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精选(九篇)

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第1篇: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1朗读的方式

英语朗读可分为课堂朗读和课后朗读,而课堂朗读又分为三类:示范性朗读、练习性朗读和检查性朗读。示范性朗读自然是教师示范或录音示范,学生听、并要求学生认真模仿,且放在于启发引导,既能帮助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对语音手段作示范。练习性朗读可以是学生单独进行,以巩固、熟练和流畅为练习目的,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读,教师听后给予帮助,或是学生跟着老师读。检查性朗读是学生读、教师听,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朗读,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找几名朗读好的同学的录音放给全班同学。同学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形成浓厚的朗读英语的气氛。

2朗读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朗读有以下几种作用:

2.1练习发音。朗读是一种全面的读音练习,在英语教学中,尤其从七年级开始就应鼓励学生放生朗读课文,要求正确发出每一个音,注意音在连句中的变化,做到连读,要求按照意群正确划分意鲜,安排停顿,同时要求运用适当的重音、语调,注意节奏等等。

2.2提高口语。好的口语要求发音正确,用词熟练,说话流畅。朗读练习有助于达到这一要求。

2.3加深理解。好的朗读使原文的思想、感情、态度、风格等全部内容在有声语言中再现,使字变活,能促进学生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朗读能带来如下好处

(1)朗读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朗读可以扩大英语知识面;

(3)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4)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5)朗读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

(6)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素质;

(7)朗读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8)朗读可以促进英语教学。

总之,笔者探讨尝试的“朗读”在英语中的特色教学形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情趣和学习成绩,有着明显的作用,对提高英语教学有着特殊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把在英语中的朗读活动坚持下去。

物理课堂教学创设技巧初探欧晓慧

(甘肃省兰州二十五中730000)课堂教学技巧,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下面试举几例说明之。

1创设导入技巧

一般用于授课开始。方法以教师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为主,内容多有基本概念复习,定理定律应用,公式运用解题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技巧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2创设递进技巧

用于讲授过程。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掌握概念,学习探求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此技巧的创设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

如在“透镜”一节中,第一次创设技巧: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凹)透镜方向怎样?经实验得出答案后,再创设第二次技巧:不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会怎样?又经实验得出答案。创设技巧:非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怎样?再次实验证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就较为明确。

3创设随机技巧

这是用于讲授过程,为扩大学生思路,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

但要注意,随机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如“压强”教学,可就液体压强P=ρgh,固体压强p=F/s的物理含义的挖掘,在习题练习上创设技巧: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容器底部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压强;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通过对这些技巧问题的辨析,强化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4创设求异技巧

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若变换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对同一物理问题的技巧。如在讲究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静止流动时液面总保持平衡的问题后,可提出设问:不同液体液面相平吗?学习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设问: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概念作全面分析的思考。

5创设强化技巧

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讲完物体的重力和压力的联系和区别后。可创设如下技巧加以巩固。就重力大小和方向,对支持面压力大小和方向讨论回答。这对理解压力的产生及大小和重力有关或无关很有效果。

课堂创设技巧应注意:

5.1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而选用创设技巧方式。

5.2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技巧,而且必须巧妙解决创设技巧所涉及的物理问题。

第2篇: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第一部曲:孩子,你大胆地往前走--去掉锁链,自由的舞蹈,写放胆文

初一学生就像刚走路的婴儿,父母不必教孩子走路的技巧和规矩,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迈步走路、不用人扶的勇气。教师不要给孩子设定框框,不要讲什么立意拔高,不要练什么技巧方法。要做的只是给学生设置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跟着感觉走,随心所欲自由的舞蹈。学生的心境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放开胆子去阅读、去选材、去谋篇、去展示、去交流。

放手写放胆文,写作个性化。珍惜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自己的感受原汁原味,散发着生活的芳香。这些感受也可能是片面的,但都出自于童心,这些片面也是可爱的片面,教师要给予保护,不要批评,必要时可给予指导。提倡写放胆文,要求他们我手写我口。作文就是倾诉的对象,就是知心的朋友。作文是说真话的地方。不要怕别人说自己思想肤浅而自卑。作文说真话了,假大空就没有了,伪圣化的情感、成人化的语言就没市场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少写命题作文,多写自拟作文。根据初一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多些记叙文,多编故事、多写童话、寓言。提倡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天天乐道、夜夜苦思的题材写成系列作文。简化审题步骤,降低立意要求,至于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必要时可以给予点拨,平常尽量不涉及。

