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语文审美教育范文

语文审美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语文审美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语文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审美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在情感的陶冶中逐渐树立审美观和道德感的。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理解精言妙语,品味文章语言美

语文学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以及在表现思想内容上的准确性、鲜明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中的优美语言,来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对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要细心揣摩品味,悟出美妙之处。如《浪花》一文,课文是这样写“我”在沙滩上和浪花嬉戏、玩耍的欢乐情景:“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我先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卷上沙滩的情景,先是速度慢,声音小,退回大海时声音大,速度也快,然后再理解作者用“轻轻的”“悄悄地”“搔痒”“跑”等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浪花的活泼可爱。作者这种独具匠心的精言妙语,使人回味无穷,产生一种语言文字美的享受。又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写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时,前后共用了六个“真”字,这极平常的字眼儿,读了令人感到朴素、自然,仿佛作者就站在漓江岸边,向你口述那里的山光水色。写漓江水的绿,说它“仿佛那是无瑕的翡翠”;写桂林山的形状,说它“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象,有的像骆驼”。形象的比喻,整齐的句法,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体会到作者诗情画意般的语言。

二、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课文意境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重点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开展朗读实践活动。指导感情诵读,要对文章充满感情,进入角色,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字、词、句、段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美的教育。如教学《翠鸟》一课,朗读第一自然段时,要抓住“橄榄色”,突出“头巾”的美丽;抓住“浅绿色”,突出“外衣”的漂亮;抓住“赤褐色”,突出“衬衫”的鲜艳;抓住“透亮灵活,又尖又长”,突出“小巧玲珑”。这些表现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的重点词,朗读时都要加强语气,重音轻读,突出翠鸟的静态美。朗读第三自然段时,应抓住“悄悄地”“吹”突出小鱼的机灵,抓住“锐利”“蹬开”“叼起”“飞走”突出翠鸟动作的迅速。尤其要重音慢读好“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一结句,进一步体会翠鸟捕鱼的快、准、灵。通过反复朗读,领悟出作者对翠鸟喜爱之情的美好意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又如《桂林山水》一课,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江水清澈如镜,山峰姿态各异。江上,有竹筏小盘;岸边,有葱绿的稻田;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白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辉映,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使学生置于美好的画面之中,体会美好的意境,受到景物自然美、和谐美的陶冶。

三、通过正确引导,在实践中创造美

美来源于生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要引导他们热爱生活,让他们以自己的劳动来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比如让学生收集资料,办黑板报,手抄报,也可让学生组织班会讲故事等。教师要很好地组织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让他们在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产生满足和喜悦的感情,使审美教育进入更高层次。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美,而且要善于引导调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他们去描绘,去创造,把接受的美感扩展成一幅更生动、更完美的画卷,使感受美、理解美上升为发现美、创造美。如学习《狼和小羊》这一课,可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通过表演,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还可以对表演组织讨论、评价,把学生对人、事、物的认识深化、升华,从而使学生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更充分、更完美的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中职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摘要】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就中职教学来说,语文教学中审美缺失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淡化。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就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简要探析,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审美教育素质教育中职语文教学《荷塘月色》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发展现状

审美教学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下面,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对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中职院校生源较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源于升学考试的失利者,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领悟能力比较差。事实上,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简单来说,是对人的尊重、关爱、容忍和理解,也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但中职阶段的学生远远没有打好精神的底子,缺乏人文意识和发现美的眼睛,与美育教育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2.教师对美育教育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点击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融合

[摘要]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任务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是提高初中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虽然到目前为止,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已经实现了初步融合,但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有效融合

所谓审美教育,也就是美感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已经渐渐同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教学实验,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学同审美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能够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充分发挥初中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但是,审美教育同初中语文教学还没有完全实现有效融合。要想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同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一、在诵读文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极具审美价值。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文章,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意境。其实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因为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将学生自身的情感同文章的情感结合到一起,比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初读时学生并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其实,像冬天的阳光、风、雪以及小城都是极其普通的事物,不反复朗读确实不能体会老舍笔下的美丽的冬天。然而经过反复诵读就会发现,文章中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那老城、那露着草色的小山以及那冒着热气的水,一幅美丽的冬季画卷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课文,而不是简单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之前,教师应该先简单地讲解课文的内容,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打造美感课堂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使文章内容画面化、立体化,增强学生对文章中描述的事物的感官印象,给予学生美的享受。比如,教师在讲授初二上册第十九课“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望天树景区、幽深的雨林、悠悠野象谷、竹楼、蓝天等美景展示出来,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播放音频,让学生倾听雨林中鸟儿的歌唱声、流水声等,有了画面和声音,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西双版纳,学习的愉悦感油然而生。再如,教学“凡尔赛宫”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凡尔赛宫的外观以及设计图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帮助学生了解凡尔赛宫的设计原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凡尔赛宫的印象,更能激发学生对凡尔赛宫的喜爱之情。

