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是国内侧重报道药学基础和技术研究最新进展的综合性药学信息刊物。追踪报道世界各国药学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成果,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代谢、药物分析、药理和毒理、生化药宵和临床药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内容。希望在保持我刊原有信息特色的基础上,扩大期刊的报道容量,拓宽学术交流的空间,更多吸引国内外同行眼球和兴趣。适合于从事药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临床医师和药师、制药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曾用刊名:药学文摘&国外医学参考资料.药学分册;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使国内科学技术成果融入全球化、一体化的国际大潮成为历史的必然。我们面对一个日新月异、发展变革的时代。科学思想、热点焦点、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国内外都在加快展示、加快交流、加速交叉融合。《国外医学药学分册》顺应药学研究发展和期刊改革的浪潮,通过改变刊名、调整办刊方式,实现期刊的跨越式发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本刊刊名自2007年8月第4期起变更为《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的更名是期刊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刊名从“国外”变更为“国际”,意味着本刊与时俱进,办刊方向和内容既有继承又有扩展,将为我国药学研究与国际接轨搭建又一个崭新的平台,成为本刊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机遇。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在国际药学研究日新月异和期刊改革蓬勃开展的时代。我们将以促进国内药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药学科研队伍的成长为宗旨,紧跟科学发展步伐,适应时代需求,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不断提高。通过编委会专家、学者及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在广大作者、读者的热诚关注和支持下,我们将携手共进,再创辉煌。
专家论坛、综述、编译、研究论著、文摘、医药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六所,邮编:100850。
1.文稿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000字,病例报告1000字左右,其余2000字为宜。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以及E-mail角注在同页左下方。
2.关键词摘要论著请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论著类文章采用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
3.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4.图表如果能用文字简洁说明的内容就不必列表。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表格采用三线表,不得有竖线。计量单位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5.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文献务必与原著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三名,后加“,等”。
6.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同意。来稿决定刊用其权归本刊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本刊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录用的文稿。
7.本刊诚邀各地特邀编委、编委、副主编具体事宜请与采编部联系。
中药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研究进展
罗氏与Genetech公司整合后处于开发后期的重点产品列表
多酚类化合物抗抑郁及抑郁相关学习记忆障碍研究进展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度征稿征订
用磁性纳米粒辅助微波诱变新方法改造无活性放线菌代谢功能的研究
胡黄连苷Ⅱ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化学诱变技术在微生物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中性粒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
人源化免疫毒素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疫苗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放线菌野生株代谢功能的核糖体工程改造与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研究
格列吡嗪控释片体外药物释放特征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细胞内siRNA传递:应用修饰的细胞穿透肽从内涵体逃逸
基于7次跨膜受体的药物发现基本方法——细胞检测
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的研究进展
氯离子通道和药物靶标
资助课题 | 涉及文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1003-001-009) | 18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01-002) | 16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1003-001) | 15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9Z411) | 1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33904) | 10 |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12010402089) | 9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1003-002-001) | 5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8B03-08)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029)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279) | 5 |
资助项目 | 涉及文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60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69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47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45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3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19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 17 |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 | 15 |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 11 |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