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水产养殖技术全文(5篇)

水产养殖技术

第1篇: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1.1基层推广人员素质不高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顺利开展还必须要有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队伍。我国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省级站、地级站推广人员素质较高,到县级及以下推广站的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乡级和村级问题尤为严重,加之基层推广员少,专业化知识掌握不足,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华而不实。基层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所依赖的都是基层的技术人员,而这些人员由于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知识水平不高,再加上上级对推广工作的不重视,根本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基层技术推广组织开展的员工技术培训较为简单,远远不能满足新品种的培育、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等要求。正是由于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然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直接导致了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力度不过,技术指导以及咨询等服务难以落实到位。

1.2推广方式有待改进,水产技术推广手段落后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进行,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市场预测分析、水产技术资金筹集、水产品销售推广、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对应性强,行政部门过度干预导致上级推广部门作用弱化。此外,水产技术推广手段落后,水产技术供需矛盾突出。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存在教育、科研与水产现实联系不紧密,成果转化效率低,渔民接受技术培训、高层次教育不足,“产学研”合作不密,水产技术需求不能及时反馈到研发部门,科研部门的新型技术服务于小众,水产技术成果推广受众缺乏全面性。

1.3基层水产站的推广资金缺乏

在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中,还面临着技术推广资金不足的情况,进而制约了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发展与进步。由于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需要大量的经费做支持,然后实际情况却是经费缺乏,直接导致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缺乏资金支持。而且由于缺少资金以及奖励,大部分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无法调动积极性,甚至是把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当成是负担,在推广过程中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总体来说,现行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下,推广组织的结构、编制、经费等由政府决定,基层推广部门得不到财政保障,不仅造成推广人才流失,也阻碍了水产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

2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对策

2.1加强对推广人员进行培训

基层水产科技推广队伍的人数偏少,其知识的结构也比较老化,不能满足水产发展的需要,故而要不断加强水产科技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队伍的结构,加强和完善培训机制。对在岗人员加强培训,确保他们的知识结构可以有所优化,能够掌握更多的新技术,进而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针对基层水产养殖技术人员较少的情况,水产部门可以定期派遣专家到基层进行知识技术培训,并进行新技术的示范以及指导等。此外,要鼓励以及指导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学习新知识,降低其对新技术,新思想的排斥性,充分发挥水产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技术推广工作。

2.2加快完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拓宽水产技术服务范围,加强技市场预测分析、水产技术资金筹集、水产品销售推广、产品质量管理等工作。弱化行政干预力度,在政策、经费上要对推广机构予以帮助,保证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此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要与农村的实际相结合,要做到将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和市场需求、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挂钩。再者,还要丰富水产技术推广手段,实现推广方式多样化发展。推动水产技术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转换机制,规范运作方式,统一分配推广经费与物资,促进水产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教育机构把握人才与技术需求,推进教学与生产更好的结合。

2.3保障充足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

2.3.1针对于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不足的现状,应该加大对技术推广资金的扶持力度,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每年根据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资金扶持量,使基层水产部门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的推广,进而有利于当地水产的发展,也会相应的带动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不断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3.2乡镇等基层水产推广部门在进行财政预算时候要充分考虑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安排,并且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灵活妥善的运用多种资金筹集渠道,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推广资金,在推广的时候不会因为资金短缺而使进程受阻。

2.4提供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2.4.1技术指导和培训近年来,有些基层水产推广机构在水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不断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例如,在新品种引进、发展集约化、健康养殖、池塘高效生态养殖、鱼病防治、生态调控水质等技术的示范、引进和推广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此外,通过组织交流学习、开展各项专题培训,为水产养殖企业培养了专业骨干力量,为养殖户提高了养殖技能。

2.4.2提供信息和其他服务近年来,水产技术推广机构通过不断完善和丰富信息服务的手段,利用广播、电视、水产信息网站等多种途径,为广大水产养殖户提供苗种、饲料、病害防治技术、养殖新技术、新理念、新经验等。