第二部曲: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严格规范,训练技巧,写“规矩文

自由的舞蹈固然潇洒放松,但还不够美,不够飘逸,一招一式还要规范,只有规范,才会提升。作文要有自己的规范。初一要放,初二要收。

1、文体规范--初一上学期

当今四不像作文,像感冒病毒一样四处泛滥,成为常见病。何哉?

a、对文体的特点和要求认识模糊,不到位。

b、对生活缺乏细致的观察,感情的积累不够,只能用假大空来充数。

c、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只能敷衍了事。

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不要文体,不管文体如何创新,作文的文体特点一定要突出,要一目了然。同时讲清不同文体的要求和特点,对照范文,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记叙文:A.写人记叙文:先练习写一人,再写多人。写人一定要有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动态的人物描写一定要写清楚人物变化的过程。写人物牵涉到事件,一定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交待清楚。B写事的记叙文先练习写一事再写多事。涉及的事件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事件过程中的细节描写要具体细腻。事件有主次之分,主要事件一定要大写特写,要出彩。写与事件有关的各类人物,描写要到位。

2、技巧规范--初二下学期

记叙文:描写方法结构方式、叙述方式、写作方法等技巧都要加强规范。议论文:首先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论点、必要的论据和切实的论证过程。事实论证文字一定要简略,可与记叙文中的叙事做比较。论证过程、论证方法、文章结构都要加以规范。

三、春风化雨而无迹,踏雪寻梅而无痕--写不显技巧却深藏技巧的”自由文“

看似没有技巧而技巧无所不在,是文章的最高境界。近代作家偏爱孙犁、汪曾祺,是因为他们都达到了此种境界。名作家都难以做到,怎能要求初三的学生呢?但它应该是每个学生的要求,是每个写作者努力的方向。内容第一,技巧只是雕虫小技。但没有技巧的文章是会让人不忍卒读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有文的文章,学生还是可以写出的。

前提:1、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写作的欲望不可抑制;2、对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领悟。3、技巧烂熟于心,熟能生巧。

初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自然而然的运用技巧。初二是有意为之,初三是无意而为。其中过渡的桥梁是对写作技巧的熟练掌握。初三作文特别要注意要因人施教,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已经渐渐拉开。

高层次: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适当的文学创作,如,小小说、散文,也可以进行文体创新,同时要求他们不自觉的运用写作技巧。

中层次:是学生中的大多数,要求他们进一步规范强化写作技巧,写出文体特点鲜明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有序,语言流畅,没有语病。

第3篇: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花鸟画;写意;工笔;技巧

职业中专的学生基础较差,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新课题,在绘画方面,许多学生无素描基础、造型能力差、理解力较弱,致使教师在授课时事倍功半,达不到预定目标。为此,教师都在尽力探索使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来的教学,笔者在工笔画和写意画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职业中专学生的物点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工笔画和写意画。现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一、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在教学上,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化、数只鸟,这种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使他们塑造形象的基本功扎实,又相应地练习了笔墨的使用,促进他们积累技巧。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便可以整幅地作画了。

二、突出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画理和技巧

学虽无定法,但学毕竟有法,画画更是如此,画理和技法尤为突出。画理是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包含着反复实践、除旧变新的艰苦过程,一条画理需要理解,更需要在实践中运用。若不在实践中认识画理,是很难心领神会并运用自如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特别体现一个过程,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新的,又要让学生敢于否定旧的,日积月累,逐渐丰富学生的艺术技能。

三、明确培养目标,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的教学经验,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对技术院校也十分适用。

