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幼儿文学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幼儿文学和其他文学读物不同,虽然写的都是非常浅显的语言,但是其中却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幼儿文学作品具有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是幼儿出生之后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极大影响的文学读物,所以,充分地利用好幼儿文学对幼儿的教育是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
1幼儿文学的认知作用
1.1认知幼儿文学
认知是一个孩童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关键,由于幼儿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求知的欲望,因此,解读幼儿的这些好奇也就成了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责任。由于幼儿识字有限,我们可以让幼师或家长读给幼儿听,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塑造的关键时期应该是在三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在幼儿这一时间段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
1.2语言智能
语言是认知的前提,它使社会形成了一个大的整体,语言可起到承接的作用。在培养幼儿智能的过程中,对幼儿语言的培养要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幼儿口语和书面语中,口语的培养要优先于书面语培养,口语可以让幼儿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幼儿时期是掌握口语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大脑发育快,记忆力极强,所以,幼儿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最佳的时期。
2幼儿文学的审美教育
一、培养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我国民间故事以它神奇的想象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幼儿对文学作品表现出的兴趣和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切审美心理活动的开端,如何将幼儿引入对民间文学学习的意境,使之产生学习的愿望呢?1.根据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设计引导语及不同的情境,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例如,学习民间故事——《兔子三瓣嘴》时,我们设计的指导语是:“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客人马上出来了。”出示标本小兔子,可爱的小兔子一下子吸引了幼儿,自然也产生了想认识和了解它的愿望。接着利用观察感知法、讲述学习法,讲故事,丰富词汇,理解故事内容。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情绪高涨,听得非常认真。设计引导语,要注意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简单明了,努力做到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这样能收到好的效果。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幼儿的民间文学教育活动,让幼儿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根据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年龄特点,在民间文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实物引导、图画引入法等引出主题,利用不同的电化教学手段、教具的辅助讲述故事,最后在游戏中巩固练习、进行品德教育等几部分教学构成,在欣赏故事时,让幼儿感受故事的形式美、结构美,培养幼儿对故事的节奏、音韵及表现手法的敏感性。这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在民间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游戏活动,帮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感
游戏作为幼儿的主导活动,不仅是智力、创造力、交往能力和活泼开朗性格的发展,同事也为审美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游戏活动是开展民间文学教育活动的关键。结合民间文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游戏活动,帮助幼儿产生与作品情感一致的情绪体验或在游戏中宣泄自己的情感,可以满足幼儿不同情感的需要。以民间传说故事《聪明的阿凡提》一课为例,作品表现的是幽默、聪明、善良的情感。这个民间传说故事适合表演。我们组织幼儿玩“故事表演游戏”,边讲述故事内容边表演,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去体验幽默、聪明、善良。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皇帝要杀阿凡提时,孩子们都非常恨皇帝,同时也为阿凡提捏了一把汗。当皇帝对阿凡提说:“你千万别死啊!你顶好再活一万年我给你许许多多金银财宝。”孩子们高兴得大笑起来。他们已完全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之中,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审美情感经常是在联想和想象中向两方面转移,情感由客体向主体转移,称为情感移入;主体情感情绪投射倾注于客体,使审美对象具有自己相通的情感,称之为情感移出。“移情”现象说明幼儿在审美活动中可以被主体情感所感化,同时也使自己情感得到宣泄。我们结合教材,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游戏活动,均注意在游戏中渗透情感教育。如在学习民间童话——《花边姐姐》故事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智力游戏:“看谁说得对”,将童话中的公鸡、小龙等画在白纸上,贴在活动室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幼儿参与游戏,请幼儿讲述公鸡、小龙等是怎样变活的。