3结束语

第2篇: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养殖;生态管理;养殖技术

目前,国内对于水产养殖的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以及相关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水产品的总体养殖社会收益以及经济收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以及消费者对于水产养殖产品的需求逐步扩大。传统的鱼塘养殖模式目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于水产养殖产品的总体需求。因此,在这一社会发展阶段,水产品相关研究人员以及水产养殖工作者要重视市场的发展趋势,立足于满足消费者的实际消费需求,结合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生态养殖,提高养殖基地的总体产量以及产品的最终品质。在推行水产养殖生态化养殖技术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依据现有的生态养殖技术来进行合理规范的育苗饲养,以此来提高养殖基地的总体产量以及水产品品质。

1生态养殖技术概述

在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构成中,传统的水产饲养技术以及管控模式往往无法完善的确保水产养殖最终的产品品质,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水质污染以及病虫害的威胁,使得水产品在收获时无法确保其总体产量以及质量。同时,传统的鱼塘饲养水产养殖模式往往会不可避免的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甚至会污染周边水体以及土壤。而生态养殖技术则是将现代化的生产养殖模式以及机械设备引入到水产养殖之中,利用科技手段与技术为水生物打造一个适宜生存的人工环境,规范合理的使用可持续化发展的方式来减少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保护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降低水产生物生活环境中有害病菌以及病毒的含量,确保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有效规避病害的影响,降低药物的使用,提高水产产品最终的生产品质,保障人们的食品健康安全问题。在水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生态化养殖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品质需求以及安全要求,能够有效地推动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1]。生态养殖技术作为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必然发展方向,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将自然环境以及生态条件与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相融合,以此来替代我国传统的鱼塘饲养模式,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周边环境不受养殖生产活动的破坏。现代化技术手段能够整合当前水产养殖环境,针对当前环境以及水产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存条件进行深入研究,为水产生物创造出更加适宜生长的养殖环境。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鱼塘养殖模式中存在的缺陷,能够有效地扩大水产养殖户对于水产品的养殖生产规模,提高养殖基地最终产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实际品质,为相关从业人员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绿色无污染的养殖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病菌数量,从而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疾病的暴发,保护水产相关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从整体而言,水产养殖中引入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绿色且无公害化的生产模式。

2水产养殖过程中生态养殖的应用

2.1科学地进行品种选育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能否进行科学合理的品种选育是提高水产养殖最终产量以及质量的根本性保障手段,由此可见科学育种、选种对于水产养殖展开生态养殖过程中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水产养殖户在正式进行养殖活动之前,需要充分地考虑并运用科学的品种选育工作。在进行生态养殖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周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以及综合分析,针对水产养殖生物的生长特点以及需要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整体的研究,科学规范的对养殖品种进行选种以及育苗,针对当地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类型的水产品种。而在选育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还要对水产生物之间品种的差异性以及自身生长特点进行集中分析调研,针对提高水产生物对于疾病的免疫能力,提高水产生物品种的整体健康素质来进行品种的繁育工作,科学且规范的进行水产生物品种选择或者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繁育[2]。在选择水产品中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还要根据不同品种之间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品种的相应特点来进行养殖地判断,尽量做到因地制宜,规范化利用水产基地资源的同时提高水产基地的内部设施使用效率。为不同的水产生物品种选择适宜的在生长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产生物幼苗的存活率,提高幼苗以及幼体的生长速度,减少水产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各类养殖问题,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收益。利用不同水产物种以及品种之间的共存关系以及生存习性,打造生物链层次丰富的优质水产生存生长环境,促进水产养殖基地内部能够形成相对较为完善的微缩生态系统。

