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学专业技术范文

医学专业技术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医学专业技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医学专业技术

危重症医学继续教育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在危重症医学专业进修医生中开展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的教学,提高危重症医学专业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方法在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的学员中开展为期半年的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结业后进行学员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通过实行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危重症医学专业进修生能掌握危重症医学专业理论,熟悉各种技能操作及高级生命支持设备的使用,成为专业的重症医学科医生。结论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质量,能更好使进修医生们专业素养及专业技术、临床能力提升。

【关键词】危重症医学;进修医生;理论教学;临床实践;专业拓展;教学模式

危重症医学专业飞速发展,却面临着基层医院危重症专业缺口断层[1],基层危重症专业人员“非专业”的尴尬[2]。继续教育--危重症专业进修医生培训无疑成为基层医疗结构青年骨干们提升专业知识最好的捷径[3]。因此加速危重症医学专业医生的高效培养,是目前解决人才资源短缺的有效可行方法。作为一家大型教学医院,怎样让进修医生满载而归、学有所得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2017年在我科进修的学员中开展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已取得不菲的教学成绩。

1具体教学方案

1.1教研组成员

所有教学组成员均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重症医学科主治级别以上医生。具备重症教学师资要求。

1.2学员组成

点击查看全文

预防医学教学翻转课堂应用现状及问题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所关注。将翻转课堂运用于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可体现其优势,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实践与改良。文章通过系统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分析了预防医学教学领域应用翻转课堂的现状,并对其应用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为构建适合预防医学学生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预防医学;教学模式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预防医学的教学模式基本沿袭前苏联进行,即课程设置以传统五大卫生为专业主干课程[1]。此种教学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范畴也不断扩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尤其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群体观念,以及岗位胜任力方面显得薄弱[2]。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中,革新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实践方式。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全新的、深度融合各种学习资源的教学学习模式。它不再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课后学生完成作业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自定步调,教师需要在课前完成知识的传授,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3]。翻转课堂翻转了学习过程的教与学这两个阶段,从师生角色翻转、流程的翻转到学习内容的翻转、学习目标的翻转,旨在最大程度地利用面对面的教学时间,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最终聚焦对深度学习的促进[4]。在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还可以和众多移动终端、市场应用,以及微课、慕课相结合,使得两者能够互相促进,互相成就。因此,将翻转课堂实践于预防医学教学领域,逐渐为人所重视。

一、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翻转课堂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国外。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自2013年开始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课程上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对课程的满意度上有积极的正面效应,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核心材料的掌握程度[5]。在加拿大的大学生中,Galway等人[6]在环境与职业卫生课程上设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现翻转课堂组的学生在学习体验和认知、测试成绩等方面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国内个别学校在关于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的应用方面也进行了初步尝试。南京医科大学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实施多学科融合翻转课堂,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3,7]。

二、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其成功的实践推动了更深层次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为我国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的实践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施方案。

点击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职称评聘革新途径

1聘任方案的制定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的正确政策导向及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正确评价、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关系到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科学合理设置。深化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实行医学专业人员评聘分开。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量化评价标准,使之逐步从以往的片面注重学历、资历、论文、科研等方面情况转变到全面注重评审对象的业绩、能力、真实水平上来。目前,临床医学专业高级职称的取得一般须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的评审总体上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定性评价。在实际评审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规范的量化标准,专家们只能侧重于医务人员的学历、资历、和科研的级别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往往忽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称制度自身存在不足,量化的评价标准较少,评审方式过于单一。在此基础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针对实际情况认真查摆了以往职称评审方法的弊端,专程走访了多家先进医院,参考各地市职称评审条件,结合医院实际对评审条件的有关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分类,根据实际制定了一整套实施流程,确定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高级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2实施聘任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个人基本情况”主要考察拟聘人员的学历、现任资格年限、工作年限、资格后奖励等方面的情况[2]。一方面是申报条件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成绩的取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一客观事实,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0%。“科研教学”包括“论文著作、科研和教学带教”,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5%。在制定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过程中,就聘任人员的论文著作、科研奖励、教学带教等指标进行量化,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计分。在论文著作方面,给发表的论文或著作按照杂志等级和作者排名进行计分,如发表的论文著作被SCI等收录,则另行加分。在科研方面,则把它分为承担课题和获奖课题两类,按省部级、市厅局级不同等级进行加分,在同一等级按名词再进行细化赋分。对于“科研教学”的标准制定,分值比重在总量化评审标准中比例不宜过高,其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能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临床工作上来,放在患者身上,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疗质量和医德医风”包括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医德医风,考核拟聘人员的日常医疗工作情况,按数据说话,才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能力、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此项约占总分值35%。“学识水平”包括“疑难病例分析考试、临床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主要测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临床实践的能力等方面情况,此项约占总分值的35%。笔者相应引入“疑难病例分析”这一指标分析包括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拟聘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这项考核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临床技能考核分为内科及护理考查房、外科手术。因为内科及护理的查房及外科手术直接反应医务人员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及对病情的分析能力,是职称聘任量化考核的重中之重,能更加直观地反应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真实水平。“内科及护理系统考核查房”,重点是考核医务人员对每个专业病种和各专业新知识新理论的掌握情况,以体现每位拟聘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思维和诊断技巧,并进行病例分析,提高医生综合素质。“外科系统考核手术”主要是考核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与思维的敏捷性。手术操作技能的高低虽然不是衡量外科医生整体水平的唯一标准,但不可否认手术操作的成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此,精湛的手术操作技能是外科医生重要的看家本领。整个查房及手术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医院对此方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0份,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调查表720份。调查范围较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问卷评价指标共有22个项目指标,按照非常合理、合理、不合理三项合计统计,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合理、合两项合计比例在93.9%,不合理的仅为6.1%。从调查结果上来看,调查对象认为笔者制定的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是合理且可行的。

