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中学审美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引领学生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
培养审美情感的教学措施之一中学美术教学需要教师领导学生体会美丑的概念,从内心找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美丑评判标准,学会自己去发现美丑、感悟美丑,从美术作品中吸取美的方面作为自己作品的“养料”,摒弃丑的方面。而引领学生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是因为美术审美的第一步就是来自于欣赏着的直观感受,只有独立地进行欣赏,没有外界的打扰,才能够形象直观地借助声音、模型、图像等,使美术认知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不断地丰富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想象力。
二、树立学生审美观念,加强实践学习
培养审美情感的教学措施之二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学生对于情感表达以及语言表达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于美术实践的培养,在实践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尤其是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去寻找适合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方法,教师可以从平常的小事中注意自己的着装的选择,尽量以和谐的色彩、庄重大方的风格作为服饰的穿着形式,以一种“微教学”的方式用服饰去引导学生发现美。
三、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关注学生内心活动
培养审美情感的教学措施之三学生平时的人际交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内心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个人情感体现的同时也会触及到他人的内心所想,这是一种情感互相表现的情感交流,也是发现美的过程,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形式不仅仅体现在对其他美术作品的欣赏,同时对于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都会在内心有一种情感的表达,美术作为一种视觉以及造型艺术的体现,只有通过视觉对事物进行感悟,才能够发现美的所在。要想使学生做到发现美并感受美,就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因为美术作家的艺术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这种美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生活。利用美术艺术美化生活,这就是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结语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素材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该是疑问的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如果学生的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被激活了,那么学生的兴奋点就被激活了,他们就会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挖掘文章的创新点,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中丰富美学因素的感染,学会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在《一只小鸟》的课堂教学中,在细节之处讲到“他每天只能在巢里瞅着”和“大地上一片好景”,仅从文字看,理解是空洞的,但其背后有着鲜活的感情、形象的画面,作者仅用一句话带过,让读者体会小鸟的快乐。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理解,然后想想小鸟一家的对话,体会小鸟所反映的人性之美,让学生接受美德教育,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味情感,使小鸟全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自然进入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追求。又如,在《回自己的祖国去》一文中,“中国解放了”“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等句子无不表现出华罗庚对祖国的热爱。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跟着华罗庚一起激动,一起兴奋。华罗庚这种迫切回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此时,学生会与文中人物产生思想的共鸣,真正走进课文,接受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
二、结合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
中学语文教学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而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是良好的美育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推敲古诗词的文字美,感受古诗词的意蕴美,领略古诗词的刚柔美,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学生更容易进入古诗词所描绘的境界,在朗读中逐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心灵不断得到净化,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丰盈。而古诗词的韵律美,更容易让学生进入到其描绘的优美境界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教师可通过领读、齐读、默读等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例如,教学李清照《如梦令》时,教师可先自己领读,让学生体会音调的高低、强弱变化,然后让学生齐读,从而把握古诗词的用韵、节拍、停顿,最后让学生默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古诗词学习中,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悟古诗词中的意境美。例如,在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教师可让学生在朗读后找出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对“曲径通幽处”一句进行详解:“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课文对“曲”的注释为“竹”,而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这样,学生就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并通过对字词的理解,领略其中的意境美,培养了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通过问题设计强化美育
对于一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教师可通过问题让学生理解和评价其中的典型形象,体会作品中的社会美。教师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找出若干质疑点,使学生上课的时候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重点、有的放矢地听课。例如,《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预习《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给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写作此文目的是什么?孔乙己有哪些性格特征?作者对他抱什么态度?本文主要通过哪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的性格?为什么用“孔乙己”作为小说的题目?学生经过反复思考,自行解决了上面的五个问题,但产生了六个质疑点:文章开头对酒店为什么要写这么多?为什么要强调孔乙己的长衫?为什么重复写“众人哄笑”?为什么孔乙己偷书,而酒钱总不欠?怎么理解“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句话?对“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怎么理解?上课时,学生会特别注意教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从而体会文章的社会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课文的具体内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通过美的事件和美的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美育。例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题“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全文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这一特点的”,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让学生挖掘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深刻认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从而发挥这篇文章应有的悲剧的审美教育作用。
四、运用信息技术凸显美育