2.2对养殖基地自身水质进行改良

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对生存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水产养殖过程中能否为水产生物提供良好的水质生存环境,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最终的生产产量以及产品品质。由此,为了保障水产养殖工作者的实际经济效益以及实际产品的产出质量,水产工作研究人员需要针对水产生物对于生长环境的水质要求,对水产养殖基地内部的水质进行规范化改善,创造适宜水产生物生长以及繁殖的生长环境。而现代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引入生态养殖技术,将对养殖基地的内部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规范化的生态养殖技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养殖基地的整体环境方面严格把控,减少水源污染造成的水中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最大化地减少水产养殖对周边地区的污染。生态养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水产养殖户对水产养殖基地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基地内部的水资源以及周边自然环境能够适应大部分水产物种以及品种的基本生长需求,一以此来促进水产养殖中生态养殖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在水产养殖基地的选址问题上,应当远离对水源以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工厂以及相关生产基地,确保水产养殖基地中的水资源能够保持干净卫生。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在进行水源选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当地的交通条件以及交通基础建设问题,尽量选择在交通运输便捷的地理位置进行水产基地的建设,确保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交通问题而导致变质,保护水产养殖户的财产安全以及消费者的食品健康安全[3]。在完成水产养殖基地的选址后,相关研究人员还需要协助水产养殖户对基地内所使用的水源进行进一步改善,对水体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以及微生物进行分析,针对水体所缺少的物质进行定向补充,从而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自身的质量。在完成水体的改善工作后,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养殖基地内部的水源进行定期检验,在水体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对其进行改善工作,确保水产生物能够正常健康生长,确保水产基地最终的产品生产质量以及产量,提高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2.3加强对于水体的集中管控以及饲料管理

在现代化生态养殖过程中,为了实现生态化的养殖标准,往往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对养殖基地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来对养殖基地内部的水质问题、营养物质含量、水体温度、水体含氧量等进行统一且规范的管控。这样能够在水产生物生长过程中对每一项指标进行实时对照,及时发现水产养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各类隐患,并第一时间为水产养殖户以及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完备的应对方案以及解决方案。例如,在进行生态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于水体质量的管理,定期对水体内部含有的微生物以及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实时监控水产生物的实际健康状况对水体中所缺少的营养物质进行及时的补充。当水产生物自身出现问题时,相关管理人员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减少疾病的暴发,保证水产生物总体的健康状况。与其他养殖生物相比,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气温变化的适应程度以及抵御疾病的能力相对较差,这时在气候环境发生大规模降温或者升温时,生态养殖技术能够确保水产养殖基地内部的水体温度相对适宜,能够确保维护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体温度的需求。而在水产生物饲养方面,不同水产物种以及品种之间对于饲料的需求差异较大,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需要依据品种之间的差异性来进行针对性的科学饲养。同时水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饲料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水产基地管理人员合理的选择养殖品种以及饲料,保障水产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供给,确保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水产生物的实际生长需求。因此在进行饲料选择过程中,应主动规避劣质饲料,减少激素以及抗生素在饲养过程中的使用次数,严谨往饲料中添加违规药物,如促进生长的激素以及过量抗生素,以此来保障水体的内部营养物质含量均衡以及水产品的最终质量[4]。

3结语

随着消费者对于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生态养殖技术逐渐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一项保产保质的重要措施以及发展方向。生态养殖技术自身具有绿色无公害的生产特点,完美适配于当前我国国情,对于提高水产品最终的产品质量有着根本性的决定因素。由此我国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应当进一步完善自身生态养殖技术,提高生态养殖的技术标准,进一步优化原有的传统水产养殖模式,从而达到高产高质,优化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原有水资源,提高水产养殖的社会效益以及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罗旭辉.浅析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新农业,2020(1):72-73.

[2]唐芳.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13):131.

[3]王巧艺.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6):122.

