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订价:¥356.00/年
《政治人类学评论》创刊于2015年,发行周期:半年刊,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作为国内首份专注于政治人类学领域的学术集刊,自创刊以来,便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前瞻性的研究视角以及对交叉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深入探索,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关注。该刊物的出版,不仅彰显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更深刻反映了学术界对于交叉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日益重视与积极实践。
在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方面,杂志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确保其内容的质量与学术价值。同时,刊物还注重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民族志文本撰写、扎根理论提炼等,以确保研究的深入性和全面性。这种对学术严谨性的坚守,不仅提升了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也为政治人类学领域的研究树立了标杆。
在创新性方面,它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关注政治人类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新兴议题。它鼓励学者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这种对创新性的追求,使得刊物在保持学术传统的同时,也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政治人类学领域的研究潮流。更为重要的是,杂志深刻体现了学术界对于交叉跨学科研究方法的重视与探索。在政治人类学这一交叉学科领域,刊物积极倡导将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以形成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视角。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揭示政治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社会文化因素,还能够为政策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卷首语等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图书馆806室,邮编:200444。
1、正文应层次分明,在层次标码后,应拟定标题。尽量减少层次,不得多于3 层,采用1,1.1,1.1.1 方式。层次的数字序号顶格写,序号后要空一个汉字。
2、引文标示应全文统一,采用方括号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半角方括号中,如:“……模式[3]”。
3、来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练。并具原创性,不侵犯他人著作权,稿件未投它刊,未在其它任何期刊(包括内部出版物)刊登或研讨会上发表过(特约除外)。
4、摘要慎用长句,只分1个自然段落。摘要之后须有关键词,由3—8个反映论文主题内容、并用空格隔开的词或词组所组成。
5、要简明确切地反映本文的主题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尽量不用副标题,不用标点符号,并附相应英文文题。
6、作者简介(含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历学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7、图、表和公式应通篇顺序编号,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形式,内容以中文表述。具体要求请在本刊网站下载《撰文书写要求》。
8、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
9、论文如属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应在稿件首页地脚处注明“基金项目:××课题或项目 (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10、建立回避制:如果审稿人与稿件任何一个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审稿人应该回避,并将评审的稿件及时退回编辑部,并告知编辑部不能评审的原因。存在实质性厉害冲突的,审稿人应遵守学术规范要求,客观地以文章质量原则为依据给出评审意见,也可以采取主动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