技术际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这就要求在教学生时要着重基本功的训练,主要训练他们的画技,因此,要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或手段,提高学生的画技,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出色的技能。所谓“熟能生巧”,要指导学生勤于动手,加强训练,只有多练,才能具有纯熟的技巧和技艺。不仅如此,我们在注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要适当地教授理论知识,不过在这方面,它同纯美术有明显的区别。纯艺术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画理、画技,训练基本功与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当广泛的爱好,掌握必要的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知识。真正的艺术人才,不仅应该具有娴熟的技艺,更要有高深的文化修养。教学上必须有的放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要让学生明白写意花鸟画的基本特征

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尽管写意画是写意境,但不体现本质的东西是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事物的特征,尽量最大程度地概括出事物的本质,这也是写意画主要的重要的要求。

(二)要在学习中知晓写意花鸟画的要素

不知其要领而为之的做法,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画画也是如此,在写意花鸟画的学习中,明白其要素相当重要。因为中国画从工笔到写意是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的,了解了写意画的要素就等于了解子写意画的发展脉络。从工整的勾填法、没骨法、兼工带写法到写意画法,是人们由对自然界的客观表现,向着对主观世界、人的情怀意向的表现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如此,写意花鸟画也同样注重笔墨、笔锋、笔迹的表现,强化笔墨在运转流动中所自然体现出来的韵致,同时,还吸收了书法的用笔,融书画为一体。在形象刻画上重提炼、重神韵意向,形成自身的特点,文人画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对写意画要素的总体概括,即“诗情画意”。

(三)要培养学生写意画的技巧

第4篇: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习题课 教学方法 注意问题 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29-02

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深化物理基础知识的通道,是联系概念、规律的纽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

习题课是习题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课型。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习题课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习题教学的基本方法,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习题课教学中,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及学生自己的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总结归纳出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眼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习题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2)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某一具体的物理问题,边分析、边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归纳法 。“讨论―归纳法”就是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典型问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暴露出各种错误思路、结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4)板演―评议法。这种方法就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板演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方法,通过板演能检查出板演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议,能提高全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采用学生板演――学生评议――教师再评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习题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1)精选习题

习题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选习题。精选的习题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①习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通过对这些题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举一反三。

②习题要难易适度。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度。太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太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③习题要具有启发性 。习题课中所选的习题要具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阐述物理概念的定义、物理规律的涵义等,防止学生死背公式等形式主义的偏向。

(2)要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很多。如:比较和鉴别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以、极限思维法、图象法、假设法、隔离法、整体法、临界条件法和矢量三角形法等。这些方法与技巧,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演练,才能逐步掌握。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习题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主要是指:

①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物理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和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②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解题中,首先要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经过概括、抽象,再根据物理规律和公式列方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二,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

第5篇: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研究之――谈课堂提问的技巧研究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与艺术 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高中物理课提问的设计与技巧 高中物理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技巧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初探 试论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作用与问题设计技巧 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浅谈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初探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 谈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 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最优化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精心预设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内容以有趣的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参与对话,从而高效率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在参考本校同行教师课堂提问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技巧

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教与学的目标,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新课程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地理解、领会和运用知识,或发现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精美的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笔者是学校听课组成员,每周学校组织听两节课,经观察发现,有的老师上课时只管自己讲,平铺直叙,不提―个问题,“满堂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听着听着就昏昏欲睡;有的课堂设问较少,设问问题往往相对简单,难的怕拔太高,简单的还较为保险,大多都是重复、模糊的提问,甚至不经过学生思考就快速的给出答案。提问难度和频率把握不住,因此大多课堂提问都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就导致如下的学生反馈:“我听得懂课上老师讲的,可是一拿到题就发蒙或者老是算不对”。由此可见,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情况不尽如意,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课堂提问的意义认识不够

课堂提问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帮助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而在现实中,教师提问类型单一,大部分问题主要集中在记忆性问题(如公式、概念、规律等),也有部分理解性问题及应用性问题,而发散性问题在提问中少之甚少,也就是说,目前课堂提问大多数停留在一些低水平的记忆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其中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答案开放、或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比较少。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任何的挖掘,课堂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缺乏技巧

