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产养殖业专业前景范文

水产养殖业专业前景精选(九篇)

水产养殖业专业前景

第1篇:水产养殖业专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1 前言

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水产养殖种类的增多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变革,推动着经济的逐渐提升。养殖技术是水产养殖业所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对水产养殖业的数量与品质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需对水产养殖技术大力推广,使得更加多较为先进的技术能够运用到水产养殖环节中去。

2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推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们国家较为广阔的农村区域,只需具备相应的水域环境,大多数均会将水产养殖当作谋生的手段,水产养殖对农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最近几年时间内,在种植地区逐渐拓展水产养殖业,例如:在稻田里面,以农作物为主导,并且还是能够实施蔬菜的种植与鱼蟹的养殖。此稻田种养新技术全面运用边际收益,以制造出无公害的蔬菜、稻谷以及水产品等,为农民创造了更加多的经济收益。

转变了传统形式的资源开采。目前,大部分国家依然依托海洋来达到其水产品产值的提升,其是造成海洋渔业资源遭受侵犯最为重要的因素。在我们国家同样如此,即使最近几年内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已初步形成了相应的规模,然而目前我们国家的水产品加工69%左右依然源自于海洋资源,水产养殖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全面推广水产养殖的技术,可以从根本层面转变传统形式的水产资源开采,有助于对于自然环境与海洋生态的维护等。

3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

从当前我们国家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而言,其主要特征便是有着相对较大的养殖规模,然而养殖模式却比较粗放,大都在自然生态环境下进行养殖。从水产养殖业的属性层面而言,其是一种适合拓展中高端农业的行业,具备非常长的产业链,可以在产业链的下游企业中全面融合,促进整个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共同进步。以此为基础,在2020年初步达到农业现代化以前,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需要以“产业链创建”与“技术推广”为中心同时向前推进。合理的产业链创建可以增强市场的需求,加强水产养殖者的动力。然而此时需提供对应的技术引导,特别是推动养殖人员改变养殖方法,运用人工又或是半人工调控背景下的工业化养殖方式,才可以更加好的推动水产养殖业向着产业化与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拓展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为达到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需要《农业技术推广法》为基础,制定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具体路径,全面意识到目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体所出现的不足,改善推广方式。

4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4.1 养殖户科技理念较差

传统形式的水产养殖业,是以养殖人员自身的经验与最为基本的水产技术为基础所形成的,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水产养殖业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因为我们国家进行水产养殖的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均相对较低,思想较为保守,所以在具体养殖环节对于并不关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一些缺少合理养殖观念的水产养殖人员,在养殖环节发生了非常多的问题,其大都将问题归因于自身的运气不佳,而无法由科学的层面去探索问题形成的具体缘由。若在水产养殖环节所发生的问题无法获得妥善的处理,便会造成水产养殖领域的恶性循环,造成水产养殖技术无法较好的推广与运用。

4.2 B殖户营销经验欠缺

水产品的出售同样是水产养殖人员所重点关注的内容,水产养殖人员营销经验的欠缺同样是影响水产养殖技术是否能够较好推广的重要因素。水产养殖人员之所进行水产品的养殖水产品便是为了能够将其出售出去以获得经济收益,增强家庭的生活水平。然而大部分的养殖人员均缺乏相应的营销经验,依然运用最为原始的营销方式,无法吸引更加多的顾客。

4.3 水产养殖者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缺乏

当前,我们国家的水产养殖户的专业理论水平依然有着非常广阔的上升空间,其大都遵循自己所所具备的经验去进行水产品的养殖,并不具备专业性的技术基础,极易导致经济收入的随机性,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无法挖掘问题的根源,并且水产养殖技术与本身习性之间的差距,专业理论的缺,导致了我们国家水产养殖技术无法较好的推广。针对水产品养殖技术,部分青年群体或许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依托最新的科学技术来提升自己的经济收入,其它的水产养殖户在察觉以后便会效仿,然而并未经过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其便会向其他的养殖户学习,若照抄别人的养殖形式,或许会因为各式各样的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专业养殖技术的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4 缺少正确的示范和销售渠道

养殖示范基地的建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水产养殖人员看到更加多的利益,以鼓励其对于全新养殖技术的不断学习,然而我们国家的养殖示范基础数量比较少,所发挥的作用非常之低。此外,销售渠道的缺乏无法确保养殖技术的深入推广。水产养殖人员实施水产养殖最终的目标便是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如果销售过程中发生任何问题便极易造成水产品养殖的失败。

5 完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对策

5.1 增强养殖户的科技理念

伴随人们对于水产品的品质需求日益提升,凭借传统形式的水产养殖技术已没有办法达到人民群众对于水产品的要求。所以,当地的水产管理机构需要完成好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增强水产品养殖人员的科技理念。其能够在所限定的时间内邀请部分水产养殖界的专业人士,组织公益性的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活动,向那些从事水产品养殖的人员传授较为实用的养殖技术与最新的养殖观念,有利于水产养殖人员树立起较为科学的养殖理念。在针对养殖人员实施培训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应的事前动员工作,确保地区内的全部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均可以加入到技术培训环节,所培训的内容需要满足当地水产养殖的现实状况,尽可能的为养殖人员提供相应的帮助,防止远离现实的培育内容,进而经过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育,使得养殖人员能够获得更加多的经济收入。

5.2 加强水产养殖户营销战略

第一,从水产养殖户层面而言,不但需要充分掌握附近城市水产品的市场情况,同时还需要了解部分大中城市的市场情况,需要把握机遇快速的占领当地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以提升其在市场中所占据的比重。

第二,需要增强水产品的品质,主张健康的水产养殖。针对虾、鱼等其它的水产品需要处置好药物残留的问题,贝壳类的水产品需要处置好体内的有毒物质等等,达到顾客对品质的需求。唯有品质安全增强了,才可以培养起相应的客户人群,增强其销售量,创建属于自身的品牌。除此之外,产品的包装同样是极为重要的过程,一个美观的产品包装有助于吸引顾客的眼球,推动其进行消费。

第三,充分运用网络对产品进行宣传。进行网上销售,完全展示水产品的品质、营养以及保健等其它作用,增强了顾客的认知,销售成本费用同样有所减少。

5.3 增大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育力度

阻碍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最为重要的因素便是水产品养殖人员对于养殖技术并不具备充分的把握,为了转变当前的情况,便需对于水产品养殖人员实施相关理论的培育。其同样需要受所有政府相关机关的帮扶,在农业全新的经济增长点里面融入水产养殖业。在水产养殖技术培育的具体环节里面,需要由以下几个层面落实。采取派出去形式实施培育。素质差是当前大部分技术推广人员自身所出现的问题,唯有运用派出去的形式才可以逐渐增强其推广技术和技术的不断变更。此时,同样需要融合请回来的形式,逐渐将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引入进来,逐渐壮大推广组织,增强推广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针对水产养殖技术所进行的推广需要和科研部门、高效等实施沟通、合作,并且还需要与知名度较高的养殖 公司实施大量的交流,逐渐增强养殖技术。

