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医药生物技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本文作者:付爱玲 王建 李晓荣 单位:西南大学药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具体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材使用、课程讲授、课后辅导、考试等诸多教学环节中使用外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大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大量的既精通英语、又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此,教育部高教司在2001年4号文件中就已经提出: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同时强调率先在金融、法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及其他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然而,目前国内双语教学(英语和汉语)仍存在有普遍问题:教材选择混乱、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队伍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等等,使得双语教学举步维艰,学生产生畏难、抵触情绪[1~4]。因此,研究和探索合适的双语教学方法,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1《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制药》是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生物技术制药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生物体作为生物反应器,按照人们的要求来生产所需的医药产品的高新制药方式。基因工程干扰素、基因工程甲流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抗癌中药紫杉醇的生产技术等等都是生物技术制药的杰出成果。在人类与病毒及各种疾病的斗争中,生物技术制药的巨大作用和优势日益突现,生物技术制药已被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制药方法,也是国家提出的新兴战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成分[5,6]。近年来,随着生物药物发展的突飞猛进,生物技术制药的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7,8],给课程教学带来挑战;同时由于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物药物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9],教学中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和新内容;另外,目前我国制药工业的研发和生产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10],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制药工程学科的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生物制药知识与理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快我国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生物制药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2《生物技术制药》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教材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2.1课程教材的建设在双语教学中,我们以外国原版教材为基础,编写适合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生物技术制药双语教程》和教学参考资料。我们选用国外生物技术制药优秀教材:2007年出版的由DaanJ.A.Crommelin,RobertD.Sindelar和BerndMei-bohm主编PharmaceuticalBiotechnology: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生物技术制药:基础和应用)和RodneyJ.Y.HO主编的Biotechnologyandbiopharmaceuticalstransformingproteinsandgenesintodrugs(生物技术和生物药物,从蛋白和基因到药物)。国外教材突出的特点是实用性较强,而这一点恰恰是多年来中国教材中的薄弱环节。国外教材中还配以各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2师资力量的建设在师资力量上,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均是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并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担任。另外,我校建立了双语教学培训班,定期派遣青年教师到英语国家进行学习。这些长期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和留学归来的教师,是我们进行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
[摘要]生物技术制药是我国目前蓬勃发展的重要医药领域之一。近年来,生物技术制药开始实现产业化,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医药工业的发展。生物技术制药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对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研发人才至关重要。该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3个方面探索了生物技术制药教学的可行性改革方案。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生物制药是融会贯通药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一门新兴交叉型学科,其以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生物技术制药为支撑,是当今学科发展中最为活跃的科学领域之一[1]。在教学实践中,生物技术制药的授课效果往往被一些因素所限制,如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迅速,教学内容难以同步更新;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待提高;考核方式单一,忽略了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评测[2]。因此,对生物技术制药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生物医药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生物技术制药教学现状
生物技术制药是利用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抗体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原理,开发和生产药物的一门学科。生物技术制药是药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涉及多种生物制药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涵盖了现代化药物制备的流程及质量控制手段,如抗体、疫苗、基因重组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该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然而,在生物技术制药的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难题。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有重叠,教材内容更新换代不及时,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符,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应用能力较差,无法达到市场实际需求[3]。在教学方法上,由于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多且信息量大,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提升[4]。在考核方式上,传统的考核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不科学的考核制度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5]。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实施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
2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内容改革
生物技术制药一般在本科三年级第六学期时开设,在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优化筛选课堂内容,加速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6]。另外,不同制药技术的知识点也呈现内容交叉,教师应以制定的考试大纲为标准,精炼教学内容,夯实基础知识。如细胞工程制药贯穿于生物技术制药,隶属于核心内容,是该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授课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分子生物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知识,教师应对本章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删减,以重新进行体系整合,优化知识结构。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炼,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夯实生物制药的理论基础知识。近年来,生物技术学科迅猛发展,各种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然而教材中的内容和方法难以同步更新。因此,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亟须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课程内容进行完善,推进课堂改革,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如在教学中加入靶向药物、转基因制药、合成生物学、纳米药物等科学前沿成果作为补充内容,扩展学生对生物技术制药最新进展的认识,确保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创新性及实用性[7]。教师通过在授课中加入大众所熟知的新药或疫苗的研发过程及制作步骤,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及学习兴趣,逐步实现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符合职业发展的需要。
摘要:中医药大学开设的生物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中医药思维的生物工程复合人才,而生物工程导论作为该专业的入门课程对学生建立对专业的归属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结合中医药院校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生物工程导论;中医药院校;教学
生物工程导论是一门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课,属于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开设对于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重视专业、热爱专业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工程导论课程的宗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专业全貌,进一步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生物工程与中医药的联系,如何使现代的生物工程技术与古老的传统中医药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培养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1]。本文就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导论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根据中医药院校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导论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生物工程的发展有一个总体认识,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工程的知识体系。生物工程导论在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属于专业必修课,共有36学时,主要是介绍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五大工程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但由于学时有限,生物工程专业在高年级会开设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对应的专业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针对专业特性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减少具体深入的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增加生物技术在中医药开发、研究中的应用,授课内容应难易适宜、详略得当,从而达到普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教学目的[2]。由于生物工程导论中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生物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生物工程导论这门课的内容必将与其它课程的内容存在或多或少的重复。