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不是听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发现出来的,教师应通过问题的指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从而获得新知识。高质量的提问源于教师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巧妙提问,发挥其课堂效率的独特作用。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肤浅,不能反映学生的思维深度,学生用“是”或“不是”就可回答,相反有些问题过于深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结果只能老师自问自答或个别学生代答,失去提问的意义。 问题抛出后,缺乏耐心的等待与评价

教师问题抛出后,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做出回答,教师就重复问题,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或自问自答,根本不考虑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思考后才能做出反应。有位美国教育家说过:在每个问题提出来之后,至少等待3秒,这样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若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失去价值,学生思维更是毫无提升。

2 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教学过程是一个质疑、释疑的双边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创设适当、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汇聚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恰到好处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一个准确的恰到好处的度。如果任课教师一直延续现在这种程度较简单,重复性的或是复杂难度过高的设问,学生们或是会觉得枯燥、或是会觉得大而空,摸不着边际,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恐怕会被挫伤,甚至是不增反降。因此,课堂设问要把握住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即费一番力气能找到正确答案的原则。

2.1课堂提问所遵循的原则

2.1.1提问设计,抓住重点且准确把握难易程度

提问设计发挥作用,设问要能抓住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且在提问时任课教师要准确的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课堂提问必须寻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住重点和难点这个“主峰”,进行突破,带动全局。各位任课教师一定不能再放弃主干而抓住细枝来做文章。而难易程度上,任课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把握难度,来设问。

2.1.2提问设计,注重连贯性

提问设计发挥作用,设问还要注重与本堂课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一堂效果良好的课,必然是在各环节的设计上既能做到突出重点、层次分明,又要做到整体连贯。课堂设问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自然也是要注重连贯的。因此,在拟定提问的问题时,要事先计划好,尽量事先写在教案中,并加以严格推敲。

2.1.3提问设计,能满足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问设计要发挥作用,设问还应能照顾到班上大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能满足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某种角度来说,设问的这个原则与准确把握设问难度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要在设问时尽量避免提过于简单和过难的问题。但是,又是有所不同的。能满足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实也是要求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精选提问对象。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这么做的目的是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吸引尽量多的学生都积极进行思考,促使每个学生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2.1.4 提问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引导入门,有趣的提问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2.2 课堂提问内容的设计技巧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教师应慎重考虑每一次提问的目的和意义,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内容反复推敲、精心设问,并拟定好所提问题的顺序、提问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对策略等。尤其要认真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作为提问的切入点,即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还可在知识的疑难点上提问,或在发散的思维点上提问。

2.3 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技巧

2.3.1 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和顺序性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提出的问题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递升,体现一定的坡度和有序性。如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时,教师尤其要注意一个个小问题之间的坡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解决大问题。例如,在教学“伏安法测电阻时”一节时,笔者设计了问题串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a) (b)

图1:

问题1:利用桌上提供的器材,设计电路,测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学生能设计出如图1中所示的(a)、(b) 电路)]

问题2:已知被测电阻阻值,比较你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分析原因。

问题3:为什么采用图1(a)的学生测量值都偏小,采用图1(b)的学生测量值都偏大?重新分析原因(提示:电压表、电流表都是实际电表)

问题4:何时采用图1(a)的电路能使系统误差较小,何时采用图1(b )的电路能使系统误差较小?

问题5:你能重新设计出电路来消除系统误差吗?

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运用层层递进的推理性问题创造一种紧追不舍的气氛,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2.3.2 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问题能让学生一触即发,触类旁通。学生受到启发后能不断地生成新问题。比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时,在学生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公式后,进行如下提问.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是中国大陆最高的建筑物(多媒体展示)----上海金茂大厦,你知道它的高度吗?请设计一个实验估测楼房的高度。

生1:太阳出的时候量出影子的长度,利用几何方法计算。

师2:很好,利用的是数学方法,有用物理方法的吗?

生2:根据气体压强与高度一一对应的关系,利用气压计改成高度计。

师:把气压计改成高度计,非常有创意,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3:利用今天学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 只需测出时间,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就可以了。

师:你用什么方法测时间呢?

生:两位同学约定在同一时间,一位同学在楼顶放球,另一位同学在楼下开始计时,球落地结束时计时,球落地的时间为t2-t1 .

