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诗学》创刊于2014年,发行周期:半年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认知诗学分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作为一本专注于诗歌与认知科学交叉领域的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便致力于探索诗歌创作与接受过程中的认知机制,为跨学科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它不仅架起了文学与科学之间的桥梁,更为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创新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高端平台。
该杂志的核心在于探讨诗歌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与现代认知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诗歌作为人类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其创作与接受过程涉及复杂的认知活动,包括语言处理、情感共鸣、意象构建、记忆提取等多个方面。而认知科学则通过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杂志正是将这两者紧密结合,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诗歌创作与接受过程中的认知机制,为诗歌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内容方面,它涵盖了诗歌创作的认知过程、诗歌语言的认知分析、诗歌意象的认知构建、诗歌情感的认知体验等多个方面。每一篇文章都力求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与实证研究的验证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和丰富的实证数据,揭示诗歌与认知之间的微妙联系。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诗歌本质的理解,也为诗歌创作与欣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学术综述、理论探索、认知艺术研究、认知文体批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八条52号,邮编:100700。
1、文题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正文篇幅在8,000字左右,书评为5,000字以内。
3、需有英文的文题、作者姓名、一二级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4、作者简介(姓名、性别、民族、工作单位及部门、职称、学历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电子邮箱及电话号码、基金项目名称与编号),以便联系。文章正式发表时,仅公开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及部门、职称、学历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基金项目名称与编号等。
5、文题下的署名区列出姓名、一级单位、二级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
6、注释和参考文献应分别著录。注释列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714—2015)”《文后参考资料著录规则》,中外文参考文献分别排列,外文在前,中文在后。
7、引用大型常用出土文献合集,可使用括注,括注应使用不同于正文的字体。第一次应使用全称,第二次可使用简称。
8、引用他人著作应依次标明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第一版的著作无须注明版次。
9、稿件要求文字论述准确、观点精妙,并有较强的指导性、前瞻性、思想性、新颖性。论文题目应新颖、简明并明确反映论文内容,不超过30个汉字,如字数太多可加副标题。
10、摘要:一律采用结构式摘要,中文摘要300字左右,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描述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有相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