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科技实践创新范文

科技实践创新全文(5篇)

科技实践创新

第1篇:科技实践创新范文

1科技实践活动分析

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一直是我校的优良传统,从“冯如杯”学生课外科技实践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综合型比赛,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等专项竞赛,我校都取得过非常优异的成绩。但近年来随着学校和科技活动的发展,学生规模扩大,竞赛种类繁多,使得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应有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尽人意。特别是随着新校区的建立,两校区教学结构的形成,学生更加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较缺乏综合运用能力,科技实践活动氛围不强,培养体系较为松散。各种科技实践活动种类繁多,没有良好的衔接规划,使得学生没有形成系统性、连贯性的实践培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精力。师生激励机制存在不足,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时,学生在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不能获得良好的鼓励。都极大影响了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的提出,着力于解决我校科技实践活动中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水平,完善了科技实践训练体系。

2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

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模式,首先,梳理与学生科技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使得学生在正常的课程学习和课程实验中能充分学习和掌握科技实践中的相关方法和技能。其次,探索了各级各类学生科技活动的统筹方法,针对我校形式多样、对象不一的科技实践活动,设置相应的学生科技活动培养方案,统筹安排,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在进行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中,研究完善了师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激励制度,提高了学生教师的积极性,组建了专业的培训教师团队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1衔接学生科技实践与课程实验内容

依托院教学实践中心和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协调与“单片机原理”、“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基础”等相关课程,在实验中心自行开发的实验平台上,开设“单片机综合”、“EDA综合”实验课程。单片机综合实验结合新校区的“大学生实训-接口技术”课程,在向大一、大二学生教授单片机及电路基本原理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包括:单片机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口操作、单片机定时器操作、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控制、键盘及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编程、串口通信等5个基础实验,单片机ADC(AnalogtoDigitalConverter,模数转换器)控制、单片机DAC(DigitaltoAnalogConverter,数模转换器)控制、温度传感控制、光敏传感器控制4个提高实验和波形产生系统开放实验。并结合北京市大学生EDA竞赛,开设了MSP430单片机讲座与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对单片机的认识和编程能力。EDA综合实验在“大学生电子实训”(本部校区)课程的基础上,结合EDA基础课程的特点,开设了:时钟分频、流水灯、按键与LED控制和键盘与LCD控制等4个基础实验,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控制ADC和FP-GA控制DAC、DDS(DirectDigitalSynthesizer,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产生等3个提高实验,任意波形产生器和信号频谱分析仪2个开放实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能力。除上述基础内容外,学院学生科技实践指导小组还配备了嵌入式、视频信号处理、三维显示、电机控制、机器人等不同领域的教师,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提供咨询指导。

2.2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学生科技活动

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建立本科辅导员联动宣传和培训机制。分别在新校区和校本部校区成立学生科技实践兴趣小组,采用开放式培训模式。新校区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适当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联合工程训练中心,由工程训练中心提供场地,并培养一、二年级学生“电路焊接调试”等基本技能,同时开设单片机沙龙,为以后的科技实践活动奠定基础。本部校区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联合学生科协,设立学生开放实验室,为三、四年级学生提供了单元电路设计、FPGA应用、系统设计方面的培训和场地。在两校区分别进行了“冯如杯”科技活动动员,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制作活动,为来年的“冯如杯科技制作”、“大学生电子竞赛”、“挑战杯”、“全国信息安全大赛”、“全国嵌入式系统邀请赛”等学科竞赛预热。同时为四年级学生的毕业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对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进行了梳理,为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提供了指导,便于学生有计划地参加各项活动。大部分学生参加单片机、FPGA等培训,还有一部分同学得到嵌入式、视频处理、电机控制、机器人等方面的培训,均可在后续的学科竞赛等科技实践中发挥作用。单片机/FPGA是大学生电子竞赛、电子人才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也可用于参加冯如杯、信息安全竞赛,同时是嵌入式邀请赛、挑战杯的基础。统筹安排学生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效率(不同年级、不同实践能力的同学,进行基础、提高、综合等不同级别的个性化训练),保持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连续性。

2.3建立完善师生激励机制

将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纳入到日常课程体系中,开设“大学生电子实训-接口电路”(新校区),与“大学生电子实训”(本部校区)一起将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学分化,一方面提高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师年终考核绩效中得到体现,从而提高教师参加科技指导的积极性。在本部校区的“科技实践活动基地”,及沙河校区工程训练中心,形成常态化学科竞赛培训机制,将学科竞赛的培训纳入课程实践环节。经过遴选成立“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该小组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主,和其他学院热心学生科技实践指导的教师组成。由学院本科教学院长任组长,各个竞赛科技活动指导教师及在科技活动中表现优异的高年级学生任顾问,本科辅导员任活动负责人,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培训指导体系。

