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研究》是由安徽省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创刊于1986年9月,1988年上半年因故停刊。1994年底,安徽大学、山东大学、淮北师范大学三高校古籍所联合复刊,受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指导。2004年起改为半年刊,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刊为反映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与信息的专门性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并被国内一些重点高校确定为专业核心刊物。创刊以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同仁大力支持,成为古籍整理与研究领域颇受欢迎的学术园地,刊载了大量学术品位高的文章。内容涵盖: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中的理论探讨、方法论探讨和经验体会;有关目录、训诂、版本、校勘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对历代作家、学者的思想、著作和流派的学术探讨;对重要典籍的评介;对古籍整理成果的评论;有关古籍和历代学者的珍贵资料(包括手稿、读书札记等,手稿可附照片)的辑及考证;国内外整理、研究我国古籍的学术动态和资料介绍等。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165號,邮编:230039。
1.本刊希求观点与方法创新,学术性,理论性与实用性较强的文稿。
2.来稿请用电子文稿形式交纳,在文末注上具体的通讯地址、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以便联系。
3.来稿文责自负,要求稿件论点鲜明、论据可靠、文字精炼,文章不超过5000字,题目不超过20字。非经约稿,专题综述类稿件一般不予刊登。凡以国家和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为内容的论文,应在首页注脚标明,并注明课题代码编号。
4.文稿题名、摘要、关键词应有英文对照。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以200字为宜,不宜用图表。来稿应尽可能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3~8个关键词,所选词应该是该文题名、摘要或正文中出现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者还应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中查取中图分类号1~3个。
5.文稿要求有作者中英文署名(署名限3人以内),次序按贡献大小排列,标明工作单位及单位所在城市与邮政编码,并附作者简历(姓名、出生年月、籍贯、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作者的署名排序在投稿时确定,之后不得另行更动。
6.文稿中得外文字母、数码、符号要求工整、清晰,对容易混淆得字母、数码和符号,应标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属上下角得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区别要明显。量和单位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量得符号一律用斜体(pH及特殊符号例外),量的单位一律采用正体。
7.文稿插图请用墨线绘制,要求图面整洁,线条均匀,有相应的图名并具有自明性,凡照片要用清晰的黑白照片,并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照片中需标注的符号应另纸剪贴,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图和照片的常规尺寸以宽7cm或14cm为宜。
8.文稿中的表格尽量采用三(横)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横)线,不留竖线和斜线。表格应有相应的表名并具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图及文字表述重复,表内同一指标数字的有效位数应一致。
9.来稿所用引文及资料,请核实准确,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引用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的文献,应是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列入,并由作者对照原文核实无误。文献标引序号请按文中引用顺序依次排列,并注意引用处上对应的序号;凡涉及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参考文献注录格式:
(1)专著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书名.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2)期刊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3)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4)专利的料录格式:序号专利申请号.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10.本刊逢每季度末月出版,用稿周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对录用的稿件,本刊充分尊重作者的观点,但有修改或删节,不同意删改者请在投稿时注明。限于人力,本刊一般不办理退稿事宜(事先申明者除外),请作者自留底稿。作者投稿时请勿一稿两投,自投稿日起,凡3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书,再自行另作处理。为免延误,来稿请直接寄或送至本刊编辑部。
关于“好读书不求甚解”外二章
谣谚与唐代世风论略
从语词运用的角度看《天都外臣序》作者问题
徽州古民居楹联文化审美
《方苞集》中的妇女礼教观
清代女子的七夕词及其传承
典范的追随与反争:《东人诗话》与中国诗学
金文“用”字考察及释例
《乾》卦九三爻爻辞中的“惕”字分析
春秋文字义符替换现象的初步考察
释战国文字的“叕”
《祖堂集》词语训释
同素逆序词与校勘注释
汉字性质论略
《定州汉墓竹简》校勘指瑕
冯绍祖校刊本《楚辞章句》对《楚辞补注》的择取与接受
《艺文类聚》王元贞本浅论
从《尚书义考》论戴震对古典文献的考证
《四库全书》收录之《屏岩小稿》辨伪
《朱书集》辑佚及校勘
资助课题 | 涉及文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154) | 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D117) | 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184) | 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AYY002) | 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W064) | 2 |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ZW13-005) | 1 |
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CW0639) | 1 |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0YJA751066) | 1 |
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RE624) | 1 |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009SQRS094) | 1 |
资助项目 | 涉及文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58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25 |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11 |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 | 7 |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 | 6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5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 4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4 |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 | 2 |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