师:同学们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后一位同学利用了今天学习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个方案虽小,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一种物理思想:那就是物理量之间可以通过实验来相互转化。例如:楼房高度难测量,可以通过测时间来转化(板书)。反过来,如果时间难测,可以通过测什么来转化?

生:位移

师:(板书)课前的小实验测定反应时间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把小游戏的书签换成尺子,如果参与游戏的同学抓住了尺子,请问尺子下落的时间跟人的反应时间有什么关系?

生:相等。

师:因此测定反应时间只需测出谁的时间就可以?

生:尺子的下落时间。

师:但尺子下落很快,不方便测,怎么办?

生:先读出位移,通过计算得出对应的时间。

上述实例中,教师所提问题有很好的启发诱导性,能拓展学生思路,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4 提问时机的切入技巧

教师应该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提问,因为合适时机的提问往往可以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提问时机要抓住三点:(1)学生的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如引入新课时提问。(2)学生的目标不明确、思维受阻的时候。如突破难点时提问。(3)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实践表明,在适当的时机恰当的提问,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疏通和理顺学生思维障碍,引导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另外提出问题后,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课堂留白,才会有更好的课堂反应,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

2.5提问对象的选择技巧

提出问题必须由学生来回答,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才有价值或能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才符合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这也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是:(1)记忆性问题选择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如引入新课前复习旧知识时,用到某个公式时,用到某个规律时。(2)理解、巩固知识的问题选择中等生回答。如怎样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中等生可能很快回答出来,而对于一个差生来说可能很难回答。(3)起点高、灵活性强的应用性问题选择中上等的学生回答。例如:在电学实验中,为什么在伏安法测小电珠电阻实验中,电压不同,所测的电阻也不同?这类问题灵活性强,只有中等偏上的学生能领悟。(4)开放性和创造性问题选择优等生回答。开放性和创造性问题,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纵横联系,并对某些知识提出新的看法,一般难以做到。例如学习了电学中的串联与并联电路,让同学们设计一个“一灯多处控制电路(楼梯中的电灯可以在楼上与楼下控制)”再如:从电学的角度分析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等等。

2.6 对学生回答结果的处理技巧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为什么这个是对的?”“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能否给大家证明一下?”如果学生的回答是错的,教师应巧妙处理,可进行正确引导,解释说明,加以提示,以促进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再认识与反思;另一方面,还要肯定学生的答案在哪种情况下是合理的,能欣赏和尊重学生,最后给学生思考和体验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教师与学生交流结束后,应对学生进行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

总之,提问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师生互动的起点,课堂提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定的技巧,设计出精美的提问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精美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愿教师们能问出“学问”,问出“精彩”,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时刻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断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立,宋乃庆 .名师最能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潘漫漫,赵保钢,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提问应重视的若干问题探讨[J] 物理教学探讨,2009,(2):8

[3]陈建华.课堂提问导答策略探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2,(4):49

第6篇: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一、迁移写法,模仿妙招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大部分是一些经典文章,是可供中学生摹仿作文的绝好例文。但是中学生对语文课文中的写作套路与技巧只限于中学语文教师讲解时的记忆。之所以中学生在独立写作时不会灵活运用,那是因为对语文写作技巧的理解不够深刻。不经过大量的实践,中学生是无法将书面理论性的知识内化为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中学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应该将课文中的比较好的写作素材进行归纳与总结,并指点迷津,让中学生学会将这些写作技巧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例如,笔者在教学高建群的大散文《西地平线上》这篇课文时,就注重引导中学生逐渐学会领悟文章里的意境开阔、善于想象联想等各种写作技巧。首先,让班上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抛出笔者精心设计的问题:文章三次都表现出落日的“雄伟壮观”,读起来却没有反复累赘的感觉,为什么呢?让班上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寻找此文作者写作的技巧。学生们通过认真研究文本后发现:一是三次落日的地点和背景各不相同,每次落日的着重突出的特点也不一样。第一次强调的是落日柔美、安静,第二次突出的是落日从没有朝气到雄伟壮观,第三次则是抓住了热烈灿烂的特征。二是作家在文本中流淌出来的感情也不同。第一次落日作者流露的是对落日的不舍和流连。第二次作家的情感有了变化,赞颂生命在临死之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第三次作者被落日震惊了,作家觉得自己很卑微平庸,赞扬了华夏儿女的执着、坚定的气概。描写落日时,作家选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很多不为人所知的细节;正面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技法,使难以描述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画展现在眼前,使读者身临其境。此时,笔者就顺势让班上学生归纳出描写景物的常用技巧:描写景物要运用各种技法来表现景物的细节;描写景物的色彩和形态;描写景物时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想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才能使读者有同感。

