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执业医师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成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被看作是理论化和系统化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现代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形成和构建就是以此为基准和逻辑框架来建立起来的。临床医学,相对于基础医学来说,是一门直接面对患者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医学生学习的基础医学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应是医学与哲学相结合,走进医学生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第一课。授课教师在引导医学生如何从理论学习走向医学实践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从哲学的角度从新审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这样能够使医学生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体观、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理解人体结构功能的对立统一等,突出强调实践在学习中的价值。这将对即将走入临床面对患者的准医生树立正确的整体观和实践观,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理解并解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建立科学的可靠的临床思维来处理临床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这对指导临床实际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临床医学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医学生成为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医师资格考试由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组成[1]。1998年6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作为医师行业的准入考试制度[2]。目前执业医师数量已不能适应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现状,医疗机构面临临床执业医师严重短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医师资格准入门槛的逐年提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68.4%,下降到2011年的22.4%[3-4]。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医学教育改革要适应执业医师考试制度的发展趋势[5-6]。据资料报道,实践技能考试失分率最高的项目是基本技能和体格检查,而基本技能里大部分是外科技能操作[7]。如何提高外科学基本实践技能操作,关系到执业医师考试中实践技能考试的通过率问题。因此我们提出: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对今后的执业医师考试有无促进作用?临床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对于临床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医学生只有经过刻苦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反复的临床技能操作,才有可能具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掌握临床诊疗规范与操作要点,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锦州医科大学2009级252人、2010级120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全日制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实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早期接触临床学生两届总人数97人;对照组:非早期接触临床学生两届总人数275人,两届共计372人。
2.研究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由相同教师授课,所选教材、PPT相同,理论与实践的学时一致。
摘要:我国医师管理制度体系已较为完善,对规范医师行为、保障权益、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执业医师同执业兽医存有诸多相似性,本文通过对医师考试、注册、考核培训等相关制度的研究,总结了医师管理制度特点,为我国执业兽医法律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师;管理制度;启示;执业兽医;法律法规
1我国医师管理制度介绍
1.1医师管理法律体系构成
目前医师行业管理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为核心,包含一系列与其相配套的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准入、执业规则、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是医师队伍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医师人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资格考试、注册方面,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认定医师资格及执业注册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等;在从业管理方面,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中医师、士管理办法》等;在考核培训方面,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等;在医疗事故处里方面,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在病历、处方管理方面,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
1.2医师管理基本制度
1.2.1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在我国医师资格须依照我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取得。取得医师资格的主要途径:一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即获得医师资格;二是在《执业医师法》颁布之前取得一定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方可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
摘要:针对执业医师分段考试改革,结合学校实际,主要从修订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加强医学实验整合课程的建设、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完善基础医学综合考试等方面实施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适考能力,为执业医师分段考试的全面铺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执业医师分段考试;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实践
医师资格考试是各国普遍采用的行业准入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试用期满一年可报考医师资格考试。此种执业医师考试制度实施了18年,逐渐显示出其不能适应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和时展的需要,2013年全国医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会议提出执业医师考试由传统的一站式改为两段式,即分段式执业医师考试,并于2015年开始实证研究[1]。此次考试模式的改革将成为沟通医学本科教育和医学毕业后教育的桥梁,让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各环节衔接更加紧密,对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有着相当大的积极影响。但是,分阶段考试毕竟是全新的事物,而且基础医学课程的考核形式更加多样化、考核题目更加灵活化、考核内容更加广泛化和综合化、考核难度系数也更大[2],如何改革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使之适应新的执业医师分段考核的需要,提高学生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是每个基础医学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
1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修订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分段考试不仅改变了考核形式和考核时间,而且新增了许多基础医学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药理学(原本只有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并特别强调学科内和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这无疑对基础医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挑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2]。比如以往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偏重于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对于相关的临床知识部分关注不够,没有强调临床思维;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则偏重于单个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不能把各病理过程置于相应疾病中进行学习和讲解,即病理过程与疾病是分开的。但是执业医师考试更强调基础医学与相关学科及临床学科与临床实践的联系,所要考核的就是如何运用医学微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分析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规律、结局和转归、预防、治疗等。根据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考核目标的要求,对现有基础医学各课程本科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各章节讲授内容及学时重新分配,将执业医师考试中的考点内容全部纳入常规教学,而将分段大纲中没有的内容改为自学,使得基础医学各课程授课内容与分段考试大纲完全吻合,并突出基础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的特点,如医学微生物学大纲中,紧抓绪论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突出各章节中各种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入各微生物导致具体疾病后患者的表现、预防及其治疗等;实验大纲中增加一些与临床联系密切的病原菌分离和药敏实验等。病理生理学大纲中,紧抓病理生理学总论中疾病的共同发生发展规律,突出各病理过程在具体疾病中的发生机制、功能代谢变化等;尽量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制定深浅适度,难易适中,纵横交叉,多方延伸,突出培养临床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教学大纲[3-4]。
2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加强基础医学实验整合课程的建设