5.4 拓宽销售渠道

我们国家目前所具有的销售渠道无法使得水产养殖人员能够接受全新的养殖技术,若由根源层面为水产养殖者处理好销售渠道的问题那么技术推广的问题便能够获得解决。我们国家需要对目前的销售状况实施充分的调研,掌握目前所具有主要销售渠道,对其不断拓展。在水产品难以销售难的背景之下能够实施集中性的销售,促进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不但确保了我们国家水产养殖业的平稳发展,同时还给我们国家的水产养殖者吃了颗定心丸。具备了最为基础的水产养殖销售保障,最新的水产养殖技术才能够获得合理的推广。

5.5 关注市场走向

在进行水产品养殖之时还需要高度关注市场的走向,逐渐的调整对于水产养殖人员所传授的养殖技术。最为主要的便是需要把握好“两性”:养殖业的预见性;在条件允许的背景下针对水产品市场的发展实施预估,针对养殖环节可能发横的问题实施预估,针对养殖人员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实施预估。通过相应的实践已经获得了部分较好的成绩。在最近几年时间内,伴随我们国家GDP的逐渐提升,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地区按照本身的农业发展具体情况,都在推广自身的特、名以及优农产品,不难得知,其病害同样在不断发展,影响了水产品的后期发展。当前,在我们国家的合作社之中已经创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病害防范体制,在经过检验之后可以确保水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同样为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奠定了相应的参考。

6 结语

伴随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水产养殖技术同样获得了大量的发展。普通水产养殖地区的自然环境均非常只好,水产养殖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养殖者本身同样具备极为丰富的经验,然而传统经验依然有着非常多的,将传统经验与最新的水产养殖技术相互融合,水产养殖便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收益,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推动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覃志乾,等.浅议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困难及应对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5(35):16.

[2]何晓枫,等.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4(23)95.

[3]李文文,姜胜辉,等.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业.2014(09):183

[4]闵宽洪. 技术推广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J]. 中国渔业经济, 2000(4):25-26.

[5]廖国璋. 发展世界各国水产养殖科研与技术推广的若干问题[J]. 国外水产, 1993(1):6-10.

[6]刘莉华.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7(1):123-124.

[7]唐建明.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20):68-68.

[8]李瑞展. \谈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J]. 中国林业产业, 2016(3).

第2篇:水产养殖业专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水产养殖学;建设;发展

“水产养殖学”是湖州师范学院于2012年新开设的专业,作为农业专业的一部分深受传统“轻农、歧农”思想观念的束缚,在该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水产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多数学生认为读此专业低人一等;其次,考生和家长对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就业状况过度担忧,由于对该专业的就业状况不清楚,导致片面地认为水产类专业不好就业,工作环境差和劳动报酬低等,因此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报考本专业。近两年来,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生源第一志愿填报录取入校的较少,许多是调整志愿无奈进来读的,这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家长对水产养殖专业也不认同,担心孩子读完大学仍旧无法“跳出农门”。这些可能会造成部分同学有转专业,甚至退学的念头。

然而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大农业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水产养殖业是节粮节地型产业,它既不与粮食争耕地,又不与畜牧争草原,可缓解粮食生产的压力。水产品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营养的优质食物,被誉为“健康食品”[1]。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规模世界第一,201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907.68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4288.36万吨,均占到世界产量的70%以上[2],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认为中国对世界的两个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水产养殖”。另外,湖州师范学院背靠南太湖,历来是水产养殖业发达的鱼米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地理位置,水生生物学与水环境学科是我校重中之重的建设学科,拥有水生生物学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淡水养殖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水产养殖学专业是我校要重点打造的品牌专业,也是申报硕士点,建设湖州大学的重要支撑之一,拥有较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和师资队伍,这些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我校新办水产养殖学专业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我校水生生物学的优质办学条件和学科优势,通过加强水产养殖学的专业宣传,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创立具有特色的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富有创新能力的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创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措施如下:

1 提高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生源质量

优秀生源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招生宣传,吸引优秀学生从事水产养殖学专业。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建设湖州师范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网站,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对本专业进行全面详细介绍。通过招生宣传,使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本专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全面了解,包括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内涵、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等。同时依托本专业的养殖基地和养殖实验室,普及水生生物学知识,宣传渔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水产行业的兴趣;其二,挖掘专业发展的优秀人物及其成功事例,组织编撰宣传材料,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水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熟悉本专业、进而热爱本专业。除了会议上、课堂上宣讲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创立“名家论坛”,请本专业相关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到校讲学,介绍他们创业的经验,同时组织学生到水产养殖及饲料和食品的龙头企业、相关科研事业单位等参观学习,使学生真正看到水产业的希望,增强学生立志投身水产养殖业的信心。

3 创立具有特色的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水产养殖企事业单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来之能用,能够立即担当起技术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逐渐转化到生产中,做出其他非专业学生难以做到的创新性贡献。这就要求在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导师制,强化实践教学[3-5],充分利用校内外科研、实训平台指导培养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1 实行导师制。让学生一进大学就由本专业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全方位引导和关心学生的成长。从大一第二学期起,指导教师要为学生设立科研创新专项,引导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和科研技能;进入大二以后,要组织学生申报各类课题,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指导学生、申请专利、服务地方等;进入大三以后,指导学生确定就业和考研方向;进入大四以后,指导学生生产实践、毕业论文、考研或就业等。让导师成为学生四年本科生活的“守护神”,从而增强师生感情,巩固专业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3.2 充分利用水产养殖学专业依托的“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校内外的实践实训基地等有利条件,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培养专业兴趣。

3.3 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从课程体系设置到学时安排,都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往往不够重视。然而水产养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6]。

3.4 利用生物科学学科优势,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强调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原则,夯实学科基础,发挥本专业依托生命科学学院所具备的生物科学学科优势,加强通识性课程的开设力度。

3.5 严格教风,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教书育人,坚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因材施教,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普及高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强化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实践中的基本功训练。建立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水产业精英人士或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以政策规定和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发动现有教师积极申报、参与各级别课题项目,发表教学及学术论文,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实验指导书,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下转第20页)

(上接第57页)5 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创业

良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吸引优质生源和稳定学生专业思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方设法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引导学生考研继续深造。近年来,本专业所在的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考研人数和上线率均在我校首屈一指,这对本专业学生的考研有示范带动作用;另外借助生物学科的优势,拓宽学生考研视野,即本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以报考水产养殖相关专业,也可以报考生物学、医药学等相关专业。其二,充分利用师范院校注重师范技能培训的特点,鼓励学生加强基本技能培训。如参加普通话、化学分析工、教师证、会计证等的考证培训,为从事相关教育或其他工作奠定基础。其三,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以水产业界成功人士的经历,引导学生去基层,去渔区,去生物技术类企业创业,在创业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总之,在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应充分利用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科优势,创立具有水产养殖学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以确保新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康森.中国水产养殖与水产饲料工业的成就与展望[J].科学养鱼,2010(11):1-2.

[2]农业部渔业局.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3.

[3]石耀华,顾志峰,王永强,等.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8):77-79.

[4]郑礼平.论科研导师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156-157.