在领悟到文章作者写景状物的技巧之后,笔者就进一步引导中学生学会写作方法的迁移。让中学生把从文本中学到的技巧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穿过薄薄的雾气,大地上的一切被光芒温柔地抚摸着,像个刚睡醒的婴儿,一开始是弧形,后来慢慢变成半圆,浅黄色逐渐加深,森林的黑影渐渐褪去,大地亮了起来。”“忽然,东方闪现出一线微光,这些光充满希望,充满蓬勃的生命力。它冲破重重阻力,从地平线的下面跳出来了。光线顿时洋洋洒洒地多了出来,太阳探出了一点头,好像顽皮的小孩露出的额头。大海上波光粼粼,折射出金色的光泽,混沌的雾慢慢散去,浪花的声音有了金色光芒的照耀也显得格外温柔。”

二、读写结合,系统训练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相同体裁的写作教学指导分散在各册教本中,写作技巧、写作基础知识好像缺少了必要的连贯性以及全面指导性,因此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就很难把握到一个准确的度,再课堂上教学起来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比如,指导议论文写作时,必修一中的写作要求是“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必修二里写作要求是鉴赏文的写作;“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是必修三的写作要求;可必修四又有“让说理更令人信服”。中学语文教师怎样在同一本课本中进行议论文写作指导时对中学生进行一个有层次和系统的训练呢?笔者在平时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就进行了一些尝试。

例如在《劝学》中就有巧妙的比喻论证的技法,笔者在此文的教学过程中,就让中学生以“善听有益”为观点,灵活运用这种比喻论证的写作技巧写一个段落。可是中学生在写段落时出现了比喻恰当却没有进行对应的分析的症状。笔者就让中学生紧密联系刚学过的《师说》这篇课文,引导并指点他们学会分析、学会领悟、学会应用,努力尝试着运用例子进行比较,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这些都是笔者在讲述例子之后,然后比较讲述的例子,寻找例子之间的异同,才能让读者理解举的例子的深刻涵义,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强调自己所要表明的观点。经过笔者的这么深入浅出、由浅入深的举例分析,这些学生很快就能领悟在比喻论证时还可以运用比较分析的这一写作技巧。

之后,笔者还在课堂上告诉班上学生,这种段落还可以运用举例子后进行假设的技巧。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再让中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最后训练整篇议论文的写作,论点一定要显明,结构一定要完整,论证方法一定要多样。这样的较为系统的训练会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只不过是例子”。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阅读文本不但是要积累丰富的语言,了解写作的技巧,还要让学生把掌握到写作的技巧和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时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我们教师应该将阅读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用教材中的经典文、时文的写作技巧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学生再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出发去欣赏教材中的文本。

第7篇: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知识要点:

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2、“题好一半文”。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

考试说明:

近几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那么,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的清新面孔呢?

1、巧用修辞

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

(1)比喻《我渴望老师的“阳光”》(四川成都)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江苏南通)、《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山西长治),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辽宁大连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安徽合肥),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

(3)层递《好读书oo读好书o读书好》(浙江温州)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

(4)比拟《小树又快活了》(江苏盐城)《读水千遍真有趣》(陕西西安)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5)对偶《朋友最真,友情最贵》(吉林长春)、《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浙江温州)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

(6)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浙江温州)“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7)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安徽庐江)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8)设问《错?对!》(江苏南京)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9)反问《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河北唐山)反问中饱含着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

(10)顶真《读书乐乐读书》(浙江温州)《活读书书读活》(同上)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11)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河北石家庄)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12)仿拟《我是服务的小行家》(湖北武汉)《读书就是爱自己》(江苏徐州)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明主题。

