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渔业损失评估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渔业保险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和高赔付率特性,严重制约着我国渔业商业保险的发展。风险管理是渔业商业保险制度设计的关键,需要兼顾渔民与保险公司利益,通过多样化融资方式实现灾害风险的碎片化管理。从中国渔业商业保险发展瓶颈出发,通过分析制约我国渔业商业保险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我国渔业商业保险的实际,提出了“互助协会+财政补贴+政府再保险”的融资模式。
[关键词]渔业;商业保险;机制;融资
目前国内渔业保险主要包括商业保险、互助保险以及政策保险,而实践中仅互助保险与政策保险能发挥灾害保障。但面对突发性强、破坏力和经济损失巨大的自然灾害而言,互助保险与政策保险已无法满足渔业领域保险需求。现行互助保险与政策保险尚处于基础的风险救助阶段,而真正能对渔民提供有效赔付的商业保险却未能发挥效力。因此为实现我国渔业保险长远发展,必需从渔业商业保险出发,并结合我国渔业现状,构建出切实有效的渔业商业保险机制。考虑到现有渔业商业保险适用的局限性,我国亟待构建出一套完善的商业保险机制,通过多元化融资模式,实现渔业经营风险的碎片化。
1中国渔业商业保险发展瓶颈
由于渔业保险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和高赔付率的特点,使诸多保险公司选择放弃渔业保险市场,造成中国渔业保险市场不断萎缩,渔业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结合渔业保险特点,现对制约中国渔业商业保险发展因素进行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渔业保险特性因素。渔业生产易受到自然灾害(暴雨、台风等)影响,致使渔业风险表现出多样性及复杂性特点,管理难度和实际经济损失巨大,据国家海洋局统计数据,近十几年来我国渔业由于自然灾害影响,每年带来经济损失高达百亿元。而自然灾害随机性、多发性特点,随之带来严峻的赔付问题,包括较高的赔付率以及赔付金额,使很多保险公司望而却步。同时,灾后赔付率一定会受查险定损等技术条件制约,导致灾害认定以及损失评估很难达到合理化,再加之渔业保险领域长期存在的道德制约,共同导致了渔业保险高度的经营风险。其次是渔业商业保险需求因素。我国渔业商业保险表现出低需求特征,究其原因,主要由两方面引起。一是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利润空间有限,使大量渔民在主观上拒绝接受渔业商业保险,渔业经营风险缺乏必要保障,使得灾害发生以后,因缺乏重建资金致使重建工作受阻。二是赔付程序复杂,效率低下,容易使渔民产生抵触心理,特别是一些拒赔现象的发生,更是打消了渔民从保的积极性,而且,部分保险公司往往通过增加保险费率来优化盈利,从而实现对高赔付率现状的有效控制,从而产生了渔业商业保险需求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即受灾率低渔民拒绝接受商业保险,而参加商业保险的基本上是受灾率高的渔民。最后是渔业商业保险法律因素。我国渔业商业保险大多依照相关法律(保险法、农业保险条例等)而立,缺乏针对性于渔业领域的保险法律。考虑到渔业保险高投入、高风险性和高赔付率的特征,渔业保险法律的设立不能仅仅是《保险法》等现有法律的组合,而应该以渔业保险特征为基本出发点,构建出一套以渔业市场为主导,以渔民和保险组织为核心,综合引入政府政策、互保协会经营以及相关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法律制度,从而使我国渔业商业保险能够在法律支持下,实现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渔业商业保险机制分析
我国渔民因自然灾害因素影响,需承担经济损失巨大,同时也带来严峻的人员安全问题。虽然我国渔业商业保险表现出低需求特征,但面对突发性与随机性强、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同样表现出强大的需求潜力。渔民潜在保险需求需要一套完善的商业保险机制进行挖掘,而商业保险机制要实现合理化设计,必须兼顾渔业保险领域中各方利益,包括机制收益群体(渔民)、机制监管及施行主体(保险公司)。由于渔业商业保险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征,考虑到增加保险费率和财政支持等现有手段,无法从源头上解决我国当下的渔业商业保险问题,可以从融资渠道着手,进行深入研究。而构建渔业商业保险合理机制的首要问题是融资渠道开发,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实现对渔业风险控制,从而设计出一套合理化的渔业保险产品。
水产养殖“三项记录”包括《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做好“三项记录”是从业管理者应尽的义务,对水产养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谈谈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如何做好、应用“三项记录”,供参考。
一、水产养殖“三项记录”的重要性
1.有利于水产养殖管理。做好养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管理记录,及时分析、查找和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养殖生产顺利开展。2.确保养殖产品质量。可作为产品质量跟踪、追溯与检查的依据之一,有利于养殖水产品的市场“准入”。3.可作为损失评估的辅助佐证材料。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生水源污染、投毒事件、投放的苗种质量、饵料与渔药质量问题及其它渔业纠纷等,记录数据联同苗种、饲料、渔药等购买发票可作为有关部门判断、取证、评估生产损失原因与损失量的重要依据,确保维护养殖生产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二、“三项记录”的记录内容
应根据池塘编号、面积以当日发生的管理实况据实记录,记录须存档保存2年以上。1.养殖生产记录苗种放养时应记录池塘水深、放养品种的苗种来源、苗种检疫证号、检疫单位及投放苗种的品种、规格、投放量与投放时间;在各个养殖阶段,记录养殖品种的个体大小,池塘状况与水质监测情况(如:进排水、水深、水温、pH值、溶氧、氨氮等),并记录投饵情况(饵料种类、品牌、厂家、保质期等及当日各投饵时间的投饵量)与鱼类摄食情况。此外还可记录天气、增氧设备的使用情况等。2.用药记录做好清塘与养殖过程中渔药使用情况记录。应记录各品种病害发生情况,记录用药理由(消毒、预防与治疗、疾病症状等)、用药情况(用药时间、药品名及厂家、药量、用法、休药期等)。3.销售记录记录起捕池号、销售时间、销售对象、销售的品种、规格与数量。4.其他记录如并池、移池及其他投入品的使用时间、数量、种类与厂家等。
三、三项记录的应用
