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职业素养认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当前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有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决定了它必须承担起这一人才培养任务。眼下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已经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将尝试从职业素养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当前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找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经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当前正处在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升级的过渡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诸多条件的保障,其中人才,尤其是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上的缺乏已经得到一定缓解,但从业人员在职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却日益凸显,普遍存在职业道德不高、敬业精神缺乏、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障碍。因此,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有必要认真思考和研究有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一)职业素养内涵
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学者们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经过整理和归纳,我们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可以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体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认为由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构成。[1]狭义的职业素养不包括职业技能,我们日常提到职业素养多指其狭义概念(本文中采用狭义概念)。职业素养是内在素质,决定着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职业行为是职业素养的外化表现。
(二)职业素养特征
摘要:营造良好环境,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思教融合”打造学生职业素养实践平台,对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用技术人才;就业;职业素养;培养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1],包含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其中,前四项是内在素养,而职业技能是外在素养。内在素养和外在素养共同作用于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哈佛大学一项关于劳动者能否成功的调查显示,85%取决于内在素养,15%取决于外在素养[2],而香港某市场调研机构成功访问了372家企业,其中97%雇主表示在甄选应聘者时最关注其“工作态度”,在美国进行全国性雇主调查中,雇主最看重的特质同样是“工作态度”,这里的“工作态度”就是对内在职业素养的概括,因此,企业在衡量一个人所具备职业素养时,通常内在素养所占比例较大。
二、应用技术人才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素养培养边缘化。部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持消极态度。按照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标准,毕业生应该具备知识能力、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三方面的能力,并且由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培养三维课程体系支撑。但目前大部分院校重技术技能传授,轻职业素养培养。职业素养的内容无法渗透到专业教学中,以传授理论知识和训练技术技能为主的教学很难找到职业素养的落脚点。
(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不健全。部分院校对职业素养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课程架构缺乏系统性、课程体系不健全仍是普遍现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关于职业素养课程的课是少之又少,往往只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内容,无法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全面提升要求。
一、如何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首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制素养,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完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一是制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案》,整体规划学生职业素质体系;二是实施职业素养教育进课堂,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职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要突出职业能力素质的训练和养成。熟练的专业技能与深厚的职业素质是职教培养人才的强项。在教学中突出能力培养、职业素养教育,力图使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完成上岗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缩短学生走入社会岗位后的适应期,提高就业适应性和成功率。最后,在教学中职业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素养。事实表明,很多职校生在独立性、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校期间职校生就应有意识地主动培养这些职业素养。同时,要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二、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开始职业素养教育进课堂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教育内容、目标与方法,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构建全程指导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基础上完成职业素养教育。俗话说“十打誓言,不如一个行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尽早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让他们在学生时代做好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角色转换的准备,以便就业后更快适应职业生活,从容应对社会环境,更好、更快地在职业生涯的阶梯上攀登。
2.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要丰富教学环节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要丰富教学环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如举办“我爱我的专业”演讲、征文比赛;在实习中开展“爱岗敬业”摄影比赛;定期举办“我怎样成为我心中想成为的人”等主题班会;增加案例故事;设计“学以致用”“名言”“问题聚焦”等,配合职业素养进课堂。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社会实践等能调动学生参与的方法实施教学,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
3.职业素养教育的真谛在于可持续发展开展职业素养进课堂,应围绕“发展”二字,教师要使学生懂得职业素养与人生职业发展的关系。针对职校生的特点,笔者学校通过发展条件分析、发展目标确立、发展台阶构建、发展措施制定四个环节,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环节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及成才观,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作者:尹贞燚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摘要】所谓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从业者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风格和职业意识。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实习实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实训;实习;职业素养