如基因工程中的核酸、蛋白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等内容可能在分子生物学中已经有过讲述;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等内容与先导课程细胞生物学课程有所重复;发酵工程中菌种的选育和保藏等内容与同学期开设的工业微生物学重复较多。为了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授课,避免学生形成对相同课程内容的疲倦性,同时结合有限的授课学时,故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有侧重的讲解。如基因工程摘除与分子生物学重复的内容,细胞工程摘除与细胞生物学所讲授的,重点讲述植物组织培养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干细胞工程等与医药相关的部分内容。我们根据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选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即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第四版)》为教材。按在过去三年的教学中,我们在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和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进行适当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具体调整方案为:第一章生物技术总论及第2-6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五大工程各4学时,共计22学时,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对生物工程的五大工程有所了解,讲述的过程中舍去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课程中已经详细讲述的内容,避免基础知识的重复介绍,把重点放在各个工程产生的由来及发展上,对具体的复杂的技术理论仅做一般了解。剩余14学时着重以实例的形式讲述生物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如:细胞悬浮培养、毛状根培养等技术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在现代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传统红曲等发酵类中药的现代制备工艺等,让学生能接触到生物工程,了解到生物工程的广泛内涵,增加其专业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
二充分利用丰富教学资源
在生物工程导论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与学生自身兴趣点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生物工程导论课程理论点多面广,很多内容又相对深奥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加之该学科发展更新快,学生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全面的、系统的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困难重重。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图片、影像资料,借助色彩明快、富于变化的图片资料和短小精干的动画等,对大学生扩大、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在讲述PCR反应原理时,我给同学们播放美国Bio-Rad公司的PCR之歌,歌曲内容包括了PCR技术发明的背景、发明人、PCR原理及过程、PCR技术的用途等,在短短的三分钟内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可以启迪思维,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在网络资源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资源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教材,网络也成为向学生输送知识的一条重要窗口。在生物工程导论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向学生推荐相关专业网站等,配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大体框架,扩展视野,充实自我,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根据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需要,1998年高等教育本科目录新增了生物工程专业。受此影响,许多综合性院校、农业院校、轻工院校纷纷调整成立或新增了生物工程专业。至2014年,国内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已高达284个。该专业经过16年的发展和建设,尽管为我国的农业、医药、工业等应用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困境,尤其是地方院校的本科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1)从我国产业结构角度看,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职业化程度较高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我国的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尚待发展。
(2)从高校的人才培养角度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很多地方院校,忽视与自身办学条件的结合,缺乏特色性,加剧了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要寻求改变,唯一的出路只有根据高校自身的办学实际,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化,增强自身的办学特色,强化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本文结合成都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现有办学条件,重点探讨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就业竞争力。
一、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分为偏重于工学的(发酵工程)和偏重于理学的(生物制药),国内不同的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要求有的侧重于工学,有的侧重于理学,更多的是追求全面。由于各高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性,一些地方普通高校往往存在培养特色不够鲜明,导致学生对未来职业上的困惑。而我校的情况是培养方向不够清晰,所学科目涉及普通生物(以植物学为主)、生药学、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和课时数较多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等等,涵盖面较广,学生反映强烈。这对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显然是不利的。作为一所城市综合性大学,人才的培养要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重点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传统落后产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划”指出,对于本地经济发展特色,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和节能环保六大产业的发展。结合我校生物学院的现状,有药学和制药工程两大与医药相关的本科专业,在师资力量和药学资源上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有必要和生物医药接轨。同时,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再次提出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 从国内来看,许多省市成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生产抗肿瘤、抗自身免疫疾病和抗排异反应的抗体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干细胞及基因治疗的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在生物技术产业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70%以上。成都市也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建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形势良好,并且又在大成都范围内规划新的生物产业园区。在这种形势下,将生物医药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就显得更加清晰和明确。
二、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要增强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竞争力,在众多的高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特色培养,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根据资料显示,很多高校,其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较为宽泛和模糊,技术、工艺、产品、设备等面面俱到,涉及的就业领域看似很广,面也宽,但实际的效果却是大量的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面临较多的困难。为改变此现状,提高就业竞争力,将培养重点置于生物医药领域,其目标定位于:掌握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掌握生物制药技术及生物药物研发、生产等相关流程和生物制药的厂房设计要求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制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摘要:生物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技术学科,其课程概念抽象、内容多而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自主性不强。在生物技术药物这门课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立体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互动式教学;翻转课堂;创新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质、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1-2]。其专业知识结构复杂,涉及面广,交叉背景深,因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有极高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比较和分析多种教学方法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在生物技术药物这门课程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为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客观依据,提高教学质量。
1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主要依靠教材及教师的板书和讲授,其弊端显而易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观能动性,对很多知识的理解肤浅,影响教学质量及效果。互动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素质。基于MOOC平台的网络教学模式是互动式教学的很好体现[3]。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实施信息化教学,学生能够参与教学而不受时空限制,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性加强。此外,还有微信公众号等互动式教学工具,实现教师课前推送教学内容、课上实时答题、弹幕答疑等功能,最大限度促进师生互动。在此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目前常用的网络教学模式使得多元化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提升了教学水平。同时,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提升了学习兴趣,使课堂得以延伸,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
2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
如今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日益紧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发展迅猛。生命科学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设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弊端:(1)验证性实验以教科书理论为主,忽略学科间的联系,缺乏系统性、连贯性;(2)学生被动实验,缺乏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3)各门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各课程实验内容和性质相似。针对以上问题,应打破原有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建立多学科综合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通过渗透、交叉的方式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机会,同时,将各学科知识整合到实验教学中。以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稳定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硬件和软件同时得到改善,才能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有助于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科研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