第3篇:水产养殖业专业前景范文

(1.承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承德 067000;

2.承德市水产工作站,河北 承德 067000;3. 北京市水产研究所,北京 100075)

为摸清冷水鱼资源情况以便对冷水鱼今后发展进行初步规划,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承德冷水鱼和稻蟹生态养殖技术综合试验推广站对全市冷水鱼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承德市的冷水资源对于发展冷水鱼养殖发展潜力很大。

1承德市冷水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承德地处燕山山脉,位于滦河、潮白蓟运河和辽河三大水系上游,属河北省的东北部,全年平均气温8.9 ℃,年均降水量400~800 mm,各类水域总面积9 533 hm2,宜渔面积6 333 hm2,全市常年水温在2~20 ℃的较好冷水泉有33处,重点分布在丰宁、滦平、围场、平泉、承德县等地,其中丰宁县有9处、围场县有7处、兴隆县5处、平泉县有4处、承德县有3处、滦平县有3处、隆化县有2处,这些丰富的冷水资源,为承德的冷水鱼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此外,承德市还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7座、小型水库93座,水库养殖水面占73%,池塘水面仅占27%;其中有30余座水库表面水温最高24 ℃,底排水在20 ℃以下,均适合冷水鱼养殖,据统计目前仅有23座大中小型水库利用了水库资源养鱼,养殖种类主要是鲢、鳙、草、鲤、鲫鱼,底排水多用于灌溉发电,只有滦平利用底排水养殖了冷水鱼。由于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等原因,增加温水性鱼类养殖面积难度较大,而相对于冷水鱼养殖比较灵活,不需要大面积,只要水流量充足,就可以修建鱼池,发展前景广阔。

从全市渔业资源调查分析看,冷水资源主要类型有山泉水、地下冷泉水、水库底排水,可利用资源达到14.5 m3/s,已利用资源1.3 m3/s,养殖品种主要有虹鳟、金鳟、鲟鱼,另还有少量的大鲵、硬头鳟、哲罗鱼、西红点鲑、江鳕等冷水鱼类,此外还有增殖放流种类细鳞鱼和池沼公鱼。养殖方式主要是设施化养殖和一般性常流水养殖。

2冷水鱼养殖业规模初成,效益初步显现

承德市冷水鱼养殖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到“十五”期间,加快了发展速度。到目前为止,冷水鱼养殖面积已达74 350 m2,产量491 t,养殖品种由原来的只有虹鳟鱼、金鳟鱼发展到现在的虹鳟鱼、金鳟鱼、大鲵、鲟鱼等十来个品种。全市养殖企业或专业户发展到23个,设施化养殖规模已达到2.1万m2,涌现了天河龙养殖有限公司、君发渔牧业有限公司、平泉柳溪冷水鱼养殖基地、滦平虹鳟鱼孵化和苗种繁育基地等冷水性鱼类养殖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个体户联户经营、从亲鱼培育到商品鱼养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

3发展冷水鱼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

从广义来讲,冷水性鱼类是指人们按照鱼类生活的环境,特别是生活水温不超过20 ℃左右生活的鱼类,多为吃食性名贵鱼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特别是鲑鳟鱼的鱼卵营养丰富,已逐渐成为消费人群的高级营养品,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推动了冷水鱼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冷水性鱼类适应高密度流水养殖,可以在有限的水体中养殖大量的食用鱼,可以灵活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流水养殖溶氧高、养殖密度大,可达到20~30尾/m2,单产可达到75~90 t/hm2,比普通的池塘养殖高出几十倍,是其他鱼类无法比拟的。特别是承德地处山区,有丰富的冷泉水和流水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发展高密度冷水养鱼,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提高(据统计,承德市目前鲑鳟鱼单位面积产量仅为4.5 kg/m2,开发潜力非常巨大),对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4 存在问题

4.1苗种生产体系没建立,科技攻关任重道远

承德市还没有规模性的冷水鱼原良种场,养殖生产所需要的苗种主要靠外部引进,自身育种能力不能满足冷水鱼养殖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承德市在人工繁育、养殖模式、病害防治、饲料营养、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攻关能力还很弱,成套的繁育养殖先进技术还有待总结推广。

4.2资源利用率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承德市冷水资源利用率不到30%,年产量仅400多吨。冷水鱼养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较小,布局不合理。尽管冷水鱼产业对旅游、餐饮等有了一定的带动,但产业化水平仍较低,产业链条也较短,产品的加工能力还很弱,国际国内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4.3规模小、不规范

目前承德市冷水鱼养殖建池标准低,建设布局缺乏科学规划,且专业从事冷水鱼养殖的公司和繁育基地较少,养殖者多数为山区个体经营的专业户渔场,规模小、设备简陋、管理粗放。承德市冷水性渔业资源还处于小规模、浅层次、低水平开发状态。

4.4宣传力度较弱,消费市场有待拓展

冷水鱼是欧美国家的传统食品。以鲑鳟鱼为代表的冷水鱼适宜生鱼片、烧烤、熏制等吃法。由于消费习惯和消费宣传不到位,承德市生产的冷水鱼主要在产地通过农家乐消费,还没有完全走进百姓餐桌,消费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4.5政策支持不够,发展资金不足

目前,承德市水产养殖业投资渠道单一,主要是来自民间和社会团体,缺少国家投资,资金主要用于苗种采购、池塘改造,冷水鱼养殖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新技术、新品种开发、推广的投入明显不足,养殖生产水平不能提高,尤其是冷水鱼加工业、休闲渔业方面的投入至今仍是空白,省、市财政每年投入水产发展的资金较少,更没有支持冷水鱼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5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产业发展

5.1明确发展思路,建立优质良种场

承德市冷水资源充沛,水质符合NY505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冷水长年水温不超过24 ℃,适合优良品种的培育和苗种繁育。因此,借助淡水养殖产业体系这条主线建立优质良种场,引进高品质的养殖品种进行苗种繁育,可供本市养殖户养殖外,还可向其他临近省市提供苗种,从而改变苗种外购的局面,降低成本,促进冷水鱼养殖发展。

5.2整合和优化技术优势力量

借助淡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是由全省农科教三方共同组成的技术群体,大幅度提高渔业生产科技含量。建立冷水鱼高标准养殖示范区,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中,树立典型,起到带头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全市的冷水鱼养殖业发展;同时以龙头企业和科技型龙头企业为载体,以中青年专家及学术、技术带头人为研究骨干,建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国际国内需求为导向,推进冷水鱼养殖、加工,销售及相关产业的稳定发展;以无公害标准化养殖为目标,严格控制冷水鱼养殖环境质量及投入品,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3把项目建设作为做强冷水渔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冷水鱼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招商引资,培育产业,壮大龙头,提升承德市渔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5.4开发冷水休闲渔业,打造新亮点

虹鳟鱼养殖密度大,吃食比较凶猛,适合垂钓。而承德市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又是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可以结合旅游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渔业,深挖鱼文化,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景点,突出地方餐饮文化特色,吸引广大游客,提升承德市冷水鱼产业发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以养殖、加工、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冷水鱼产业链。

