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订价:¥280.00/年
《地震学刊》创刊于1981年,由江苏省地震局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本刊以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基础性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内容包括: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爆炸与火灾、植物灾变以及其它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危害的各类灾害。开展多种灾害学间的学术和科技成果交流,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灾害科学方面的结合,推动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有效减灾,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为从事防灾治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拱学术交流的园地。现用名:《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震工程与地震监测、土木水利工程、岩土工程、综合防灾减灾。
地址:南京市卫岗3号,邮编:210014。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篇首页请附作者简介,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称(务)及主要研究方向。同时提供方便联系的电话、Email等。
2.文章应包括: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表,以及何种基金资助等项内容。字号不小于5号字。
3.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文字精炼,数据准确。学术论文、综述文章9000字左右(包括图表),其中插图以不超过6幅为宜;科技报导、简介等一般不超过3000字,其中插图以不超过3幅为宜。
4.中文摘要不少于250字,应含文章主旨、所用方法和主要结论。关键词3~6。另须附独立成文的详细英文摘要,长度为300单词左右。
5.图表要求
1)图、表须有中英文名称和编号,其内容要与正文中的编号和解释一致;图幅不超过16开。图件须保证图内线条和字符清晰。
2)有坐标系的插图,纵横坐标上均要有适宜的刻度、对应的数据以及代表相应数字的量和单位。
3)涉及国界的图件须以正式出版的地图为底图绘制,并注出底图的出处、比例尺。
6.文稿中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变量的符号用斜体,常量及单位的符号用正体,矩阵和向量的符号用黑斜体。
7.参考文献应列全。凡在正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著作、论文,必须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参考文献的序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用方括号括起置于正文引用处右上角。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资料则以脚注方式排列于当页下部,并在正文引用出位置用圆括号右上角码注明序号。文后的中文参考文献均要求配相对应的英文。
中英文参考文献均按下列格式排列:
专著:[序号]著者姓名.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文集:[序号]文献著者姓名.析出文献名[A].文集编著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期刊论文:[序号]著者姓名.论文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
参考文献的作者为三位以下的,应全部列出;三位以上的,则列出前三位,后面用“,等”表示。
其它文献类型均参考上述格式标明各项。
8.须提供电子文稿。稿件请自留底稿,自投稿之日起,3个月内未接到刊用通知者可改投他刊。
9.凡经本刊录用的文章,除本刊负责出版、发行外,将一律由本刊编辑部纳入中国知网,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并同时参加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国内外发行。不同意者,请另投他刊。
10.来稿请勿一稿两投,文责自负。
11.来稿一经审查通过,本刊将按所占版面通知作者交纳发表费,一经发表,亦将按篇幅和质量付给作者稿酬,并赠送本期期刊2本。
防屈曲耗能支撑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
消能减震技术用于C类框架学校建筑提高一度抗震设防加固的探讨
多球面滑动摩擦隔震支座的设计原理和理论模型
安装有防屈曲支撑建筑的地震模拟与经济性分析
不同构造参数对圆环耗能器性能的影响分析
静力分析方法在消能减震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金属变摩擦耗能器的研发与应用
爆破地震作用下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地震荷载作用下埋地玻璃钢夹砂管的动力响应分析
土工格栅在复合地基中对桩与土的作用机制数值分析研究
国内外液化砂砾土土性对比分析
干湿循环作用对堆石长期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
非饱和黄土微观结构与黄土滑坡
火灾下约束钢柱临界温度的参数分析
钢铅组合防屈曲支撑的滞回性能与参数研究
设置限位器双向隔震铁路桥梁车桥耦合动力响应研究
地基弹性参数对于长型大截面地下结构横向自由振动的影响
加载速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动态性能的影响
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降雨型滑坡预警研究
某大型复杂结构地震响应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