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游戏的情景之中,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约束,完全按自己的意境、自由发挥、宣泄扩张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三、引导幼儿从对作品情节及人物的情感意识中,学会做人的哲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情感教育是做人的基础,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民间文学无论是诗的意境,故事的主题和寓言的寓意,都是向真、善、美的方向引导和影响幼儿。我们注重通过民间文学教育,引导幼儿从对作品情节及人物的情感意识中,学会做人的哲理。一是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一名幼儿,从小比较娇惯。有一次手被玩具划破一点点皮,就大呼小叫的,吵着去医院。教师看伤处没什么大问题,简单地给他处置了一下。可他却害怕得不得了,哭了大半天。后来,我们在学习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时,重点对他进行了启发教育,教育他向海力布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二是教育幼儿要热爱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当孩子们讲述民间故事《岳飞勤学》后,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并以他为榜样,引导幼儿要多读书,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长大了为国家做贡献。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品德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幼儿良好的情感发展,是推动他们走成长之路的强大动力。它能改善幼儿心理活动,增强道德和智力活动效果及影响幼儿的个性形成。在民间文学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审美情感,使幼儿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摘要:幼儿文学是幼儿文学启蒙教育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其特殊的性质与作用目的,幼儿文学对幼儿的身形成长将造成一定特殊的影响及作用。
关键词:幼儿文学;启蒙教育;故事
一、幼儿启蒙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文学
1.幼儿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适宜他们接受能力、审美要求的这一类文学,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来说,幼儿文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幼儿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启蒙教育意义
幼儿文学作品的教育性,除了在品质、思想、情操、道德的教育外,还有美感教育、知识教育等等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也同样包含在这个范围内。例如:栓栓小朋友说:“我想到月球上盖好多的围墙”,姥姥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可以把我尿湿的裤子晾起来呀”。因为栓栓上小班时经常尿裤子。所以天真的发问,表现出孩子对这种美好图景的倾心和向往。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幼儿语言教育,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帮助其认识世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然而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孤立语言教育、忽视口语表达、幼儿园语言教育小学化等问题。因此,要想更好地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就要开展戏剧游戏,加强绘本教学,加强童话故事教学,加强童谣与诗歌教学等。
关键词:儿童文学;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孤立语言教育
由于很多教师忽视了语言教育与其他教育方式之间的结合,使得语言教育被孤立,不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限制了幼儿成长中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使得语言教育活动沦为一种形式。
(二)忽视口语表达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很多教师往往是以讲故事、讲解知识和算术教学为主,忽视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模仿,如果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没有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语言的模仿,那么将会限制幼儿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幼儿在这个特殊的成长时期,由于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迫切需要借助于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忽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将会限制幼儿更加全面地认知世界,不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1]。
近年来,由于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生源下滑,素质整体不高,幼师生文化基础差,文学素养薄弱,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分析与理解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只知道作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幼儿一个什么道理。幼师生自身阅读数量有限,对幼儿文学作品接触不多,大部分学生阅读的幼儿读物为改编版,没有系统阅读过幼儿文学经典的原版著作,这也造成幼师生对幼儿文学审美鉴赏能力偏低。幼师学生缺少幼儿文学的素养,必将影响幼儿课堂教学中的审美传达和接受。在课堂教学时,多数教师主要停留在作家生平的介绍、思想主题的概括、教育意义的分析等结构层面上,而忽略作品对幼师生情感的培养,没有把幼儿文学当做真正的文学进行阅读和欣赏。幼儿文学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脑科学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都有一定的联系,对作品的整体感知需要多元化思维。如果整体感受和体验被忽略,代之以千篇一律的语文教学,这会扼杀幼儿文学独有的美学价值,让学生体会不到幼儿文学带给孩子的乐趣,同时也削弱了学生对幼儿文学的兴趣。在现行的幼儿文学教育中,文学教育更多强调审美价值的利用,将幼儿文学的审美空间变成道德教育的生动示范。较多地注意作品内容的感知,出现了重内容、轻美感的错误倾向。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偏重于兴趣情感和内容情感等一般情感的培养,很少注意审美情感的形成过程,不能引导学生去关注美的形态结构的情感表现性。