摘要:音乐是传达人们情感的一种艺术方式,它通过旋律可以充分展现艺术之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对学生情感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学会如何感知美和体验美。
关键词: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是发掘学生各种天赋和能力的黄金期,该阶段的音乐教育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创新,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1.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学活动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音乐的美,如感受音乐旋律的美,体会音乐中所传递的情感的美以及听完音乐后发散性的感悟的美,这些美都是审美能力的体现,因此,音乐对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及素质提升也是极为有利的。
2.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美育是不可缺失的,它不仅仅纠正了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且还可以让兴趣以及艺术激发学生的天赋。平常人对美的理解一般都在艺术美的范围内,音乐虽然是众多音乐人创作出来的,但是它很难用语音来描述,所以堪称第二自然美。艺术家对音乐美的鉴赏往往比课堂教师教授的要深刻,更典型,更理想,也更集中,并且,音乐美的鉴赏一直贯穿在中学的教育中。当今情况下,国家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主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对中学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为了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得以释放情感,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艺术鉴赏方面的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的个人情操与个人修养提高到另一个层次。
关键词:古典音乐;音乐教育;美育
一、美育教育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美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学生没有具备审美的能力,那么生活中的美是很难被学生发现的,艺术课程的设置也是无效的,失去了学习艺术的意义。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艺术的鉴赏和对艺术形象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讲解和引导,或组织形式丰富的美育活动,用生动易于理解的语言帮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艺术之美,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夹杂实践,强调知识的学习基于对学习的兴趣,美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学习中的乐趣从而产生兴趣。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现在很多中学的主要工作是让学生专心学习专业课,他们认为美育课程不重要,甚至组织理论科目的美育课程,而学生对美育的了解甚少。但是,美育很重要,美育不仅是教育,更是学习、认识其他事物的基础。由于现在网络技术非常发达,初高中的学生与社会接触不多,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审美观念,尤其是在“追星”方面。没有接受良好的美育,学生会盲目“追星”,过分追求个性,分不清什么是美。此外,现在的初高中学生不懂得欣赏、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缺乏审美观念。美育缺失导致学生对美、丑、雅等不了解。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对初高中学生的美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重视美育教育的原因
美育教育能够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要具备这种能力就要结合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美,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操,以及审美观念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还能有利地让学生多方面发展。中学生正处于脱离了特别稚嫩的年龄,是学生人生发展,对世界进行认知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中良好的美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近代,提出了德智体美的教育家是蔡元培。蔡元培表明,对学生美育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即需要把审美对象连接在审美主体上,让更多的人有着纯洁、高尚的品格。总而言之,美育非常重要,如果想让中国的国民一起创造一个更文明的社会,那么美育教育不可或缺[1]。
三、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教育指明了方向,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也成为现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针对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分析如何通过美术欣赏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教育;美术欣赏;审美能力;策略分析
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教学的育人价值关注度越来越高,美术欣赏课程是一项综合性相对较高的课程,可以实现学生的能力优化、品行塑造,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知识扩充和能力培养,应当引起重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美术欣赏课程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确定发展方向,针对方向有计划地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指路人,也是对学生影响相对较大的一类人群,教师在教学展开过程当中所秉承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美术欣赏课程当中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的合理规划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合理地构建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教学展开过程当中应当秉承着包容的教学理念,审美教育本身就是较为多元且较为包容的,不同学生对待同一幅画作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过多干预,更不能强制性地规范,而应当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同时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逐渐提高审美的难度,慢慢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这两点出发重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提升审美能力,当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之后对美术作品的观赏兴趣也会更高,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二、用具备特色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事实上,中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知识储备是较为欠缺的,因此在对艺术作品赏析的过程当中,往往很难抓住重点,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情,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具备特色的美术作品引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特色较为鲜明的美术作品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把握赏析作品的重点,同时特色意味着新奇,可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和欣赏欲望,学生在课堂上自然而然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例如梵高、毕加索等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就可以大量地引入中学课堂,让学生进行赏析。一方面,这些作品色彩较为鲜艳且个人情绪表达较为明显,学生不仅可以学会色彩的搭配、构图的规划,同时也慢慢地学会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情感价值和作者的情绪表达,同时这些作品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因为中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而通过特色鲜明的作品赏析,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将目光都集中于赏析艺术作品上,而学生在分析和研究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对作品背后的故事更感兴趣,在绘画和临摹的过程中也更加积极,从而提高美术教育的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