执业医师考试两个阶段均包含理论和临床技能的考试[1-2]。由于临床技能考试也是决定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基础医学课程中增加实践技能操作的培训将有助于通过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试。机能实验学不仅是我校早年就进行课程整合的学科,也是整合较为成功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它是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独立的医学实验课的内容整合成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5]。在研究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考试大纲以及既往实验大纲基础上,又深入研究临床技能考试和人文学科的大纲,将考点渗透到机能实验学的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建立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以虚拟实验与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性实验和综合病例讨论以及设计探索性实验三大部分[6]。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机能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动物的手术操作、实验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分析;对于一些技术难度大、花费昂贵的机能学实验,采用虚拟实验以拓宽学生视野[7];同时开展了动脉血压测定、心音听诊、ABO血型鉴定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等内容,促进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综合性实验是按照器官系统分成几大章节实验,将分散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课程中的实验贯穿于一根主线上,以期能够实现从“正常到异常”“形态到机能”“疾病到治疗”的贯通式培养,并使学生树立整体医学观念[8-9]。比如急性右心衰的动物实验中,采用耳缘静脉注射石蜡油和颈外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制备急性右心衰的家兔模型,观察实验前后动物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家兔死后解剖观察气管内有无分泌物、有无胸水及胸水程度、肺脏体积变化和表面变化、心腔体积和右心室腔大小、有无腹水及腹水程度,肝脏体积及表面变化,肠壁有无水肿,肠系膜血管淤血情况等。学生观察正常的心脏功能到右心衰心功能的变化引起其他器官系统和全身功能和形态的变化,然后用所学的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分析上述异常功能变化和病理形态改变的机制,实现机能与形态的联系和整合。之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药理学知识设计抢救急性右心衰的方案并加以实施。通过综合病例讨论和分析,一方面使学生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联系,尽可能达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学会用所学到的医学基础知识解释和解决临床问题,建立缜密的临床思维[10]。最后,在科研设计性实验中,教师初步确定实验设计方向,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拟定实验课题、选择实验方法、书写详细步骤、指导老师审核实验可行性、学生动手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汇报答辩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培养临床技能奠定基础[6]。
摘要:口腔内科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口腔医学专业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学制一般为3年,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业重,毕业后要想从事相关工作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基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与岗位需求,对口腔内科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内科学;口腔医学
1研读考试大纲,制订针对性授课计划
考试大纲是在考试计划的基础上,按照学科考试特点,明确考试内容和规定考试标准的文件,是指导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编写教材和自学指导书的依据。考试大纲对指导学生学习尤其是应试有重要作用。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不仅列出了考试范围,还对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操作及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以往制订口腔内科学教学计划时没有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一些技能操作及理论知识被忽略。学生毕业后为了应对考试,不得不重新学习课本知识。为此,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蓝本,重新制订合理可行的口腔内科学授课计划,将考试大纲涉及的考点纳入教学计划。并且针对实践技能考试特点及大纲规定的技能操作,课上督促学生认真练、重点练、反复练。对于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模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流程与情景,让学生实战演练,提高应对能力。将医学综合笔试真题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加以练习。
2构建教学新体系,着重培养临床能力
高职高专口腔内科学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口腔医学4部分内容。如果每一部分知识的讲解都面面俱到,时间上是不允许的。依据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求,构建口腔内科学教学新体系,使临床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临床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3]。教学中,从临床实际出发,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例如,在2017级口腔医学班级中选出一个教改班,让学生大二时进入临床实习,在带教教师指导下,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校内考试中,模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使期末及毕业考试不再是单一的理论考试,而是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流程,分为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评分标准按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制定。
3丰富课堂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摘要:执业医师考试是衡量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医学免疫学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基础医学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对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理论教学内容增加黏膜免疫和感染免疫,重新整合原有实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系统化、整体化,为提高包头医学院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以及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我国现阶段医师资格的准入考试,也是衡量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自2001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以来,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始终低于70%[1],反映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标准与医师资格准入门槛存在较大差距。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与学生在校相关科目考试成绩呈正相关[2],其中基础医学综合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明显落后于兄弟院校[3],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扭转。医学免疫学作为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基础医学综合科目之一,是以免疫系统及其作用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支柱性学科,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广泛交叉渗透。医学免疫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临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索以及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奠定基础。但医学免疫学理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内容较为抽象,如何使学生理解医学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学好这门课程,是需要授课教师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4]。基于医学免疫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其学科本身迅猛发展的现状,根据我校2018年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改革,为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有针对性地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免疫学临床应用相关知识点的讲授,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上,将所学知识整合和运用到分析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和发病机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2018年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在理论教学42学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与临床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体现免疫学理论的系统性,增加感染免疫和黏膜免疫授课内容。
1.1基础免疫部分
以免疫应答为核心开展教学。从参与免疫应答的组成成分入手,包括免疫器官和组织、抗原、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围绕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固有免疫、黏膜免疫、免疫耐受)系统介绍免疫应答的各参与成分及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过去限于对黏膜免疫的认识不足,旧版本教材将黏膜免疫放在免疫器官和组织中简要介绍,直到201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免疫学》(第7版)才将黏膜免疫独立成章。人体近50%的淋巴组织分布于黏膜系统,黏膜免疫系统构成了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鉴于黏膜免疫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重要性,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对其有8个知识点要求。我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修订教学大纲,增加黏膜免疫,安排1学时在固有免疫应答后讲解,从而使学生对免疫应答有系统性认识。此外,在理论教学内容中去除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要求的抽象难懂内容,如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T细胞和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等内容,便于学生系统学习理解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