3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效果

通过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几年来的运行,在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基地建设中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形成两校区运行的电子信息类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至今培养了285人。在两校区的运行模式下,设置了多层次多梯队长周期科技实践培养方案,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了一条良性可持续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发展链。

(2)成立了以院系领导负责的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指导小组,集中学校优异的师资力量,在各个年级设置相应实践课程,开展针对性常态化教学和培训,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结构稳定,专业全面的科技实践培训教练队。

(3)组织撰写了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实践类《单片机和EDA指导书》,在总结多年来北航大学生电子竞赛、冯如杯等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指导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中常用的电路模块,工具模块和设计方法,设计完成了单片机和FPGA最小系统,在学生科技实践中进行了推广引用,对学生参与各项科技实践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4)在2012年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北京市一等奖3项,北京市二等奖13项;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信息安全”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5项、北京市二等奖9项、北京市三等奖6项。在2014年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8项。

4结语

第2篇:科技实践创新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科技创新;数学实践活动

提出:技术创新,科技强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其中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就是小学生以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活动任务,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数学综合活动实践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课程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应用实践中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本文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和保障措施,希望能促进小学数学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一、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科技创新教育内涵正确的理解

当前,许多小学管理者对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开展创新教育持反对意见,主要原因是他们对科技创新活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什么是科技创新教育,更不清楚其对我国教育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从而使许多教师不重视科技创新教育,甚至认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是在浪费学生学习的宝贵时间,致使学生的创新活动参与热情也极度削减。虽然,有些学校管理者认识到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把创新脱离于教育,没有有效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导致学生脱离实际进行创新,作品质量也受到影响。

(二)缺乏完整制度进行科学整体布局

在数学综合实践课堂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应是长期性与复杂性并存的工作。然而,许多的学校因不重视创新教育,对此活动缺乏科学性的布局,把创新活动也当做一项临时任务去做,甚至是为了在比赛中能有一个好的名誉,导致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不高;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制度。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成果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制作或科技小论文,科技创新活动趋于形式化。

(三)缺乏层次教学个性化发展

在我们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水平各不相同,创新方式也千差万别。教师在活动课中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教学中采用一个标准看待学生,教学内容也千篇一律,经常出现教师拔高知识高度导致一些学生不理解,而随意降低知识层级导致一些学生觉得知识太肤浅,没有学的意义。总之,由于活动中没有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层次化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创新活动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校本课程开发

要想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序、健康及可持续发展,需要学校领导树立创新教育理念,重视科技创新活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意识、有计划地积极组织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环境与氛围。如,学校可以明确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亲身体验与感受生活中熟知的科学,教授科学知识与创新技能。学校可以利用走廊橱窗、壁画等方式展示有关科技创新的成果、意义,转变小学生及教师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为学校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二)探索教育模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

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受家庭、学校及社会三者的影响很大。有的学生家长从事土木、机械及电力等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学习“周长”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家长联手用滚动法、围绕法等进行测各类圆周长、直径或半径的数据。在测量过程中可以让家长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学校还应不定期的邀请专家进行创新活动的讲座、亲子科普活动,提高家长对创新教育的意识,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科技创新教育的一体化。

(三)改进评价制度,提高活动实效长效

为了实现数学综合实践课中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应对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与组织策划外,还要不断改进活动评价制度,使活动过程评价与活动结果评价能有效结合起来。用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及创新潜力。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过程与结果都要进行实时的指导与及时的评价,评价制度提倡多元化。把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与结果成绩作为学生学期末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指标。从而实现活动的实效与长效发展。

三、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

随着学校对科技创新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教育部门不断增加了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资金,引入先进的硬件设施。学校还设立一定的研究经费,专门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并对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材料收集整理等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

(二)激励保障

为使科技创新活动更科学、有效的发展,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资支持。如,在校园大屏幕上或宣传栏中展示教师及学生的作品,宣传其创作思想等。此外,不定期的展示古今中外科学家或发明家的一些画像、事迹、具有激励性的名人名言。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激励保障。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只有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舒义平.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194.

