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评论》创刊于2005年,发行周期:年刊,人大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它是一本专注于社会法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其核心宗旨为“学术至上、追求卓越”,这一宗旨深刻体现了期刊对学术研究严谨性的高度重视,并彰显了其推动社会法学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坚定决心。
期刊的“学术至上”宗旨体现在对学术研究质量的严格把控上。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广泛认可。期刊通过设置“理论研究”、“裁判实务”、“立法争鸣”、“域外法学”等专栏,为社会法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和交流的平台。此外,期刊还采取了严格的审稿流程,包括责任编辑初审、特约专家匿名评审以及编委会和主编的终审定稿,确保了刊载内容的学术质量和创新性。
其次,“追求卓越”不仅体现在对学术研究的高标准要求上,也体现在期刊对社会法学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贡献上。杂志通过汇集国内外社会法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社会法、劳动法领域的热点理论问题、经典案例以及国外制度借鉴等展开讨论,推动了社会法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期刊的专栏设置和内容安排,不仅关注理论研究,也注重实践应用,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追求。
法学论坛、域外法学、青年法苑
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31号,邮编:100080。
1、请作者参照本刊物的专栏设置,惠赠尚未在公开出版物、互联网上发表的社会法原创论文或译文等成果,稿件篇幅不限。
2、稿件请采用word文档格式,以附件形式发送,并按“文章名+作者”的方式标注文档名。来稿请务必注明包括姓名、单位、职称、电话、邮箱、地址等在内的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
3、稿件通过责任编辑初审后,特约专家实行匿名评审,最后由编委会和主编终审定稿。作者一经投稿,本刊将尽快提交初审,并及时向作者反馈各阶段审核结果。但可能由于稿件过多等原因延误通知,若在投稿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反馈,可发邮件询问或改投他处。
4、作者应保证对其作品具有著作权并不侵犯其他个人或组织的著作权,译者翻译稿请附原文及原作者简介,以及原作的著作权人对译稿的书面授权许可或者同意书(可提供电子邮件作为凭证)。
5、来稿注释体例请采用脚注形式,连续编号。引用中文文献请注明著(译)者、著作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报刊名、出版时间、版次或刊数及页码。
6、引用外文文献的,请按照该语种通行注释体例设注。为节省作者时间,本刊对来稿的注释体例不做统一要求,可在确定录稿后进行修改,但请作者、译作者保证注释规范一致。
7、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8、来稿一般不退,所有稿件请自留底稿。来稿必复,三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者可对稿件自行处理。
9、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10、凡属基金资助、国家攻关项目请写明基金项目名称、编号,标注在首页下,并请附有关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