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幼儿德育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第一篇:幼儿生活中德育教育的融入
【摘要】德育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实验研究和实践的教学都证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能够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德育教育;幼儿生活;渗透
前言
教育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幼儿的教育也不能够脱离实际的生活而独立的存在,因此,在幼儿阶段的德育教育中要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鼓励幼儿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等方法,使得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到自信、宽容、理解等这些可贵的品质,引导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这些良好的品质。
一、结合幼儿特点,培养生活习惯
幼儿阶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且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幼儿之间的差异,进行常规的生活习惯方面的教育。将道德教育融于幼儿的生活教育中,及时有效的对幼儿的常规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在幼儿期间,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首先,要培养幼儿自立自强的生活习惯,让幼儿自己学习穿衣服,系鞋带,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并给予遵守这些纪律的孩子一定的奖励,赞扬这些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鼓励孩子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其他的孩子。如,发现有的孩子帮一些孩子系扣子或者是很有礼貌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让孩子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逐渐的影响周围的同学。其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树立良好的典范,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要做到。幼儿阶段的幼儿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良好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一、德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1.有利于幼儿社会化的形成。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幼儿德育教育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第一步。儿童通过自己的认知、学习,逐渐养成有规律的习惯,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其能够辨别善恶美丑,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趋向。反之,如果家庭与学校不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放任其随波逐流,将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使孩子失去了向善性。因此,幼儿的德育教育是整个人社会化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一基础,孩子将来的发展才会符合整个社会的总体要求。
2.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他们娇生惯养、百般宠爱,只要孩子提出任何条件都会答应。造成孩子就会内心非常脆弱,受不了一点的委屈,自私而又骄横。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要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纵向发展。
3.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情感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层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内容也应该属于幼儿德育的教育内容。当今,很多人爱国情感的缺失,追根朔源是从小没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父母和教师,有责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用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灌输于孩子的生活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幼儿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应该注重幼儿诚信方面的教育,用生动的事例对幼儿加以引导,使其懂得“凡出言,信为先。”总之,要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待人友善这几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稳定的品质,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德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策略
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石,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心理学认为,人的儿童时期是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高速时期。因此,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小抓起,从家庭与幼儿园抓起。
1.家园联系共同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幼儿,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营地。这一时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影响来自于他们的父母与老师。当然,还有环境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注重孩子从小道德品质的教育,作为父母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利于他们生活发展的家庭环境,家庭德育是一种渗透式教育,父母应从家庭实际出发通过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把德育内容穿插进去。在幼儿园,应该把幼儿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这就需要我们幼儿园将道德教育的要求、方法、目标与《幼儿园工作规程》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册、家长开放日、接送幼儿交谈、家访、亲子活动等形式,展开良性互动,使德育的效果实现最优最佳。
一、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幼儿教育没有统一化的课本,而课程标准也只做到原则性的规定,各幼儿园知道幼教目标及各课程领域目标与内容之后,对于如何组织好这些内容,或用什么方式来教育幼儿,有相当大的弹性与发挥空间。幼儿德育教育工作有着自身特殊的内在规定性,即幼儿德育教育应当以道德品质的调教为主。因此,幼儿德育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道德品质教育,它由三个方面构成:(1)优良情感教育;(2)优良行为习惯教育;(3)优良个性的培养。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逐渐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一)引导