1.在养殖生产上作为分析、判断、解决所出现问题的重要依据。(1)在惊蛰后,所测池塘水温至8-12℃时是鱼种投放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鱼种活动力弱,鳞片紧,有利于鱼种捕捞运输和放养中的分捡挑选,使鱼种下池不易受到伤害,成活率也高,但放养时应选择在晴天进行。南美白对虾放养则选择水温18℃以上。当放养的苗种出现质量问题时,可追溯是否与供苗方有关。(2)当池塘水质变化时,及时采取措施,利用加注水、增氧剂、增氧机等改善水质。在各养殖阶段根据放养品种生长与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根据池塘水温变化和各季节天气如低温、高温、暴雨、低压天气等及时增氧、调整投饵量,以防止养殖品种的缺氧、泛塘的发生。养殖阶段如疑似与水源被污染、投毒或与饵料、渔药质量问题有关,在做好记录的同时,及时报送有关部门,以便协商或立案、评估,做好事后索赔事宜。(3)如发现或预测养殖水产品病害发生,应及时对症泼洒、投喂相应渔药,规范使用渔药,确保用药量、用法的合理性,有效预防和治疗病虫害。用药过程中,如用药效果不佳或用药后引起养殖品种中毒,在排除用药方法不当的情况下,发现疑似与渔药质量有关,可报送有关部门或与渔药销售部门及厂家协商解决相关事宜。当产品达到商品规格时,应按休药期要求提前停止渔药使用,并做好记录,确保产品质量,同时便于做好产品质量安全的跟踪与追溯。(4)及时捕捞出销养殖产品,并做好轮捕轮放。在养殖后期,根据日常记录内容,判断养殖品种是否达到商品规格。对于达到商品规格的,及时捕捞上市,既可减小池塘水体承载量,利于养殖管理,又能利用释放的水体空间,便于轮放,同时促进存塘品种的快速生长。2.当出现渔业纠纷时,提供相应的记录资料作为辅助佐证材料。如养殖水产品发生大量死亡,发现疑似与水源被污染、投毒、苗种质量、饵料、渔药质量有关,养殖户要做好日常养殖管理记录(投饵、用药等)外,还应提供池塘面积、放养量、存塘水产品规格等记录,记录资料越详细,越有说服力,损失评估结果更准确。
在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毋庸讳言,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存在边开发边污染、先建设后污染现象,造成了海洋的生态环境恶化。从本质上讲,海洋经济首先应该是一种生态环境友好的经济形态,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以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只有把发展建立在资源可接续、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永续发展。因此,本文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试图建立我国海洋经济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设置若干个海洋经济的环境影响指标,作为考察我国海洋经济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质量和水平的依据。
我国海洋环境问题及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海洋经济的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海洋空间为活动场所的经济活动;二是以海洋资源的利用为对象的经济活动。按照海洋与经济活动的关联程度不同,海洋经济可以分为三个层面:(1)狭义的海洋经济,是指包括开发和利用海洋的丰富资源、海洋的广袤水体以及海洋的广阔空间的经济活动的总称;(2)广义的海洋经济,是狭义海洋经济的延伸,指为开发和利用海洋而产生的相关产业;(3)泛义的海洋经济,不仅包括上述两个层面,还包括海岛陆域的经济活动(海岛经济)、海岸带的陆域经济活动和河海体系中的内河经济(沿海经济)。
(一)海洋环境问题
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研究,我国经历了起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和逐步完善阶段。
1.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一方面,陆地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工业废水的处理手段还非常欠缺,直接排放到海洋中,给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另一方面,海水养殖、海洋石油开采等形成的污染,造成海水水质恶化,近海生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为此,海洋的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我国海洋管理部门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此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海洋环境污染的来源和治理措施、海洋环境保护和评估、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如孟伟和张淑珍以水环境中的深圳湾为例,提出了开发海洋物理环境容量的意义,指出有机污染物(主要指COD)的物理环境容量主要受海域水动力条件的制约[2];倪轩认为,世界各国沿岸海域遭受日益严重的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沿海工业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带来的海洋污染物的增多,这不仅使得海洋的自净能力几乎丧失,给海洋生物资源带来巨大灾难,而且更严重的是人类的健康也面临极大威胁[3]。
2.初步形成阶段。由于海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海洋环境的研究成果显著增多,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渔业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海平面变化及影响、海洋灾害的危害和防治、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研究成果包括:巴登在分析海洋领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评述了海洋污染的现状和未来走势,运用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海洋污染问题[4](P45-103);陈亚瞿认为,渔业的发展受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加剧的危害,造成很多江、河、湖、海的渔业水域遭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5];王伟洁和吴长江认为,山东省渔业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但是由于污染源的大量增加,渔业发展的水域环境质量显著下降,渔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渔业生产受到了挑战[6];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的杜碧兰等提出了海平面上升的恶果,认为如果海平面上升30厘米,长江三角洲及江苏和浙江沿岸大概5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将被淹没[7](P5-20);翁盛深以汕头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要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8]。