培养幼师生幼儿文学素养的策略
1.科学定位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单一固定的幼儿文学的教学现状必然会对幼师生幼儿文学素养的培养起到消极作用。这需要从学习者需要出发,根据幼师学生的现状,对幼儿文学课程进行改革,对幼儿文学课程进行科学定位,以满足幼师生未来职业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任务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也是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目标决定的。因此,幼儿文学课程教学应该注重把“幼儿文学”与促进“幼儿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幼儿文学教学与培养幼师生幼儿文学素养结合起来,只有定位在这一点上,幼儿文学课程才能真正找准自己在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发挥对培养优秀幼教师资的作用。同时,也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者自身的理念、行为,充分认识到幼儿文学课程的综合性。如果仍然把幼儿文学只局限于文学的领域,就很有可能会离培养目标与需求越来越远,我们培养幼师生路子也会越走越偏、越窄。具体来说,在幼儿文学教学中,我们更应把培养幼师生幼儿文学素养放在首位,重点培养他们分析和鉴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幼儿诗歌、幼儿故事、童话、寓言、幼儿图画读物和幼儿文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概要评论,并学会创编儿歌、幼儿诗、短小的故事和童话等。
2.鼓励阅读经典作品,提高幼师生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培养与阅读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各种读物除了吸取知识、提高水平之外,还要接受审美教育、丰富情趣、陶治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幼儿文学教学应引导幼师生静下心来进行经典阅读,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幼儿文学,如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如《稻草人》、《格林童话集》、《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三百六十五夜》等。学生通过边阅读,边积累,在阅读的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文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为从事幼儿园语言教学储存必要的资源,承担起为孩子文学阅读担当领航人的重任。
3.注重分析作品与培养技能相结合。教授《幼儿文学》课程,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式。在教材的运用上,除讲解理论知识外,更应该重视幼儿文学作品的解读与分析。要打破以往分析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写作技巧的模式,从幼儿园教学的实用角度出发,让学生记诵经典作品,编排故事和活动,并通过自身所学的舞蹈、音乐等技能进行作品的表演。要求学生唱诵类文体(儿歌、幼儿诗)作品40到50首;讲读类(童话、幼儿故事等)作品,能够讲10到20个;综合类(幼儿戏剧等)能表演5到10个。并把这些要求作为期末考核内容,与学生的成绩相挂钩。加强对学生编排和表演作品的指导,重点训练学生的儿歌表演和讲故事能力。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3岁~6岁幼儿的特点,给学生讲授编排作品的技巧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进行作品的创作和改编,并组织编排比赛活动;同时,可请幼儿园老师进行辅导,请音乐、舞蹈教师指导等。这种编排和表演作品的技能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幼儿文学学习的兴趣,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
4.组织幼儿文学模拟教学。如何进行幼儿园教学是幼师生将来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在幼儿文学教学中需运用模拟教学法,即幼儿文学模拟教学活动。幼儿园模拟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训练活动。按照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对学生进行模拟教学活动:儿歌、幼儿诗等唱诵类文体的模拟教学活动训练,故事、童话、幼儿散文等讲读类文体的模拟教学活动训练,幼儿戏剧、图画故事等综合类文体的模拟教学活动训练等。模拟教学活动训练,就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读儿歌,讲故事,演戏剧,而是要求学生结合幼儿特点,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方式时,运用多种方式,让每个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享受到参与活动的喜悦。在幼儿文学模拟教学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师生对角色的心理和情感体验。由组织的学生和参与的学生组成。担任教者角色的学生,即“幼儿教师”角色,自觉体验幼儿的情感,揣摩幼儿的接受心理,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合适的教学措施,吸引每个“小朋友”(幼儿角色)都积极参与。担任幼儿角色的学生也须体验幼儿心理,体会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活动后相互点评,交流心得,共同提高。通过担任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
培养策略的实施效果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