点击查看全文

语文审美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分析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民族振兴、国家兴亡的关键,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很多职业学院进行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每个人都会追求的,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审美教育。学生对美的追求更多是停留在事物表面,内在的美往往容易被忽视,学生应该从小接受审美教育的引导,教师提升学生美学素养和塑造完美人格魅力是最终的目标。在审美教学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职业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目前的语文教学内容,大多数都是和考试联系在一起的,缺乏对人才的全面培养,导致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提高成绩上,审美教育没有得到相应重视。审美是全面实现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语文教育教学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需要充分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其美育功能远远超越其他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各大高校之间人才的竞争力加大。我们培养学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审美教育的缺乏,会导致学生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专业水平达标了,可审美品质没有办法得到提高,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今后的路很难走得更宽。

转变思想,改变思路。语文课程是主干课程,它的内容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发展,更能够体现出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表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程更应该注重对于审美的传播。语文在学校教育里面没有像专业课那样得到重视,语文课堂没有实践专业课来得丰富,学生学习语文也是更加注重技术方面的内容,对于审美素养没有大的提升。因此,通过审美教育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巨大潜力。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应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人生目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增加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用美来修身养性,让学生知道每个行业的不同,能够干一行爱一行。另外,要为人才的培养打好坚实基础。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审美教育提高的课程,需要教师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营造出一个完美的世界,引起学生的共鸣。

培养学生自我阅读和学习的能力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知道通过一篇文章可以发现作者的内在精神层次,找寻作者的情感变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带领学生发现美、追求美。比如学习中,一个简单的汉字包含很多的内容,要充分挖掘汉字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每一个汉字所蕴含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汉字中的艺术,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美育知识。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的时候,审美教育指的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讲解,让学生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和文字,激发学生对荷花产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同时重点介绍课文中利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直观地去发现身边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用自身感受来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发现美的存在。我们学习古诗,从中收获知识与做人的道理。诗词歌赋都是带有一定韵律的,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是一种独特的美,是其他文章所不能媲美的。让学生抓住诵读的方法和技巧,用美丽的声音展现出来,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朗读中寻找语文的魅力所在,从中感受韵律美、对仗美。朗读者的心中一定有美的感受,才能表达出美的声音,诵读经典,享受这世间最美的太阳。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在专业技能上加强,最后实现自己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让每个学生有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王银霞

点击查看全文

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运用研究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们学会审美的同时学会生活,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思想观念,明辨真假美丑,真正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与初中语文的关系

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的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任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及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任务。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谓的审美教育,是在遵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语文课程本身所具备的审美特征及青少年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借助于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媒介,充分发掘课文中所包含的美,通过语言描述、教学场景的创设、想象力的发挥等方式,使学生们感受到课文中所呈现出的美感,使他们能够分辨真善美,并且形成一种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基础上不断创造美的习惯,最终实现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就初中语文自身的特点而言为审美教育的融入与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了一定的条件。选编如教材的课文包括古今中外的小说散文等等题材,不同的课文内容呈现着不同的场景和美,作用用文字记录着自己对于自然、生活、社会及一些艺术美的亲历与感受,当我们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去感受时,我们便会发现这些美的存在。审美教育之于初中语文便是引导学生们去发现课文中所传达的美,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不断对于美的认知和感悟。当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应用,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不断提升时,新课改的目标也便得以实现,而这也向我们宣示着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本身的积极推动作用。

新课标下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具体应用

在我们充分认识审美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同时又看到它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的关系时,我们便要探讨一种适应的方式使两者完美结合发挥其最大作用。结合新课标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

首先,以教材为基础,发现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各种美。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青少年年龄和心理等因素,因此,对于教材内容而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全能够掌握。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兼收并蓄的结构,古今文化的贯穿和中外文明的交叉呈现着不同的美。这种美首先要有教学的实施者先去发现和概括总结,教师对于课文中的美不能仅局限于某些特定的形式,要透过文字本身去发掘文字和语言层面背后的社会认为之美。在发现这些深层的美的同时不忽略汉字本身的美,将两者结合会有不同的关于美的惊喜也会使教师及学生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其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创造审美的教学形式。新课标下,情境教学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和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的结合中,相关情境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等媒介创设相应的场景和情境使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美有一种直观的感受,比如音乐、视频、图片等都可以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为真切的感受美的存在。另外,这种情境的创设还可以通过语言的渲染,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感情和感染力的语言描述或者朗读课文时,使学生们通过声音想象一种美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通过诵读和品鉴更为深入的理解课文中的美。在诵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声音将课文的感情表达出来,在反复的诵读中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产生一种声韵之美和情感之美。而对于一些细节内容的理解则需要逐字逐句的剖析和鉴赏来实现。在教师完成对课文的初步讲解时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全局角度的美感,一些细腻的美会在细细的品读和分析中得以体会,小到一个字词的使用,大到一句或一段完整的描述,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的互动使他们体会到某一具体字词使用之美,和文字间流淌着的细腻的情感美。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