第3篇:科技实践创新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机制;策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应从中小学教育抓起。通过多年的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和承研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课题“渝东北农村高中科技创新教育模式校本研究”,我们探索出了科技创新教育强化一个观念、拓展两个空间、抓好三个结合的有效措施;研究出了科普教育夯实基础、兴趣小组彰显特色、科技比赛展示优势的“金字塔式”三级管理机制;总结出了“一普、二特、三赛”、“一抓、二放、三牵手”、“打基础→提兴趣→挖潜质→扬特长→搞创新”的农村中学科技创新教育策略。

一、科技创新教育的管理

学校建立了与学科教研组平行的科技教育综合教研组,组成了一支坚强有力、涵盖面广的科技辅导员队伍,配备有专兼职科技辅导教师共25名。制订了各项科技教育规章制度和评价考核方案,充分激发、调动了教师从事科技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出了生动活泼的科技创新教育氛围。“播撒科学种子,点燃创新火焰”,是贯穿于我们整个科技创新教育过程的纲要,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1)强化一个观念。强化科技特色教育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2)拓展两个空间。拓展校内和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空间、拓展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空间。(3)抓好三个结合。抓好科技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抓好科技创新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抓好科技创新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构建的有机结合。(4)科技创新教育管理实施“金字塔式”的三级模式。即科普教育夯实基础,兴趣小组彰显特色,科技比赛展示优势。(5)科技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实现两个整合。即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科技创新教育与综合实践课整合。

二、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方式及策略

科技创新教育以“一普、二特、三赛”的方式开展。一普:科普教育,普遍参与。二特:本地特点,学生特长。三赛:校内科技比赛,各级各类科技赛。我们的策略是“一抓、二放、三牵手”。我们的方法是:“打基础→提兴趣→挖潜质→扬特长→搞创新”。一普:科普教育,普遍参与。科普教育夯实基础,全校师生普遍参与。科普教育是科技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生发点和我校科技创新教育的“金字塔”基座。我们的做法是,先播撒科学种子,开展广泛的科普宣传教育。科技教育综合教研组,针对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试行科技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次是开展人文科普和自然科普两个方面的科普讲座、科技教育视频展播、科技模型展示,科普游园活动和科技表演。同时利用科技厨窗、科技板报、科技创新活动室、科技成果陈列室、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对科技和创新的兴趣。举办科学与人文、科学发明故事、走进科技创新的世界、走进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等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讲座。科普教育以人为本,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教育贯穿于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构建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能力。二特:本地特点,学生特长。我校是渝东北农村中学,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没有城市学生见多识广,科学知识缺乏、特长潜力没有被发现。于是我们把科技创新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让科技创新教育走进课堂。我们的做法,一是科普教育与学科课程融合。二是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融合,与学科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课程排进课表,由专兼职科技教师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意识和技能培养。科技教育综合教研组,针对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试行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案,教研组成员每人每期5个以上教案备查。我们根据本地本校特点和学生特长,组建了科技兴趣小组,把科技教育与兴趣活动结合起来,这是“金字塔”管理结构的中层。组建了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创意、网页制作、电脑漫画、平面设计、创新思维(DI)挑战、智能机器人足球、智能机器人灭火、虚拟机器人足球、航空模型越障、四驱车竞速、航海模型对抗等科技兴趣小组。积极组织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自主选择各科各类的科技兴趣活动,把学科学习引向实践。三赛:组织校内科技比赛,参加各级各类科技赛。科技比赛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展示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从而把科技创新教育植根于一片沃土,这样的科技创新教育定会结出硕果。因此,我们每期举行校级和各种类型科技活动和科技比赛,并积极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和科技创新赛。校内进行了“组徽设计创意大赛”、“创意相框”、“创意笔筒”、“让创意变为现实、让设想成为实物”、“放飞科学梦想,激发创新潜能”、“播下科学种子,点燃创新火焰”的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科技小论文、科技创意比赛等活动,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火焰,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校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的原材料,参赛所有费用全由学校负担。我们以比赛促进科技创新教育,以竞赛为契机,广泛宣传、大面积培训,筛选优秀学生参赛,推动科技创新教育。做到“一抓、二放、三牵手”。一抓:科技创新教育层层抓,从学校、年级、班级中把具有科技创新特质的学生抓出来,抓住。二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科技创新智慧,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习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科技创新设想。三牵手:根据学生的创新设想牵手指导,手把手教学生完成科技创新作品的设计制作。重庆市科技模型大赛,一个项目参加培训的学生有时多达一百多。培训中我们注重兴趣与比赛的结合,参赛与获取知识的结合。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出发,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取知识。电模培训,从电子技术与生活、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子技术与国际发展与展望、电子技术基础、元件认识、电子元件的作用与功能、电路基础、整流电路、放大电路、开关电路、电子模型赛介绍、电模赛规则学习、电路拼搭等全方位培训,即达到科技教育目的,又完成了科技模型比赛的培训。

三、管理与策略的经验成果

(1)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东西就是智慧与能力。读书好的,创业不一定好;考试高手,不一定是创新高手。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与能力。知识必需转化为智慧与能力才是自己的,永远不会丢掉的。科技创新教育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帮助学生完成了由知识到智慧与能力的转化。(2)创新是人与生具有的本能,是人的天性。教育是点燃、培养、发展这种本能与天性,而不是扼杀它。在高度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创新教育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科学需求和创新需求,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的智慧与能力,为今后成为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打下基础。(3)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打基础→提兴趣→挖潜质→扬特长→搞创新”的农村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方法。为我校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它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丁玉清.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及其实施策略.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

[2]方坪珍.农村中学科技创新教育的策略研究.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10):10.