第3篇: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排水系统;栖息场所;增氧设备

1水产养殖的技术特点分析

1.1苗种选择

在实际的水产养殖过程中,苗种选择属于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内容,但却对后续的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具有着较为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可见其重要程度。在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选择近亲繁殖的苗种,而是要选择健硕、无病的苗种,还要重点考虑其经济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为水产养殖行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保障。

1.2饲料喂养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投放也是较为关键的环节,饲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苗种的生长发育,也会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为此,技术人员一定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喂食方式也要具有合理性,尽量避免喂养过饱和不足,科学规划时间。饲料的规格和质量,均应与生物的生长情况相互适应,并做到定时、定点、定量,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来取确定喂养量和喂养规格、时间,从而为苗种的健康生长和发育提供优质条件。

1.3药物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病害问题,针对该问题,技术人员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所使用的药物应符合国家规定,反之则会危害苗种的健康生长,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在用药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进行合理配置,精准把握用量,从而真正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1.4环境

在选择水产养殖场地的过程中,首要工作便是对其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考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水源条件,也应尽量远离工业园区,以免水源被污染。水源鉴定一定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在改造池塘时,应尽可能的清除多余淤泥,并通过冷冻、日晒等方式进行杀菌,从而彻底清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加快其分解。在建设鱼池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完善排水系统。结合苗种的生长习性,建立适宜的栖息场所,如种植水草、打造洞穴等等,最大限度保证水体环境的自然化,为生物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2.1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

相比于以往的生态系统,水产的生态养殖系统更加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其将水中生物当做系统主体。而在此过程中,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循环系统,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并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链。在该系统中,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产生一定氧气,以此为水中生物的生存和呼吸提供必要条件,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还会被绿色植物所吸收,植物还可分解水中生物的排泄物,如此便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通过生态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可维持水生态的平衡与稳定,这也是水产养殖得以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2.2优化水产养殖体系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技术人员需对氧气浓度、温度等进行合理控制。水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均有其适应的温度范围,只有在该范围内,才生保证其健康、快速的成长。在进行氧气控制的过程中,一般应禁止氧气过浓,必要时可使用增氧设备,优化控制。在生物体系中,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缺氧问题,但由于夜晚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并开始进行呼吸作用,如此便会吸收很多氧气,为此,为了避免夜间水生物出现缺氧问题,技术人员可结合实际情况,增设增氧机,以此为水产养殖提供良好空间。

2.3环境控制

在生态养殖系统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污染物,对水体质量造成危害,因此,技术人员还需对污染物进行科学控制,而若想实现水体养殖系统的稳定性,首要工作便是确保各项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在出现微生物超标的问题时,极易打乱各项子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陷入一片混沌,对生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故该问题应引起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具体做法分析如下:使用微生物药剂控制微生物数量;对苗种用药,使其具备一定的免疫能力,从而提升病害抵抗力和防御力。生态养殖技术还要求通过恰当的手法和方式,制定出合理化养殖标准,并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如苗种选择、药物选择、氧气浓度控制、温度控制、饲养规划等等,从而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此保障生态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结语

第4篇: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态养殖;水产养殖;养殖技术;传统水产品

在我国许多地区,水产品的养殖技术长期以来采用淡水养殖模式,遵循传统的人工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模式只注重养殖规模和数量的大小,不注重水产品品种和质量。传统的人工养殖存在的缺陷极多,在传统养殖技术的制约下,会导致生态环境污染且成本极高,不能满足现今生产生活的需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生态养殖技术应运而生。生态养殖技术既可以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利用循环技术使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解决了传统养殖操作不便的问题。生态养殖利用机器设备等对水产品进行科学化地养殖,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的双手,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科学合理的生态养殖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促进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了水产品食用的安全性。

1生态养殖的概念

生态养殖是指人工模拟水产品生存的自然环境,在水产品养殖中将先进的科技运用其中,运用无公害的饲养方式将水产品出现病害的机率降低,提高水产品健康程度,为使用者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食品,科学合理的生态养殖技术,提升了水产品市场的整体水平。

2传统水产品养殖存在的缺陷

2.1污染环境,造成浪费

传统的人工养殖对资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由于一些化学品排放导致水污染从而使水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而水产养殖所产生的废料排放再一次加重了环境污染,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饮水安全。

