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订价:¥240.00/年
《中华文史论丛》杂志专门发表研究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论文的学术刊物。季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62年创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出版,罗竹风、李俊民和陈向平主持领导工作。“”期间被迫停刊。1978年复刊,由朱东润、李俊民、罗竹风任主编。内容涉及从先秦到五四时期的文学、史学、哲学、语言文字学、版本目录学、中国古代科技、敦煌学、民俗学和中外关系、文化交流等领域。该刊专业性较强、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中华文史论丛》杂志以言之有物、不尚空论为宗旨,倡导理论与考据相结合,重视把文史哲作贯通研究,注意发表海外中国学研究者的论文。
从先秦到五四时期的文学、史学、哲学、语言文字学、版本目录学、中国古代科技、敦煌学、民俗学和中外关系、文化交流
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号,邮编:200020。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
(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
(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
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經典的重新解釋:從合法性到有效性——宋人對神靈越界現象的回應
李贄《答耿司寇》是一封“集束型”書信
讀陳壽祺輯校《尚書大傳》偶記
元明之際宗唐詩風傳播的一個側面——以“二藍”師法淵源為中心
況周頤《餐櫻廡詞話》考辨與輯佚
從“支那”名稱來源諸“新說”談起——關於學術規範與研究方法問題
古靈寶經“未出一卷”研究
郡齋讀書志訂正(三)
《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産生年代新議
天台與天臺
“張之洞檔案”閲讀筆記之二張之洞與楊鋭的關係——兼談孔祥吉發現的“百日維新密札”作者
元明之際唐詩系譜建構的觀念及背景
朱載壐,還是朱載璽?
《復焦弱侯》異文與李贄、焦竑、耿定向關係
彰善癉惡,樹之風聲——明代前期基層教化系統中的申明亭和旌善亭
不讀漢宋書,也爭漢宋學:清代漢宋之爭“風氣”的形成
周必大無弟周必剛考
资助课题 | 涉及文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70107) | 4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J50405) | 4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770004) | 3 |
上海市教委中国古代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0405) | 2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S30403) | 2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B405) | 2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0BAK67814) | 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ZS014) | 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D391) | 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086) | 1 |
资助项目 | 涉及文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62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 22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12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11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 9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7 |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 | 4 |
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 2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2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