5.5开拓多种市场运营方式,增加效益

第4篇:水产养殖业专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 无量山乌骨鸡;价值;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云南景东

中图分类号 S831;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08-02

云南省景东县无量山乌骨鸡肉质优良,味美鲜香,营养丰富,生态健康,是当地人办宴席待客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1]。无量山乌骨鸡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觅食性好等特征。同时由于其绿色、生态,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非常好。结合景东县发展实际情况,根据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对“十二五”期间景东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1 景东县无量山乌骨鸡的价值

1.1 经济开发价值和保护价值

无量山乌骨鸡是景东县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过程中经过长期选择、培育成的优良地方品种,2009年专家鉴定认为该县无量山乌骨鸡是一个地方优良鸡资源,具有科研、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价值和较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并将其列入国家畜禽资源库名录。

1.2 营养价值

无量山乌骨鸡生长在景东县境内的无量山和哀牢山,山上的天然环境和泉水富含各种矿物质,而无量山乌骨鸡通过食用各种野生的中草药叶片、粗粮和虫子,吸取了自然界的精华,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功效。研究表明,无量山乌骨鸡含有10多种氨基酸,其蛋白质、VB■、烟酸、VE、磷、钾含量较高,胆固醇和脂肪较低。

2 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景东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无量山乌骨鸡这一地方品牌和特色产业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建设景东无量山哀牢山绿色生态经济带的意见》,强调要以改善环境、发展产业为手段,着力打造无量山乌骨鸡品牌,依据自身优势,不断调整养殖产业结构,走“绿色+特色”、“优质+优势”、合作社实现信息和资源优势的路子,坚持把无量山乌骨鸡养殖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培育,全面实施“无量山乌骨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与开发,成功打造了“无量山乌骨鸡之乡”[2-3]。目前,无量山乌骨鸡在13个乡镇均有养殖,年存栏100万只,年出栏120万只以上,年产值达6 000万元以上,无量山乌骨鸡已成为全县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3 存在的问题

3.1 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

目前,景东县无量山乌骨鸡养殖主要是以“一家一户”传统散养模式为主,养殖经济价值还比较低。现代养殖要求以高效、优质、标准、规模等方式来实现养殖业增收,但此过程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景东县大多数散养户短期内无法实现转变。

3.2 管理制度不规范

景东县一些养殖场无量山乌骨鸡生产、防疫记录,养殖档案填写不规范,管理不科学。

3.3 投入机制不健全

目前,尽管景东县已启动实施无量山乌骨鸡建设项目,但由于扶持面小,涉入资金少,配套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无量山乌骨鸡产业的发展。

3.4 组织化程度不高

由于生产分散,规模小,无量山乌骨鸡产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未形成规模效应。多数产品仍停留在初级产品上,整体效益不高。景东县成立无量山乌骨鸡养殖合作社,但合作社在信息沟通、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户利益等方面作用不明显。此外,合作社组织程度不高,大多数社员之间只有信息与技术共享的松散联系,互利互惠的机制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4 发展对策

4.1 加快无量山乌骨鸡专业合作社建设

为使景东县畜牧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景东县政府把发展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政策引导、信贷支持、项目驱动等措施加快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坚持以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服务成员为宗旨,为合作社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配送饲料、统一疫病防疫等服务。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建设无量山乌骨鸡养殖示范园区,把农户、基地、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由合作社上连接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市场[4]。“十二五”期间,景东县通过无量山乌骨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科学管理,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创建品牌效应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使景东县无量山乌骨鸡年养殖量达300万羽,年出栏量达500万羽。

4.2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十二五”期间,景东县计划建设成以政府为导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的机制。从2012年起,景东县财政计划每年投入扶持奖励补助资金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资金210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99万元,以奖代补资金111万元,5年累计投入扶持奖励补助发展资金1 050万元。计划每年投入无量山乌骨鸡保种经费20万元,并投入30万元用来扶持入孵种蛋在1 500枚以上规格的孵化机60台,每台补助5 000元;每年投入疫病防疫经费10万元,科技培训经费6万元;扶持养鸡专业合作社13个,每个补助1万元;在打造无量山乌骨鸡品牌经费上每年补助5万元;计划在景东、普洱、景洪、大理、昆明等城区扶持建设5个无量山乌骨鸡产品专业营销中心,每个营销中心补助资金5万元。从2012年起,扶持年出栏1万~3万只的规模养殖户65户,预计年出栏商品鸡170万只,每出栏1只给予以奖代补资金0.5元,年奖补85万元,5年累计奖励补助资金425万元;扶持年出栏3万~5万只的规模养殖户16户,年奖补16万元,5年累计奖励补助资金90万元;扶持年出栏5万~10万只的规模养殖户16户,年奖补16万元,5年累计奖励补助资金90万元。

4.3 大力推动林下养殖新模式

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发展“绿色经济”为目标,以盘活“万重山”为抓手,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下养殖,引领人民群众开创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新的绿色致富路。

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中部,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6.82%,全县有林地面积31.26 hm2,四季如春,阳光充足,景色迷人,非常适宜林下养殖。林下养殖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能使林农近期得利、长期得林,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自2012年起,景东县把发展林下养殖作为激活林业生产力、加快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畜禽养殖业。在发展林下养殖过程中,景东县畜牧部门除了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为养殖户解决资金难题外,同时,县畜牧兽医局技术员还为林下养殖户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为了让养殖户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时销售产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县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还帮助养殖户通过网络寻找市场。目前,景东县林下养殖已遍及13个乡(镇),规模化林下无量山乌骨鸡养殖点达20多个,林下养殖已为山区群众增收800万元以上,以无量山乌骨鸡、黑山羊为主的林下养殖模式已基本形成。

4.4 积极拓展无量山乌骨鸡产品销售市场

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参加各种农展会、举办无量山乌骨王大赛等多样宣传形式,把生产前端和产品销售终端结合起来,2013年景东县畜牧部门将指导合作社在昆明、普洱等城市设立无量山乌骨鸡专卖店,尽快形成连接产销、功能完善、内外通达的产品市场体系。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3家无量山乌骨鸡特色禽产品加工企业,年屠宰无量山乌骨鸡800万只,年产量达8 500 t,采取分部位、分级包装或深加工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5]。

5 参考文献

[1] LCYLLN.景东十二·五期间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EB/OL].(2012-10-16)[2012-10-20]..

[2] 周华贵.江山白羽乌骨鸡产业的发展现状调查[J].浙江畜牧兽医,2006(6):17-18.

[3] 周国彪,杨进成,陈春平,等.无量山乌鸡遗传资源调查分析[J].云南畜牧兽医,2010(4):14-15.

