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您现在的位置:公务员期刊网 医学杂志 知网收录(中) 北京地区 杂志介绍(非官网)
中华医史杂志

全年订价:¥192.00/年

中华医史杂志部级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History

同学科期刊级别分类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部级期刊 省级期刊

  • 双月刊 出版周期
  • 11-2155/R CN
  • 0255-7053 ISSN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邮发代号:2-65
创刊时间:1947
开本:A4
出版地:北京
语种:中文
审稿周期:1个月内
影响因子:0.24
被引次数:58
数据库收录:

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文摘与引文数据库医学文摘

中华医史杂志简介

《中华医史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医史研究、教 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

《中华医史杂志》以报道中国医学史和世界医学史的学术 研究新成 果、增进学术交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为发展我国医史事业服务为宗旨。

《中华医史杂志》于1947年创刊时称《医史杂志》,季刊,中英文合刊,在上海出版;1949年停刊,1951年复刊;1953年改名《中华医史杂志》,每期固定80面,在北京编辑出版;1956年停刊;1957年增加保健组织内容,改名《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9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合并,改名《人民保健》,1961年停刊;1980年10月复刊,仍名《中华医史杂志》,季刊,每期64面。26年来一直连续出版。 1987年被英国维尔康医史研究所(Wellcom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权威医史论文索引刊物《医学史最新论著》收录;1991年美国出版的《史学文摘》和美国《历史与生活》载录本刊论著摘要和目录索引;同年,台湾《中国科学史通讯》收载目录;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Extra MED光盘收录。1996年被我国《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1997年成为ChinaInfo网上电子期刊。1999年加入“中国期刊网”。 《中华医史杂志》是中国唯一的医史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医史学界交流研究心得的园地,是医史学研究的向导,是中国传统医学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史册。

中华医史杂志栏目设置

《中华医史杂志》设有特载、述评、专家笔谈、医史论著、文献研究、论坛与争鸣、史记、人物、短篇论述、研究生园地、讲座、史料钩沉、医史教学、医药史话、精点回放、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简讯、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将及时报道医史界、科技史界、文史界、医史爱好者的医史研究成果、以医史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医学临床工作者、医学基础研究工作者、医学教育工作者、医政管理工作者、卫生政策制定者、医药产业经营者、科技史和文史研究工作者、广大医史爱好者等为读者对象、传播古为今用的医疗保健知识、具有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的医史常识、关于医学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为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医学科学和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

中华医史杂志荣誉信息

中华医史杂志订阅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邮编:100700。

中华医史杂志社投稿须知

1.文稿:具有科学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8000字。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作者应同时具备:(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姓名及单位,应标注原文。

作者超过1位时,请作者自行指定一位通信作者,列出通信作者的姓名、邮政编码、单位名称(全称并给至科室名,Email地址),如,通信作者:王××,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内科(Email:……)

4.摘要: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英文摘要字数一般以300~400个英文实词为宜,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在目录中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al”在文中全部列出;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nXianyan*,WuJianping,QinJiong.*FirstHospital,Beijing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34。

5.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内所列的词和《中医药主题词表》。如无相应的词,(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

6.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2000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中医名词术语按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

7.图表:每幅图表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能被辨认的部分。

8.计量单位:实行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2001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9.数字: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古代帝王年号用汉字,如康熙十七年。

10.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11.缩略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首次出现处先述其全称,在括号内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2.参考文献:要求只列必要的原文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近现代非正式出版物、内部刊物、个人通迅资料等不作文献引用,可作脚注,格式同文后参考文献。日文汉字请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举例如下:

[线装书]序号:作者.《书名》或《书名*篇名》.卷次.版本.出版者(刊刻者).

[平装书]序号:作者.书名.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迄页.或序号:作者.文题.见:主编者.书名.卷(册)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迄页.如:

1: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果食》.卷二十六.江户医学影摹北宋本.

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26.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465-467.

3:邓铁涛.金元四家.见:李经纬、程之范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81-83.

4:BrazierMAB.Ahistoryofneurophysiologyinthe17thand18thcenturies:fromconcepttoexperiment.NewYouk:RavenPress,1984,35.

[期刊]序号: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或序号:作者.文题.翻译者.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如:

1:王吉民.我国早期留学西洋习医者黄宽传略.中华医史杂志,1954,5(2):98-99.

2:DoddD.TheHamiltonBirthControlClinicofthe1830s.OntarioHist,1983,75(1):71.

3:AmbroseJA,WeinrauchM.缺血性心脏病的血栓形成.胡大一译.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1997,16:174-182.

欧美人名的书写规定:①文后参考文献中人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著者的名可以用缩写字母,在缩写名后不加“*”。而欧美著名的中译名可以只著录姓。例如:原题AlbertEinstein现改为EinsteinA。②除文后参考文献中人名一律用姓前名后外,论文的作者署名,其姓名的书写方式应尊重该国的习惯,“名从主人”,按照作者的原文,不能随意缩写或将姓、名倒置。

1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或者曾在国际学术会议报告,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14.来稿应一式两份,其中1份必须是手写或打印稿。英文摘要及文献应隔行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凡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恕不接收。

15.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中必须注明该文有无一稿两投问题。新书消息稿,请作者寄样书一册。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未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16.经审核初步拟定刊用的稿件,作者应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后,尽快寄回。同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及E-mail地址以备用。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中华医史杂志范例

近代温州医学代表人物和维新思潮

支气管镜发展史

晋唐时期儒道佛对中医方剂学的影响

世界高血压联盟(WHL)及其创立者

略述疫苗三次革命

清末民国间辽东名医高愈明

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其伦理学争论

19世纪后半叶广州鼠疫传入路线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与瘟疫的第一次对决

肾穿刺活检术的建立和发展

唐代甄权《明堂人形图》与官修《明堂针灸图》考

陕西省医史学会召开疫病防治史座谈会

论朱丹溪对《本草衍义》的补遗

《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出版

中药方剂名称中的形近字互用个例考

《中风论》及其学术思想探究

卡斯蒂格略尼所著《医学史》中文译本出版

《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研究》出版

中华医史杂志数据信息

影响因子和被引次数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2.6影响因子被引次数影响因子被引次数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00.10.20.30.40.50100200300400500

杂志发文量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2.6发文量8199908690816765585659发文量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5060708090100110

中华医史杂志发文分析

主要资助课题分析

资助课题 涉及文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060801) 1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S30301) 9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30100) 6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2008J010A) 4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6KJ335B) 3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项目([2011]2)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YY068)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S044)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ZS007) 3
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J09WG03) 3

主要资助项目分析

资助项目 涉及文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71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 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1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1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1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11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 9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7
中华医史杂志

中华医史杂志

订阅价格:¥192.00/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纸张开本:A4

过刊购买 单期购买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邮编:100700。

投稿咨询 投稿辅导 文秘咨询 订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