一、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作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内实训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环创建设。学院要求校内所有实训基地,除了配备专业设备外必须做好环创工作,要求教师到企业车间认真学习其管理制度、企业目标、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并将其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中,营造出带有企业环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教育,感悟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真正的工作人员、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专业核心素质。其次,在学校各项赛事中加入企业文化元素,例如:在学校举办的第四届科技创新杯技能大赛中,“西餐服务礼仪竞赛”、“会计信息化竞赛”、“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比赛”等赛项加入了企业文化元素,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规范。另外,聘请企业优秀员工担任学校的兼课教师,并定期到校内实训基地上课,让学生在实训中感知和体验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和职业素质的认识。数控实训室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尝试,实现了教学环境和生产环境的高度融合,训练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其目的为了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科学组织校外实习,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组织开展校外实习是高职教育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环节。是构成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之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情况,学校会安排相应生产岗位的校外实习。在学院制定的《校外实践、实习管理办法》中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办法中把实习分为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认识实习一般为1-2个月,跟岗实习一般为1-2个月,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半年。目的是通过三个阶段的实习,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实际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并亲身感受行业的发展状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学生虽然已经在校内进行了实训,并通过引进的企业元素了解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内容。但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进入到企业真实岗位上,与所学专业更直接和深层的接触,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零距离对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真实工作岗位相对接。学生通过认识实习中在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通过跟岗实习,虽然学生还不具备独立操作能力,但在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已经能参与一些实际的辅助工作,对岗位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前两个阶段,大部分学生已发现自己缺乏的技能和知识,已经了解和深刻认识到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和岗位等多方面的要求,特别是企业对员工的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到了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已具备在企业相应岗位独立工作能力,可以相对独立参与到时实际生产工作中,通过独立工作,激发了自己在专业学习和操作上的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和认识逐渐发生了改变,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在实习中,学生就是企业员工的一员,必须跟企业工作人员一样,要遵守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高度融合,强化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近年,很多用人单位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作为考核录用的标准之一,企业也普遍把职业素养作为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职业素养既是企业招聘员工的要求,也是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做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学者肖川教授曾指出,人文素养包括对于古典文化的理解;对个人生存发展,人格尊严的把握;对个人价值,自我追求的实现;对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对超功利的价值的肯定;对文化和宗教的尊重;对自然的仁爱等方面。职业院校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在专业技能学习中可以加深透过现象看问题、透过问题看本质的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思维,有助于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其次一定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让学生拥有一颗包容的、共情的心,对于生命的觉悟,对于人生的意义,对于与他人的关系,对于大自然中的草木虫鱼,都有深刻的爱与包容之心,这样对于学生日后的人际交往,对于整个社会、自然的和谐都有相当大的奠基作用。最后人文素养的培育能提高大学生的情商,让其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他人的尊重,建立平衡的人际网,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的推力,也是他们的助力,拥有良好人际关系不仅能帮助其事业更上一层楼,在亲情、爱情、友情方面也会得到良好的回报。因而职业院校人文素养的培育意义十分重大。
2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现状
笔者深入全国各大职业院校的贴吧、QQ群,深入访察其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现状,惊讶地发现,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并不能明确的回答出,人文素养的内涵,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一名词,而只有极少数院校,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有放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由此可见,各大职业教育学校对学生人文教育培育极度欠缺,校领导层面不重视,认为只要做好专业技术性教育,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博得一个主要筹码,就算是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人文素养的培育都是不切实际的,没必要花太多精力雇请专业教师去做专门的培训。从学生层面,学生对于人文素养的认识不够到位,对其重要性,尤其对于日后发展的长远意义的认识不够明确,因此忽视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从教师层面来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而调查中发现,职业院校中人文素养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部分职业院校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还不是很成熟,校领导及在职教师并没有很好的意识到管理、服务、实践的重要性,这就使得学院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方面难以深入推行,其人文理念、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亦不能很好地推广。
3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法
经过上文分析,职业院校人文素养的培养主要在于思想认识上,因而在其改进策略上也应该对症下药,先从认识高度重视起来。各职业院校的各级领导、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对于学生成长成人的作用,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却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日后幸福指数的提高有着关键性作用,对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方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加大宣传力度,宣扬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让全校学生重视对人文素养知识的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起来。此外职业院校人文素养的培育的主角还是教师,各学科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摄入人文素质教育,这要求教师首先对自己所授科目的历史渊源、文化脉络有一个大概的把握,毕竟人文知识最主要的来源就在于知识本身的文学历史性和艺术性,了解这些有助于教师在授课期间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其次在教案准备过程中、PPT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相关的人文精神内涵,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师还可以安排组织一些人文涵养高的活动,以多个人文主题为线索,比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国学的、现代的主题开展,让学生参与其中,以自己的主体感受感知到人文精神的内涵,从内在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