第5篇:水产养殖业专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金鱼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对策;福建福州

中图分类号S965.8;F3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73-02

福州金鱼饲养历史悠久,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族文化走向社会、美化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休闲趋势,目前金鱼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与日俱增[1],福州市金鱼产业正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笔者就福州市金鱼产业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今后福州金鱼产业发展和建设金鱼生态经济休闲园区提供参考。

1福州市金鱼产业发展优势

1.1地理人文条件独特,气候条件优越

福州市地处闽江水系流域,饲养金鱼已有逾300年的历史,地理气候条件独特,水质柔软而洁净,矿物质丰富,天然鱼食来源充足,很适合金鱼养殖。在福州民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金鱼养殖艺人,凝聚金鱼文化不朽的神韵。

福州气候适合金鱼的养殖,渔场主要分布在仓山、闽侯“十八重溪”、“三叠井”景区与长乐漳港等地[2]。近年来福州金鱼养殖业发展较快,养殖方式由家庭小规模的盆养迅速发展到水泥池饲养,金鱼养殖已从当初的小规模农家式扩大到大规模养殖,金鱼从业者的生产水面已不是以前的10~100 m2,如今大都是0.67 hm2以上、甚至6.67 hm2以上水面养殖。养殖技术也得到普遍应用,大型的金鱼养殖场多备有增氧机、苗种培育温棚、饲料加工等养殖设施,民间金鱼专业户靠养殖金鱼致富的例子也不少,从粗放式养殖,逐步向养大规格精品鱼转变,金鱼从业理念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改革开放以来,福州金鱼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福州金鱼养殖场已发展近60家,面积达66.67 hm2以上,年产各类成品金鱼1 000多万尾,其中80%精品鱼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出口产值3 000多万美元。

1.2金鱼品种繁多、品质优良

福州金鱼以品种繁多、质量优良、色彩艳丽、体态优美、鱼体健壮而著称。经过长期选育和杂交育种,建立了遗传色型稳定的品种群,常见品种达160多个,除传统的龙睛类、高头类、绣球类、珍珠鳞类、琉金类、蝶尾类、水泡眼类、望天龙外,还有许多新近培育出来的奇特精品种,如福州的兰寿金鱼,在体型、色型、肉瘤、游姿等方面都超过了日本兰寿,主要品种有红白兰寿、红兰寿、樱花兰寿、红黑兰寿、五花兰寿等,色彩更丰富,体态雄壮,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鱼迷称为“福寿”。又如“熊猫”金鱼则属“福州特产”,身体基调为白色,腹部为白色,侧体有1~2条黑色竖线,眼、嘴、鼻膜为黑色,尾鳍黑色,因颜色黑白,眼睛、模样色型分布酷似熊猫故而得名,称为“国宝”。还有“皇冠珍珠鳞”、“鹅头红”等,成为耐于观赏的金鱼[3]。

福州精品金鱼近年来在国外各大比赛中屡夺大奖。福州金鱼1989年荣获花卉博览会一等奖;1993年10月福州的皇冠珍珠金鱼在无锡举行的中国金鱼展览评比会上获得金奖;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7条金鱼参赛赢得了2金4银1铜;“红白皇珍珠”获中国广州国际观赏鱼“神阳杯”大赛冠军。笔者于2010年9月组织福州金鱼参加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全国金鱼・锦鲤大赛,该次比赛福州金鱼包揽了全场总冠军、总亚军、总季军,并分获10个单项组的5项冠军和最具人气奖,稳坐全国精品金鱼首位。福州金鱼成为了福州市的光荣和骄傲。

1.3福州金鱼市场广阔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生活品位的提高,爱好愈加广泛,对色彩艳丽、体态端庄、游姿典雅、沈静温柔的金鱼更加宠爱,因而出现了饲养金鱼的热潮。福州金鱼占国内高端金鱼出口量的90%,年出口量800万尾,为全国第一。国际市场要求不断有新的金鱼品种供应,好、大、稀的品种尤为畅销,以市场为导向饲养质量上乘的品种和产销对路的优质金鱼品种,其效益可观。福州金鱼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福州金鱼“游”向全球,出口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国内的北京、上海、广东、台湾、香港等地区;一尾精品金鱼能卖几百至几千元,一尾高品质的“熊猫”金鱼市场价则可达2 600元以上。近年来,福州兰寿金鱼养的好、卖的也好,获大奖的兰寿金鱼甚至能卖几万元。一些鱼友专门成立了金鱼俱乐部,也有人像玩股票、收藏寿山石一样,把养金鱼当作一种爱好和投资[4]。

2存在的问题

2.1养殖规模偏小,种质保护滞后

虽然福州金鱼产业发展前景很好,但近几年福州金鱼养殖总体规模扩大得不多,究其原因,由于城市化建设,渔场面临拆迁、拆除,使原本就为数不多的金鱼场被“挤”掉不少。其次,福州地区规模较大的金鱼养殖场比较少,仍有不少金鱼养殖场至今还停留在农家式的养殖、经营方式,大大落后于北京、天津等地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长期以来,各金鱼养殖场沿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经验进行生产,种质资源保护措施相对滞后,金鱼品质和产量常不稳定。因此,规范人工繁育技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已经成为稳定福州金鱼遗传性状[5],提高福州金鱼品质,引导金鱼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

2.2宣传力度不够,物流不够畅通

虽然目前福州金鱼在国际上享有声誉,但还是处于“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内很多人,甚至很多福州当地人都不知道福州有这么好的观赏鱼,有这么好的一个产业。把福州这一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金鱼养殖业广为宣传,重点扶持,以充分展示福州金鱼的文化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是促进福州金鱼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金鱼在充了氧气的包装箱内,最好在30 h内就要送到国内外终端买家手中。但是,由于是生物体出口,按规定完成检验检疫和通关手续往往需要1周时间,给产品的安全、顺利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有的场家甚至因地区间的手续便捷与否,而直接通过其他口岸辗转出口。加之生物体进出口监管措施严格,许可条件要求高,很多养殖场并不具备直接出口的条件,只能看着一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拿走,降低养殖户的收入,影响养殖户积极性。希望相关部门能为福州金鱼出口开辟绿色通道,使之顺畅地直接出口。

3对策

3.1优化产业发展政策

根据现代渔业特点和社会消费需求,发展以福州金鱼为龙头、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型渔业,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高渔业经济发展质量,使之形成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福州地区渔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一般休闲渔业一样,福州金鱼业虽然也具有第三产业的一些特征,但仍属于农业范畴。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扶持、促进福州金鱼产业发展壮大。要制定福州金鱼发展规划,支持发展福州金鱼产业。福州近郊、闽侯、长乐等金鱼养殖较为集中的地区要在土地、水域利用等方面优先支持发展金鱼养殖,因建设需要征用现有金鱼场,除了按照规定实施补偿外,还应提供相适应的土地、水域予以置换、搬迁;要把金鱼养殖水域纳入水产养殖水域加强管理,凡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应予发放养殖证。要加强金融机构与发展项目的协调与联系,争取金融机构向福州金鱼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发展项目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金鱼产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一种形式,仍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有关的税费要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对发展金鱼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执行,以扶持福州金鱼产业的发展。

3.2成立福州金鱼协会,制定金鱼行业标准

成立福州金鱼协会,把福州地区的金鱼业者联合起来,自律自强,不断提高金鱼种质意识、品质意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克服低品质低层次的无序竞争,切实提高福州金鱼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通过制定福州金鱼人工繁育、养殖、流通、观赏的行业系列标准,来规范业者行为,保证福州金鱼遗传性状的稳定,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观赏价值,争取更多的行业话语权,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

