工作质量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需要临床检验质量是检验工作的核心内容,检验结果准确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以及检验学科的发展。近几年来,临床检验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多,已达1500余项,因此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在众多检测项目中,如何选择其中最合理经济有效的项目,特别是如何组合多种最有应用价值的检测项目。由于实验室能出具量值报告,为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并针对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同时我国颁布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这些已为建立完善的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极好的支持指导作用,在我国若能实施,将会规范临床实验室的设立,完善实验室自身建设,同时确保我国的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能与国际同步。
1.3补充和完善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目前医学检验各专业课程分门别类,内容有联系,但独立行课,对应有相关医学基础课程,学生若以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的方法来学习检验专业课程,就会造成对医学检验各亚专业综合分析能力、整体提升理解力和创新能力较弱。因此,引入并系统规范全面地学习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是医学检验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对医学检验教育体系的更新和完善。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并综合延伸分析检验医学信息学的内涵,指导学生理解并接受本课程的内容,使学生树立本课程专业学习的正确理念,认识本课程实践的价值,并应用正确的评估方案获得有效的评估依据,客观地有理有据地评价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临床应用价值;检验的流程控制是全实验室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工作;加强临床实验室海量数据,提炼出高于数据资料的临床诊疗信息,不断地巩固拓展延伸专业知识。
1.4提升英语和电脑网络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英语是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非常重要能力和素质。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查阅、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最新文献,加强学生自觉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进而强化了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水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本课程的实践还需要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和专业应用软件,HIS和LIS的实践应用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最新的网络应用知识,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掌握全面的临床资料,采用循证医学专业软件(ReviewManager,GRADEpro3.6等),应用于自己的循证检验医学和数据挖掘中,锻炼了学生应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
2检验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检验医学信息学内容广泛,涉及分析前、分析分析后检验医学信息等方面。《检验医学信息学》共有14个章节,但本课程的课时数极为有限,仅有教学学时2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无法讲授全部内容。鉴于该课程的教学时间设在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第八学期,即进入实习前的最后时期,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接近尾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能与各专业课程很好地衔接、融汇贯通,本课程学习完毕,能尽快熟悉临床检验工作,缩短实习适应期。因此,以检验医学的流程控制和实验室管理质量提高为重点,安排了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基因信息库与蛋白组学)、实验室信息系统、实验室认可、检验医学的流程控制、临床实验室能力验证、医学检验方法学评价、诊断试验的数据挖掘、循证检验医学及检验医学信息在科研中的应用等十个专题内容。其中“实验室认可”解释了除实验室结果互认的内在要求外,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也是实验室认可的专业要求。“循证检验医学”主要针对不断增加的检验技术,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来规范检验医学的设计研究、文献评价,用当前最佳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本文作者:蒋葵、陈亚兰 单位:南通大学医学院医学信息学系
随着信息化社会及数字化医院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呈指数级增长。面对海量的文献信息和各类数据库,医学专业人员的信息检索技能和鉴别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医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1我国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目前,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受到普遍重视,但高等医学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还存在某些偏差,如信息素养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局限,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较少;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对信息的敏感性,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检索技能及时捕捉、搜集、分析和整合与本专业发展相关的信息[1-2]。
2Web2.0技术和医学信息素养教育
Web2.0是因特网上一系列新技术和应用的总称。它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注重用户参与,强调用户体验,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理念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存取知识的习惯和行为[3]。Web2.0改变了以往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撑,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4]。本研究基于Web2.0建立了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平台(见图1),这种主动式、交互式的平台,既可为师生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及多对多的交流途径,又可为信息素养教学提供实践训练环节,最大程度地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效果。
3基于Web2.0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迅速、全面、有效地检索及利用医学信息资源,可以更好地为临床、教学及科研服务。因此,医学信息检索不仅是每一个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对医学生尤其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重要意义。笔者对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作出分析,对卫生信息管理和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对于提升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学信息检索中职信息素养
1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将信息素养的概念明确为:“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是能够敏锐地洞察信息需求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信息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人[1]。”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资源的能力,而且还包括收集信息、筛选信息、识别有效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及传递信息的能力。同时,在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规范更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核心。如今身处信息网络化时代,面对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量,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必将落后于这个社会。作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一种能力,信息素养正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