要提高幼儿道德启蒙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教育资源在德育过程中的协同一致,形成有效的合力。教师群体要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加强德育素养,提高对幼儿精神需要的敏感性,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倾听和观察幼儿的点滴变化,及时利用社区内一切有利的教育设施和力量来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家园之间要互相尊重,及时交流幼儿的情况和问题;家长要严格遵守国民公德和行为准则,要为幼儿做出榜样。家园要共同坚持培养幼儿的诚实、勇敢、勤奋、守信、助人、合作、公正和自爱自律等基本价值观;同时,通过权威性成人给予幼儿的微笑、爱抚,对积极行为的鼓励支持、对过失行为的理解、引导,形成教育生态环境的和谐氛围。这种环境的德育价值决不低于系列的德育课程。一般来说,成长在关系和谐、结构稳定、乐观开朗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容易建立对社会的亲善感、对集体规则的认同感、对教师和同伴的信任感。然而,幼儿在道德学习中“不犯错误”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承认幼儿做错事或违反规则是其学习过程和经验积累中的普遍现象,热情耐心地了解其想法、解开其困惑和引导其行为,是成人应当担起的责任。道德引导以生活为取向,就是要为幼儿创造一种健康、愉快、安全、开朗、会自制、能分享、乐于合作,既有自信心,又有责任感、成就感的生存氛围;就要关注儿童的生存环境、所见所闻,他们的喜悦、兴趣、期望、困惑、挫折和痛苦,他们所真正理解和接受的规则和道理,他们行为习惯的自觉性,使道德引导充满亲和力、感染力和真实性。
(二)观察
针对性不强是目前教师德育教育的一个缺陷,因此对幼儿教师来说,对班级里的幼儿进行观察、了解,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提高德育的针对性,首先要搞清班级内存在品德问题或缺少某种品德的样本幼儿有多少人、是哪些人,然后根据某种德目下样本幼儿的数量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果该种德目下样本幼儿的人数比较多,则可以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榜样激发幼儿的模仿行为,帮助他们掌握品德行为的方法,并通过行为强的方法对样本幼儿的品德行为进行反馈,以巩固他们所掌握的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开展比赛来增强样本幼儿的品德能力
(三)实践
【摘要】探讨如何从娃娃抓起,幼儿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和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促进每个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教育;潜移默化
人常说:“三岁看到老”,不无它的道理。幼儿的内心正如一张白纸,喜模仿的性格,让他们从身边生活中学习,并养成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一些品质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幼儿期是人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重视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为其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空间,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德育的渗透,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行。
一、为幼儿创设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要努力营造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的幼儿园文化氛围。除了创设童趣的幼儿园物质环境,教师则是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建立。
二、发挥整体德育功能,形成教育网络
幼儿园是一个教育机构,应发挥其主动性,加强家园合作,联合社区,形成网络教育。首先,幼儿园要通过家长会、专门会议、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让家长们意识到良好的品行比知识、技能本身更重要,对幼儿一生发展的影响更大。幼儿园应畅通多重渠道,通过家园联系手册、网络等手段,与家长及时互通信息,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况。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把问题推给家长的做法,请家长介绍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经验。对于个别孩子出现的问题,老师应与家长坐下来商讨教育策略,相互配合采取系统的教育措施。其次,社区是幼儿直接生活于其中的重要社会环境,对于幼儿社会化至关重要。可以邀请社区各行各业的人士向幼儿介绍相关行业的知识,比如请社区派出所的警察介绍派出所的职能、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讲解预防疾病的常识、社区超市人员介绍如何购物等。幼儿园还要组织幼儿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比如走进养老院、孤儿院等,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摘要: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有效载体。目前,幼儿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社会道德环境与幼儿园品德教育取向严重脱节,德育内容、方法陈旧,偏向于说教。对此,教师要勇于打破以往的教育模式,寓品德教育于整个艺术活动之中,充分挖掘各个教育活动及教育环节中所包含的品德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艺术活动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青少年犯罪案例在引起震惊的同时,也为大家敲响了警钟,时刻督促我们积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努力探索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品德乃人立身之本”,让孩子“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学前期的品德教育作为造就一个真正人的奠基工程也愈加受到社会的重视。我园通过几年的基奠,确定了以“艺术”作为核心课程,本课题旨在:充分利用艺术教学这一有利阵地,开展有效、有序的德育工作,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并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指导策略与意义
(一)通过艺术活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
镜头一:明明和小朋友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参加室外游戏活动,老师告诉小朋友今天要玩套圈,还没等老师说完,明明推开小朋友拿了套圈就玩,玩了几次后,却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一点都不好玩”,这时,他看见小班的小朋友在玩皮球,就丢下手中的套圈,跑过去抢了小班小朋友的皮球。镜头二:上幼儿园时,孩子空手跑在前面,把替他背着书包的家长落老远;离园时,孩子见了家长把书包一扔,抢先跑出去玩了。许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大都让家长包办代替了,导致他们形成了懒惰,不爱动脑,事事依靠他人,自我为中心的习气。依据:A.蒙台梭利有一个精彩论断:儿童拥有一份吸收性心智。艺术活动恰恰满足了儿童的心智需求。B.《指南》中指出,要将德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之中,坚持从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入手,抓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实践探索:歌唱是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他们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易接受教育,但一些德育内容缺乏感性认识,不易于幼儿理解和体验,我园在具体操作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