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与产业研究》创刊于2021年,发行周期:半年刊,中国科学院大学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作为体育学术界的一面旗帜,自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挖掘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探索体育产业的广阔前景,将两者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体育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杂志不仅关注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深入剖析体育产业的现状与趋势,为助推健康中国的实现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在“体育文化”方面,杂志以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全面展现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不仅深入挖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如武术、太极拳等,还积极引入国际体育文化的新鲜元素,如奥林匹克精神、足球文化等,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元、包容的体育文化世界。同时,杂志还关注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与影响,探讨体育文化如何塑造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为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体育史研究”则是杂志的另一大亮点。它通过对体育历史的深入挖掘,揭示体育发展的脉络与规律,为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杂志发表的体育史论文,不仅涵盖了古代体育的起源与发展,还关注了近现代体育的变革与演进,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清晰、完整的体育历史画卷。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体育学术领域的知识体系,还为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文史沉思、产业观察、青衿论坛、蒙以养正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邮编:100029。
1、引文标示应全文统一,采用方括号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半角方括号中,如:“……模式[3]”。
2、正文须观点鲜明新颖、材料充实可靠、论证严密科学;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层次一般采用一、(一)⒈(1)1)的层次顺序。
3、为保证本刊的原创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1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4、摘要最好用叙述性语言阐明全文的观点、论据和结论,既要精炼又要言之有物,尽量不要空泛地概括全篇内容;忌用第一人称;字数为150-200字。关键词3-8个。
5、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应简明、准确,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能有标点、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6、作者单位用脚注方式(阿拉伯数字)书写在正文第1页最下方,写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城市(或县)和邮政编码。第一作者必须在文末提交个人简介。书写格式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
7、参考文献限于作者亲自阅读、本文明确引用、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参考文献全部列于文后,按正文首次引用的先后次序编号,并在正文引用处右上角注明参考文献序号。
8、来稿若是各级基金资助项目、科研成果、获奖成果的论文,请在首页下方或文后标明。基金项目应注明项目编号。
9、本刊已入编国内著名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为国内外提供信息服务。凡向本刊投稿者,如无特别声明,即认为作者同意本刊向与本刊有协议的全文数据库的出版单位授权使用你的文章。如不同意,请投稿时予以说明。
10、文中插图应比例适当、清楚美观,标明图序与图题;表格应结构简洁,尽量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添加辅助线,要有表序与表题。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