2.2水产品病害时常发生

传统的人工养殖只注重数量与产量,忽略了水产品的质量,水产品病害时常发生,水产品养殖者为了提高收益选择过度用药,从而导致一些水产品由于用药不规范,发生药物残留等问题,进而导致水产品的质量下降。水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受到威胁,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水产品行业的进步。

2.3养殖设备落后

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养殖业发展较晚,养殖业的集中化程度有待提高,绝大多数养殖户的养殖设备及工具都较落后,无法满足现代人类对水产品的要求。在传统的人工养殖中,水产品的生存空间有限且生存环境得不到保障,养殖池进排水困难,水产品长期生存在这种环境中,致使养殖业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2.4苗种选择落后

人工养殖选育良种较为困难,我国的青草鲢鳙等水产品的选择现在仍然为未改良的野生品,选育良种较为困难。由于一些水产品是野生种,无法适应养殖环境(密度、空间、营养等)的变化,易发生大规模的死亡。

2.5粗犷式养殖

水产养殖所需的饲料较多,我国水产品养殖饲料基本是以原料的方式投喂,原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水产品生态环境的好坏,这种粗犷养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6养殖空间有限

养殖空间较为有限,水产品养殖者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通常会采取密集养殖,由于物质等方面的原因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较小,食物链较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导致病害等极易发生。

3生态养殖技术要素

3.1环境的选择

在进行生态养殖时最好远离工业园,确保水质的安全,养殖水产品的水最好是经过水源鉴定的水,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在对养殖池进行改造时,一定要彻底杀菌,将其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完全清除,水池的进排水系统一定要完备。养殖池的生态环境要类似于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养殖池内的水生植物要适度,避免因为水生植物过多而影响水产品的生长发育。

3.2苗种的选择

水产养殖中苗种的选择对养殖的后续效益和养殖的质量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要选择优良的苗种,摒弃近亲杂交的苗种,选择一些抗病性强、易存活的苗种。根据养殖环境,进行鱼菜共养,养殖菌类来保护养殖池的环境。

3.3饲料的选择

我国水产品饲料整体发展较为落后,饲料国外进口较多,我国的饲料处于短缺状态,要加大研发力度对饲料进行升级。饲料的质量决定了水产品的质量,我国对水产品饲料的研究较国外晚了40余年,对饲料的营养结构把握不够准确,饲料也会对水产品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要有科学合理的投喂方式,饲料的大小规格质量等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水产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3.4药物的选择

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水产品的病害问题的出现难以避免,养殖者在对其进行药物投放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要求投放量要适量,使用的药物要符合国家规定,选择药物时要尽可能的选择对水产品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

4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4.1树立健康的养殖观念

养殖户要树立健康的水产品养殖观念,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要有长远的眼光,要为水产品提供优质优良的生活环境,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来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养殖者要选择优良的苗种,摒弃近亲杂交的苗种,选择一些抗病性强、易存活的苗种,同时利用生物工程等先进的方法对水产品的养殖池进行水体净化,确保水产品生活的环境绿色无污染。

4.2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

水产品生存的生态系统必须全面而科学,在水产品的生态系统中,水产品是其中的主角,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要对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氧气含量、温度、植物及菌种的种类等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安排,构建一个内生的良性生态系统。

4.3严格控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水产品的生长与繁殖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环境的稳定有助于水产品更好地生长,要防止有害毒垃圾对水体进行污染,要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选择药物时要尽可能的选择对水产品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要利用共生原则,协同原则及混养原则等种植水草和菌类等植物来提高水产品的抗病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结束语

水产品的养殖要采用绿色无污染的生态养殖技术,构建健全的生态环境养殖体系。生态养殖技术既可以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利用循环技术使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解决了传统养殖操作不便的问题。科学合理的生态养殖既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促进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了水产品食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颖.论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0):179-180.