3.3弘扬福州金鱼文化

要通过各种媒介,运用各种方式,面向广大城镇居民,广泛宣传福州金鱼文化。要把福州金鱼业和旅游业有机地结合,开发集科普教育、旅游观光、观赏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同时要在打造品牌、强化整体包装宣传等方面下功夫。要通过举办和参加地区或全国行业性展会、赛事和拍卖活动,邀请国内外金鱼界、学术界专家、行业知名人士、企业家举办水族论坛,开展科普教育等措施,大力弘扬福州金鱼文化,提高福州金鱼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产业发展。

3.4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产业

将福州金鱼列入福州现代渔业发展的重点项目,鼓励技术部门、科研单位,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养殖技术,着重提纯复壮历史悠久、性能稳定、市场行情好的品种,并运用生物学、遗传基因学等手段,开发优良新品系,进一步提高福州金鱼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创建一个具备种质资源保护功能的金鱼良种场,采用杂交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进行金鱼品种和种质改良,培育出高抗逆、耐出口运输、耐驯养,体形、色彩、动态更富神韵、更优美的新品种[6]。

3.5打造物流绿色通道

目前,东南亚是福州金鱼的主要市场,香港市场上更有90%的金鱼产自福州,因此福州金鱼的出口形势很好。金鱼为非食用性生物,出口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其检验检疫、隔离暂养及出口等的相关工作要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通关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努力打造福州金鱼物流的绿色通道。

3.6建设生态休闲经济园区

建设生态经济休闲园区是促进福州金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在闽侯等适宜地方选址建设“福州金鱼主题公园”,将现有分散在闽侯、仓山、闽清和长乐的金鱼养殖场整合入驻金鱼主题公园。园区将构筑人鱼和谐图景,打造融合金鱼技术研发、人工繁育、营销贸易、物流配送、出口检疫、观景赏鱼、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现代金鱼文化休闲基地,成为我国金鱼研发中心和全国最大的金鱼出口商贸集散地。园区建设可主要分为5个功能区:展示交易区、研发服务区、物流配送区,包括标准化养殖、种苗繁育、种质资源保存及进出口隔离暂养的设施养殖区,包括科技馆和国际钓联基地的休闲观光区。项目建设要本着政府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运作、市场化经营的原则,以提高品质、构建品牌、促进发展、和谐社会为目标,将项目纳入建设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招商引资,由入驻企业承建运营,使其尽快发挥应有的功能。通过建设“福州金鱼主题公园”这一金鱼产业的生态经济休闲园区,带动产业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使福州金鱼成为福州走向世界的又一张烫金名片。

4参考文献

[1] 姬鸿.金鱼庭院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28.

[2] 侃扬.扬州观赏鱼产业现状[J].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31.

[3] 赖金炎.福州大兴家庭金鱼养殖场[J].科学养鱼,1986(6):22.

[4] 赵惠康.金鱼养殖产业化的江苏应加速接轨国际出口市场[J].中国观赏鱼,2007(1):59-60.

第6篇:水产养殖业专业前景范文

1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成效

1.1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茯苓、白术、丹参、板蓝根、太子参、勾藤、金银花、百合、天麻、灵芝为主的林药模式。通过在油茶林、果园内套种中药材,共涉及农户1500余户、种植面积3333.33hm2,产值达1亿元以上,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6500余人。如高屯镇绞便村徐绍勇等农户,利用20hm2油茶示范林基地,开展林药种植,在林地内套种白术、丹参、板蓝根等中药材,2013年实现产值60万元,净收入40万元。蔬菜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蔬菜、香菇、木耳、竹荪等为主的林菜模式,该产业涉及农户1000余户,全县利用森林面积1333.33hm2,总产值4000万元。果品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西瓜、草莓等为主的林果模式。林下种植面积6.67hm2,产值30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400余人。

1.2林下养殖禽类产业,主要发展以土鸡、鸭为主的林禽模式,目前,全县利用森林面积1000hm2,林下养鸡、鸭存栏4.5万余只,产值160万元,受益50多户,解决劳动力就业130余人。畜类产业,利用森林面积666.67hm2,主要发展以山羊、竹鼠为主的林畜模式,共涉及农户300余户,养殖2.6万头(只),产值150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900人。蜂蜜产业,在林地内放养蜜蜂,发展以养蜂为主的林蜂模式。全县有专业养蜂农户10余户,养蜂150余箱,产值3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40人。如岩洞镇竹坪村农户陈明胜2013年在林地内养蜂15箱,产值2万元,纯收入1.2万元。

1.3林下采集与加工竹笋采集:全县境内分布有楠竹、斑竹、水竹及实竹等各种竹类资源6666.67hm2,年产各类竹笋500万kg,产值达5000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1.5万人。其中,年产楠竹笋400万kg,产值4000万元,受益农户3500余户。同时带动竹筷、竹席等竹类加工产业的发展。如德顺乡楠竹林场太平山有楠竹基地666.67hm2,过去因经营较粗放,效益差。现引进福建一家大户黄世龙等人来承包经营,通过加强抚育管理,并采用竹腔施肥等技术,经近两年的管理,楠竹由原来的低产林逐渐恢复为高产林分,竹笋的产量由原来的450~750kg•hm-2提高到1500~3000kg•hm-2,年产值达60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1000余人。辐射带动了周边500余户农户实施低产竹林改造。公司下步将开发竹类产品深加工,提高林分的附加值。野生中药材采集,全县有近6.67万hm2森林中散生着各种野生中药材。如楠竹林场太平山景区森林中,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林下有种类繁多的野生药材,像淫羊霍、野三七、见杆风等珍贵药材。经调查,林农们在太平山采挖山药,每年能带来30万元的收入,惠及农户300余户。野生茶叶采集:太平山景区长有野生无污染、无病虫害原始生态有机甜茶6.67hm2,经加工可制成干茶,该茶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年创产值5万余元。蕨类采集:县境内林下野生蕨类资源近4万hm2,每年采集量达100余万kg,年销售近50万kg,产值达250余万元。全县林下产品加工主要有茯苓、松脂和竹笋粗加工,利用森林面积2333.33hm2,年生产2856t,产值达2088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500余人。

1.4森林景观利用目前,全县有规模较大的11个森林旅游景区,景区内共开设休闲山庄、农家乐30多家,涉及森林面积3733.33hm2。森林景观较大的有楠竹林场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东风林场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弄相山原始森林景观、平甫森林景观、石龙山至八舟河森林景观、天生桥森林景观、飞龙洞森林景观等。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收入1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如高屯镇的八舟河-天生桥-飞龙洞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收入3500万元,辐射带动新建10余户农家乐,解决劳动力就业750余人。

2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下种养殖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县林下种养殖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总量不大。我县作为林业大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30.92万hm2,目前开发利用面积不足1.5万hm2,森林利用率较低,林下种养殖经济总量不大。二是我县除了茶叶、油茶形成一定规模,建有龙头企业外,其他林下种养殖业基本上都是农户单打独斗,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三是缺乏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低。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种养殖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扶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五是缺乏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林农信息量少,存在盲目跟从现象,抗风险能力差。

