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职业素养培育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国务院在下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办好职业教育作出了科学决策和具体部署。其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职业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文章主要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分享了在职业素养培育视角下的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素养;班级管理
一、做好学生职业规划
由于中职学校生源不尽人意,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差,对于就读职业学校和选择专业都很茫然,对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非常的模糊,若班主任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生在校浑浑噩噩,虚度光阴。作为班主任要充分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价值,班主任在新生进校的时候就要开展学业和职业规划主题教育,班主任必须要充分的体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掌握正确的辅导技巧,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结合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和学习能力进行相应的辅导,明确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之中的现实情况,积极的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保证学生能够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学生能够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为了以后的职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在学习上做到认真学习,勤于专研技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引入企业文化管理班级
深化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的主攻方向。将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管理理念等要素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在中职班级管理实践的过程之中,班主任需要围绕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要求,积极的将各种企业文化元素融入班级管理活动,创新班级管理工作和内容,通过班级管理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在班级管理理念上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模拟企业管理模式,设立“经理―主管―员工”的班级管理架构,领导干部竞聘上岗,由班主任颁发聘书,各司其职。其次在班级文化上引进企业精神文化,对教室文化氛围进行精心设计,将代表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等标语上墙,学生长期以往在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然后在班级管理制度上引进企业的7S管理制度。并配套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比如《教寝室7S管理办法》、《学生课堂手机管理办法》、《班级奖惩实施办法》等,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及时进行客观公正评价,通过这种精细化的班级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岗位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的管理能力,让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三、注重班级日常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各行业改革的逐渐深入,现阶段职业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变革研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教育实践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注重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当前阶段我国中职院校班级管理水平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要求。文章对职业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变革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促进现代中职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职业素养培育;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变革
在当前阶段我国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而当前阶段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要想不断提升水平,就要发挥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得教育水平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下得到提升。从总体而言,当前阶段注重职业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院校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因此,对职业素养培育视角下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变革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模式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学之前一直处于懵懂的青春期阶段,常常无法对外界的诱惑进行控制,比如:上网,吸烟以及饮酒等,这些不良习惯对中职学生的学习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当一些学生意识到这些问题以及纠正的过程中,他们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出现纠正失败的情况,因此他们选择去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深造,以使得他们的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在入学之初,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是非常困难的,非常多的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厚望。有很多学生都是由于成绩不理想而被送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习技能的,进而会出现自卑以及自闭等现象。通常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学之初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实施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进而可以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非常的重视独立性,敢于进行自我表达,这一点是值得认可的。但是,非常多的中等职业学生具备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非常缺乏的,自卑感比较明显,对未来非常的困惑。面对这些情况,对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以指导学生养成比较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升个人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从我国专业素质的培养角度来对管理模式的具体现状进行分析。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素养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来讲比较弱,学习素养比较低,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具体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其主要可以在这些方面表现:一方面,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差,在教室里听课经常不打开教科书,课后作业往往利用抄袭来完成,在考试当中甚至存在作弊的情况现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足,对学习缺乏兴趣以及热情;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学习非常多的技能,这样就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不够清晰,对未来感到非常的茫然。除此之外,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对于集体观念,探索,创新以及合作意识等比较的缺乏。总体来讲,中等职业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面临非常多的挑战,因此在管理模式当中实施有效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体制也随之得到完善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随之提升。在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改善管理制度、教育模式等,还要优化内部管理体制,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就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经济化;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思想政治素养
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负责纪律管理、组织规范等,所以要确保行政管理人员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优秀的思想品质,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作风,做到以身作则,进而促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具有育人功能,行政管理人员也肩负着教育管理的责任,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有良好的师德情操,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二)知识结构素养
高等院校会聚集大量的人才和知识,在高等院校中进行行政管理,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了解高等教育规律,建立完备的知识结构,进而从容的面对各项工作内容,使高中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所保障、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包括教育理论、教改方向、管理规律等。
本文作者:彭绪梅、彭绪娟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在当今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依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继续摸索,依然还有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需要进一步强化与实施。我们应依据社会需求,遵循大学生成长的规律以及以生为本的原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积极的实践探索。
