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订价:¥580.00/年
同学科期刊级别分类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部级期刊 省级期刊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地质论评》创刊于1936年,70多年来,《地质论评》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地质论评》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为主要任务。以论、评、述、报为特色。所刊论文涉及地学和相关学科各领域,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矿床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学以及地质勘查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等。
《地质论评》、《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论评》主要登载各种探讨、争鸣、评述类论文和新技术、新方法论文。《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学术双月刊,1936年于北平创刊。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出版。抗战胜利后,刊址迁到南京。1952年与《中国地质学会志》合并为《地质学报》,在北京出版。1957年复刊。1961~1962年、1967~1978年曾两度停刊,1979年再次复刊至今。
自2001年起,《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论评》均改版为大16开(210mm×297mm)。2006年起,《地质学报》(中文版)改为月刊,《地质学报(英文版)》和《地质论评》为双月刊。
《地质论评》设有学术论文、科研简讯、问题讨论、科研述评、书刊评介、通讯资料及消息报道等栏目、内容涉及地质学各分支学科及其边缘学科。主要文章之后附英文摘要。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邮编:100037。
(1)题目:文章标题要力求精炼、准确,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
(2)作者:作者署名及署名顺序由作者自行确定,每一位作者应是文章真正的著作权人。
(3)作者单位:是作者完成本文时的所在单位,请用全称,并注明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
(4)内容提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交代清楚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证据、结果和结论等。但综述、评论性论文可写成指示性文摘。
(5)关键词: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术语,鉴于地质学论文的特点,关键词应选取能准确反映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及研究地点的词。
(6)引言:本刊不标“引言”字样,但必须有引言节,交代清楚本文(研究)的目的,简要介绍本文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存在问题;本文的方法、目标及创新之处等。
(7)正文:一般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尤其对投向英文版的论文,必须包含这些内容)。
(8)图和表:为了使论文清晰明了,应多用图和表。注意,首次发表的数据必须列表给出,不得以图代替。凡涉及国界的图件必须绘制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设计图的宽度时应优先选择以下3个尺寸:80mm(单栏)、168mm(通栏)、240mm(卧排),最大尺寸为168mm×240mm(含图名和说明)。坐标图纵轴的标注置于纵轴之左,平行纵轴,字头朝左、居中放;若右侧是另一刻度纵轴,则标注放右纵轴之右,字头仍朝左,居中。横轴标注放横轴之下,居中。顶线为另一刻度横轴时,标注放顶线之上,居中,字头向上。图、表应有名称以及相应的英文,图例注释应有相应英文。
(9)致谢:组织创作、为创作提供帮助或咨询的人和单位可在谢语中表达。
(10)参考文献:本刊采用著者—年制,文中用圆括号列出第一作者和年代,例:“(李四光,1945)”、“(黄汲清,1978,1984;黄汲清等,1983;Смирнов,1986;李春昱,1959;李春昱等,1980;Smithetal.,1990,1992,1996;Иванов и др.,1999)”(同时列出多篇文献时,次序按年代先后)。
鉴于中文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且作者、编者的工作量太大,《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论评》自2006年起取消非西文参考文献的英文翻译。所有文献均放在“参考文献/References”标题之下。文种按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排列。中文按第一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按年代先后排列。其他文均按各自第一作者姓名字母顺序排列。西文书名、刊名的所有实词首字母必须大写,但文章的题目只有全题目的第一个字母和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
按著作权法和国际惯例,所有作者均必须列全,请列出全部作者。但专著可按原书封面样式给出,论文集中的论文写“见:XXX主编.”项时,指明主编一人即可(“见:XXX等主编.”)。每一条文献的列出格式请参照我刊2001年以来的文章。
(11)注释:引用非公开出版物时,文中以作者名后加上角标阴圈码标注,在文后单列注释一栏,格式与参考文献相同。
(12)英文摘要:在《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论评》上发表的论文必须提交英文摘要,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单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作者和作者单位均应为全名,内容提要与相应中文摘要一致,可以更为详细。
(13)作者简介:主要介绍作者的学术经历,自1998年起增加了电话、电子信箱、传真等,以方便读者与作者直接联系,请尽量提供。家庭电话和手机可提供给编辑部,以便编审过程中联系。
(14)图版:本刊图版集中用铜版纸印刷,放于书末,图版尺寸为168mm×240mm(包括一行图版说明:XXX等:文章题目图版Ⅰ),图版的分幅照片(子图)我刊用阿拉伯数码编号。每一图幅的说明可集中列于论文的末尾,也可直接放在图版的底部。
大气环境变化的泥炭地质档案
内蒙古大青山北麓蓝晶石榴长英质片麻岩的发现: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定年
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代表座谈会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东珺铅锌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特征
基于INPGA的地下水污染治理多目标优化管理模型:Ⅰ——理论方法与算例验证
花岗岩成因研究前沿的认识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花岗岩SHRIMP年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类型
江西三清山花岗岩景观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历史
“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质特征与地貌景观研究
三清山地区的花岗岩地质遗产与建立地质科学园区的构想
中国花岗岩风景地貌的形成特征与三清山对比研究
三清山——中国的隐秘财宝(英文)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花岗岩石林的发现及成因
香港花岗岩地貌地质旅游的开发(英文)
中国中央造山系秦岭造山带伏牛山构造花岗岩带的地质学与地貌学意义
河南省花岗岩地质地貌概论
平潭岛海蚀花岗岩地貌——兼述花岗岩地貌的系列研究和创新
资助课题 | 涉及文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211) | 1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222) | 8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115) | 8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202302) | 7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44)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32010) | 6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9-003) | 5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B06B03-02) | 5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305)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21062) | 5 |
资助项目 | 涉及文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538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 616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329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192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102 |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 | 69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62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54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48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