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订价:¥212.00/年
《音乐与声音研究》创刊于2021年,发行周期:半年刊,中国传媒大学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作为音乐与声音领域的一本高端学术刊物,始终秉持着学术性、原创性与专业性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为读者呈现最前沿、最深入的研究成果。这本杂志不仅关注传统音乐学的经典议题,更将视野拓展至音乐数字人文、音乐产业、音频产业、录音艺术、电子音乐、听觉文化、声音互动技术、声音景观与生态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了其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特色。
在音乐数字人文方面,杂志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音乐研究中的应用,如利用大数据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演变、通过人工智能进行音乐创作等,为读者揭示了数字时代音乐研究的新面貌。同时,杂志还关注音乐产业与音频产业的发展动态,深入分析音乐市场的变化趋势、音频技术的创新应用等,为音乐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在录音艺术与电子音乐领域,杂志则展现了其对声音艺术创新实践的深度关注。无论是传统录音技术的精进,还是电子音乐的创作与表演,杂志都力求挖掘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技术创新,推动声音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此外,杂志还特别强调听觉文化的研究,探讨声音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被感知、理解和运用,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听觉视角。
流行音乐文化、声音分析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邮编:100024。
1、作者所投稿件应为独立研究的原创成果,无违法、违纪内容,不涉及任何知识产权纠纷。若为多个作者的共同成果,应征得其他所有作者同意,并协商好排名次序。
2、稿件字数一般在8000-15000之间。另附200-300字的中文摘要和3-5个中文关键词。
3、稿件内容请按下列次序呈现: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所获基金资助课题名称及编号或课题经费资助的说明(采取注释的方式)、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真实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专业学位和研究方向、电话、通信地址及邮编)。
4、如翻译其他国家作者的文章,即触动了原作者著作权中的翻译权。不管最终呈现的文章标题是否相同,只要内容源于他人作品,都需要获得原作者的授权,并将授权证明提交给本刊编辑部。如原作者文章之前已在其他出版社出版,还需要获得该出版社的授权,并将授权证明提交给本刊编辑部。
5、如文章中引用其他作者的曲谱,不管是整段引用,还是部分引用,只要能识别出来引用的是哪个作品,就需要获得原作者或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授权,并将授权证明提交给本刊编辑部。
6、稿件符合学术规范,作者应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相关数据资料,确保准确无误。注释采取脚注的方式。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格式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
7、刊物的整体版权属于中国传媒大学所有。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作者将版权授予本刊使用,若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或选编,需经本刊编辑部许可,并注明“稿件原发表于《音乐与声音研究》辑刊”。本刊若以任何方式转载、复制或选编稿件内容,也将征得作者的许可。
8、正文应尽量减少层次,一般不宜超过3层。有标题内容才列数字序号(没有标题的内容用自然段形式起始),数字序号后不用加点,但要空1格。
9、注释:页下注,采用Word脚注功能注加在页面底端。脚注编号:①、②、③……基本格式:[国籍]作者:《书名》,出版社和出版年,页码。(中国国籍不用加注);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0、本刊有权对所有稿件进行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时注明。由于本刊工作量较大,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邮编: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