[2]祝晓栋.探究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可行性[J].山西农经,2019(24):104-105.

[3]冯东岳,季相山.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环境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水产,2018(03):87-90.

[4]田海军.微生态制剂“零耗氧活性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试验[J].渔业致富指南,2018(10):58-60.

[5]汤学敏,郑江,郝聚敏,黎中宝,李玉宝.现代微生物识别技术在水产养殖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06):835-842.

[6]张志华,孔令杰.微孔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产,2013(03):9-12.

[7]侯永红.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07):160.

[8]王春华.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渔业致富指南,2019(13):29-30.

[9]马强.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南方农业,2019,13(17):147-148.

[10]田雨.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5):166,179.

[11]孔维祎,刘双.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养殖与饲料,2019(05):50-52.

[12]董兴国,景红军,李令国,沈海荣.水生态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在水产养殖生产上的初步应用[J].科学养鱼,2019(04):15-17.

第5篇: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一、水产养殖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繁殖育种问题洛阳市除常见的几种淡水养殖鱼类,如鲤鱼、草鱼、鳙鱼、白莲、鲫鱼、鲶鱼、淡水白鲳、罗非鱼等驯化较好外,许多水产养殖的生物体基本上是野生型的,如黑鱼(鳢鱼)和鲶鱼,未经过家化过程的遗传改良,除保留了野生型对环境温度等变化适应性较强的优势外,更多地表现为对养殖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性,如密度变化、营养条件、病原体的侵袭和恶化的水环境等。

(二)病害防治问题随着水产养殖品种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集约化(1980—1994年每667m2产量2000kg以内,1995—2015年每667m2产量3000~4000kg)程度不断提高。河南省地市区域间的引种频繁,使得鱼病发生频率高。具体表现为病害发生区域越来越广、防治难度越来越大、病害发生时间提前、季节延长。这些原因导致淡水养殖业损失越来越大。

(三)养殖环境问题分析随着洛阳市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2019年GDP为5035亿元),工业污水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在鱼类资源保护上,一直存在着轻资源、重养殖的现象,导致有关资源方面的课题很难列入计划,或已列入水生动植物保护区、特色地域名优规划区(如洛阳黄河鲤鱼伊洛河保护区、洛阳伊鲂鱼类保护区等)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费而停滞或进展缓慢。而养殖方面一些低水平的课题却大量重复。

(四)水产技术推广问题洛阳市水产技术推广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一是推广机构的职能与全国和全省17个地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产前市场信息预测分析、帮助服务对象筹集资金、产后帮助渔农销售鱼货、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域环境管理等方面差距较大。二是水产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洛阳市水产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一直较低。

二、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技术的思考

(一)加强渔业产业技术推广与基础研究分析1.在渔业生产实际中开展分子生物技术探讨性基础研究。洛阳市的滩涂水产养殖业在30多年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引进分子生物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的试探性研究工作,如洛阳孟津的黄河水产研究所、孟津会盟扣马合作社的池塘稻田混养养鱼、养蛙等取得双重效益。水产养殖生物技术可以被阐述为将生物学概念科学地运用在水产养殖的各个领域,以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生物技术所涉及的应用范围很广,它可用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生产和管理。2.推进病害防治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探讨性研究。渔业养殖中的传染性病害是养殖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威胁各个养殖品种。在实际养殖中,尤其高产池塘的赤霉病、气泡病、烂鳃和烂鳞病、病原体病与病毒病、不明原因的污染源死鱼等,控制病害的常规方法药物,但化学药物对许多新病菌无效特别是病毒病。3.实际养殖中的饲料技术更新与试验。洛阳市在水产养殖中最常用的是水产饲料中鱼粉和其他动物蛋白的利用问题。虽然鱼粉具有优质蛋白质含量,但也有几个缺点,包括成本高、供应不稳定。洛阳市常年渔业养殖鱼粉蛋白需求量1000t区域外购,市场需求大,研究潜力广。