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订价:¥280.00/年
《中医教育》创办于1982年,是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高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本刊面向海内外发行,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中医药教育事业。
《中医教育》期刊在创办过程中,经历了创建、发展、完善提高3个阶段。《中医教育》作为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唯一一本行业性杂志,无论在形式上、内容上、以及作者群和读者群,都有着中医行业的特色。1982年5月17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向卫生部申请编辑出版《中医教育》杂志。1982年11月24日(82)卫中字第25号文卫生部批复同意学院牵头组办《中医教育》杂志。
《中医教育》杂志创刊时以16开本、56页、季刊公开发行。1986年,随着教育改革的需要改为双月刊。2002年,由于中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作者群不断扩大,中医教育由原来的小16开本改为A4开本(原大16开本),由原来的56页改为64页。为了提高《中医教育》杂志水平和影响力,2004年我们将杂志扩版至88页,封面也重新设计,增加了校长论坛等栏目。严格按《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规定,设中、英文目录,中英文摘要,中图分类号等,使本刊从形式上、格式上、内容上得以完善。
《中医教育》从创刊至今,已走过27年了。在此期间,中医教育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设,从个别审稿专家到形成按专业分类的专家审稿队伍,到目前为止《中医教育》杂志的审稿专家已涉及到中医、中药、西医60多个专业共40多个审稿专家。
《中医教育》的作者,有来自全国各类医学院校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关心中医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从事临床带教工作的医务人员、中医药院校的研究人员、海外中医从业人员,以及在校的本科生、硕博研究生。《中医教育》发表的论文稿源涉及33个地区,100多个院校。
根据2003¬-2007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AJCCR)中记载的《中医教育》被引用指标可以看出,《中医教育》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中医教育》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有较大的提高。
质量是赖以生存的根本,提高编辑素质和编校质量是本刊不懈的追求。《中医教育》编辑部全体编辑将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精神继续办好本刊。
目前,《中医教育》属于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评比三等奖
教育研究、教育论坛、教育改革、教材研究、校长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专题研究、教学园地。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邮编:100029。
1、文题: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要能概括文章的主旨,一般不超过20个字,最好不用标点符号和副标题。
2、署名:按顺序写清楚每位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及所在地邮政编码并在文末附第一作者的性别、年龄、学位、职称,是否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联系电话,email地址。
3、摘要:论文超过3000字者,需写中文摘要200字左右(尽量提供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应叙述完整、清楚、简明,尽量用短句子并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注意删繁从简,第一句避免与题目重复。
4、关键词:论文均须标注3~8个中文关键词(尽量提供英文关键词)。
5、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执行,也可不做标注。
6、文章内容:文章立题要有新意,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稿件须加盖单位公章。资料要真实可信,经得起重复验证。如系各级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文章,请标注课题名称和编号。论文课题如若获奖请及时反馈我刊。来稿要求文字准确、通顺、精炼,重点突出,层次分开,但不宜过细,只需1,1.1,1.1.1三层。名词术语规范,标点符号正确。
7、图表:图表要精选,应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建议采用三线表。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和表。
8、计量单位:严格执行GB3100~3102-93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或西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
9、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只著录最必要、最新、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内部文件和资料、二次文献不宜作参考文献引用。不论引自期刊或书籍,作者超过3位时须列出前3位作者姓名,每位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后加“,等”。文内于引用处按顺序在右上角注明,文后对应列出其出处。
参考文献例:引用文献序号作者名.文章名.出处,出版年,卷次(期次):引用起止页码
作者收到收稿通知后6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的稿件可自行处理。作者请自留底稿,本刊概不退稿,切勿一稿两投。来稿刊出后酌付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
浅谈中医古籍阅读能力培养与医古文课程改革
从大学理念角度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思考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医学生精英意识培养
“以图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法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伤寒论课程教学中的点滴思考
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课程的几点思考
从语言的运用看医家知识结构的人文性及其影响
中医药院校多学科门类发展的动因分析
中医医师从事医疗服务现状分析
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经典背诵等级考试研究
发挥中医办学特色实行教学改革创建优秀中医药大学
当前医患纠纷的特点及应对体会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临床课的教学构想与实践
异步教学法研究与应用
对留学生伤寒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新探讨
资助课题 | 涉及文献 |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103607) | 6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J50301) | 5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S30301) | 5 |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07012) | 4 |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200729121) | 4 |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TS2253) | 4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B07068) | 4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J50302) | 4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Z10102) | 4 |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DB08098) | 3 |
资助项目 | 涉及文献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 3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8 |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 25 |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 16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 14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预算内科研项目 | 14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1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12 |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 11 |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