(13)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浙江温州)、《风物长宜放眼量》(内蒙古呼和浩特)前者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后者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题目,能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4)反复《“我”为我服务》(湖北武汉)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

(15)通感《绿色可听》(青海西宁)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听”出了窗外绿色世界的欣欣向荣,视觉独特,别出心裁。

2、善于引用

(1)引用诗词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o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小标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作标题,还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因此,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2)引用歌词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晴天o阴天o雨天》讲述的是自己一天的几次误会。

3、借用符号

(1)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如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叹号为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

(2)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10-1=……”为题,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4、其他形式

(1)转换角度有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或是从侧面来拟题。如《下周我不回家》这个题目就很有吸引力,写的是作者和爸爸消除误会之后,决心少回家,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回报父母的故事;《第四号戒令》从侧面来写老师对学生的过分约束,读时令人忍俊不禁,读后发人深思。

(2)故设悬念文章的题目最忌“千人一面”。在标题里设置悬念,把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含蓄地展现出来,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同时,一个富有悬念的题目,也会让你觉得有话可说。如《女生传来的纸条》这个题目就很典型:这位女生为什么要给男生写纸条呢?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话呢?结局又会如何?读者一看题目,便有了这么多要弄明白的问题,自然会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又如新闻标题《当列车驶来》也属于这一类。

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不过,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一种方法,一定要“不窘于题而又不失其题”,要像孔子说的那样,“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同学们若能认真注意到这些方面,必将得到意外的收获。

[1-1]一位小学老师要学生在方格本上写一个“a”字,要求把这个字写满。结果有一个孩子写了一个大大的“a”字。这个字几乎占满了全篇。老师很生气,严厉地批评了他偷懒、胡闹。

根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把看法浓缩成论点型标题。

导思:这是一道拟题训练题。角度很多。

1、你可以就事论事,如:有的同学说:“从小偷懒胡闹,大了怎么得了?”有的同学批评老师布置作业交代不清,标题拟为:“说话要力求准确,无歧义”。有的批评老师教育方法不对,过于严厉,拟题为“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还有的说老师布置作业太烦琐,拟题为“干嘛非写满全篇?”这些标题都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但都只作了表面文章,十分浅俗,很难给人以启迪。

2、你也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挖掘它的深意。如:有些同学经过深入分析思考拟定了以下标题,如“拒绝框框!”“敢于破‘矩’,标新立异”“冲破束缚,锐意创新”“鼓励创造,发展个性”“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该废止了”“规矩--扼杀个性的枷锁”“开启智慧的大门”“谁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是培养人才还是庸才”“不要扼杀个性的萌芽”“这个‘懒’偷的好”“标新立异‘好’”“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等,都有一定的深度和新意,确能给人一定的启迪。

相信你能拟出有一定深度、一定新意的论点型标题来。

[1-2]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这是,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过来,年轻学生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新生于是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年轻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各自走去。几天之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请根据上述材料,拟一个论点型标题。

导思:这道拟题训练题的角度也颇多。

1、如果就事论事,做表面文章,则拟题为:“助人为乐”“平易近人,以身作则”“一诺千金,负责到底”“谦逊为人,长者风度”。

2、如果稍稍挖掘一下,则可拟题为:“开学第一课”“北大第一课”“人间自有真情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

3、如果再深一层,则可拟题为:“己所欲,施于人”“不以善小而不为”“可敬的赤子之心”“质朴无华见纯真”“自然心--最高的境界”“金子般的平常心”“难能可贵的平常心”“呼唤平等与博爱”“超凡脱俗境界高”。这些标题赞颂季先生平凡中的伟大是真正的伟大。

4、还可以从赞扬或批评学子的角度立意:“人的尊严与平等”“留住诚信”“没有大人物与小人物之分”“人与人只须平视”“不必仰视,不可俯视”“不必‘惊讶’”,这些都有相当的新意,这类标题能给人以新鲜、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第8篇: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技巧