3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3.1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林下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龙头企业支撑,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规模就很难扩大。我县除了对茶叶、油茶加工企业扶持以外,还要扶持新建1~2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材、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种植、养殖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引进和培育林下种植、养殖专业企业,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扶持鼓励种养户开展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林业、科技、农业、畜牧、扶贫等相关部门也要创办本部门的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经济典型,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不断扩大林下种养殖面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3.2做好森林资源流转服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促进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化经营是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决林改后有人无山经营或有山无人经营的问题,我县对森林资源流转这项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中。一是建立流转制度。制定了《黎平县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初步明确了物权和债权的各自范围及其管理方式,规定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林权流转程序,为规范林权有序流转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流转服务。我县有专门的林权管理办公室,有专职的森林资产评估队伍。在2010—2012年期间我县组织具有工程师以上资格的人员,到武汉和贵阳参加国家林业局举办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培训,取得评估资格的人员有15人,为森林资源流转提供了技术服务保障。三是建立林业综合交易服务中心。确保了森林资源公开、公平交易,林权流转不断走向规范化,促进了大户承包利用森林资源和林下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简化贷款程序,放宽贷款条件,延长林业贴息贷款期限等优惠政策,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以解决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积极开展森林保险工作。公益林保费由国家、省、州和县财政共同解决,商品林保费由国家、省、州、县财政承担80%和个人承担20%。

3.3做好技术和信息平台服务,为林农提供质量保障一是要搞好技术服务。要整合林业、农业、畜牧等专业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种养殖户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二是要搞好市场信息服务,搭建市场信息平台。加强市场研究和分析,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做出产业发展决策调整,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3.4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积极推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林下经济,可提高林地利用率,有利于解决林、牧、菜、药等争地的矛盾,缓解占用基本农田问题,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广大农民看到了新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开发林下经济的积极性。由于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县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发展林下经济,把树枝、木屑等采伐剩余物作为种植、养殖的培养基质,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又加速了树木的新陈代谢,畜禽粪便为树木提供了良好肥源。同时,林农加大了对林地的劳务投入和物质投入,及时为树木松土、浇灌、病虫害防治等,对树木的生长和林木质量的提高大有好处。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果、林下特色养殖等富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林下经济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建设生态、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通过不断调整经营方向来盘活林地资源,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林地效益最大化。

第7篇:水产养殖业专业前景范文

社会效益。野生动物养殖业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农村壮劳动力大多数外出打工,农村“三留人员”增多,造成老人儿童缺少照顾,生活自理压力过大,农田闲置等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野生动物养殖业,可让农民在山里办产业,在家门口就业,能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就业率,从而缓解农村“三留人员”的生活问题。

生态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要求已由“温饱”型转为“绿色环保”型。生态、环保、健康是现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必然,这务必趋使部分违法者为驱逐经济利益而乱捕滥猎,给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人工养殖野生动物,可以缓解市场对野生动物的供求平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对策

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毫猪、大王蛇、野猪、七彩锦鸡、牛蛙等的人工养殖。县林业局牵头,组织专家及养殖经验丰富的人员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提高养殖技术。并通过发放养殖技术手册和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向养殖户提供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

做好养殖监督管理,建立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龙头+合作社+农户的办法,带动养殖业的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发展龙头养殖户3到5家,发展养殖户200户以上,形成专业合作社2家以上,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这次,组织野保专家对全县15个野生动物养殖户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建始野生动物养殖业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开发深度不够等缺点。

调研组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农户对野生动物认识不够,对一些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明确;缺乏相关扶持政策,资金筹集困难;没有形成产业链,限于“单打独斗”和“小打小闹”,养殖、销售脱节;深加工技术薄弱,没有充分利用产品的应有价值。

只有充分利用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才能促进野生动物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如果阻制人工驯养野生动物,必然导致野生动物人工养殖产业萎缩,使保护事业无法与社会经济、群众利益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只有以保护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工培育野生动物资源,才能最终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8篇:水产养殖业专业前景范文

一、切实抓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改良

一是抓好恩施黑猪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按照全州对恩施黑猪保种与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加大对建始黑猪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筹建黑猪原种保护场,发展黑猪商品猪扩繁基地,开发黑猪特色肉制品。二是抓好景阳鸡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继续加大对景阳鸡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着力培育原种保种户、保种场,确保景阳鸡原种种群规模常年保持在10万只以上。继续加大景阳鸡产业开发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筹建景阳鸡大型肉蛋生产场,培植景阳鸡深加工产业,扶持一、二家重点企业。三是抓好本地牛羊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本地黄牛、水牛、马头山羊等地方品种资源的存量进行调查,积极开展种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四是加快商品畜禽品种改良步伐。继续开展畜禽品种杂交改良工程,着重在生猪“本外”二元杂交商品猪培育、各类优势外三元商品猪培育上加大力度,确保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继续加大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力度;加大优质肉牛、肉羊的引种力度,确保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杂交改良率达到90%以上;加大外来优质肉鸡、蛋鸡品种的引种力度,着重开展好与本地景阳鸡的杂交选育试验,培育生产能力、繁殖能力、适应能力“三优”的新型主流商品肉鸡、蛋鸡品种。

二、稳步发展生猪、牛羊和景阳鸡等产业

一是在努力巩固生猪调出大县成果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生猪品种改良。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确保生猪产业的规模和质效稳步提高,在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有新的增长。新增适度规模养殖户1000户,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0个,新建恩施黑猪生产基地1个。二是抢抓国家加快发展南方草地畜牧业的有利机遇,精心规划和开发我县草地资源,推动以肉牛、肉用山羊养殖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发展。着力加大退耕还草、草场改良等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广牛羊舍饲技术和羊“1235”、牛“165”等养殖模式,新建山羊良种繁殖场2个,新增牛羊庭院式养殖场1000个。三是坚持“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市场”的产业模式,不断加大景阳鸡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开发力度。新建2个景阳鸡原种场,种群规模达6万只以上;发展生态养殖专业村160个,发展“553”生态养殖示范户2000户;新建景阳鸡富硒产品精深加工厂1个。另外,充分利用丰富的蜜源和富硒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先进养蜂技术,开展中锋改良,培育标准化规模养蜂场,开发优质富硒蜂产品,拓展蜂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养蜂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三、扶持畜产品加工业、绿色富硒产品开发

大力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线建设、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努力拓展畜禽产业链条。“十三五”时期,力争发展1家年加工产值达5亿元以上的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开发和生产景阳鸡肉、黄牛肉、黑猪肉等特色畜产品和小包装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和旅游休闲食品,重点搞好腌腊制品、景阳鸡滋补类食品等的开发和生产。鼓励发展畜禽骨、血、皮、毛等副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和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努力研发新产品。到“十三五”期末,以“富硒”、“绿色”等概念为主的畜牧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亿元以上。重点是建设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培植有机、绿色、无公害特色畜禽产品,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牲畜规模达到10万头只以上,标准化禽(蛋)养殖规模达到80万只以上,着力打造畜牧业富硒品牌。