一个专业能否获得迅速发展,所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首先取决于其市场定位,专业定位直接影响其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因此,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进行市场细分和调研活动,并结合地缘优势和学科特色,综合考虑生源特点、就业去向、自身条件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海洋渔业学科相关知识,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此从目标源头上明确大学生隐性素养和显性素养的双重培育任务,并围绕此中心目标开展其它培育工作。
培养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与创新教育体系及公共关系辅修专业4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教学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长期根据地,其按知识层次共构建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3个平台,每一平台都加入了一些素质教育课程,确保职业素养的培育贯穿大学四年整个教育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理论课课程实践、学科基础课课程实践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组成,在打好理论根基的基础上,提供职业素养提升的锻炼舞台;同时,还应开设包含政治课程教育、体育课程教育、军事课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形式与政策、就业指导、科技创新、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在内的素质与创新教育体系,以此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达到培养目标、实现良好职业素养的基本条件。从课程结构上看,本专业依据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确立以公共基础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干、以方向模块课为核心、以相邻学科为辅助、以公共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为补充的课程设置结构。各模块结构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
显性素养培育与隐性素养培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但在实际培育过程中,也各有所侧重。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是一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各环节诸如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因此,我们依据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需求,开设《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等专业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增强其实践操作技能,提升职业技能素养。其次,作为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应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主要知识,特别是熟悉市场、融资、营销、商务等组织运营知识。同时,还应精通国家有关的人事制度、法律法规,能够妥善处理劳动纠纷。因此,我们将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作为该专业的主干学科,并开设《管理学原理》、《劳动经济学》与《劳动法》等课程。再次,作为员工倾诉的最佳对象,人力资源管理者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依据马斯洛的五大层次需求理论,了解每一位员工的需求,适时有效激励员工。因此,我们开设《人事心理学》、《激励管理》等课程。最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实践活动包含的内容、涉及的领域、实施的方式都非常广泛、复杂,人力资源管理者要胜任所从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等能力。因此,我们开设《行政秘书与公文写作》、《公共关系学》、《领导科学》与《管理沟通》等课程。
一般来说,隐性素养相比显性素养而言对一个人的影响更重要。我们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除了要具备相应的显性技能素养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思维、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等内在要素。首先,职业价值观是基础。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我们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式与政策》等课程。其次,诚信是根本。一个具有个人诚信魅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能获得上级、下级、同事和客户的尊重,有助于他与公司内外关键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有助于建立一个可信赖的人际交往环境。因此,职业道德的培育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为此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在学生中还开展考试诚信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与“做事”。再次,创新、创业是关键。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具有创新精神,能够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创新性的变革,甚至是创造出全新的、科学的、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因此,我们开设《创业管理》等课程,并开展科技创新等课外活动。最后,敬业是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较为复杂,敬业是工作良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为学生开设《体育》等课程,并开展了军训、公益劳动等活动,在实践锻炼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培育他们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敬业的工作态度。
摘要: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模具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面对的难题,通过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优秀班集体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将职业素养的培育融入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强化校企深度融合,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供有效途径;通过建设高水平“双师型”队伍,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供保障。
关键词:模具专业;职业素养;方法和路径;实训
0引言
《中国制造2025》提出:“工业强基工程是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五大工程之一”,而模具又是工业强基工程的基础,随着模具产业的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由于模具行业的工作环境和生产要求的特殊性,企业不但要求模具专业技能人才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更要求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甘于奉献和团队协作的精神。目前模具专业高职学生较多都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甘于奉献和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模具专业技能人才面临的难题。
1模具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精神”的现象,使学生难以将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虽然各高职院校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德育教育存在缺失,如仅在思政课程中开展教育,德育教育仅停留在课堂上与口头上,课后学生的实践不够,德育教育不够深入,教育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专业课程思政没有融入或融入不多,专业课程包括实训课程的重心放在专业理论的把握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在思政和职业素养方面没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和体现。(2)专业教师对模具专业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模具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把握不准,弱化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教师认为职业道德等同于职业素养,而将其归类于思政课教师,认为职业素养教育是由思政课教师负责;也有教师认为教会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具备了就业核心竞争力,能零距离上岗就行;更有些教师认为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企业的事,与学校无关,学生有了上班上岗的机会,工作时间长了就能拥有职业素养,还有的教师认为职业素养培育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特别是不少教师对模具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把握不准,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职业素养的培育融入其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达不到模具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3)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存在困难。受生源质量及“浮躁”、“急于求成”、“投机”等功利主义的不良风气影响,使部分模具专业学生的学习观、生活观、就业观产生了偏差,造成了职业素养的缺失。模具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关注点发生改变,不少学生进入社会后将本专业工作岗位与其他工作岗位进行比较,没有从专业经验的积累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与工资收入的关系上去考虑,而是注重短期经济利益,觉得所获回报过低、过慢,想换专业、换工作。模具专业学生对专业的信心不足,对个人未来规划出现偏差。内心浮躁、眼高手低、好高鹜远、得过且过、及时享乐的现象普遍存在。有部分模具专业学生既无直面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也缺少做强专业、服务企业的担当。不少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但自我控制力较差,要么不积极主动,要么表决心但行动迟缓或无行动。还有的认为大学生不适合在模具生产一线工作,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奉献精神。
2提升模具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方法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