引言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科,不仅学习难度大,理论知识最终还要被运用到实践中。初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新学科,是学习物理的起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关键的指引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物理教学方法和技巧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好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容易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物理情境,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1]。例如,在教学电流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电流形象地比喻成河流,将导体比喻成河道,河道越宽,河流的水流量就越大,也就是说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流量就越大(前提是导体的电阻率不变)。这样结合生活的形象比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在“光的衍射”的实验中,做完模拟的衍射实验,我们可以把实验范围扩大,在教室里借助手电筒、教室的设备和墙壁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和过程看得更清楚,墙壁上显示的波纹更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课堂提问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认为,课堂有两种优化提问的方式,一是教师适时提问,二是学生之间互相提问。

2.1教师适时提问,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课程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提问,巩固知识点,明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保证课程顺利进行[2]。例如,在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内容回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基础概念开始提问,然后将问题一步一步扩展开来,并且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这样,教师就可以明确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利于下一步教学。

2.2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例如,教师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教师给大家讲课,讲课的学生可以向下面的同学提问,下面的同学也可以对上面的同学提问,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查漏补缺,作为旁观者的教师更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同学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另外,这种生生之间的互动,气氛更加轻松自如,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层次性习题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可以通过习题训练对基本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什么样的习题才能达到更好的辅助学生学习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对学生进行层次性的习题训练。也就是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学生回答正确简单的问题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后面的难题中又体会到挑战的刺激,这样在求知和探索中体验到快乐和挑战,不仅全面地巩固了学习的知识,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习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纠正错误,并适当地作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特别要对一些解题思路清晰、有条理,答案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掌握好的答题方法。

4.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必要途径,是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3]。

如何利用物理实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中。教师的演示实验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知识中的难点,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际要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真正起到辅助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作用。例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中,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很难区分的,其工作原理的区别也难以理解。学生通过自己亲手连接电路,就会明显地发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很容易理解两者的工作原理。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结语

物理教学虽然涉及概念、计算和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它不同于数学、语文和英语,它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运用好的教学技巧才能帮助学生快速明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亿.创设探究情境 开启探究意识——浅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J]. 技术物理教学, 2013(1):71-73.

第9篇: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表达技巧 修辞方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篇章结构

长期以来,诗歌鉴赏题都是令广大考生极为头痛的,究其原因,就是不明白诗歌在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技巧,也就是诗歌鉴赏中所提到的“表达技巧”。2013年新课标《考试说明》规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在全国卷各省市的考题中,均涉及到对“表达技巧”的考察。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第8题通过对比,说明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第9题通过用典(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中,两个题均考查到了“表达技巧”(对比、用典),可见,在诗歌鉴赏时,能够熟练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解读诗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

表达技巧一般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修辞方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表现手法,四是篇章结构。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难点。要求考生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下面,仅就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这一历年高考诗歌赏析中难点和热点来略加探讨!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使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说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露似珍珠月似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2、比拟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黑体的四个词通过比拟把春雪描绘的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3、夸张 强调和突出该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 ) “三千丈”的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4、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增强诗词的音乐美、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局,句句皆对仗,对的浑圆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木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痛苦。

5、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是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6、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秦时明月汉时关”“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汉乐府《木兰诗》)

7、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袭用。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或得体,或含蓄,或别致。例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指代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二显耀自己的地位。

8、对比 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饿殍处处,对比极为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

9、反问 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抒发强烈的感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0、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最后四句以排比的形式铺排渲染,描绘出鱼儿倏忽往来,活泼嬉戏的动态,衬托出采莲少女的活泼可爱及愉快心情。

11、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地。这第一联,开门见,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12、顶真 也称顶针,联珠,蝉联。 就是邻近的句子首尾相接,用前句末尾一词作下一句的第一个词,上递下接,使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方法,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在实际操作中,以上技巧并不是生硬的划分开的,而是综合性的运用在一起的。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当有意识的灌输给学生一种整体的概念!只有在充分掌握各种技巧的基础上,才能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表现的具体内容及诗词中传达的思想感情、人生观,更好地理解诗词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习俗、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并真正的领悟诗歌的真谛!

参考书目:

董绍克,《汉语知识词典》,1996年,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王国维,《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