3实施聘任方案的具体做法

3.1考前培训按聘任实施方案,聘请医院内、外科权威专家对拟聘人员考前培训。

3.2严格考核根据取得任职资格人员分布情况,将职称评聘人员共分成5个组进行考核。理论考试由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监考,全程监控录像;技能考核通过光盘录制方式,拿到外省市医院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打分,保证打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点击查看全文

医学职称评聘革新策略

1聘任方案的制定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的正确政策导向及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正确评价、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关系到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科学合理设置。深化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实行医学专业人员评聘分开。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量化评价标准,使之逐步从以往的片面注重学历、资历、论文、科研等方面情况转变到全面注重评审对象的业绩、能力、真实水平上来。目前,临床医学专业高级职称的取得一般须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的评审总体上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定性评价。在实际评审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规范的量化标准,专家们只能侧重于医务人员的学历、资历、和科研的级别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往往忽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称制度自身存在不足,量化的评价标准较少,评审方式过于单一。在此基础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针对实际情况认真查摆了以往职称评审方法的弊端,专程走访了多家先进医院,参考各地市职称评审条件,结合医院实际对评审条件的有关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分类,根据实际制定了一整套实施流程,确定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高级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2实施聘任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个人基本情况”主要考察拟聘人员的学历、现任资格年限、工作年限、资格后奖励等方面的情况[2]。一方面是申报条件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成绩的取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一客观事实,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0%。“科研教学”包括“论文著作、科研和教学带教”,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5%。在制定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过程中,就聘任人员的论文著作、科研奖励、教学带教等指标进行量化,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计分。在论文著作方面,给发表的论文或著作按照杂志等级和作者排名进行计分,如发表的论文著作被SCI等收录,则另行加分。在科研方面,则把它分为承担课题和获奖课题两类,按省部级、市厅局级不同等级进行加分,在同一等级按名词再进行细化赋分。对于“科研教学”的标准制定,分值比重在总量化评审标准中比例不宜过高,其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能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临床工作上来,放在患者身上,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疗质量和医德医风”包括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医德医风,考核拟聘人员的日常医疗工作情况,按数据说话,才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能力、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此项约占总分值35%。“学识水平”包括“疑难病例分析考试、临床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主要测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临床实践的能力等方面情况,此项约占总分值的35%。笔者相应引入“疑难病例分析”这一指标分析包括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拟聘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这项考核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临床技能考核分为内科及护理考查房、外科手术。因为内科及护理的查房及外科手术直接反应医务人员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及对病情的分析能力,是职称聘任量化考核的重中之重,能更加直观地反应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真实水平。“内科及护理系统考核查房”,重点是考核医务人员对每个专业病种和各专业新知识新理论的掌握情况,以体现每位拟聘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思维和诊断技巧,并进行病例分析,提高医生综合素质。“外科系统考核手术”主要是考核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与思维的敏捷性。手术操作技能的高低虽然不是衡量外科医生整体水平的唯一标准,但不可否认手术操作的成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此,精湛的手术操作技能是外科医生重要的看家本领。整个查房及手术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医院对此方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0份,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调查表720份。调查范围较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问卷评价指标共有22个项目指标,按照非常合理、合理、不合理三项合计统计,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合理、合两项合计比例在93.9%,不合理的仅为6.1%。从调查结果上来看,调查对象认为笔者制定的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是合理且可行的。

3实施聘任方案的具体做法

3.1考前培训按聘任实施方案,聘请医院内、外科权威专家对拟聘人员考前培训。

3.2严格考核根据取得任职资格人员分布情况,将职称评聘人员共分成5个组进行考核。理论考试由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监考,全程监控录像;技能考核通过光盘录制方式,拿到外省市医院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打分,保证打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点击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一流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1行业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1.1安康市医疗行业人才现状调查

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和群众健康需求的增加,医疗卫生单位业务量大幅度增长,现有卫技人员已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卫生服务需要。截至2017年底,安康市辖区县镇两级医疗卫生单位在岗22422人(含临聘人员),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023人,与2020年全市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5人的规划还有较大差距。许多乡镇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名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也较少。我院承担着为安康市乡镇基层培养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的重任,办好临床医学专业意义深远。

1.2毕业生跟踪调查

学院毕业班辅导员和班主任利用各种途径定期对近5年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我院绝大多数毕业生在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就业,从而明确我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定位。跟踪调研过程中重点观测毕业生就业情况、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岗位、薪酬、用人单位满意度、基层医疗机构技能需求和知识要求等。通过对专业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是一流专业建设的前提

2.1用诊断与改进的先进理念进行专业建设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