2中职生人文素质现状
中职生对扑面而来的各类信息,多数情况下,只会被动接受,而缺乏主动搜索和探寻的意识和能力。玩游戏、看电影、购物、聊天这些才是中职生上网的主要目的。通过网络对信息的搜寻和获取,尤其是学习信息,中职生明显做得不够。笔者通过数年的信息管理与信息检索教学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多会在百度、谷歌等综合性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但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及各类学术数据库还知之甚少。虽然多数学生能够借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他们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他们对信息的感受力、注意力、判断力以及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分析鉴别能力、处理加工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还远远不够。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信息处理常用软件的应用能力以及对信息检索技能以及对信息道德等方面还需要学习和提高。
3医学信息检索教育对提高中职生信息素养的作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促使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类专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为医学类院校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对网络环境下医学类专业学科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医学类院校;网络环境;教学管理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网络信息技术也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但是由于网络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在给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减少和杜绝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可靠保障。
一、当前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够健全。虽然很多医学类院校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发展建立了相应的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为了确保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水平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这些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制定是为了配合信息化管理方式而制定的,没有考虑到医学教学管理实际与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相融合问题,很多医学类院校实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这成为网络环境下医学类院校发展受到阻碍的主要因素。
2.没有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没有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是指目前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无法满足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对医学类院校发展提出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涉及医学类院校教学、管理和运维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但是目前很多医学类院校没有认识到整个问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网络环境下的管理系统建设缺乏战略性,开发的层面较浅,没有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医学类院校发展和管理目标进行统一,使得教学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教学管理系统存在问题。当前医学类院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医学类院校使用的教学管理系统与其他本科类院校是一致的,但是医学类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办学模式是存在不同之处的,相应地,在教学管理方式以及工作流程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因此目前医学类院校使用的教学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自身的教学管理实际,教学管理系统的适用性不强。其次,教学管理系统中各个板块或者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不够,管理系统建设缺乏相应的统一的规划,各个子系统,如教务处、学生处等这些系统之间存在较大的资源和数据冗余,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系统的科学性。
摘要:目的本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评估来进行阐述,探讨媒介素养融入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方式。方法以上海某医学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对医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媒介使用广泛,但对于信息检索的需求、信息的检索手段及媒介的利用能力尚待提高。结论医学院校采取融入式媒介素养教育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在医学信息检索课中融入媒介素养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医学情报学;媒介素养;信息素养;课程融合
0引言
移动通信和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技术,推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优良的医学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具备现代医学信息技术能力,教育要探索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各种媒介的兴起,以网络媒介为主的媒介,对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深入渗透,导致医学生的面临更多的信息挑战,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能力不足的缺点暴露,了解当代医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探讨如何让医学生能正确的使用和利用媒介,采取何种有效的教育策略,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1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
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都在90年代传入我国,目前,信息素养类课程开设较多,但对于媒介素养,国内医学院校几乎没有设置相关课程,教师对媒介素养的知晓率和实践率也十分低。保罗•泽考斯1974年提出[1]信息素养是利用信息工具及信息源来解决问题所应用的的技术和技能,该概念的提出主要针对人们对所获取的信息的辨别、利用等,重点在解决信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技术参与问题。媒介素养概念的提出是在1930年,由英国利维斯首先提出,媒介素养主要有四个层面,包括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和目的、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通俗的讲即大众面对各种媒介信息资源的时候,选择、理解、质疑、评价、创造、思辨的能力。医学信息素养课程重在培养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医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媒介素养虽然比较侧重于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思辨能力,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医学信息和媒介信息具有某种一致性,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信息量暴增的情况下,探索的进行课堂实践改革的方式,将二者有机融合就变得顺理成章,顺应时代需求。
2医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