第4篇:科技实践创新范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师创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为此,笔者尝试将课堂搬到户外,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解读课标,确定科技创新实践目标

新课标高二地理选修6第二章提到:本章学习目标为“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结合周边生活实践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教材第一节则讲到水体的生物进化(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同化、氧化、分解)作用。笔者将两者内容整合,并结合学校所在地嘉峪关市东湖、讨赖河水污染现象,以及嘉峪关市通过引进“生态浮岛”净化水质的事实,将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目标确定为:嘉峪关生态浮岛之谜的探究。

二、结合周边资源,确定考察地点及路线,制订科技实践方案

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自然条件较差,属严重缺水地区。近些年来,通过人工措施兴建了很多湖泊,但在水域面积增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水体污染现象,其中,水域面积最大的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最为明显。因此,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成为野外实践的1号地点,主要用于水体污染问题的发现;2019年春季开始,嘉峪关市园林局在讨赖河生态园投放了大量水生植物形成的生态浮岛,其距离学校较近,步行10分钟可到,因此确定讨赖河生态园作为野外实践的2号地点,也是本次探究活动的主要实践地点,用于观察生态浮岛水生生物样品和园林局工作人员的访谈调研;我们将最终的实践地点放在学校,即酒钢三中生物实验室——3号地点,用于生态浮岛探究结果的验证。

三、通过地理核心素养解读,实施科技实践活动

第5篇:科技实践创新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

1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的意义

国家领导人数次在多种场合鼓励大家积极开展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这是很好的政策信号。只有各项创新事业的稳步推进,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前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不能只依靠简单的劳动力来创造巨大的经济体,而应该逐步向高科技的生产形式并轨。在这种形势下,不断加快科技的创新,增强国家之间竞争筹码的重责就落在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之上。只有科技能力实现不断更新,才能在国际舞台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是建设国家的主干力量,所以科技创新的工作需要大学生的全面参与,同时大学生不能单一地发展,各项能力需要加强。通过社会实践这一方式,可以很好地培育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状况。在高校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时,主要可以建设一些科研场所、实践基地,以及在学科建设方面与各大企业联合培养等各种方式,也是让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够真正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最终可以促进社会科技的发展情况,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2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的影响

2.1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想要真正地做成、做好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深入到社会中去调研,没有接触到实际的生活,那么所有的工作将无法取得成效。目前,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学习以外的第二课堂,可以快速地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社会实践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走进社会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而言,没有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都是单薄、死板的,只有与实际结合,看到别人的生产成果,才能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创新,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科技成果。同时,学生在有了实践活动后,才能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楚,在随后的工作学习中,才能做更贴切的计划,让自己日后的创新工作做得更佳。

2.2了解社会需求

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是脱离社会实际的,同时也是单调的,但是如果一味地脱离真正的社会实际去学习,将会走向失败,因为无论是哪所高校培养的学生,最后都将回归到社会中去,只有社会才是检验人才的场所。同样,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如何,也只有深入到社会中通过实际工作而得以检验。并且通过深入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能帮助学生重新定义自身,将自己培养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高校也日渐意识到这一问题,逐渐放弃了传统的闭门造车模式,而是积极地配合社会,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通过了解社会的需求,来加强学校的创新工作。目前常用的方式,一般是通过校企互访的模式,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对人才的培养更加地得心应手,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让两者都能从中得到收益。

2.3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任意一项科研成果,都需要最终转变为社会需要的物资,才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大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需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最后才能检验自己的创新能力是否达标。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繁琐但是极有意义的事情。

3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现状

目前,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在大力地呼吁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的社会实践中去。因为,只有在这类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地增长自己的才干,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然而事实上,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的人员数量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可观。大学生们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或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愿意花费精力参与到这类工作中去。就这需要国家积极加大刺激力度,鼓励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踊跃参与到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中去,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4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目前社会的一大热潮,增强青年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也是国家需要不断坚持下去的事情,青年们只有将自身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做出成效,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能真正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最终促进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刘志欣,王东亮,聂钦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研究——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8(5):后插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