摘要: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末我国海洋经济实现生产总值7050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日照濒临黄海,位于新亚欧大陆桥头堡,是“一带一路”重要门户和海上丝绸之路源头。近年来,日照市海洋经济产业迅速发展,全市海洋产业信贷投入实现稳步增长,但对日照市金融机构和涉海经济企业开展调查发现,金融支持海洋经济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对日照市金融机构和涉海企业调查的基础上,梳理出了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金融支持;政策建议
1基本情况
1.1辖区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日照市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盐业、海水综合利用等传统和新兴产业都得到迅速发展。2016年日照市海洋经济实现增加值933.9亿元,较上年增长12.9%,增加值占GDP比重51.8%,占比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日照港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2016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3.83亿吨,居全国港口第八位、世界第十一位,是中国重点建设的主枢纽港。
1.2全市海洋产业信贷投入实现稳步增长
随着日照海洋产业的迅速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对涉海经济企业的信贷规模逐年增长。据统计,截至2017年5月末全市涉海贷款余额42.50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服务业贷款34.5亿元,同比增长21.4%;海洋粮仓贷款6.85亿元,同比增长1.5%;海洋先进制造业贷款1.07亿元,同比减少25.6%。
摘要:随着近些年我国渔业的高速发展,以高投入、高产出为主的渔业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壮大起来。这样的发展模式相对于渔业整体来说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一方面,水中鱼、虾、贝等排泄物和残余的饵料都会经过长久的积累,在水底形成硫化物、氨、氮和甲烷等有毒物质,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得水中的溶解氧和PH值不断波动,导致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让水体失去了正常的调节功能,诸多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给养殖者和生产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也让养殖水产品整体质量下降。除此之外,某些养殖户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在水体中开展超负荷的养殖,并将养殖用的废水直接排放到天然的水体中去,使大面积的水域遭到严重污染。所以,水产养殖行业进行绿色发展是现代市场的必然需求,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技术要点;深入分析
水产养殖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长期以来,我国的渔业养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进作用。但现阶段,由于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环境较差,渔业产业水平比较低,导致水产养殖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竞争能力比较弱,经济效益不高。只有转变水产养殖模式,积极推行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确保水产养殖向科技节能型、绿色生态型、设施配套型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下水产环境设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绿色生态养殖水产环境对推动水产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绿色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进,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当认真地对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技术的细节进行研究和分析,积极实践,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总结经验,以保证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高效性。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扩张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因此,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技术下水产环境设置理应得到重视,对生态效益和环保效益发展方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1合理的地理位置
渔业的绿色养殖技术并不是在所有的地理位置都适用的,应该在进行养殖活动之前,对地理位置做出一个科学的选择,且选择的地理位置要有绿色养殖技术所要求的诸多特点[1]。一般情况下,现阶段的养殖大多数以池塘养殖为主,采取绿色养殖的技术以后,要对池塘的地理位置进行科学的选择,要保证池塘周围的环境没有被污染。且要将池塘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在实际应用绿色养殖技术的同时,要对养殖环境中的整个水体环境做还原和模拟,以保证水体中的鱼、虾、贝类可以健康自然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