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专业建筑工程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现代学徒制要求高职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融合学校与企业以及所处行业的力量,让学生充分的糅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从而实现职业技能的提升,为行业输送更多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人才,探讨了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如何提高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介绍了现代学徒制、专业职业能力的定义,其次分享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价值,最后则集中阐述了基于现代学徒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我国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高学历人才,更需要具有较强实践性、操作性的职业性人才,而现代学徒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实践,能够为行业提供更多高技能人才,从而满足行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下文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点。
1现代学徒制与专业职业能力概述
1.1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基于学校、企业与行业实现深度合作,借助于教师、师傅联合教学模式组成的现代人才培养策略。从客观上来看,现代学徒制是基于中国古代的学徒制度以及西方的初期现代学徒制度发展转变而来的。英国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就开始推广现代学徒制,该制度主要包括技术与职业教育计划、统一职业准备计划等等,在1994年,英国政府正式推出现代学徒计划试运行,并在2000年作为国家培训制度的主体制度类型,这个阶段现代学徒制也得到了全球化的推广与应用。在现代学徒制体系框架下,不但实现了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的巧妙匹配,同时也使得更多的劳动力有机会获得高等教育,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解决了长期以来技术型工人短缺的问题,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该体制当中,培养的目标是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通常采取学校直接与企业签订合同的方式来进行连接,充分调用资金、技术,满足人职匹配的问题。由于该制度的构建既可以满足招聘者的岗位需要与职业价值需求,又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帮助新劳动者快速融入工作岗位,所以有效推进了行业的发展进程。以现代学徒制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突出了教育的实践性,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更是体现了以师傅言传身教为目标的教育科学体系,满足了新型育人的要求。
1.2专业职业能力
[摘要]目前,工程技术专业是社会中的热门专业之一。在高职院校中,需要重视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实训环节,实现实训教学改革。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需要结合企业与社会的需求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学校;建筑工程技术;项目实训;改革
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如今,我国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丰富,高层、超高层建筑物逐渐增多,并成为各地区主要的标志性建筑,而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大大提升。所以,高职院校中建筑专业人才成为培养的重点,只有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实训效果,才能够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改革背景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产业升级改革,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其总产值迅速增长,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受到相应的制约,需要注入新鲜的活力。高职院校中的建筑专业较为热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建筑专业进行深造学习。随着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柱院校必须要正视人才培养,应对接踵而来的挑战,确保毕业生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教育部高度高职教育,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实训的重要性与途径。这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改革指明方向,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就需要应用加大实训改革力度。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现状
【摘要】当代建筑工程事业高速发展,给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带来很大的机遇。而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不仅要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适应生产一线技术、管理方面的技能,这就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学校要打破学科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独立的模式,坚持基本知识与实践并重,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1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者的结合,其主要目的是为生产、服务业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专业作为建筑业中的主干专业,其教育质量的将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其实践能力的强弱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尤其在建筑工程方面,更多的问题都与实践相关。所以新时代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去解决建筑一线的技术、管理工作。而高职院校要想培养此类优秀人才,就需要对专业的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将学生基本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学主线,注重工程实践教学,以提高其实践能力。
2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师资水平较低
在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中,很多院校的前身是中专或者成人高校,所以师资水平很大程度上不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这些院校中老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教育资金的不足,老师们无法接触专业前沿的理论知识,教学资源得不到更新,使得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在未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他人超越,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在我国汉代古墓的考古过程中,曾发掘出一些典雅、简洁的建筑类陶制模型,它主要用作以祭祀和陪葬。现在建筑模型制作主要应用于建筑设计,在方案设计完成以后制作展示模型,用于项目申报、展示、陈列等,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及建筑装饰设计的表现手段之一,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建筑业中,建筑模型日益被业内人士所重视,它将建筑物的形式与内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独特的形式向人们展示设计方案的立体的视觉形象。近年随着房地产的飞速发展,建筑模型制作甚至发展成一门产业。在一些院校的建筑规划类专业中都有开设模型制作相关课程,本人所在的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一所地方性的综合类高职院校,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装潢艺术设计等专业,之前并未开设建筑模型制作相关课程。
一、能力培养存在不足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工程现场施工与管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核心就业岗位是施工员。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了“模型化展示、项目化教学、视频化助学、个性化实训”的四化教学体系,以培养“操作能力与设计能力并重”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并构建了与专业技能培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图纸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建筑设计人员所有的思想、意图都通过图纸来传达给建筑施工人员,建筑施工人员也要通过图纸来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凡是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都离不开施工图纸,图纸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在施工图识图过程中,从平面施工图建立三维立体感的认识过程中比较困难,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足。
二、专业人才培养操作实践
鉴于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课程,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我们在学生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增加模型制作项目,学生通过模型设计与制作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设计创作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以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制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是近多年国内高职院校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于喜欢动手实践的高职类学生教育。
1.理论课程教学。
我们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建筑细部构造模型制作。在学习三面投影的知识时,让学生利用纸板制作各种形体,辅助学生对点、线、面的空间感知;在学习建筑构造时,让学生利用塑料板等制作楼梯、墙身等大样构件,以更好理解并掌握所学构造知识。学生通过制作细部的结构或者形体的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施工图识图教学的内容,同时更好地理解建筑构件的具体施工工艺过程,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原本模型展示的理论教学,学生理解困难,效果一般,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职业标准作为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统一标准,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必须参考的重要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要与建设行业的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才能为建设行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以《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为导向,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几方面,提出现实性建议。
[关键词]职业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在我国,建设行业实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十几年了,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培训及考试获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职业标准作为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统一标准,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必须参考的重要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要与建设行业的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才能为建设行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一、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原则
建设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以下简称《职业标准》),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该标准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机械员、标准员、劳务员做了职业能力标准的规定。实际上建筑项目的人员分类不只“八大员”,职业标准设置分类主要是根据量大面广、技术性强、通用要求高的原则来设定,同时也考虑前瞻性的因素,如劳务员和标准员目前各地普遍未设置,但管理上需要加强,希望通过《职业标准》引导设置岗位。监理员、测量员和造价员也属于施工现场专业人员中的重要的岗位,但是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因此未将其纳入《职业标准》的编制中,其培训、考核、发证仍沿用现行做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是通过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专业定位,从而明确就业核心岗位及岗位群,参照建设行业专业岗位职业标准中的岗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并兼顾学生的人文素养、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制订出紧跟建设行业一线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教学标准(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标准》为参照
经调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初始就业核心岗位是建筑施工生产一线的施工员岗位,就业的岗位群及晋升岗位见表1。从初始岗位到晋升岗位需要3-5年的工程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及考取相对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人才初始岗位与《职业标准》中的岗位相吻合,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职业标准》为参照并考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面向建筑工程领域生产一线,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从事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图1)。其中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务实;2.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具有良好的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人文素质好;4.具有正确的安全质量观,坚持“安全至上、质量第一”;5.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