四、推进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建设

第9篇:水产养殖业专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特种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发展对策

特种养殖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越来越受养殖户青睐。然而特种养殖种类繁多,技术要求较高,不同品种对饲料的要求差别大等,因此在发展时,必须根据其生产要求及发展前景,作出选择,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1]。同时,由于具有饲养总量相对较少、动物品种比较特殊、饲料和饲养管理方法特殊、加工方法特殊以及用途特殊,因此在发展特种养殖时,要用冷静的头脑来考察、分析、发展特种养殖。

1特种养殖业的现状

一是特种动物种类丰富。其泛指除传统饲养的家畜、家禽和家鱼以外能不同程度被人工驯养的各种动物,而这些动物还没有达到“家畜化”。目前,我国饲养的品种达到了200多种,主要包括:特种兽类如猫、狗、兔、小香猪、袖珍猪、狐狸、貉、水貂、麝、黄鼬、海狸鼠、毛丝鼠、水獭、茸鹿、竹鼠、各种宠物等,特种禽类如肉鸽、信鸽、鹌鹑、乌骨鸡、斗鸡、山鸡、鹧鸪、珍珠鸡、鸵鸟、孔雀、各种观赏鸟等,特种水产如鳖、乌龟、牛蛙、泥鳅、黄鳝、河蟹、河虾、河蚌、淡水龙虾等,特种海产类如海参、对虾、蛤、蛏子、扇贝、鳗鱼、鲍鱼等。其他特种动物如藏獒、蜂、蝎、蛇、蜈蚣、地鳖虫、蚂蚁、蝉等。二是发展迅速。我国特种养殖,在改革开发前,只有少量的饲养。近年来特种养殖进入大发展阶段,每年都有很多品种和很多人进入特种养殖行业。三是利润丰厚。由于特种养殖技术门槛比较高、风险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因此其中的利润相对于传统养殖业而言,十分丰厚。

2存在的问题

一是饲养技术落后。特种养殖的发展历史短,品种繁多,而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人员严重的缺乏,导致生产中很多的技术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加之特养量的发展速度与相应的技术发展速度不匹配,管理方法滞后等,导致特养的风险很大。二是饲养规模小。特养的领域十分广阔,但大部分品种均为零星小户散养。养殖户开始饲养时,技术、饲养方法、饲料、管理、药物等有关配套的要素发展速度很慢,经常被一些问题难住造成亏损。同时,产业链不连续,即使养出来,也不能加工,直接卖也不方便等。三是盲目炒种。在特养行业,有部分人发财心切,一旦发现或者在当地饲养成功某个品种后,就盲目地、大肆地做宣传、登广告倒种、卖种。在生产中,一些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盲目地炒种,种源质量没有保证、配套的服务又跟不上,加上过分的暴利,最终坑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3发展前景

特种养殖是保证野生动物满足人类需求的适宜途径,由于各种原因,野生动物资源锐减,原来单纯依靠野生动物提供的资源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如麝香等名贵药材以及一些供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其惟一出路就是人工养殖。目前农村适宜发展特种养殖,我国农业人口占到很大比例的主要收入来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的劳动、创收模式,逐渐的发展成为以种植业、畜牧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的劳动、创收的模式。很多的中国农民已经无法再从传统的大畜牧生产中去获取比较高额的回报。而一些刚起步和甚至还没有起步的特种养殖业,具有投资小、规模小、饲养回报高等特点,适合我国农民发展。特种养殖的终端产品,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特殊的需求的,比如食用、药用、服饰、装饰、观赏等。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特种养殖行业的前景将更加的广阔。

4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的特种养殖项目很多,比较适合发展的特种养殖项目也较多,如兽类的獭兔、水貂、狐狸、貉子、麝鼠;禽类的鸽子、山鸡;水产类的淡水龙虾、黄鳝、乌龟、牛蛙、泥鳅、河蚌;特种海产中的海参、鲍鱼、对虾等,都可适当地发展。

4.1树立正确观念,重视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场地

特种养殖虽是高回报的产业,但其风险也大。不要认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像家禽一样,只要提供栖息地方,喂给饲料,便可以生存和繁衍。其实特种养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许多关键的问题,解决好就可以获得成功,反之就会导致失败[2]。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地理和人文环境,选择适宜发展的特养项目,不要被一些人或宣传、广告所迷惑。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环境包含2层含义: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就是所养的动物适不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如:毛皮动物不适在南方饲养,在北纬30°以南的地区饲养,其皮质无法保证;牛蛙不能在北方饲养,在黄河以北养殖,成本较高。人文环境就是所养的动物适不适宜当地群众的饮食习惯。如蜗牛虽然好养,成本低,但不少地方没有吃蜗牛的风习,其销售渠道比较狭窄。场地是养殖动物的基本条件之一,要根据场地条件来物色相应的养殖项目[3]。如从事山鸡养殖,其场地选择在居民区,又靠路边,就不行。特种珍禽动物的场地应选择在远离交通干线、远离居民区、远离屠宰场、远离污水池,选择供电有保障、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避风向阳的地方。

4.2分析市场前景,选择适宜的品种,注意拓展销售渠道

所选项目在适合环境、场地、饲料的前提下,必须调查该项目是否有市场[4]。市场是确定特种养殖项目的关键,因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成本较高,产销价格较贵,消费对象有限,产品需求弹性少,在选择项目前,不仅要了解该项目现在有没有市场,而且还要预测3~5年内有没有前景。作为准备从事特种养殖的人,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特养品种。因为,成了规模之后,其种源、饲料、药品、饲养、管理、加工、销售都已经成行,而不是自己养,自己去摸索饲料、饲养管理方法和寻找销路等。在特种产品销售上,不少欲从事特种养殖的客户,不是动脑筋找销路、拓市场,而是过分依赖销种单位回收产品,在引进项目时,首先问该单位是否回收产品,这样易上当受骗。因此,在选择项目前,必须树立开拓自己销售市场的意识。

4.3学习养殖技术,保障饲料来源,综合开发利用副产品

特种养殖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首先要通过侧面或书本资料了解一些有关该动物栖息环境、繁殖情况、疾病防治和有关注意事项。科学饲养,每一种特养动物都有各自独特的一些生活习性,也就决定了其对饲料、饲养、管理、用药等方面的特殊性。规模较大的养殖1种或多种动物,应先派饲养员外出培训,待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再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大部分饲料来源比较容易解决,但有些特种动物饲料来源要提前准备。像蛇、蝎类动物,它们的主要饲料是小的活体动物和昆虫,为此,就要提前解决饲料问题,然后再考虑如何上项目的问题。注意开发副产品的经济价值,比如毛皮动物每年脱落的毛,可以收集起来销售或做他用,动物的肉开发成食品等,饲养的间隔地适宜地种树、种菜,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增加收益、节约成本。

5参考文献

[1] 刘鑫.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养殖与饲料,2008(10):108-110.

[2] 蓝招衍.特种养殖严把四关[J].农家科技,2008(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